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二
1、西湖风景图片。
2、古诗课件。
一、情境引入。
播放投影片
2、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江南山水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被认为是描写西湖的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用直观的图片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质疑问难。
1、看多媒体演示,听范读。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3、指名试读。
4、读了古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借助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同桌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通过自学,你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喜欢哪句诗的描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以及体会把西湖比作佳人的贴切生动)
四、再读感悟、情感升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听范读,欣赏演示的景色。
3、边读边想象,体验诗人的感情。
4、试着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
五、拓展练习。
1、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西湖,你想怎样做?
2、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学生自读。
(多种方式赞美西湖,体现学科整合)
六、教师总结。
苏轼在这首中把西湖在不同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外又贴切生动,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自然,西湖也由此而得到了"西子湖"的美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三
教材依据:
《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对比:以两诗文字的对比为主,辅之音乐、书法、绘画等手段,利用通感将“美”体验深刻。本教材分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二课时,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感悟为主。
设计思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着力于重叠,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文字和音乐的重叠,意境和书法的重叠。其中,尤以西施和西湖这意象和意景的重叠为主要。苏轼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其次着力点在对比,本诗在教学中力图和《望天门山》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美。风格上两诗有着明显的不同,《望》为唐诗,直抒胸臆,《饮》为宋诗,含蓄清丽。一直一含,让学生在朗读对比中感受,在山水画面的对比中感受,在音乐节奏的对比中感受,在书法线条的对比中感受。汇聚所有的感受最终成了对诗文的感受,而这感受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
教学重点:
紧扣“总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通过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韵。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百遍,意自现。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诗,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口诵心为。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诗画相融。能端正抄写诗歌,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课件说明:
本课件着力于以乐抒情,以画达意。《望天门山》辅以民乐合奏《奔腾》风格雄浑粗犷以引导高亢之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辅以柔婉清丽的古筝《平湖秋月》以浸润柔美之音吟诵。“潋滟”一词比较生僻,若直接用课件传递实景,过实必有过死之弊端。课件只呈现波光粼粼,介乎虚实之间,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
课前准备:
将两诗以墨迹形式呈现于课堂上。《望天门山》书以魏碑风格,线条遒劲刚硬;《饮湖上初晴后雨》则书以禇体,风格清丽,线条柔美。精装裱,悬于黑板前。
教学流程:
一、承接中引发期待
1.师:《望天门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险峻,水的湍急汹涌,更让我们感受到25岁的李白那血气方刚的满腔豪情。谁愿意为大家再现一番。
指名读。
全班读。
2.师引:我们姑且告别这雄壮的天门,随着宋朝诗人苏轼去领略杭州西湖的景致。
二、初读中略有所感
1.自由读。特别注意“潋滟”“空蒙”两词的发音。
2.指名反馈读。指导断题。
3.齐读
师:感觉这山、水和天门山一带一样吗?
【设计意图】
4.再读
【设计意图】
〔“含在嘴里轻声地念”,此举旨在让学生潜心会诗,潜心首先需要静场。〕
三、细品中清晰画面
1.看具象画
【设计意图】
2.听音乐(平湖秋月)
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听……
这儿的山……
这儿的水……
感觉……
生读,师范读,生读……(音乐中的诵读使朦胧的感觉清晰起来)
【设计意图】
四、重叠中感受意境
1.“西施”引路(音乐继续)(预设)
师:音乐声中,仿佛美女西施向我们款款走来……了解西施吗?
生:注释4告诉我们,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生:我读过东施效颦的故事,知道西施任何时候都很美丽。故事中她在犯痛心病的时候也是很美很美的。
生: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位。据说她在河边洗纱时,小鱼见了她的美貌,羞得沉到了河底。
……. ……
师:如果西施带上心爱的首饰,穿上华丽的衣裳,浓浓地装扮一番,看上去很美;如果西施施着薄薄的粉黛,抹着淡淡的胭脂,穿着素雅的衣裳,看上去也很美。西施之美淡妆……浓抹总相宜(生接)
师引读:看着眼前西湖的山山水水,人们情不自禁地说……
生轻柔舒缓地念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设计意图】
2.入诗细读。
重叠一“潋滟”和“浓抹”
(1)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波光粼粼的画面。想象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晴天的西湖水平如镜,在艳阳照射之下,波光粼粼,联想到美女西施带上了珠宝首饰,穿上了华丽的衣裳,浓浓地装扮,艳丽得让人炫目!)
