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一
刚才袁七星同志带领着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以下龙进品同志的先进个人事迹,下边就由我来谈以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时代先锋”法官龙进品的事迹随着各大媒体的突出报道,传遍了全国各地。
我也认人真真地看完了他的事迹,看的时候充满了感动与钦佩,看完后深感认同和深受启发,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效果,这就是不平凡之人。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吃过苦,也经历过很多波折与辛苦。以前总以为,我们不懈努力、辛苦打拼,为了什么?不就是“鲤鱼跳龙门”——从农村走进城市,改善生活环境,追求安稳舒适点的生活吗?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后,再回到农村,确实需要勇气。而像龙进品这样扎根基层,为民办事,化解纠纷,18年如一日以真情维护民族团结,用法律构建和谐乡村,那就不光是勇气能做到的了,那是一颗爱民护民的赤子之情,那是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无私奉献之心。龙进品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使我改变了以前那种自私和狭隘的想法,我想也感染着人民群众和广大法官,特别是给了我们基层法院工作人员莫大的鼓舞,鼓舞我们以龙进品为榜样,扎根基层,创先争优。
具体来讲,我觉得要学习他的“三得”精神:
一是能够“沉得下”,长期扎根于边远山区解决少数民族民事纠纷。基层法院的法官注定办不了扬名的“大要案”,更多时候,法官们需要离开法庭,走进社区或者送法下乡,这就需要我们“沉得下”,需要我们抛开市井名利,抛开浮华虚荣,安心工作,切实服务于民。
二是能够“耐得住”,风雨无阻坚持19年。“人贵有恒”,偶尔做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不足为奇,但要持之以恒,长期以往,甚至十几年如一日,那就很难很难。靠一时的热情不行,靠一直的忍耐不够,最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颗热爱这片热土、热爱普通百姓的心。正如龙进品所说“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舍不得这块土地,更舍不得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我的根就在这里。”
三是能够“干得好”,做到办案千件零改判、解纷万起零投诉。面对基层法院案件多、人手少的现状,办案法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用公正的裁判换来人民群众沉甸甸的信任,以“精品铁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法治进程。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二
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2、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启示:推销生意是一种组织性质的生意,因为人多,人事问题也多。我们不时听到是非难辨的话,如某公司攻击另一间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响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
3、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三
“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当地民众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长汀人富起来,反而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回到学校后,林占熺专心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1986年,林占熺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
随后,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和国家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和团队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将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半年内,参加试验的农户每户收入达200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纯收入达1万元,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种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贫困。
2021年7月,林占熺在宁夏菌草种植地向来宾介绍菌草技术
有位当地的老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流传至今——“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
03
“中国草”,扶贫援外的友谊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菌草技术重演示范,村民喜获丰收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林”草。因为林占熺姓“林”,这是他们对中国专家的一种感激之情。
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20年来,林占熺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国外,传授推广菌草技术。
回忆起中国菌草推广团队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时的情形,林占熺感叹道,“困难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退却,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当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种食用菌。
宣告成功时,当地召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喜获丰收的菌农欢乐地呼喊着“中国,菌草”!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
建设示范基地、开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实施培训推广、推进商业合作与组织会议参观……以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发端,从南太到非洲,从南亚到拉美,再到联合国舞台,菌草带着中国人民的大爱和友谊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9年,林占熺在卢旺达指导当地农户菌草种菇
“菌草技术是一项着重扶贫、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如果说把菌草技术看成是‘鱼’的话,我们在援外中不仅给‘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一整个产业。”林占熺说。
