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一
新教育是当今研究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谈谈。
首先,新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传统教育往往将学生塑造成只会机械式地学习和背诵知识的机器,而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真正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地学好这门课程,并在其中找到乐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和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不断努力和进步。
其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需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而在新教育中,学生被鼓励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会激发起他们创新思维的力量,并带来更大的学习收获。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
第三,新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新教育则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教育主张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提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平等。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在平等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新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过多的学业压力和竞争而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新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培养。我在实践中发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新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我通过实践发现,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二
《新教育》第二章从"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它的学理基础,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不敢高呼大口号,只对扎扎实实的教育行动微具发言权,有行动,就有收获。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是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无数事实证明这决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记得放寒假期间看过一部电视记录片,讲述了一对父女的感人故事。年近半百的父亲晚年得女,不幸的是孩子患有脑瘫和癫痫。为了女儿,父亲毅然辞去中学历史教师的职务,专心在家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让女儿多吃几口饭,每次吃饭时,父亲都会给女儿念唱自编的英文歌谣,孩子边听边大口地吃饭,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身体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天数次上下楼梯,上上下下之间,父亲口中不停朗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瘦弱的小女儿认识了生命中第一个字"好",父亲喜极而泣。看着女儿粉嫩的小脸和灵动的眼眸,那位父亲略显沧桑的面容让我肃然起敬。虽然脑瘫很难治愈,但在父爱的感召下,在经典文字的熏陶下,小姑娘大脑中受损的细胞也许会被激活,重新焕发活力,她必将成为世间最幸福的天使,因为她拥有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深沉宽广的父爱。
已经记不得这位父亲的名字,但永远难忘的是睿智而慈祥的父亲用行动和坚持创造出的奇迹,这个奇迹让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是一句空话、大话,而是一句实话,秉承这个理念,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将会收获更多芬芳的果实。
新教育实验所强调的行动,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旨在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师生共读共写的过程中,在学科共同体的集体行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发挥自己的潜力,彼此交流创造性成果,"思考--行动"循环往复,直至跃入真理之高峰。读书和写作更是极大地激发参与者的激情,在教育理想的鼓舞下,在经典的推动中,师生付出劳动并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自从认识新教育实验以来,我本人深受感染,与阅读和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半年来,我陆续写下近七十篇短文,人生感悟、教学随笔等,不拘一格,随感而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真正体会到读写的乐趣,那种感觉真的叫"幸福"。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将这种幸福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幸福,获得情感上的愉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新教育的行动,很重视师生精神状态的培养,用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感动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满怀激情,充满爱心的教师影响每一位学生。师生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拥有了可贵的自信,同时拥有了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力量,而最终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们已经行动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铭记在心,无限相信自己与学生的潜力,执着地走在新教育路上。
因为有梦,所以冲动;有了冲动,所以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新教育实验所强调的行动,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旨在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师生共读共写的过程中,在学科共同体的集体行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发挥自己的潜力,彼此交流创造性成果,"思考--行动"循环往复,直至跃入真理之高峰。读书和写作更是极大地激发参与者的激情,在教育理想的鼓舞下,在经典的推动中,师生付出劳动并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理想的教育努力。
最近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中国新教育》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
总结。
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居多,唯有胸怀理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兴,教师不能满足于“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手捧教材,满堂灌输,唯我独尊,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新课改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的队伍中不少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初尝了教科研的甜头。
三、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合作带来双赢,校本教研需要建构以校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型集体,少数教师个人素质虽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1-1=0,只会严重影响工作,伤害彼此,有害无益。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俗言道,同船过渡都是前世所修,与同事处好关系,尊敬领导有助于我们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实现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颗童心,要学会微笑,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少数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缺乏爱心,俨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绩、激励学生,而是发现缺点,有意无意地数落学生、挖苦学生,以极端的言语,数十遍乃至数百遍的罚抄对待学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毁灭性的打击乃至恶劣的悲剧。作为教育超市的服务员,我们应该修炼好自己的基本人格,从而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注生命成长。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教师的“霸主”地位依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做引领者、激励者、参与伙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感知体验、交流协作、张扬个性、实践提高、探索发展。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坚持写教育札记,摄下自己的得意瞬间,记下自己的某一失误,录下自己的困惑,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们提炼案例从事行动研究的源头活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的队伍中不少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初尝了教科研的甜头。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活动是润泽人的一生中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是一种“解读”,能推动我们观念的变革:人本主义、多元智能、任务驱动型学习、建构性学习、发展性评价等先进理念,我们唯有学习才能融会贯通;学习是一种“唤醒”,能激起我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学习是一种“整合”,促进我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学习是一种“激发”,能挖掘我们创造的灵感;学习是一种“沟通”,能带动我们彼此的合作。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心境,读书是一种收获,读好书就是与大师对话,品尝精神的大餐,感受心灵的启迪。