(2)你会怎样抒发自己的赞叹呢?(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
重叠二“空蒙”和“淡妆”
(1)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湖面上起雾了,一切显得朦朦胧胧。远山近水、亭台小塮变得空蒙,恍然间,若西施蒙上了面纱,显得神秘淡雅,……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
(2)你又会怎样赞叹眼前的景色呢?(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
【设计意图】
“总相宜”:
(1) “晴雨相宜”重叠于“浓淡相宜”
情境中诵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晴雨相宜”继而想象“总(时时处处)相宜”
西湖之美又何止晴雨,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四时不同,晨昏各异……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句……(课件出示西湖十景)
引生反复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设计意图】
3.出诗回味。
关注题目中的“饮湖上”三字,联想到……
一条美丽的画舫上,苏轼与几位好友闲聚。他们或小酌佳酿,或细品龙井。看着西湖晴时潋滟,雨时空蒙,情不自禁地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音乐中齐背全诗。
五、对比中丰富深化
1.现在你能说出对这山水的感觉了吗? 板书“柔”
如果说西湖如温柔美丽的女子,那么天门山则是……刚强的将军。 板书“刚”
同是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感,不知同学们是否留意了这两幅书法。
2.书法作品中感受造型笔触之刚柔
引导学生感受《望天门山》的线条要硬一些,正如长江一带的山水充满了力量感。而《饮湖上初晴后雨》显得柔和,如西湖水一般。
书法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柔之美。音乐更是如此……
3.音乐中感受“刚”“柔”
(音乐1:民乐合奏---奔腾)
师引男生诵读:你感觉到什么?(生:豪情 力量 阳刚)想到的是哪首诗……男孩子起立,站得如那天门一般,我们一起读!
(音乐2:古筝曲—平湖秋月)
师缓缓的:听……我们的心也便柔软了起来……一种柔情,在我们心中荡漾……
女孩子起立,轻轻地向大家诉说这泓多情的西湖水……
小结:诗书琴画各种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多种形式来体验美感,能让我们获得的更丰厚。
【设计意图】
4.诗配画: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诗端正抄写,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讲意思是很没意思的。”如绕口令般的话语,是特级教师钱正权老师在全国第二届经典诗文诵读研讨会上做的风趣而又精辟的论述。
如何才能有意思呢?钱老说:“诗歌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诗歌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邃悠远的意境美决定了它较其他阅读课而言更具艺术性,承载着更多的美学因素。《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分别写了天门山和西湖两处山水,一阳刚一阴柔,极具美学特质。引领孩子们读这两首诗,如何强化这种特质呢?如果用“知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路子来套的话,似乎要经历一个得景悟情的过程。但诗人之“情”又如何能简而悟之,其背后种种又岂是9岁小孩儿所能明晰的呢?我不想赶着他们去悟!“情”之美暂不论,得美景即可。但不止于得景之具象美,更求得景之气神。教学时,紧扣“淡妆浓抹”铺呈画卷,让西湖美景始终带着恍惚的西施影像,画面便美得有了神采,读诗时恍若随同苏轼荡舟碧波轻叹潋滟空蒙,迷茫淡妆浓抹,真正感同身受地感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堂上,从文字到音乐到书法线条到绘画技巧,诗书琴画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着孩子们的艺术通感,在无所不在的对比中强烈感受到两诗的神韵。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也许他们无法十分清晰地表达出诗句意思,但他们肯定能深深地记住这种感觉,记住这刚柔之美。相信这是一次愉悦的诗情画意之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四
1.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时:一课时。
我游览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我饱览了云雾迷漫,怪石嶙峋的“黄山”;我目睹了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我玩赏过如同人间仙境的“九寨沟”。可我从没看见过与我国古代美女西施相媲美的杭州西湖。同学们想不想领略一下西湖的美景呢?(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西湖景色宜人,以玉皇飞云、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西湖十景,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被西湖得美所深深地折服,留下许多传世佳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苏轼笔下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 听课文范读。
3、 刚才听了课文范读,下面请同桌一起边读边划节奏。
4、 谁能有节奏地读一读。
5、 齐读。
1、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 个别说。
3、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读诗句、悟诗意。
4、 我们一起先了解作者。
5、 理解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喝。 初:开始。 意思是:诗人在西湖上喝酒时,看到了由晴天变雨天的景色。
四、 自学、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七
一、揭题,解题。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 题眼该是哪个字(晴 雨)
二、读诗句,读正确。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三、晓诗意,悟诗情。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 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 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 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生想像说话:因为有雨,西湖的更加( )。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四、配乐诵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
师:西湖的美,美在它的淡妆浓抹,美在它的千姿百态,这不还有两首写西湖的诗。生自读、反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八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九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