至今,菌草技术已传播至世界106个国家,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要项目。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国内外培训了1万余名学员。为培养菌草技术专业人才,中国政府还资助11个国家的留学生在福建农林大学完成菌草技术专业学习。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开始不久,在主办方的隆重介绍下,与会人员用热烈的掌声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当天的论坛上,已是78岁高龄的林占熺对菌草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会为了菌草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党员干部坚持在一线抗“疫”,为亿万人民群众筑起了病毒“防火墙”。随着抗击疫情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潜在的“病毒”也逐渐浮出水面,给抗“疫”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抵抗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抗击“新型病毒”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突发危机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最能考验一个区域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此次疫情发生的时间特殊,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害大,是党之大考、国之大考,更是对各级各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能力。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到矛盾最为集中、尖锐的地方了解实情,以民生问题为导向,解决群众最棘手、最关心、最实际的难题。要树立斗争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不断破题、解题中锤炼治理能力。
在抗击“谣言病毒”中增强宣传引导能力。疫情暴发至今,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它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世间百态。这个过程中,从社交网站到自媒体、微信朋友圈,如同病毒一样传播的谣言也让很多人不胜其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不仅颠倒黑白、误导公众,还会制造焦虑、传递恐惧,引发社会恐慌、扰乱公共秩序,更可怕的是影响信心、动摇决心、蛊惑人心。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谣言往往比疫情更可怕,比病毒更有危害。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当好“实干家”的同时当好“宣传家”,抓好谣言等不良信息的防治,给人民群众擦亮眼睛、吃下“定心丸”。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公布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坚决与谣言作斗争,坚持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辟谣,绝不给任何谣言以可乘之机。同时对恶意造谣、无端生事者,要坚决依法打击,绝不手软。
在抗击“作风病毒”中增强实干担当能力。随着疫情防治工作的深入,个别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所抬头,有的明明要求减少人员流动,可是聚众开会比平时都勤、现场督导比往常更频;有的嘴上说是网格式、地毯式防控,实际上还是搞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有的打着抗击疫情的名号四处奔波“亮相”,看似“亲民”实则“害人害己”,让基层干部和群众难以招架。防治疫情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容不得任何侥幸麻痹、搞不得丝毫表面文章,否则一切作风上的不真不实都将成为疫情滋长的“温床”,直至铸成无法挽回的致命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相对于一时肆虐的新冠病毒来说,防治“作风病毒”更需不舍寸功、锲而不舍。党员干部要打牢思想基础,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拿出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持之以恒抓好改进作风的各项工作;要把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结合到每一件日常工作中,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真正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五
,千想万想想不到,迎接我们的,不是红红火火的年,也不是家人的团聚,而是那让人震惊的病毒。
记得刚出现第一个病例时,我正躺在床上刷微博。刚开始我也没有注意,毕竟只有几个人感染而已。但最让我震惊的是短短几天,感染人数直线上升,最终成为如今人心惶惶的大疫情。
现如今,其发展之快,令我们担忧。但是,让我们相信专家,相信国家,这次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的。在我们整天躲在家里“避难”时,有一群人,逆流而上,不顾自身安危,战斗在第一线,他们是千千万万的平凡人,和你我一样。但他们选择了“战斗”。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只是躲在家里,与世隔绝吗?不是,我们可以捐款,寄口罩,出自己的一份力。甚至于,去当志愿者,支援前线。
看着微博上的疫情分布图,我感到痛心,全国各省无一“幸免”,而最严重的当属前线,早已封城,但任有人逃离武汉,把疫情扩散到各省。
从病毒扩散后,家乡人心惶惶,各村早已关闭进出村通道。初三的时候,我从老家回来时,走了五六个出口都出不去。到处是拦路的村民,拉起铁杆,“拒绝”与外来人接触。真的绝大多数村子都是这么做的。我差点就回不来了,在往年,这几天是最热闹的,但如今,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几个行人,而且都“全副武装”各式各样的口罩。各种大型活动全部取消。人们整天从手机上看些关于这次疫情的谣言并大肆传播,最后发现只是一场闹剧而已。
我现在待在家里,说实话,真无聊,但又什么都做不了,整天熬时间。写写作业,打打游戏,东西都不敢乱吃,亲戚们这几天也炸开了锅,这不敢那不敢的。到头来,一分是真,九分是假。最近这几天,连小区都封上了,根本不许车辆进入,你要开车出去,可以,但出去之后就别进来了。这是小区门卫对我爸说的话。高速已经不让进入榆社了,开车出去在当天可以回来,隔天也不能回来了。就连我们这个小县城都成了这样,更别提那些大城市了。
最后,我想说,我们一定会渡过这次难关的!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六
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是这场战争的主体,更是打赢这场战争的最可依靠的根本力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广泛动员群众,全面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防自控,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
联防联控:织就天罗地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就是:万众一心、群策群力。领导有担当,防控无空挡。危急时刻,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以冲锋者姿态、守护者身份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一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的基层干部们纷纷放弃休假,“逆行”回到岗位,组织发动群众共同防控疫情。“全民排查、全民监督、全民防疫”,防控严峻疫情,没有捷径,必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体系,编织联防联控的天罗地网阵,把疫情防控举措落实到每一个乡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农村,与基层干部和卫健部门工作人员,对到过重点疫区的人员分类采取居家隔离、医院留观和诊治措施。公安民警与医务人员、镇村干部一起,逐门逐户了解情况,及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员近期动态,挨家挨户宣传最新的防控措施,打通群防群治“最后一公里”。落实落细联防联控,不能落下任何环节和地区,农村、社区和家庭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广大党员干部走农户、进社区,同群众结成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力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群防群治:八仙过海显神通。“老百姓有大智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强大力量。