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一
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
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本站。
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二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大慈恩寺。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
国学。
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2.13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三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慈恩寺。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大雁塔,位于市区南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宏丽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并由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雁塔。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20xx年,并创立了佛教的“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期间,为供奉从印度请回的经像和舍利,法师亲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
寺院中轴线以东是塔园,园内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来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南、北都有广场。周边还有陕西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景点。
大雁塔座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其市徽中央即绘有此塔图案)。大雁塔是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目前少数可供登临的古塔之一。大雁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唐高宗时,玄奘(三藏法师)为收藏从西域取回的佛经、佛像及舍利,于永徽三年(652年)春三月主持修建大雁塔,并亲自按印度窣堵波形制进行设计。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武周长安年间(720xx年—720xx年),在原址上更拆改造为十层砖塔。此塔建成后,频遭战乱破坏。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对塔再次修葺并降为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其后,今西安周边历经数次大地震,致塔顶震落、塔身震裂。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620xx年),在修缮时塔外围被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故唐代塔体基本结构得以保持,而其造型则显得更为宏伟,即现今所见的大雁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4年对大雁塔进行过一次整修,基本维持原有风貌。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该塔随之一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色。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塔体呈方形锥体;塔刹高约4.87米。第一、二两层各有九间,第三、四两层各有七间,第五至八层各有五间。塔内建有木梯,可拾阶登顶。每层四面均有劵门,供凭栏远眺。
塔底层南向门洞两侧各嵌一座石碑,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与《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碑形制相同,碑额为蟠螭圆首;碑身两侧收分明显,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方形,上有线刻图案。两碑规格无二,通高达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大唐三藏圣教之序》自右向左行文,置于西龛;《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则由左向右,置于东龛。其文分别为唐太宗李世民及皇太子李治(即唐高宗)所撰,并由时任中书令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就。因此,两座石碑既是珍贵文物,亦为书家精品。
倾斜的塔身。
因大雁塔自身结构问题,加之屡遭人为破坏,故至迟于1720xx年就发现塔身存在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致承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地面大范围不均匀沉降,更使古塔倾斜下沉加速。截至1985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约998毫米;到1996年,更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后经相关部门长达20多年的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20xx年,倾斜量约1001.9毫米。至20xx年,大雁塔已停止倾斜。其后,每年平均“回位”1毫米。
周边。
20xx年至20xx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对大雁塔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并在大慈恩寺北侧修建了大雁塔北广场及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四
大慈恩寺,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目录地址景点历史渊源主要建筑收缩展开地址。
地址:西安市雁塔南路北口大雁塔南广场北侧。
景点。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历史渊源。
初创规模。