山气朦胧云雾弥漫,雨中的西湖姿态也出奇。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到七年(1074)在杭州作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首。王文浩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写西湖初晴后雨的美景。诗人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着意于形的描摹和线的勾勒,却侧重表现光的晃动和色的变幻,从而生动地展现出西湖山水那变幻流动的光与色之美,并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承接上面两句,把西湖及其宜晴宜雨比作古代美人西施及其淡妆浓抹,西湖与西子,同在越国,都姓“西”,又有婀娜多姿的美,因此这个比喻新颖妙丽,既恰当贴切,又超凡脱俗,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两句诗还启示读者: 西湖和西施的美都是天然自生的,只要具备这种天然本色的美,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能显示出其无穷的美的魅力。这“运实入虚”的一笔升华和深化了诗的艺术境界,并使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由于苏轼这首诗给西湖赋予了活跃的生命和美丽的灵魂,是对西湖之美独特、深刻的发现,从此西湖获得了“西子湖”的美名,这首诗也成为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二
1.学会本课的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中描写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一带最有名的就数西湖了,说说你心中的西湖。
2、导入课题:作者眼中的西湖又是如何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杭州西湖的美。出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简介作者
2、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3、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两个时间词?是什么?(时间:晴天,雨天)
4、过渡:那晴天的西湖与雨天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诗歌欣赏。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诗歌,指名读古诗
2、评议,录音范读,划出节奏
3、正音,再读
四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引导想象,课件显示西湖不同的`景象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诗人怎么表达?
(2)理解“方好”。
3品“潋滟”
(1)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你想起诗中哪个词了吗?板书:水光潋滟
(2)解释“潋滟”,积累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阳光)
(4)创设情境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五品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2)雨天里西湖是什么样的景象?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板书:山色空蒙)。
2.赏“亦奇”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六、品读“欲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品读西施之美
(2)介绍有关西施的材料。
(3)通过材料,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
2.深入理解“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
(2)淡妆浓抹
(3)总相宜
3、品读诗句
七、练习写话,拓展总结,
过渡:祖国山河景色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啊。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西湖的美。
1、欣赏西湖美景,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或文字,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美丽的西湖。
2、背诵两首诗。
八、作业:继续积累诗歌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三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质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呢?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诗人苏轼因此而写下了著名的西湖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讲述西湖的传说)
1、有一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最美在西湖,连两位神仙都舍不得离开,那西湖到底有多美呢?快来跟老师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课件播放西湖十景)设问:西湖的景色美不美?美在哪里?
2、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西湖写下了数不清的名词佳句,西湖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9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来到了西湖之上,面对西湖美景,他情不自禁的吟诵了赞美西湖的诗篇,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苏轼)。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苏轼资料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曾任杭州知州,带人疏通西湖,建造苏堤。
3、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苏轼,走进美丽的西湖吧!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了解诗题:怎么读?饮是饮酒的意思。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初晴后雨的景色变化。
齐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a、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b、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指导。
1、(出示诗文)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认识“亦、妆”两个字。)
(指名学生朗读。并及时评价与更正。)
3、诵读古诗,需要把握好诗的节奏,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律。我们给诗打打节奏,再读一读。
(老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并及时评价。男女生竞赛读。)
1、过渡:学古诗,只会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想通过描写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来欣赏这宜人的景色吧!
a、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湖上晴天的景色呢?