充分认识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广泛动员群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全国各地志愿者们在行动,大批志愿者迅速组成志愿队、应急分队,开展地毯式摸排,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化身防疫安全卫士,主动认领楼栋,每天戴着小红帽、红袖章,背着小喇叭,穿梭在街巷,摸排、宣传……很多地方人人争当战士,人人伸出援手,个个贡献力量。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医生主动请缨,臂带“执勤”红袖章走街串巷,劝阻村民不串门、不聚餐。正因为有了百姓力量的汇集,这场防控战必将会取得胜利。“医护用品频告急,八方捐助汇中华!”眼看口罩等医护用品短缺,防治效果堪忧,各大公司企业,海外侨胞、侨团、侨商踊跃为家乡捐款捐物。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恒大等等伸出援手,从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等国紧急采购防疫物资,陆续运抵国内,驰援我国疫情防控。华侨们自发从世界各地运回物资,有了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中国人,这场防控战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
自防自控:是魔是仙我命不由天。“是魔是仙,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人。”搞好疫情防控,阻断病毒传播,最终要靠每个人自身。遏制疫情蔓延,关键在“防”。“防”做得好,就会事半功倍。人人为防,时时为防,才能筑牢疫情“防火墙”,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假期大多数人都是宅在家,待在家中就是普通人们为防控攻坚战做的贡献,“宁愿长点膘,也不往外飘。长膘是‘富态’,乱飘是祸害。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广大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暖人心的顺口溜响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花式”劝导群众安心在家,做好自防自控,防患未然。做好自防自控,每一位普通人为疫情防控做的最普通又最重要的事情。
疫情依然汹涌,防控不能松懈;生死攸关,岂能大意!只有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继续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自防、自控的严密防线,我们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刻!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七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抗疫的终极目标就是终结疫情。结合我在抗疫一线的体会,我想谈几点想法。
集聚技术优势是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平时,就要有一支既有实践作战经验,又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团队。和部队一样,作为各级各地区一定要建立这样的专家库。不仅要在生活待遇上给予特殊的照顾,而且在政治待遇上要给予重视。我有个朋友,在某市防疫站工作,尽管他在防疫方面有不错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待遇上却不如那些业务差的。对身边的政治生态环境很不满意。最后选择辞职考研研究生离开单位了。我们的科级县级等待遇为什么不能多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士呢?这是值得深思的。爱惜人才不能空喊口号。另一方面,在当前疫情复杂的情况下,要集聚各方面的防疫人才。优秀的人才走到一起,战斗力会大大增强。我比较看好一些高等学府的医学研究人员和附属医院的专家。要不拘一格在防疫战斗中,发现和重用“钟南山”式的真人才,为迅速扭转疫情,打赢防疫站,提供人才保证。防疫站他们应该是值得致敬和宣传的英雄。
防疫工作到了紧要关头,如何打赢这场战役,看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能力。上海、广州等地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其它地方也要积极跟进,不要把什么都寄托在社区,文件转发社区、工作布置到社区、然后责任又到社区,问题最后还会出在社区。更多的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要挑起自己的担子,勇于担当,在防疫战中,深入一线,不计个人安危,与社区同志一道,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履行好各自职责,为早日战胜疫情,夺取最终胜利而努力奋斗。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八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每一个岗位都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感动的先进事迹,他们当中有日夜守护患者和同事的护士长,有主动请缨的快递小哥,有24小时巡逻防控的人民警察,那你知道2020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受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全国人民都奋起反抗。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于是各级党委政府都深刻认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相信有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有从未间断的“中国温度”、有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是迟早之事。
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筑牢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从1月24日到2月2日,中国在争分夺秒,与时间来了一场“拔河”比赛,短短十天,武汉火神山医院完工并交付使用;2月5日,雷神山医院也交付使用;2月3日到2月4日,武汉建立3所“方舱医院”;从发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倡议书起,1小时内收到400余份“请战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紧急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发出后,1小时内迅速组建完毕……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仅用1周时间完成病毒鉴定和测序。仅用2天时间建成国家级信息报告系统。仅用3天时间初步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由此可见,与时间赛跑,如此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何尝不能筑牢打赢战“疫”的信心。
从未间断的“中国温度”,树立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的恒心。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面对新冠疫情的肆虐,无数人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他人,医务工作者用“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来温暖他人,党员干部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仰来温暖他人,基层干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向抗疫前线温暖他人,青年志愿者通过视频电话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方式来温暖他人,文艺人士创作《武汉伢》等公益歌曲温暖他人,广电总局向湖北捐赠影视剧播出版权温暖他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国各地开通200余条心援热线温暖他人,参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工友愿不计酬劳温暖他人,汶川农民驱车36小时为武汉捐赠100吨蔬菜温暖他人,普通市民为交警、环卫工发放口罩温暖他人,志愿加入环卫突击队进驻医院从事高危工作温暖他人的……冰冷疫情下的“中国温暖”从未间断,给全国人民树立打赢新冠疫情战“疫”的恒心。