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院寺。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寺址定工。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至当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臼路鸬浞译,充上座,纲维寺任。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是谓: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务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千五百余乘,帐盖五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区、金银像两区、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来)经像佛舍利等,爰自弘福(寺)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装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同;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幡锺鼓訇磕缤纷,眩目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练东宫千余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夫李乾v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诸戏于庭前,讫而还。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尽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寺塔建造。
永徽三年(652)三月,玄奘法师欲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一是供安置、保存疚饔蚯牖乩吹木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供人瞻仰。高宗闻讯,遂向法师提出三条意见:一、用石造塔,工程大,恐难速成,宜改用砖造;二、不用法师辛苦、破费,一切用度皆以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折钱支付;三、建塔地点改就寺之西院。塔建好后,方形塔基,面宽各140尺;塔形仿西域(印度)制度,不循中土旧式;塔分五级,包括相轮、露盘在内,总高180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塔下层南外壁有两碑,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师曾自述诚愿,略述自己皈依佛门经过、赴印求法原因、太宗父子护法功德等,最后说:“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在建塔过程中,奘师“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功业斯毕”。慈恩寺塔自此成为长安城内、乃至大唐帝国全国的一处著名胜迹。
主要建筑。
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雁塔广场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位于大慈恩寺门前,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及后宫嫔妃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五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逝城西安的奇特标记,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亮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巍峨破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核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逝世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惠,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景致精美,为唐都长安最雄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旅行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六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七
话说唐长安城东南晋昌坊一带面对曲江形盛之处原有一座隋代的无漏寺,高祖武德年间已经香火不继终遭废弃,到了李唐贞观年间,加之地处城外荒郊,风雨侵蚀,更是破败不堪。它的命运偶然出现转机却是因为贞观二十二年皇太子李治为其母亲文德皇后在其旧址上建立起一座愿寺,从此它的名字叫-大慈恩寺。也藉此拥有了皇家寺院的身份,开始其做为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祖庭的光彩夺目,美仑美焕,盛极一时,千三百年而长盛不衰的荣耀时期。
大慈恩寺的兴建,不能不说到文德皇后。名垂青史的太宗贞观之治,除了有赖于房玄龄、魏征这样的良臣辅佐,也和后宫文德皇后的支持分不开的。文德皇后是皇太子李治的生母,也是长孙无忌的姐姐。她常常感念先主得江山不易,总结历史上宦官后戚做乱的教训,让太宗不要重用其哥哥长孙无忌,而推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岭等贤臣。她还采写古之妇人得失事,写就《女则》三十卷,以教后宫,深得太宗赞许。文德皇后虽然尊贵显赫,但其“仁孝恭俭、少好读书,赞成内政、裨益弘多,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的贤良品性,德孚朝野,为李唐家族及世人所敬重。
唐贞观年十年(636年)六月,文德皇后崩,十一月葬昭陵。到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某日,太子李治在春宫想起其母文德皇后,风树之切,刻骨冥深,不能自已,遂而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于是命所司于京城内“挟带林泉,务尽形胜”的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愿寺。于是这座处在唐大明宫南北轴线南端,从大明宫高地上可以望见的、南面曲江的隋代旧寺有幸被选中。至当年十月,大慈恩寺即将建成,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另外还请了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随后,太子李治从长安弘福寺请玄奘法师来到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从事佛典翻译,并主持寺内事务。此后,大慈恩寺在玄奘的主持下,增建慈恩寺大雁塔,最终成为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开始了其光彩仑焕、民族文化脊梁般的成长历程。
大慈恩寺山门有三间,分别象征着“无作门”、“无相门”、“空门”,是为三解脱,而常以空门象征佛教,出家人有遁入空门之说。山门建筑形制为三开间青瓦歇山顶,正门上悬前手书“大慈恩寺”匾。
钟鼓二楼之后是形制为硬山屋顶、各五开间的东西配殿,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这是佛教寺院建筑“伽蓝制”的规定的制式。除了有遵循宗教教义的意味之外,也起到了向第一级台阶之上大雄宝殿的过渡作用,同时也起到用建筑单体体量、来调节建筑群体,高低轻重有别的作用。
