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一
三观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于生活、社会、人情世故以及事业追求等方面的总思想,也是塑造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三观的重要性。在以下五段式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在三观方面的心得体会。
二段:世界观。
人的世界观主要指对于世界的认识、看法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我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人民生活,这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世界上并不是平等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起点。但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同时也要关心周围的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三段: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意义和价值的评价和认识。我认为,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应该充满激情和意义。我经常思考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我想要成为的人,这样我能够更好地规划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我也认为人生中成功不是唯一的目标。尽管我们经常被教育和社会传统所强调,但是人生中的失败和犯错同样宝贵。我们应该尝试去接受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不是为了成功而否认自己的缺点。
四段: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价值、道德观念、人间关系的看法和理解。我在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中尽量做到公正、诚实、宽容和友善。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并且不任意干涉别人的生活和选择。同时我也认为,我们身为人类毕竟生活在一起,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公正、平等的社会。
五段:总结。
在人的成长中,三观对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去完善自己的三观,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健康、积极、阳光的三观将会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走得更远。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二
人生是一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旅程,而这种追求离不开良好的三观。三观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塑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人成功与否、幸福与否的关键。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观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良好的世界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培养我们从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使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面对现实。一个积极阳光的世界观会让我们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悟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世界是你内心的镜子”,只有拥有一颗纯净、平和的内心,才能看到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世界。
其次,人生观决定了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追求。人生观包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对自身发展的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但无论怎样,都应该立足于珍惜人生、追求幸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深刻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怀是人生的基本伦理。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付出真诚的帮助和关爱时,我们将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快乐。同时,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是在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内心真实的坚持。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生的价值,牢记“活出自己”的信条,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和行动的动力源泉。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和选择,是我们行为和决策的信仰和底线。良好的价值观是一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应对问题的依据。它不仅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行为,更要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秉持公平和公正。当我们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正义、真理和善良时,我们就成为了道德的化身,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和机遇来到我们身边。因此,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并坚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培养良好的三观,让其成为我思考和行为的指导。我会积极学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世界观,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我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把困难变成机遇,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妙。我会努力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我会坚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将这些价值观体现在我的行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明白了三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良好的三观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是一个人的信仰和动力。只有拥有良好的三观,我们才能在纷杂的世界中找到真理和善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成长与价值。因此,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三观,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审视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用善良的行为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三
‚三思三观‛是我省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做法,‚三思‛是要深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三观‛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三思三观‛,本人对坚持走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黄炎培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勤‚三思‛,牢固树立‚三观‛对今天,对我们今后事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以史为鉴,我们当勤‚三思‛,牢固树立‚三观‛。
二、勤‚三思‛固‚三观‛是时代的呼唤。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其经济活力、政治稳定性、成本竞争力、开放态度等方面在全世界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当前中国竞争力的关键支持要素,但是在税收负担、高等教育、营商环境、创新文化、融资渠道、劳工关系、法治环境、公司治理、设施建设、政府能力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而这些要素是赢得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两大国际权威竞争力研究机构之一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3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在60个参评国家或地区中,美国、瑞士和中国香港名列前三,中国大陆只是第21名,中国大陆在亚太地区排到了第6名。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而如果我们不能战胜这些挑战,我们的发展就会错过这轮机遇。比如我们的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人均水平相对落后。国际贸易仍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缓慢。我国政府财政能力较强,公共财政压力仍然巨大。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但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其他还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等等。
时代在呼唤、催促我们怎样加快发展。唯一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群众路线。要深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我们才能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取得新的胜利。
三、勤‚三思‛固‚三观‛是工作的要求。丽水市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关心指导和全市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和阳光工程深入实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开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生存状况有了显著地改善。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残疾人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要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需要我们每个残疾人工作者勤‚三思‛,要深思与残疾人的感情深不深、与残疾人的距离远不远、残疾人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三观‛,努力为残疾人做好服务。
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作为残疾人工作者,首先要关心残疾人,摒弃看不起残疾人或者以施舍心态对待残疾人的思想,做残疾人工作要与残疾人心连心。