《新教育之梦》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气势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热血、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激励着我们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
今天,我校举办了新教育推进活动。胡校长对我校的新教育做了介绍。王改梅老师和杜慧琳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晨诵和绘本公开课。课后,我校老师积极研讨,探究教法。教研室的领导对晨诵和绘本也给出明确的指示,并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为我们明天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在领导的指引下,榜样的带动下,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新教育之路定会开满鲜花,芳香四溢。
我惜书,书亦懂我。我爱书,书亦香我,无需其他,彼此之间的会心一笑,便已是一个静谧而富足的世界。让读书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中幸福生活”新教育下,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去读书。提到新教育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的教育大师-——朱永新。
最初知道朱永新这个名字,是在一次例会上校长提及时的眉飞色舞,从此,我记住了朱永新这个名字。随着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将《新教育》作为我校教师的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朱永新教授对梦想的痴狂、执着、追求,使我非常钦佩他。朱永新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诗人的品格”我说,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敢做梦、又敢付诸于实践的追梦人。梦想是一种动力,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有梦才会那一点不安分的冲动,有那份无悔的坚守。
朱永新教授的坚守让新教育遍地开花,芬芳四溢,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广大的一线教师已经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将相同的理想与信念传播开来,坚定地迈向了同一个方向,越走越远,不断接近新教育的明天。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让怀揣梦想,不服输的我们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或许这就是新教育的魅力吧。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三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书记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提到师生共写随笔。包括师生一起来写班级的趣事,写学校的活动,写师生的情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就达到了共写的目的。
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孔子,的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一个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两年,就认真教了两年,他认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而成就这个年轻人的必定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真的就是“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另外,我的学生已经写了三年日记了,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
书中提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每一天早上常老师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诗开始的,有孩子过生日都是用一首诗送给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诗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共读《老鼠阿贝漂流记》,9月21号她写了一张便签,其中的默默数言便把爸爸妈妈们也带进了读书的世界。这样一天又一天,五年时间常老师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524本书,有人曾说新教育开100本书太多了,但是对我们常老师这个班级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问: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绩早就被抛弃了。常老师五年时间所有的课都是全校第一,她还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师。她说过:“孩子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会尽我的全力带他们走想走的路。心平气和不抱怨,我像一个农夫,静静的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农田,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我们也要想她那样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在新教育下,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为了祖国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永新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新教育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我接触和实践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到新教育的优势和魅力。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控制,而新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新教育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我曾经参与一次新教育的实践课程,老师只是给出了一个主题,然后让我们自由发挥进行探究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它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教育强调实现全人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而新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兴趣爱好等。例如,在新教育的课堂上,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我在一次实践课程中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我们要设计和制作一个机器人。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还学会了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和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这种综合的培养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新教育通过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曾经参与一个新教育的创客项目,我们要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还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新和实践的经历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清晰和积极的规划。
最后,新教育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新教育注重发掘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路径。我曾经参与一个新教育的班级,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指导。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新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全人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了个性化的教育。新教育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教育模式。在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感到了它的优势和魅力,我相信未来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多地借鉴和融入新教育的理念和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五
近年来,新教育理念逐渐兴起,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新教育的讲座,收获颇丰。在这次讲座中,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感这种新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被迫要适应教育系统对他们的要求,这导致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发展和尊重。然而,新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种个性化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其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收者。这种教育方式固然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新教育模式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学生习惯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担当更大的责任和角色。
再次,新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班级的灵魂,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安排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新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在讲座中,我了解到,新教育模式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最后,新教育关注教育的整体性。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而新教育则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在讲座中,演讲者提到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把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人才。
