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翁昌容
一、教材阐述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个单元讲的都是名人故事,通过对故事学习,去剖析故事主人翁的性格品质,继而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需要传达给祖国下一代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而本文通过写大禹治水过程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治水前后人们的生活状况的对比,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具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伟人,同时也通过他的事迹感染同学们来学习他,并在生活当中去实践。
本文的知识点学习为之后两篇叙事性文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能够简单复述本文的内容,并初步掌握运用主线索来复述文章的方法,能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2:能够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能够复述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目标3:抓住并掌握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感受大禹的造福于民的牺牲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从现实经验和体验出发。
城乡结合带的学生基础普遍不是很好,而且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掌握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具体有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教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啦有一位牧羊人养了许多的羊,但他家周围狼特别的 多,当狼和羊都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学生正兴奋的时候适时抛出课题)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亡羊补牢》看一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体机出示《亡羊补牢》的课题)接着老师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请学生观察“亡”“牢”的字形,说说需要注意的书写要点是什么?教师范写,请同学们跟着书空课题,请一位同学起来教读课题两遍。
(二)检查预习,请学生介绍一下关于大禹的资料教师相机出示关于大禹的图片,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做简单的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以故事的形式开头营造氛围,进而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要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教学,教师适时在一体机上出示教学目标。(出示: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读通顺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学生其读一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处理障碍:
1.教师:进入课文内容之前呢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课文,那怎么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交给同学们三个读课文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屏幕,请同学们全班一起小声把这三个方法读一遍。
出示:
(1).边读课文边勾画出自己觉得认读有困难的字词。
(2)不会读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之后反复多读几遍。
(3)边读边标出段落。好的,同学们开始吧,读完之后请以坐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并适时指导,对读得好的,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得好的进行全班表扬。
3.教师:好的老师看同学们都坐端正了,说明都读得差不多了,那老师就要考一考同学们了,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洪、毒、蛇、兽、伤、灾、难。)
4.随机抽几个同学读生字,有误的地方其他学生纠正。5.教师出示生字的拼音,之后请刚才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每个生字教读两边。读的过程之中有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和补充。
6.请同学们给这几个生字找朋友。引导有困难的同学去找课文中的词语。(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7.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同桌之间每个读两遍之后想一下你看到了这些词语之后会想象到一些什么画面呢?(引导同学通过这几个词语来连接起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和刚才读课文的时候的记忆,串联起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之后请同学来说一下,先由待进生进行汇报之后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样通过词语的形式串联课文有助于突出重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8.教师引导“洪”的书写,“三点水”位置成一条弧线,字与水有关,请同学们再例举出一些与水有关的字,引导“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
9.引导就这样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这个“灾”是象形字。像是房子着火了一样,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结构的上面部分短一些和它的第三画的书写。
10.教师范写“洪”“灾”,学生书空,描红并书写两个。(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展示评价。
11.教师出示生字“仍”“退”“继”“续”“认”“训”“被”“恢”。
请同桌之间每个词语互相读两遍,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全班同学动起来。)
12.请同学来说一下自己是如何给这些生词找朋友的,并说一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引导同学在课文之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鼓励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之类的。)
13.学生汇报的时候适时出示词语:“仍然”“继续”“认为”“教训”“恢复”。请学生前后每个词语自己默读两遍想一下,读了课文之后看到这些词语,你又想到些什呢?(同学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汇报,不需要和课文内容一模一样,只需要为之后的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打下一点儿基础就可以了。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
14.出示全部生字和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读一遍,之后分小组比赛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教师:生词和词语我们都学习了,那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语带入课文之中默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读的时候勾画出关键字词。(默读有助于思考课文)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头填空。
出示:课文讲了()为了治水()让人们脱离了()的生活,过上了()的生活。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4.请同学们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做简单的点评。5.教师总结。环节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课文两遍。
第二课时:
环节一:研读赏析,升华品质: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多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体会感情,升华情感。
(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卡片)。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到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谁开始行动了?结果怎样?用笔勾画出关键词句进行汇报,思考勾画完了之后以坐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学生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鲧治水九年不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3.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理解“仍然”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里面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3.请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勾画出相应的字词。
4.请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设法引导同学去勾画出“十三年”“三次”“一次”等去体会大禹的牺牲奉献精神。)
5.难道大禹是不想回家吗?为什么有没有回去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悟出发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禹治水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么样?请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勾画出关键词句。
2.请同学汇报,先由待进生汇报再由中等生补充接着优等生总结,老师做简单的点评并出示:“疏导”“安居乐业”。
3前后对比百姓们治水前后的生活,再次给同学们以震撼,体会大禹做这件事情的影响,以便于去引导同学们对大禹的认识。
4.请同学们说一下几人大禹让百姓的生活有如此大的改变,百姓会如何感谢他呢?
环节二:情感渗透:
语文不只是要在课堂当中学习,还要学会运用,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说一说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请同学们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内安排人进行记录并推举人汇报。)
2.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提示: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环节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标准。布置作业如下:
1.复述课文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设计体现的就是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知识点和上课流程的体现。
15.大禹治水
洪水肆虐 痛苦极了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 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安居乐业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相信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当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期于达到教与学的双边良好互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不怕困难。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4)讲方法。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五、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习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发情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习。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 “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 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 是什么意思。
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 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一、导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朱德,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2、师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3、同学们看题目中的“治”字,这是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4、真不错,我们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记住了“治”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101页,拿起你的小铅笔,自由地读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藏在课文中的生词宝宝找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好了,开始读吧。
2、把你刚才找出来的生词宝宝大声读给同桌听,读不准的同桌之间要互相帮一帮。
(1)齐读生词,男生读,女生读。
(2)我把生词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谁来当小老师领读?我先找个女生吧,再找个男生吧。(3)齐读。
(4)在这些生字里,有两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倒、没”,逐个学习。
4、字词认识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再快速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开始读吧。
5、谁读出问题的答案了?你会填空吗?