沿着两层共三米多高的大殿院前阶而上,阶中为汉白玉盘龙浮雕,其上就是大慈恩寺的中心建筑之一的大雄宝殿。殿身五开间歇山屋顶,雕梁画栋异常精美,两侧山墙上金色悬鱼异常美焕。殿前一长鼎香炉,长日香火弥漫,风烟摇曳,诸多信男善女手持三柱香火,虔诚地作个揖后把香烛插进香炉,然后念念有辞地跪拜在大殿中佛祖神像前,祈求一生荣华富贵,或是平安,或是飞黄腾达,或者是生意兴隆等等。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这尊佛祖三身佛像系明成化二年所塑,肌理丰满,神情安详,雍容大度。大殿里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古老又熟悉的宗教气息,谁都能感到进入大殿之后那份宁静的气场,这大概是我等凡俗夫子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另一个彼岸世界。佛祖像两侧东为伽叶佛、西为阿难佛。稍后的东侧为普贤菩萨塑像,象征真理;西为文殊菩萨像,意在智慧。另外东西两侧还有玄奘、庆友等十八罗汉像。从佛祖像两侧出大殿北殿门,在大殿供奉的佛祖神像背后,即大殿北门照壁上塑有立在鳌头之上的海岛观音菩萨像,这为我们展示了南海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大雄宝殿之后进入大殿院,大殿院是包括大雄宝殿、东西偏殿、二层的藏经楼法堂及三圣殿在内的第一级高地上建筑院落。大殿院东西两侧是由伽蓝堂、财神堂等组成的硬山式偏殿;院北为五开间两层悬山式屋顶的藏经楼法堂,上层藏有玄奘法师在慈恩寺勤奋不辍十六载翻译出的佛教经卷。下层为法堂,法堂内通往二层的楼梯间平时锁闭,不对外开放,那里面尘封着从玄奘法师圆寂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信笔释疑的佛宗密卷么?斯人已去,年年岁岁,晨钟暮鼓,风霜雪雨,花开花落,寂寞黄卷难掩千年的失落。
原来大殿院东北、西北各有一小门通向北面的大雁塔,东北角为般若门,西北角为维摩门。“般若”意为通过智慧到达涅脖之彼岸;维摩”是佛教菩萨名,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出两门直抵大雁塔下,宗教象征意义十分明确,代表着通向极乐世界的路。今两门已不存,成了绕殿而过的通道,法堂西山墙上遗存有封堵痕迹,几近荒朽的木作门楣至今仍在,给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和前边大雄宝殿与左右偏殿之间原有的小门如今已消失掉大概是同样的原因,就是游人日增,慈恩寺千年来曾经安然无恙,促狭的僧院小门已经应付不过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万万众的游人井喷一样的造访。它再也不能站在大殿一侧,看提着念珠的僧人一袭布衣穿门而过,再也不能听闻经房里的木鱼笃笃之音,如今它也连静默的机会都没有了。
藏经楼法堂之后的第二级高台之上,就是全寺最雄伟的中心建筑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它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共七层,通高约为65米。塔基近方形,高4.2米;塔体一层四面皆为石券门洞,门楣及柱身上的线刻画异常精美,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就在一层南券洞门两侧,值得一看;门塔身呈方锥形,每层都是叠涩出檐,间以两层菱角牙子,各檐角悬挂风铎;塔顶以青砖叠涩收顶,上置宝刹;塔内施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各层四面皆有券洞,登至顶层。四面神望,长安胜迹,历历在目。
唐人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赞曰: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峰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原来玄奘法师从西域游学归来之后,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为由,拟在大慈恩寺建造一座石质佛塔供奉从西域请回长安的经像及佛祖舍利,高宗听说后,提建议说建石塔恐有技术难度,以砖造为宜。于是玄奘法师亲自带领众僧,于寺之西塔院,仿西域‘窣堵波’塔样建造了五层的砖塔,其最上层为石造,珍藏经像及舍利。但是这种结构的砖塔基础不够牢靠,到了唐长安年间(701-720xx年),慈恩寺浮图塔已经颓毁不堪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命有司仿中土木造楼阁式塔重加营建,新塔“崇三百尺”,而且里面开始设置楼梯,可供登临怀古。
所以唐中宗神猪年(720xx年)以后,新科进士从曲江杏园宴罢后,登临雁塔及雁塔题名也就成了大唐以来最是星光灿烂的文化盛事,多少文人仕子,酬绸满志,或者光耀门楣,或者胸怀大志,无不祈望从此登临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两宋以后,雁塔题名一度衰落,宋熙宁年间(1068—1077),大雁塔遭遇失火,墙体剥落,始见唐人题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关中大地震,雁塔塔体砖墙震落而不倒;到了明清时期,雁塔题名重盛,只不过题名者的身份已经不单独是进士了,还有乡试中榜者,题名也从塔壁变成了刻制专门的雁塔题名碑,罗列于大雁塔南侧。随后在大雁塔之后的玄奘纪念堂庭廊上见到民国年间一副老照片,其上清楚地反映了当时雁塔题名碑林立的样子,感觉可能不太好,仿佛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荒冢之地,如今已经拆除,集中保存。
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踏着木制楼梯笃笃而上,时光仿佛倒流……如果时光真的能够倒流,我多想重回大唐,十载寒窗考取个探花郎,曲江宴罢后也来大慈恩寺和同科进士一起题个名,从此巡抚四方,留名在青史。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啊,李白、王维、杜甫、吴道子、阎立本、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李唐贞观、开元两朝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雄浑浓重的一笔。
大雁塔东西两侧皆可拾级而下,其北面是新建的仿唐建筑玄奘纪念堂,为三组院落组成的建筑群体,由中院玄奘纪念堂、东院佛教展厅、西院讲堂三院组成。纪念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塑像一尊,供人垂吊。
大雁塔主轴线以东是塔园,松柏苍翠,修竹茂密,曲径入园,四时花木摇曳如画,禅房静寂,自然就想到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塔园南侧是大慈恩寺塔林,立有几座和尚的墓塔以及从原大殿院门处迁移到此的几通明清进士题名碑、重修大雁塔碑等等。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八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九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陕西大慈恩寺的。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阅。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_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慈恩寺的门口,因为我国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东为无相门,西为无作们,中为空门,象征着佛教的入门三解脱,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钟鼓二楼东西对峙,东边的钟楼内悬挂有一口明代的大铁钟,重约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钟四个字;西面的鼓楼内有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僧人们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寺院的钟声每天敲108下,象征着破除人的108中烦恼,及“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就是说,听到寺院的钟声,就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得道成佛了。