综上所述,新教育模式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它强调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和教育的整体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不盲目追求新潮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适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新教育中受益,并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六
20××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共分为: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及附则等8章,63条,将于20××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认真研读新《义务教育法》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法律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新修订《义务教育法》针对长期以来在法定义务教育阶段内,老百姓意见比较集中的“上不起学”、“学校安全保障”、“均衡发展”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化与强效化上的决心和意志。
新法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对义务教育采取新的经费保障机制。首先,在义务教育的投入上,新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新法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第二,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从法律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适龄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平等入学的机会,学生将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实中,尤其是象我们这里的贫困山区,适龄儿童少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不在少数,单靠个人或学校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的,但新法从法律上予以保障,相信今后不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第三,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47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这一规定进一步体现了新法的公益性,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
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五章专门对教育教学作出规定,要求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可以说,过去的义务教育主要是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普及上做了很多规定和相关工作,而在今后,我们则要实施并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是拥有创新精神的种子,勇于实践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真正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由徜徉”于学校内外、课堂内外、课文内外、学科之间,改变过去的“重分低能”和“书本奴隶”的状况,教师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弹性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七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对分数越来越重视。前几年当校长,考分只是家长关心,社会关心,近几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十分关注,将一些考分指标压到中学校长身上;指标逐级分担,任课老师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提高教育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质量。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也正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实现,但是农村初中校面对很多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现实问题。不能否认,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多,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一定要等到教育均衡以后才能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也应该有所作为。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样的办学条件下,开展好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多方面行为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阵风。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细致的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学校各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素质教育不应该是难以作为,只要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思考如何在一些细节上、在各个学科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去研究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学校活动设计,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感悟法律条文背后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其二是按照法律要求,依法办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第三要不断发展法律条文的内涵。针对学校现在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瓶颈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执行法律条文,根据各地方的不同情况来处理。将只要学业分数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推进,将终结性监控向过程性监控推进,都是确保素质教育稳步实施的基础。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执行空间。我们在追求一种教育理想,一种发展的理想,这种理想我们并不强求最后百分之百地实现,事实上,在追求的过程中,每个人、每所学校都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每个人、每个学校真正得到发展了,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新教育理念的兴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近年来,很多人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我最近也有幸参与了一次听新教育的活动,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魅力和意义。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多个方面感悟到了新教育的优势与特点。下面我将分别从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二段:学习方式(250字)。
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但新教育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各种互动和合作的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第三段:教学方法(250字)。
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以讲解和灌输为主,而在新教育中,教师更多地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新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微课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这些方法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我们的思维灵感和创造力。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也更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应用。
第四段:评价机制(250字)。
新教育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再只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在此次活动中,我们的评估方式是通过小组项目展示和个人能力发挥等多个方面综合考核。这种评价机制可以更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与传统教育相比,新教育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避免了单一标准的评价偏差。
第五段: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300字)。
新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更多地是接受者和执行者,而教师则是决策者和管理者。但在新教育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负责自己的学习,教师则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教师会给予我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这样的角色转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也让教师更加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结尾(100字)。
通过此次听新教育的活动,我对新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好处和意义。新教育为学习提供了更自主、更互动、更灵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新教育也改变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工,使得学习更加有趣和富有成就感。我相信,在新教育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九
政新教育,是指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新的教育机构或者推行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政新教育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发展。
第二段:谈谈对政新教育的看法。