第二是要牢固树立‚三观‛,彻底摒弃‚四风‛。一个人如果追求奢侈生活,贪图享受,必然会消磨斗志,难以身负重任,迟早会腐化堕落。而且,为了过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会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古今中外,多少贪官污吏,都是这样一步步滑向深渊的。
第三是要勤‚三思‛固‚三观‛创新残疾人工作思路。丽水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但是我们有开拓创新、走在前列的勇气和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勤‚三思‛固‚三观‛,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为残疾人所求。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提高生产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强自信、融入社会。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服务供给,全面实施残疾人小康工程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丽水市残疾人事业走在全省前列。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三观”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词语,常常在社交媒体、网络上被提及。所谓“三观”,指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概念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一个人对于社会、人生和价值的整体把握和认知。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体验,我对于“三观”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个人成长是建立正确三观的关键。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朋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三观,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我曾经在小学时期对于好友关系存在着偏见,认为只有人数众多且看似风光的人才是朋友,而忽略了那些默默支持我的人。通过和家长、老师的交流和引导,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开始意识到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真诚的交流和互助。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建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性,提醒我时刻警惕自己可能产生的偏见和错误观念。
其次,人际关系也是培养正确三观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三观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无论是朋友还是合作伙伴。一个人和谐的社交关系能够帮助他更好地建立正向的三观。例如,在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时,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三观。同时,我也了解到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只有摒弃偏见和歧视,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最后,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三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应仅停留在自我的层面,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与社会互动和贡献。例如,我参加过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和为他人付出的价值。这些经历教会我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触摸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潜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关注社会问题,呼唤正义与平等。
总结起来,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是建立正确三观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及积极投身社会,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三观,以此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只有在正确的三观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并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探索和加强自己的三观,以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和谐的社会。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五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当前,在少数干部身上不担当、不思考、不努力等问题时有发生,担当体现是履职责任,干部职工不担当、不努力、不思考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怕”字当头不干事,一些干部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害怕多干事“刷碗怕打碗”,表现在工作中和行动上就是不干事。
推诿扯皮不担当,一些干部作风飘忽,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看事不干事,干活不出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后退。
精神懈怠不作为,一些干部目标迷失,随遇而安,无所作为,有的认为当前形势下干事创业需谨慎,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所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
树牢“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价值方向。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切实解决干部队伍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能力上“电量不足”的问题。恪尽职守、甘当公仆。宣扬正面典型铸魂励志,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大对“不担当、不思考、不努力”反面典型的查处曝光力度,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净化政治风气。
健全“不敢不为、不为追责”的监督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强化领导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执行来保障权力规范运行。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不担当、不思考、不努力”就严肃问责的监督制约机制。
浓厚“大胆创新、勇于担当”的氛围。大力弘扬“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精神,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大胆干事,对一心为公、敢于创新实践的干部,即使出现失误也要给予适当包容,使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要重点培养、优先选用、宽容失误,让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消除“干多问题多”的思想顾虑。强化积极担当作为的制度保障,为干事者撑腰,为敢闯者壮胆,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社会发展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的碰撞和摩擦。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有一些人的三观却显得易碎,对于这种现象,我深有感悟。在我看来,三观易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观缺乏坚持和自信,无法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的多样性。
第二段:原因分析(250字)。
首先,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冲击和影响,难以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正信念。其次,社交平台的普及也对人们的三观造成了影响。在网络上,各种声音充斥着我们的视听,简单的点击和观看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三观立场,使我们难以坚持自己的信仰。再者,媒体的宣传也对我们的三观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媒体渲染记者暴力被毆打的案例等情况,让我们对于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公正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了我们的三观。
第三段:影响分析(250字)。
三观的易碎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个人的三观易碎使得我们无法坚持自己的信仰,做一个真正有信念的人,这无疑会催生一种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的社会氛围。其次,三观易碎容易导致人们对待问题的立场无法固定,而不断地变换,这样的结果就是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再者,三观易碎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人们在三观的碰撞中很容易感到困惑和动荡。
第四段:对策建议(300字)。
为了避免三观易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培养对于自己价值观的自信。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自我认知,清楚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信仰。其次,要坚持读书,通过深入了解各种观点和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思维。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学会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此外,正确引导家庭和学校对于三观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给予他们正面引导和教育。
第五段:总结(250字)。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复杂的价值观碰撞,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惑而动摇自己的信仰,更不能随波逐流、轻易改变立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但也需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只有在坚定自己的信仰的同时,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我们才能渡过三观易碎带来的难关,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全文,每个人都可能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自己的三观易碎。因此,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辨别力,同时加强家庭和学校对于三观的培养。只有坚守心中的信仰,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我们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三观稳定,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七