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坚定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的决心。全民战“疫”,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战斗员。我们经历过98年抗洪、03年非典、06年禽流感、08年雪灾、08年地震等等灾难,在历次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都没有被击倒、没有被压垮,只因我们有中国共产党这面鲜红的党旗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向前。党旗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人民群众紧随其后,从心系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同胞安危,到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再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为战“疫”作贡献,无数中华儿女以自己的方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筑起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形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团”逆风会师,与病毒殊死拼杀;16个省对口援助湖北,全国一盘棋,凝聚强大合力,汇聚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坚定打赢新冠疫情战“疫”的决心。
病毒能够侵入身体,但它无法摧毁人内心的希望。只要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永不放弃,迎难而上,从不懈怠,我们就有信心、恒心、决心打赢这场不容失败只能胜利的战“疫”。
曾想过,春节假期可以多几天,时间慢些走,让我们可以在家多陪陪父母,在家吃碗热腾腾的元宵,成了许多人的一种奢望。可当这天真正来临时,日子却因为共赴时艰显得漫长,我们渴望迈出家门,同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们一起奋战。虽不能冲上“疫”线,但请不要忘记,留在家里,同样是作战,凝聚着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疫情当前,谁不想安安全全、舒舒服服地待在家呢?然而勇敢的战士,总会在该冲锋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英勇奋斗。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建议全国人民“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自己却第一时间赶往武汉抗疫最前线。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驱动,更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勾画着中国的模样。不出门,阻隔病毒传播,或许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最大贡献。但平凡之中见诸伟大,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我们还能做的更多。
“响铃模式”就是同频共振,准确接收党和国家的“信号源”。今年春节,全国各地民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防疫、自我隔离,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但不串门、少出门,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疫情是魔鬼,不能让魔鬼藏匿。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才能看清它,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万众一心才能尽早战胜疫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宅”在家中的我们,要常开窗通风,让中央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吹进来”,呼吸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最新鲜的行动“空气”,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预防、备好防疫物资,全国一盘棋,才能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响铃模式”就是平安来电,万家灯火是幸福团圆的“长明灯”。抗击疫情,一人奋战在前,全家力挺在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见证了太多令人泪目的感动时刻。阔别新婚妻子,毅然选择“蜜月”出征;护士妈妈抗击疫情,只能和女儿“隔空拥抱”;放弃春节假期,用服务暖人心的广大基层干部,还有电力保障人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关键时刻,一部手机是我们彼此沟通交流、加油打气的“纽带”。我们想问的很多、想看的更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就是平安归来。别让在外的他们牵挂担心,“妈妈你放心去打怪兽!”才是电话这头我们共同的语言,在家守候团圆,待你凯旋归来。
“响铃模式”就是有战必应,我们都是抗击疫情的“勤务员”。“宅”在家十多天,或许会觉得无聊,但决不能陷入“静音”或“超长待机”。现在是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谁放松就是对病魔的放纵。英雄从来不会带来胜利,而是引领胜利的曙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数“逆行背影”感动你我他,更激励每一个人。留下一万块就匆匆离去的袁兆文;什邡“大树哥”5万公斤蔬菜支援武汉,涓涓善举汇成大爱洪流。“响铃模式”,就是当基层干部一天拨打600多个电话时,我们能第一时间回应,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在家办公,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尽己所能,一袋蔬菜、一个口罩到捐献物资,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春天一定会到来。
我们在奋斗,中国在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人。时间不是治愈疾病的解药,奋斗才能真正守护人民健康。“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宅”在家的我们要做最坚定“捺”,支撑奋战第一线的“撇”,陪伴他们一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就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中国!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一线天,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又因景观奇特而闻名。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1:350,这些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前方要战“疫”,后方要守护群众,你们和你们一样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才是最美的“一线天”。
近日,总书记在调研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这场战疫中,能否守住社区这道最有效的防线,关键看你们。有你们坚守,所有社区就会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在战“疫”一线,你们如磐石一样坚韧。常说,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儿。其实,在战“疫”一线的你们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烦,只是你们从不怕!