齐读。看样子,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书了。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那场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出示幻灯片)
2、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呀?(凶猛、可怕、水势大)
3、这确实是一场水势特别大的、凶猛的洪水。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4、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出洪水的凶猛呢?谁来说?
(1)谁想读读试试?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2)谁能把洪水读得更凶猛些?(2-3生读)
(4)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6、同学们看这段话中的“滔”这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1、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能)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该)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大禹是怎么想的呢?(出示幻灯片):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来,把他的决心读出来!齐读,男生读。
3、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幻灯片)
7、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齐读。
2、这句话中的那些词又能体现出禹治水的不容易以及这项工程的浩大呀?(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3、他们仅仅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吗?(不是)那么这两个词里的“九”说明什么?(指更多的河、更多的山)
4、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想象一下。
5、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再读这句话?
6、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英雄?(板书:无畏)
7、治理洪水是艰辛的,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科学合理地治水才行。相传尧在位时,派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都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用了堵的方法,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闹得更凶了,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禹为了治理好洪水,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将洪水引入了大海。
8、听了这些,你觉得大禹又是一个怎样的英雄?(板书:智慧)
9、这样的大禹,你佩服吗?(佩服)来,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10、同学们看“劈”这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13年里,传颂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2、你能填一填吗?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
3、谁愿意再读一读?齐读一遍。
5、看样子,同学们真的会读书了!同学们,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更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禹一心想着的是老百姓,他将父爱深深地埋藏到心底,多么无私的大禹啊!(板书:无私)
6、带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齐读课文。
7、谁能读得再感人些!(指名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那又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3、是的,老百姓是多么感激大禹呀!他们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怪不得“激”字是三点水呢,我们根据上下文记住了“激”这个生字。
4、同学们看“被”这个生字,认识一个新的偏旁部首,它叫衣字旁。右边是个皮球的皮。
老师写一遍(电视白板),你仔细观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
5、同学们再看,在这课里,有两个同音字(制 治),你怎样分清并记住它们?咱们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指导写“制”字。
5、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代代相传)让我们带着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这段话。
6、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
(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7、小结:
(对照板书)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畏、智慧、无私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来,带着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段话吧!
8、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本班学生49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不能用恰当的衔接语把故事连贯地讲述出来,所以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看图填空的形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设计了看图想象画面的环节,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冲倒
决心
带领
治理
安定
伟大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听写情况,其他同学自己批改订正。
二、走进文本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读出洪水的凶猛、百姓的苦难。
个别读、齐读。
6、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根据画面,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
场景一:第一次过家门场景二:第二次过家门场景三:第三次过家门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为什么课文开头叫他“禹”,最后却叫他“大禹”?
5、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读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总结
试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业。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仔细察看挖通劈开
被制服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雨天,大雨滂沱,会--------,刮风,被-----下雪,被-----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朗读: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一填故事里的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一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多想------,想看看------,想看看------,想看看------,如果进了家门就能------,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想看看------,想看看------,想看看------,如果进了家门就能------,那多么幸福啊!可是,一想到------,他就这样走了,这一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可是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诵第三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四.写字。(略)
板书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劳苦,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1、看图猜成语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神话故事特点,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神的形象,具有超人的力量原始人类的认识愿望理想化。禹确有其人。
2、揭题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3、看课题质疑:为什么治水?怎么治水的?治理得怎样?
(一)齐读思考讨论自己都能解决哪些问题
(二)集体交流
1、治水原因指名读第一段洪水造成哪些影响。
找出体现洪水肆虐的动词: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仿照句式罗列现象:春天来了,天气,小草,花儿,燕子,大地。
2、治水过程谁都治理洪水了?
鲧偷息壤堵洪水指名读找出具有神话色彩的词:天上的土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天帝火神
找一找画一画那句话或哪个词体现了禹所具有的什么品质。
出示描写人物品质词学生自读体会
方法时间工作量困难副词(才仅仅就却)
数量词(三十岁四天十年三次)
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什么?想象编故事写一写。
3、治理的效果指名读最后一段又恢复
为什么成为英雄:带给人么幸福安宁奉献精神人类楷模
1、大禹不仅是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历史记载《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
关于禹的评述纪念禹的雕像广场
2、象禹一样具有奉献精神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都江堰水利工程
当代大禹建造三峡水利工程
日记:想想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编一个故事写一写。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1.巩固“洪、毒”等15个生字,了解“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根据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1.检查词语认读。
(1)洪水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2)教训驱赶恢复安居乐业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经常泛滥,人们的生活十分(),鲧没有治好水。他的儿子禹吸取了(),治好了水,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过渡:那么,当年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他又是怎样制服这洪水的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一起去四千多年前看看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阅读提示)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洪水过后谁在处理水患?结果如何?用“——”画出你获得的消息。(重点让学生说清人物、治水方法、时间、结果,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2.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啊!人们把禹的这种行为概括成了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3.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相机板书:治水成功民开怀)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课件出示)提示:
a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类似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