“以三思正三观”就是在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切以民众、民生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民生意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增强群众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以“三思”促“三观”。
范文一:
坚持群众路线是“三个必然要求”
要通过“三思、三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群众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重新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这“三个必然要求”,进一步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着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及外部环境的考验,同时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其中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有效地促进了党风的好转,但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情绪,不关心群众疾苦,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违纪的案件时有发生,等等。“四风”问题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为此,必须直面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必须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清除“四风”
要通过“三思、三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清除“四风”的紧迫感。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自我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发生重大利益调整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一些党员干部的私欲膨胀,群众观点淡漠,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倾向,“身”、“心”离群众越来越远。一些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更有甚者考察事先安排好一切、层层陪同,身在基层心在上,名为下基层,实为扰民安;一些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作讲话、发指示空话连篇,哗众取宠,文牍主义严重,很少与基层群众接触;即便是乡村干部,很多也都搬进城市居住了,按老百姓的话说“平常要照个面都不容易”。一些干部唯利是图,只愿锦上添花的事,不愿雪中送炭的事,心里想的`是如何造政绩,如何做好表面文章,如何拉关系、找门路提拔,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绕、躲、拖,对上镜头、出风头围、追、捧,而不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更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些干部更愿意与有钱人交朋友,而不是与普通群众交朋友,更不愿意与底层的民众交朋友;一些干部对待群众高高在上,不尊重甚至损害群众权益。凡此种种,成为损害干群关系、引发民怨和激化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因。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群众工作就是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其本质是密切干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四风”问题及其他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风”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力气,甚至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要通过“三思、三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会转型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思想,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把更加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的首要条件,用群众标准评价工作成效,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及时纠正各种漠视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现象。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视和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及各群体的利益。利益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在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要理性地认识各种利益之间的发展演进规律,正视问题,积极协调和处理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利益分配和调处机制,特别是要认真回应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社会公平程度。
第四,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以制度化来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长期以来,贯彻群众路线大多停留在思想教育和组织要求的层面上,保证领导干部自觉有效地走群众路线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比如,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群众利益表达制度及各种听证制度等,用制度切实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时应当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激励和凝聚群众,要秉持平等立场,坚持事理结合、情理交融,增强群众工作话语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群众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努力扩大群众工作覆盖面,将社会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和新阶层人员等几类社会成员纳入群众工作对象的范围,合理设置教育内容,选择工作方法,创建工作载体,拓展教育渠道,克服工作中的盲点和死角。
第六,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积极培育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并在制度上保障和规范社会组织的职责与权利,有效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良性发展,搭建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不断完善社会安全阀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范文二: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监察室支部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开展“三思三观”学习讨论,引导监察室同志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打牢了反“四风”的思想根基。
一、以“三思”树“三观”,要认真学习,解决好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搞好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
(一)以“三思”树“三观”,首先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任何一个党员、一个领导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这些,作为共产党员,是需要时刻记在心头上的。“三思”群众在心中的地位、与群众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人民群众政党的理想信念,时刻端正宗旨观念。我们是人民的政党,我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这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
(二)以“三思”树“三观”,其次要认识到人民群众与我党事业的关系。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子弟送上战场,作为革命力量的不竭源泉;是人民群众为了掩护共产党员,不惜挺身面对敌人的刺刀;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伤病战士的生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实现我们社会伟大复兴的力量,必定来自人民大众,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千百万人民的事业。离开广大人民群众,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毁于一旦。
(三)以“三思”树“三观”,要明白实现“中国梦”,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对人民大众以无限的信任,并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共产党人只有坚持对信仰的执著坚守和不懈努力,并以此来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才能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
二、以“三观”扫“四风”,要处理好思想和行动的关系。
思想上认识到位,是我们事业能否成功的第一步。认识到了,还需要做到。而知行合一,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的。
(一)从自己做起。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转折的时代,一个充满诱惑、机会良多、又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的年代,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我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的心情。很多事情,我们感到着急、感到愤恨、感到无奈,如环境污染、如资源争夺、如诚信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等,更不能只是指手划脚。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有一种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能做个旁观者,要把自己摆进去,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有比一般群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去改变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更有机会和可能去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量。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二)从现在做起。习总书记讲了,我们抓作风建设,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自今年七月份,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告一个段落。但是群众观念却要永远地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群众路线是要我们永远走下去的。平时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聊一聊,尽可能地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望;政策制度出台前,多征求征求意见,以公开求公正是最好的办法;多听听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政府内部自娱自乐的活动少搞搞,自我表扬自我陶醉的举动少出现;权为民所用,要以情为民所系为前提,心系群众不能是官样文章,而应该落实到我们的每一件工作中去。
