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中国实在太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乃至理论工作中,“非科学”或“不科学”太多。信手拈来几个,一起分析分析:
为什么要批判曾经的GDP崇拜?记得在一部电视剧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镜头:干部问老农,你家去年的GDP是多少?足见这个概念多么深入人心。平心而论,不管哪一级政府,其实都是不可以把政绩与GDP的增长完全挂起钩来的。经济增长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其发展的轨迹总是波状的,有起有伏、有峰有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世界体系之中,当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60%时,世界性的金融风暴的影响肯定难以避免。如果说GDP上升就是政绩卓越,那么GDP下滑就是施政无方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陷阱吗?政绩应该体现在哪里?应该体现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能做到这一点,保证能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专家学者,只要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说的话便可算是金口玉言。但是,近日里闹“柑桔事件”,有关方面便请出专家来宣传蛆虫吃了无害。专家的话肯定没有错,记得以前地主老财就有“肉芽”这一道菜,实际上是油炸肉蛆。据此,是不是还可以宣传蛆虫富有各种氨基酸,等等。但是,民间常把“恶心”说成“吃苍蝇”,这蛆虫想必一般人也接受不了。因此,这样宣传就有可能贻误了柑桔上市,造成的损失使桔农欲哭无泪。既然绝大部分柑桔产区并无大实蝇祸害,为什么不把力气放在宣传上市的柑桔绝无蛆虫呢?——发现一个罚十元,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胡同口卖水果的小贩就是使用这样的推销策略。
说到底,如今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恐怕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人文关怀。可以返回去看看上面所举的例子,哪个是违反了第一条,哪个是违反了第二条。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科学(Science)”的本义是一种被称为“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在汉语语境中,作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其含义实际上已经被一再引申和演绎,首先被引申为“合乎科学(规律)的”,然后被演绎为“正确的”,再进一步被演绎为“真理的”。在这样的语境中,说某某事物是“科学的”时,所表达的含义实际上可能与“真理”相关。
汉语语境中的“科学”包含的这些微妙差别,有时可能被利用。通常通过以下的“三段论”来偷换概念:只有即时可以被实证的才是科学的,此时此刻尚且不能被实证或完全实证的就不是科学的——科学即真理——所以,只有即时可以被实证的才是真理,此时此刻尚且不能被实证或完全实证的就是伪科学。根据以上的推论,中医中药就曾经被一些“学者”打成了“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