生答并随机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
b、你怎么知道的?(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晴”字)
c、在诗人眼中,晴天是什么景色呢?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看注释或者查字典是理解诗句的好办法。)
2、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阳光照在西湖宽阔的水面上,就好像-----金子在闪动。
3、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你想象一下,晴天周围的景物会是怎样的?(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4、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板书:晴方好,(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
生答并随机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雨亦奇
(雨中的西湖也很奇妙) 雨中的西湖奇妙在哪呢?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是什么样子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西湖等你来赞美”:
(1)在金色的阳光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苏轼的心醉了。
(2)在蒙蒙的细雨中,看着薄雾缭绕的群山,老师的心醉了。
(3)站在西湖岸边,看着————,我的心醉了。
(4)——————,看着————,我的心醉了。
(大胆想象,结合西湖的景色指名学生说一说)
6、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此情此景,苏轼想到了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师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西施的美与爱国精神。)
7、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
(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
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板书:西子湖)
一首诗就让一个地方名扬天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么美的诗,谱上曲子会更加动听的,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播放歌曲《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跟着学唱。)
8、让我们带着对西湖的欣赏和向往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带着体会读诗。)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赏析苏轼的《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课件展示“我的积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同学们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的名词佳句,选择你喜欢的背诵下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好
美 西湖(西子)
雨——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四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特等奖篇十五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设置诗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和感受晴雨西湖的美妙之处,再由晴雨西湖的美联系到生态城的美,从而升华主题,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创造美。
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
(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
(2-2-1-2)
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点名读)大家一起读一读,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都能读出这种节奏感。
(齐读)读通了诗句,读准了节奏,我们还要把诗歌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句,去领悟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吧!
同学们先结合注释解读诗的前两句,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把你不懂的词语圈出来。
(1)谁来说一说诗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晴天的时候,湖面上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时候,山色蒙眬,也很奇妙。)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光潋滟的美景吧!(欣赏图片)
(3)那么水光潋滟还能换一个词来表达吗?
(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水波相连)
(4)水光潋滟的西湖,晴方好,这个“方”字你理解吗?
(晴刚好、晴正好、晴恰好)晴时西湖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就是“晴方好”啊!我们把这种刚刚好的美读出来。
(齐读)
(5)晴天的西湖美得刚刚好,那么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空蒙、奇)
(6)通过“空蒙”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西湖景象?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迷离梦幻的雨西湖(欣赏图片),看,这就是山色空蒙的雨西湖,咱们一起把这种迷蒙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一天之内,西湖之景不同,晴时明媚,雨时蒙眬,而无论晴雨,西湖都是这样美好、奇妙,西湖之美,就美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美,大家请看(欣赏晴雨西湖图片):
(师读)晴空朗日,苏轼与友人泛舟西湖,西湖山美水美,于是诗人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远处青山葱茏,近处荷花满池,晴时的西湖那样多姿,诗人不禁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阵阵微风吹来,只见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诗人不禁再一次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忽然一阵骤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诗人又禁不住赞叹——(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下雨了,雨却没有惊扰诗人的兴致,远处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是那样美妙、奇丽,于是诗人惊叹道——(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苏轼与友人荡舟湖中,在雨中赏景、作诗、饮酒,这真是人生最诗意最快乐的事啊,所以,苏轼提笔写下这句——(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西湖的晴天那样明媚,西湖的雨天那样柔美,西湖美得像谁呢?
(西子)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这就是“总相宜”。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8)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背诵。
同学们,西湖纵然美丽却离我们太遥远,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生态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生态城。
(欣赏生态城图片)蓝天碧水,美丽的彩虹桥,造型独特的动漫大厦。
迷人的秋,层林尽染,黄叶如蝶。
印象海堤,一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水光潋滟的故道河。
烟水迷蒙的惠风溪。
你发现它的美了吗?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描画你心中生态城晴雨变化的美吧!
我爱生态城
晴时,
雨时,。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是这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课堂练笔展示)西湖的美,晴雨皆好,浓淡相宜,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我们的生态城也一样。但是美景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更要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那个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是创造美的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