(三)从小事做起。慎微,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面对小事不马虎,走群众路线,要从小事着手、从小事着眼。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理解不同,而人民群众所能体会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落实到具体的一件一桩小事上的。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活动中,而应该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基层群众是最单纯、最善良、最感恩的,只要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会无比的感动,就会当你是亲人。把群众最急、最想、最盼的每件小事办好,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动、最具体的践行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
范文三:
开展“三思三观”学习活动,为民是目的,务实是关键,行动是根本。贯彻落实“三思三观”,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自觉地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在政治上不迷路。
树立为基层服务的理想志向,忠诚于事业,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乐于奉献,把做好每项工作、每件事情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风向标,不断奋发,不断进步,全心全意。“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察其疾苦”,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艰辛,换取人民群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孜孜不倦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行惠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切实把为群众反映的工作落到实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人民谋利造福。
树立立党为公的事业心和勤政为民的责任心,辛勤工作,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尽最大努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持奋进不息的精神,为开发区事业发展多尽一份责任,多贡献一份力量。
树立高尚的道德人格,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尊严与人格力量,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节着眼,以反面的典型警示自己,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紧把“关口”,坚守“底线”,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责任和理想加在一起,动力则是无穷的。能否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衣冠正、行为端、工作实、形象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范文四: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之“三思三观”活动,为民是目的,务实是关键,行动是根本。贯彻落实“三思三观”,关键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要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要强化实干意识,由说多做少向苦干实干转变,做任何事情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强化清廉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李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以三思正三观”就是在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切以民众、民生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民生意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增强群众意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以“三思”促“三观”。
一、坚持“三思三观”精神,必须坚持“群众至上,群众第一”。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制定政策时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做好一切工作、做出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
二、坚持“三思三观”精神,必须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
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具体工作中,坚决克服对当事人态度生冷的现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提高和树立政府部门良好形象出发。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局联系起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三、如何深化“三思”、践行“三观”。
开展“三思”,一要在增强思想自觉上求深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镜、以党史为镜、以群众期盼和意见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加强学习和交流,做到自觉学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开展“三思”,二是要在改造世界观上求深化,要对照“三观”检讨思想上是否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是否摆正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淡化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是否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三思”促“三观”。
开展“三思”,三是要找准问题上求深化,对照“三观”和“四风”,主动查摆问题,把问题找具体、找实在,不能灯下黑,更不能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通过“三思”深刻反省自己在考虑问题、作重大决策、具体工作部署安排上,有没有群众放在心上,是不是首先考虑群众利益。
践行“三观”,体现在即知即改上,通过“三思”发现的问题,要能改的抓紧改、马上改,不能思想归思想、行动归行动;不能问题归问题、知错不改,仍旧桥归桥、路归路。要以整改的态度、力度和效果,检验“三思、三观”学习讨论效果。
践行“三观”体现在精神状态上。开展“三思、三观”学习讨论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的风貌,不断激发为民服务、履职尽责的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身投入工作。
践行“三观”体现在建章立制上。要使“三思、三观”学习教育成果成为党员干部的长期自觉和行为习惯,制度最可靠最根本。要把整改的内容体现在制度、办法中,保障整改效果长期有效,防止走过场。
文档为doc格式。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三观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人行为和思维的基础。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诱惑和压力的存在,人们的三观变得更加易碎。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三观易碎的原因和如何加强三观的建立。
第二段:原因分析。
三观易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媒体的影响、社交网络的存在以及物质生活的诱惑。首先,媒体的普及和发达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然而,媒体往往更倾向于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追求点击量和利润。他们可能会渲染暴力、赌博等不健康的行为,对人们的三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其次,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更加跟风。在追求点赞、粉丝和网络声望的诱惑下,有些人会放弃自己的理念和原则,随大流去迎合别人的要求。此外,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过剩,追求享乐主义的思潮也对人们的三观形成了冲击。很多人更加追求名牌、豪车和奢侈品,而忽略了对内在价值的探索。
第三段:影响分析。
三观易碎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个人的三观易碎意味着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难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不稳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社会的三观易碎会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败坏。如果很多人将权力和金钱看作唯一的价值追求,那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会受到威胁。三观易碎还可能导致人们的信任缺失和好人稀缺,使得社会风气趋于冷漠和无情。
第四段:建立与加强三观。
既然三观易碎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建立和加强三观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个体应该主动学习和思考,对自己的三观有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这需要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实践,通过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其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三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该注重教育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再次,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三观的引导和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媒体也应该提高自律意识,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第五段:总结。