政新教育无疑是一种创新,它试图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政新教育并不是银弹,也无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但政新教育的推行,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革新,推动教育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我参加了政新教育的培训课程,学习了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在我看来,政新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和实践。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较大的不同,也能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第四段:谈谈未来政新教育的发展。
随着政新教育的逐步推广和发展,未来政新教育将涉及到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包括中小学教育、职业培训等等。同时,政新教育还将与科技密切结合,开发出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教育软件和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第五段:总结。
总之,政新教育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教育模式。它实现了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到更为科技化、优质化的转变,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政府在政新教育中大力支持,为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政新教育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可期之处。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十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争议。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名为“听新教育”的研讨会,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通过与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我对新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它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片段里,我将分享我对新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然而,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新教育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主动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在教室里被束缚着,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和理论。然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新教育提倡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学到团队合作、社交技巧、领导能力等实践中才能培养得到的技能。此外,新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他们可以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新教育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在传统教育中,教育普遍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然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应该以个体为中心进行教育。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此外,新教育还主张多元评价,弱化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这样的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四,新教育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力和能力。然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新教育提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教育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同时,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教育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因此,培养优秀的教师是新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综上所述,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新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多元和灵活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然而,要实现新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新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机会和环境。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十一
时间飞快,距离我这个新班任上任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了。班主任,我一直很向往但又不敢去尝试的职位,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在我身上真真正正地验证了它对我的意义。
第一次被任命为高一学年的新班主任,在全体高一学生和家长面前被介绍、第一次和我班级的学生家长代表见面交流、第一次和我的学生说话(一个坐在学生家长代表身后的长得白静的男孩问我是教什么的)、第一次领着我的学生回到属于我的班级、第一次在我的学生面前进行自我介绍、第一次训练我的学生坐军姿、第一次组织学生们进行测量校服尺寸的活动、第一次拿着桶去收学生手里的垃圾、第一次答应帮助一名特困生、第一次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第一次被主任提醒在讲话过程中要求学生坐军姿、第一次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第一次对我的学生点名查到、第一次安排学生自己自由寻找值日小组、第一次给学生布置制订班规的任务、第一次配合学生把窗帘摘下来让她带回去清洗……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一路走来,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尝遍了生活中酸甜苦辣,每个第一次我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个人对痛苦往往是记忆犹新的,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当班任,我就希望自己能做出点成绩,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格,眼里容不得学生所犯下的任何错误,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哪有不犯错的,记得我的学生刘某在宿舍和别人发生口角,动手威胁对方被开除学籍留校察看,我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所教班级也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当时是因为该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晚上十点多在宿舍打电话找人诉苦时,碰巧对方在其身旁大声喧哗让刘某感到十分不满,接下来,两人又发生了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最终造成刘某威胁报复对方的恶劣后果。事后,我对该生进行教育之后,自己也作了深刻反思。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刘某处在青春期,脾气阴晴不定,好冲动;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我知道刘某脾气不好,当天没有考虑他的情绪就在班级点名批评其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他心情不好,以至之后发生了恶*事件。从那件事之后,我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有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一定要向老师求助。谁知接下来的一周又发生一起学生之间因玩笑而引发的矛盾事件,我班学生武某中午在食堂吃饭,外班学生叫他名字(带脏字),武某告诉他别叫了,对方还叫,后来武某抓住对方的领子强行制止了他。下午那名学生领着一群人到我班挑衅,扬言放学后要揍武某,被我及时发现并制止。这次我班学生武某相对来说比较冷静,是因为对方出口不逊在先,但是武某还是没有及时告诉我他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幸亏是在学校被我及时制止,否则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通过这两次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事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班主任必须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和别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除了有好打闹的特点,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妥善处理感情问题,他们渴望被人接受,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如果没有男(女)朋友会被人笑话,在我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
今年十一月初,我第一次发现班里有早恋的现象,因为女生比较有个性,男生毛病一身,我判断两人不会长久,所以我就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有一次班级值日,我故意把男生留下,果然女生也要求留下值日,男生是个责任心不强的人,当天还等没干完活就想找借口一个人提前走,我没有同意,这时我偷偷瞄了女生一眼,发现她很生气,我知道两个人的矛盾产生了。接下来,课间在班里,男生用手搂住女生被我抓到,我对他们说既然你们这么好,那就坐在一座吧,但是不管你们两个谁犯了错误,我就会把你们分开,我知道男生肯定会经常犯错,所以就经常批评男生,女生因为怕被分开就经常提醒男生注意遵守校规校纪,可是长此以往男生就厌烦了,两人矛盾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女生主动找到我,说不想和男生一座了,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早恋害人不浅,受到伤害的是两个人,所以一定要禁止早恋,但是必须要注意因人而异,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
