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目标:理解诗中景物的象征含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景物的象征含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审美情趣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什么象征含义?
2、诗人怎样通过写秋冬之景表达对友人的鼓舞与勉励?
傲、须、最
殷切之情;昂扬之姿
象征是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中国古典诗歌往往通过象征体现含蓄的东方审美情趣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5、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4、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好朋友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6、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7、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8、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9、填空式的背诵
四、拓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8、学生自由体会读。
9、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师: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
10、老师指名背,找学习伙伴,互相背诵。
四、课内延伸
1、过渡: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指名背诵,教师相机指导,背得好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导后再背一遍。
生:好!(声音响亮)
3、作业: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教学评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的形式巩固了生字。抢读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学生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长了技能。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赠刘景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赠刘景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多媒体课件。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