三观易碎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个体的学习和思考,注重家庭教育以及加强社会引导来建立和加强三观。只有建立了坚定的三观,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九
根据《石嘴山市开展“三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和“作风建设深化年”专项活动安排,我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对照发现自身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担当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主要表现在求稳怕乱思想较重,总想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怕违规、怕越位、怕背包袱。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精品意识。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一些工作效率低下,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有时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完成任务,不求争先创优,工作浮于表面,粗放应付,工作上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不强。
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是牢记职责使命,提升动力不足“不想为”认识。不想为的思想看上去是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它就像牛皮癣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传染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旦发作社会风气将萎靡不振,消极不前,后果不堪设想,点都不次于与干部违法违纪的腐败。重在立规,为党员干部划出了不可逾越、不可触碰的底线。在工作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高思想境界,模范遵守廉洁从业和党纪的各项规定。常学习,常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陶冶个人的情操。这样才能能时刻提高警觉性,杜绝迈向深渊的第一步。
二是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善能力不足“不善为”的问题。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公务员来说,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检察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发展检察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学习理论,要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克服“两张皮”的现象,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改革发展中显现的突出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三是要不断掌握检察技术及各项科技技术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要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检察工作的实际能力,尤其是要对法规条文、国家的法律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多学一些,在查办案件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干部作为与不作为的态度,担当与不担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一群具有积极作为和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我们所用的工作都会做不好,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敢说敢讲。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要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对我们各自份内的工作,更是要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大胆抓,大胆管,主动作为,敢于顶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只要我们心底无私无畏,具有服务的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任何事情都可以积极作为,积极担当。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
根据学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我支部专题组织全体党员就“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进行了“三思、三观”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群众路线的核心内涵理解更加深刻。
全体党员普遍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展开夯实了思想基础。大家一致以为,群众线路是伟人的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政治线路、组织线路和工作线路,坚持党的群众线路,是党在长时间革命和建设中致胜的宝贝。x在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开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程和命运终究取决于人心向背。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党在新情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大家一致以为:“以三思正三观”就是在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间隔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份量重不重”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群众观,一切以民众、民生为动身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建立正确的事业观,常怀亲民、爱民、为民之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二、对如何摆正与群众关系,切实为人民服务有了正确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强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情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只有把自己摆到群众中,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了解把握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题目,才把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往,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热放在心上,才能以本身实际行动推动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一,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只有深入熟悉,才能增强自觉。把思想摆进去,就是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正确熟悉权利和利益,正确看待群众和自己,真正从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内心有强烈的认同感。现在学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上升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问题和困难。作为党员干部,应主动深入到教师群众中,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心声,关心教师的疾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教师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顺利开展工作,这也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二,把自己的作风摆进去。把作风摆进去,就是要勇于重视自己的问题、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勇于纠正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习总书记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情势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这“四风”问题。因此,就必须要深入对比这“四风”问题,让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建设来一次大排查、大检验、大扫除。把作风摆进去,一是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要对比“四风”,让自己苏醒下来,深进细致地往想想、去找一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全面地往分析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本身实际,针对查照出来的题目,进行深进细致的分析,找准题目的真正缘由。分析题目,关键是要找准题目的本源,而不能无关痛痒、简单应付,否则自己就不知道该如何往改正错误。三是要有勇气往解决本身存在的作风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当不断地往自省、自警、自励,通过不断解决本身存在的题目,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真正建立群众观点,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朴实情感,使自己在这次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中,上好作风建设的“必修课”。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一
正确三观是指对世界、对自己、对人生的准确看法和正确价值观念,是人们形成正确行为准则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化,正确三观的重要性愈发突显。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积累,我深刻体会到正确三观的重要性,以下将分享关于“正确三观心得体会”的五个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正文一】。
正确看待人生和价值观是正确三观的核心。人生是一个个体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而正确的步骤是自我审视和调整。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抱负和能力,找到真实的价值观。而这个过程不应该依赖于社会、家庭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压力和干扰。在这条道路上,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道路,重要的是要善待自己,在保持积极向上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
【正文二】。
正确看待他人和多元价值观是正确三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信仰和经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不尽相同。正因为这样的多元性,我们应该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与他人不同并不意味着对方错,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接纳多元价值观和不同意见的能力是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环节。