战“疫”一线不怕苦,因为你们把这“苦”默默地落到了心底。越是饱尝苦难的民族,越能理解灾难的意味,我们是从苦难中走出来,一往无前的民族,你们的“根”就扎在这样的民族之上。越是历经沧桑的国家,越懂得自强的重要。在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度,除了勇往直前,没有退路,你们的“脚”就踏在这样的土地上。在战“疫”一线的你们,呈现出了“中国人”的脾气,“中国人”的硬气和“中国人”的志气。面对1:350,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盛下这样的“苦”,只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容纳这样的“苦”,只有举国的同心才能战胜这样的“苦”,这在你们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你们身上彰显得更加直截了当,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不屈的意志,中国昂然的毅力,中国惊人的品格。平生多磨砺,天地由我行。我们知道,你们把这“苦”默默的落在了心底。
战“疫”一线不怕累,因为你们把这“累”渐渐地用到了极致。疫情就是命令。生长在这里就会坚决地守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是你们对命令的“回应”。防控就是责任。工作在这里,就会勇敢地守好这里的每一块阵地,这是你们对责任的“回答”。累过极致,就不感觉累了。为了打赢防疫阻击战,无论风雨,你们连轴转、“开夜车”。每天醒来就同时间赛跑,排查、预警、管理、服务,恨不得如哪吒有个“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化作“千手观音”,驱除这场“疫”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白天与黑夜。众人捧柴火焰高,是源于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力量的累积。正如庆幸的是,我们处在可以让数据“跑步”的时代,很多地方已经运用这些技术,把社区工作者和一线抗“疫”工作者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你们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战斗在第一线。
战“疫”一线不怕烦,因为你们把这“烦”悄悄地躲到了静处。基层一线是群众的“天然”防线。记得在做村官时,一位退休的老村官告诉我,把基层工作做好,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耐”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一方面,要坚持严防死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要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安慰群众的腻烦心理,要安抚群众的抵触情绪,追本溯源,就是要“耐”烦。只有“耐”烦,才能守住这“天然”防线。反求诸己,在战“疫”一线的工作者也有“烦”,更需要安抚、安慰,只是你们在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这种“烦”悄悄地带到了角落里,看一下家里人发来的信息,刷一下朋友圈,甚至是低声的抽泣几声,第二天黎明,你们还是接着干!
“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瞩目仰望,你们就是那万丈青天!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入攻坚阶段,全国的疫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日增长数逐渐减少。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应该以更扎实、更接“地气”的作风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绝不可让形式主义拖了后腿。
多一些统一指挥,少一些重复发文。形式主义贻害无穷,注重形式不重实效,很容易出现“精力空耗”现象。现在各地均成立了抗疫指挥机构,对本地区的抗疫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一些地方缺少统筹安排,不同部门各发指令,重复给乡镇、村布置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导致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干部被无谓的工作消耗了精力。显然,这又是犯了形式主义的病。我们应该提高抗疫指挥机构的统一协调能力,建立更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将各种数据进行共享,避免因为各部门之间欠缺沟通协调,欠缺统一部署,导致各发指令、各下任务、重复发文。疫情防控是一场艰巨的阻击战、攻坚战,各个部门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多一些“跟我上”,少一些“给我上”。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扛着红旗高呼“跟我上”,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身先士卒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多一些“跟我上”,冲锋在前,奋斗在排查一线、宣传前沿、医护主战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履行铮铮誓言;不要只到现场拍拍手、挥挥手,有形式,没主意,压力层层加码转嫁给基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压,身临一线不后退,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到“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项工作”;不要四处奔波“亮相”“作秀造势”,让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难以招架。
多一些物资援助,少一些报送表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广大的基层干部是冲锋在前的突击手、排头兵,各部门必须为基层干部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确保口罩、消毒水等物资能准时按量配送到位,不能让前线的战士“缺枪少弹”,要让他们都有口罩戴,而不是只有口号喊。同时减少重复或不必要表格的填报,避免基层干部的力量被分散,精力被消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实属不易。只有将拖后腿的形式主义从疫情防控中消除掉,广大基层干部才能干字当头,干出样子,干出风采,干出成效。
“飞雪迎春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拒绝形式主义,就一定能战胜疫情,扫去病毒的阴霾。在山花烂漫时,会心一笑。
“我身后都是老百姓,我要守护我必须要守护的人。”这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向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何致忠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经常挂在嘴边、愿意跟人分享的话。这句简单而朴素的话道出了他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显现了他在危难时刻和急难险重面前的责任和担当。何致忠作为千千万万抗击疫情党员干部当中的一员,他在抗疫路上的点点滴滴,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窥探出奥秘。