作为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时,更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一天在数学课上,刘某看课外书被数学老师发现了,在老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刘某不服,后来老师把其送到政教处,我当时有课没办法及时处理,事后我找到刘某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最后我和他达成共识,没收他的课外书直到他考试成绩提高为止,他去向老师道歉并保证在数学课上认真遵守纪律,不顶撞老师。其实,通过这件事情,我看出学生并不是恶意想顶撞老师,他只是自尊心很强,觉得被老师批评没有面子,下不来台,因此当老师教育他时,他接受不了,我后来告诫刘某,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如果再犯,就会通知其家长带回教育。之后的数学课上,他一直表现不错。我觉得,教育学生要就事论事,和学生讲清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短短的几个月过去了,回头看这一路上,我在和学生交流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成熟,在看待事情和解决问题上自己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进步。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次学生会在什么时间再出问题,但我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关心学生,多到班级走动,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我这个新班主任来说,还有很多第一次我要去面对,去实践,去感悟。我会珍惜我当班任的每个第一次,也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一切针对学生的事情都是我的责任,经过昨天的许多第一次,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虽然之前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如何合理恰当全面地做好琐碎的事情是摆在我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我要更加认真地准备每一次和学生在一起的任务和活动,把容易遗忘漏掉的细节记下来,就像备课一样,写详案,多反思,及时更正,希望我会做得更好!加油!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十二
政新教育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催生的一件伟大创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参加政新教育项目后,我深刻体会到了政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此分享一些我对政新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新教育增强了我与国家联系的感受。
通过政新教育的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的宏伟蓝图和历史使命,理解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和构建。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相关专题时,更加明确了自己与国家的联系和责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格局和政策环境。
第三段:政新教育构建了我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政新教育具有先导性和综合性特征,既注重宏观体系,又注重实践经验。通过政新教育的学习,我对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变化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更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更注重将理念贯穿到实践之中,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第四段:政新教育提升了我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
政新教育注重实践和交流,除了理论学习,还强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能力。我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开阔了自己的思维,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意识到多元化的思想体系的重要性。此外,政新教育还注重实践操作,多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锻炼,从而提升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
第五段:结语。
政新教育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改革,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受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新教育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个人才华和展示新作为的机会,更好地发展个人潜力。学习政新教育是一件值得庆幸的经历,感谢政新教育给我带来的难忘经历,也希望未来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更加积极的行动。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十三
对新教育第二节新教育学理基础进行了阅读。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分为: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六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独特的视角,读完后,让我感受颇深。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在朱永新老师的发展论中,他把“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我深表佩服。“教育”这个词语,从人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包括老师、学生、家长。在这个要素中,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的。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什么生活状态,什么精神状态。因为新教育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讲到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其中讲到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谈到反思,我应该好好自我反思一下,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班级中,我缺少的恰恰就是经常性的自我反思。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相信相信的力量。刚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这样告诉我,相信学生的潜力,只要你相信,他们就能做到。但是那时的我,不相信学生,课堂上不敢放手。一个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学生不会;一个任务,强调了一次又一次,生怕学生玩不成。其实,老师们不仅不相信学生,也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新教育崇尚个性,新教育崇尚特色。而我们平时所做的,很多时候从事的却是规模生产,整齐划一。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不但不鼓励个性,还扼杀个性,就爱干枪打出头鸟的事儿。先有个性,再追求特色,我觉得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而且要阅读经典。坚持阅读吧!
新教育心得体会以内篇十四
三月份孩子们读了《大林和小林》,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它竟改变了一个人。我班有个叫张博怡的孩子,他是家中的长子(上有两个姐姐),在家人眼中他就是小皇帝,孩子乐意写作业就写,不乐意写就不写,所以写不完作业对他来说是正常现象。更有甚者,有一次其家长来向我请假说是孩子不想起床,她也没办法,我听后无言以对,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但这周博怡突然来找我说:“周老师,我也想取得好成绩,但我基础太差,不知现在努力行不行?”我愣了一下,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说:“博怡,只要你想学,就一定行,基础差了我们就从基础做起,你只要先把当天老师讲的知识学会,基础部分我们慢慢补。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博怡有些质疑地说;“我真能考好吗?”我用信任的目光打量着他:“你很聪明,为什么不能?”他看着我开心地笑了。当晚我打电话告诉了他的家长,并告诉他们要多多鼓励他,特别是在他想放弃的时候。此后两天,我发现他一改往日上课昏昏欲睡的状态,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还居然主动回答问题。我觉得他像变了一个人,还多次在班上表扬了他。
我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没想到一本书,短短的一个月竟也可以改变一个人。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我相信,只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得当,他一定可以成功蜕变的。我多么希望班里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能像他那样早日感悟到书的力量,书的神奇。
共读有感。
尝试新教育已有一个月了,我觉得孩子们有了很大改变。就拿今天下午上的读书交流会来说吧,我再一次真切体会到孩子们一改往日怯生生的展示状态,变得自然和娴熟了许多。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我们共读的《大林和小林》这本书太感兴趣了,所以对书中的很多情节都记得非常清晰,课堂中就表现得自然、娴熟。也可能是孩子们从心底真正喜欢新教育所推广的教法,他们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是童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所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不管是何种原因,有一点我坚信------孩子们喜欢上了读书。
教学随笔。
——“情到深处自然生”“情到深处自然生”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给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我喜欢给孩子们读书,不管是课文,还是自己读到的有趣小故事。我都非常想读给孩子们听。虽然自知朗读能力差,读出来的内容连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但我还是乐此不彼。
就拿星期二的午读来说吧,周一晚我给儿子读故事时,读到了一篇十分感人的小故事——《一块巧克力》。说的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为了让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把自己视若珍宝的储蓄罐连同里面的半罐钱一同交给售货员阿姨,只想换回一块据说能让妈妈快点康复的巧克力。我被孩子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我决定在周二的午读时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读故事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沙哑,热泪盈眶。孩子们也都嘤嘤地啜泣起来,虽然我明知不是自己读得好,但我知道孩子们深深地被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