【正文三】。
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是正确三观中的又一个重点。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正确看待失败将决定我们是否能够走出阴影。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努力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成功,成功并不等同于幸福。成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成功而失去了其他方面的满足感。明确成功的含义,努力坚持自我价值观,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正文四】。
正确看待生活和负面情绪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方面。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不能让消极情绪占据我们的内心。正确看待生活意味着准确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并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是我们成长的机会,而负面情绪只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学会转变思维,积极应对困境,寻找快乐的源泉,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精彩。
【结语】。
正确三观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灵平衡的基石。正确看待人生和价值观、正确看待他人和多元价值观、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生活和负面情绪,这些方面都是形成正确三观的要素。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过好每一天。对于我个人而言,深入思考和实践这些原则,让我逐步走出了迷茫和困惑,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我坚信,只有通过正确三观的引领,我们才能充实自我,成就美好的人生。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二
总书记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建设西部中心镇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镇的进一步发展。
2014.04.09。
观里镇财政所。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三
三观是指个人对人生、人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认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三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大众的三观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三观调查,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趣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这次的调查给我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在调查中,我发现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答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当我询问“你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还是恶劣”的问题时,有的人坚信人的天性本善,而有的人则认为人性本恶。这种差异让我意识到社会上的人的思想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三观。
其次,我也发现了一些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现象。在调查中,我遇到了一些回答令我意外的情况。比如有人认为“金钱至上”,并坚信只有追逐金钱才能走向成功。这种观点与传统的道德观相违背,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价值观有时候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社会价值观并非一成不变。
调查中还出现了一些人对一些道德问题的认识模糊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上,一些受访者对于该如何去衡量和判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在问到“你认为是否应当给予罪犯死刑”的问题时,有些人认为罪犯应该受到惩罚,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不能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这些现象让我思考到,在道德方面,人们的认知可能会受到人文、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另外,我也注意到了在调查中有些人回答了一些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回答,甚至有一些探讨出入蕴含着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观点。这些答案引发了我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让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个人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人更倾向于保护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这种现象使我感到有些担忧,也使我认识到了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通过这次调查,我明白了三观的形成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他们对于人生、人性、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所不同。年轻人在经历生活的教育和阅历积累后,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三观。因此,我们应该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保持宽容和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认同对方的看法,都应该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并接纳这种多样性,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三观调查,我不仅了解到了社会多元化和人的思想多样性,也意识到了价值观的多变性和人性的深厚复杂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开放、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三观,同时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三观,努力成为一个更加独立、开放和宽容的人。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四
三观是指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价值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格形成的基石。而教育对于塑造人的三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教育心得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良好的三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享我在教育实践中对于三观教育的思考和体会。
【第一段:正确引导价值观念】。
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其内心的价值观念所驱使。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在课堂中常常通过故事和案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引导他们学会正义、友善和感恩。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科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观】。
人的成长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观至关重要。首先,我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关怀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最后,我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在和他人相处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同时也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合作机会。
【第三段:促进个人思辨能力的发展】。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积极探寻答案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让他们能够从问题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成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人才。
【第四段: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良好的社会公德观是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公德观。首先,我重视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最后,我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
总而言之,三观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和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们坚守初心,扎实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五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3年,在这3年里,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喜怒哀乐。上师范的时候,每个人脑子里都装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个观点,也想过一定要当一个好老师,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想做个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我们还不知道,好老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韩愈在《师说》中就有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注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教师如果还只有一桶水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只有自己学得多了,给予学生的才更多。我认为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把好上课关,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得自己在关爱学生上做得不好,从没有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把爱带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学生成为我的骄傲。