一个馒头,一碗稀饭,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选择了吃住在社区,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稀饭,十分简单。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区内为居民张贴宣传单,仔细核对湖北入赣返乡人员的信息、收集返乡人员的体温记录。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当乡里领导考虑到他身体情况,想把他安排到二线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何致忠坚定地说道:“如今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尽管我身体残疾,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从未因这点累而抱怨,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扎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对社区居民爱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献付出只是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党员本色在战役火线越擦越亮,让党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一碗蛋炒饭,一勺豆腐汤,是抗疫路上的“营养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给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又做了豆腐汤。他常说,这个搭配是最有营养,最养生的。吃完午饭,他又做起了“配送员”。“何书记,给我带点几斤肉,回来给你钱”“何老板,给我带条鱼回来”……“收到,晚上我就给你买过来,明天给你们送过去”,他答应道。每天下午4点去买菜,5点左右去送菜,晚上还要守夜班,有时候睡眠不足4—5个小时,可他依然乐此不彼。他说,“以前服务大家总觉得累、觉得苦,但现在觉得很快乐、很开心、很光荣。”社区居民都说:“我们书记虽然是独臂,但是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冲在前面,我们就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在疫情一线诠释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撑起了战胜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肠,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点,才把社区群众需要的东西给准备好。又想起了要对返汉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又急忙跑去了给他们测量体温并记录。虽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测体温、劝返群众”,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核查,但他从不马虎,坚持做到一丝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对他来说最幸福的就是在帐篷里和亲人视频对话,在街道社区为居民采购就是日常……亲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却说道:“疫情当前,我必须冲在一线,报答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人们常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只许胜利的战役中,哪里有疫情、险情,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默默坚守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战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职责!
先进事迹心得感受篇九
小时候的我们总爱幻想十年后的世界,那里有会飞的汽车,有时空隧道,有可以去任何地方的任意门,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如今,正向我们走来,正当人们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他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幻想。
截止1月31日17:30,中国已经有9810人确诊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占据了整个华夏大地,疯狂地肆虐着所有的中华儿女。但与此同时,一群又一群的“国士”涌现了出来,誓与病毒抗争到底。
非典时期“把所有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来”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又带着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武汉;“只要祖国需要,随时可以出发”,年近八旬的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黄锡璆请战武汉一线;剪掉长发出征武汉的巾帼英雄,在防护服上写“精忠报国”的医务工作者,以及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医务工作者,都奋不顾身地奔赴在抗疫一线。他们都是抗疫战士,是最美“逆行”者!
而在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背后,有一群普通人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常德村民郝进将自己打工时用来抵工资的15000只医用口罩全部捐赠,只为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带上口罩,抵御病毒;河南信阳菜农李俊和他的家人捐赠50吨菜支援武汉,即使去年刚还完种地的贷款,但他说“捐菜的决定,没超过两分钟”;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众多公司捐款支援武汉,众多网友也发起了众筹,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国士”,人民不会忘记,祖国更不会忘记!
要说他们的行动,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那么这群人的行动,则表明在他们眼中“疫情面前,不分国界”。在疫情面前,日本人民不分国界,日本民间捐赠100万只口罩驰援武汉,日本明星矢野浩二捐赠13万只口罩帮助中国,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捐赠给湖北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并用中文写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他们的态度,疫情面前,不分国界!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国士”,形容那些才德盖世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
我有国士,举世无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