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也许教师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钱少,还没有前途,所以曾经也有些老师不甘于平凡贫穷而重新选择职业。我为自己是老师而自豪,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时,也会流露出羡慕敬佩之情,因为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可不是其他人能得到的。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才是伟大的。当我们抱怨工资少待遇差时,看看四川“天梯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吧,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坚守19年呢?是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打动了他们,是那里的一切感动了他们。他们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心里一心想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将来走出那个闭塞的大山,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那些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师爱的沐浴中快乐的成长。他们感动了中国人,更感动着我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我们教师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大家一起向这同一方向共同努力,都能成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六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别人相处。首先,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受到公正待遇。这让我不会因为别人的身份或地位对其有所偏见,而是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个人。其次,正确的三观让我理解人是有感情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这让我更加宽容和体贴他人,不会轻易去评判别人的行为。最后,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只有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段落二:正确认识物。
正确的三观让我对物的追求和欲望有了正确的认知。首先,物是人们的工具和辅助,不应该成为人们的奴隶。正确的三观让我理解物质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是人生的辅助条件。这样,我就不会因为物质的缺乏而感到痛苦,也不会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而忽略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其次,正确的三观让我对物品的价值有了正确的认知。物品的价值并非仅仅取决于价格,而是取决于其对自己和社会的真正价值。这让我明白并珍惜每一件物品的存在,不会浪费和傲慢对待物品。最后,正确的三观让我不会盲目跟风,追求虚荣和炫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和需求,只有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才能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避免过度消费的浪费。
段落三:正确认识事。
正确的三观让我对待事情有了正确的态度和看法。首先,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事情并非只有黑白之分,而是有很多灰色地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判断。这让我更加谦逊和思考问题,不会轻易对事情下结论。其次,正确的三观让我正视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我会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和抱怨。最后,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让我对待得失淡然,不会因为事情的结果而过于沮丧或得意,而是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顺其自然。
段落四: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三观让我对人生的价值有了正确的认知。首先,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而不是追求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其次,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人生是一个相互帮助和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需要并给予帮助。最后,正确的三观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正确的三观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的生活更加和谐。它让我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正确的三观是我心灵的指南,是我生活的基石。我会继续坚持正确的三观,用它来引导我的思考和行为,使我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结语:正确三观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正确的三观,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看待事物、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点启发,让大家更加重视和培养自己的正确三观。
树三观守五心心得体会篇十七
所谓“三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上述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显示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体现了我们党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开拓未来的执政能力。这“四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有力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一、关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范。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反映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地区差距有扩大趋势;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这些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追求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效益,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忽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是片面的,难以实现全面的小康。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协调推进。党和国家把“三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立足点就是促进城乡、区域、对内对外的协调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以及落后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发展不仅应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和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我们才能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发展,就应该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关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在现代化建设中,广大共产党人奋发有为,身先士卒,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得到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但不应否认,少数干部不正确的政绩观,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政绩?怎样树政绩?为谁树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那种盲目攀比,追求高指标,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胡子工程的做法;那种“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热衷标新立异,贪大求奢,好高骛远,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的做法;那种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花光用光,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这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屡禁不止的根源。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给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办事,也是靠不住的;这样的政绩,不仅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毫无益处,最终也会毁了自己。
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
三、关于树立牢固的群众观。
加快发展,创造政绩,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不仅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而且为广大干部自觉实践,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大亮点。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奉献。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权为谁用?情为谁系?利为谁谋?这是判断一个执政党进步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尺。共产党人的权只能为民所用。党的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共产党人的情只能为民所系。党肩负人民的期望,人民哺育了我们党。做到情为民所系,就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共产党人的利只能为民所谋。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私利。做到利为民所谋,就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阐明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正确群众观,关键是靠启动注重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真正做到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科学人才观、正确群众观,使发展泽被当代、荫及子孙,使政绩辉煌实在、造福百姓,使群众获得实惠、全面发展。这是时代的热切呼唤,是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重任,也是对我们党的现实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