钟鼓楼的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为法神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的两侧是佛祖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边有普贤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他们分别象征着真理和智慧。东西两侧还列坐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过去是法堂,法堂是为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堂内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的是玄奘负笈图,两侧是玄奘的两位弟子,圆测与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法师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与佛像。最初的塔为5层,砖表土心,不可攀,后来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将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层,后经战乱毁坏,到五代时又重新修建,改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这次修缮后的状貌,为楼阁式砖塔,高64.7米,共七层,塔内建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都建有砖拱门,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嵌有两方石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二碑均为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被称为“二圣三绝碑”。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20_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着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着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往上走,走到第四层,就看到一个玻璃匣子,匣子内装着一个宝香炉,香炉里放着两颗圆圆的小粒子,呈乳白色,非常小。一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另一粒也只有一点二毫米。这是什么呢?这是镇寺之宝—舍利子,它是由一些得道高僧圆寂后,烧成骨灰留下来的。如果在哪位和尚的骨灰里发现了这种东西,就说明这个和尚得道了。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十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院寺。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大慈恩寺风景2(14张)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寺址定工。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至当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従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是谓: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务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千五百余乘,帐盖五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区、金银像两区、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来)经像佛舍利等,爰自弘福(寺)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装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同;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幡锺鼓訇磕缤纷,眩目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练东宫千余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夫大慈恩寺风景1(18张)李乾祐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诸戏于庭前,讫而还。
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従、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十一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_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十二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大慈恩寺。
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
国学。
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2.13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要看中国之五百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五千年,请到西安”,看到这就应该知道西安历史之悠久,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之首都,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更与雅典、开罗、罗马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古称长安。遍布西安之帝王陵墓、宫殿遗址、古刹名寺和园林名胜,是西安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之宝库,数不胜数之文物古迹都向人们彰显它曾经有过之辉煌以及深厚丰富之历史文化魅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几千年之沧桑变化,以及中华文明之发展和中华民族之伟大。
20xx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之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我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之国家5a级景区。
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之唐文化主题景区。这里有唐都长安玄奘译经之地、佛教祖庭-大慈恩寺;西安地标、千年古迹-大雁塔;构架山水、师法自然,保存唐大慈恩寺大雄宝殿殿基遗址之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以唐代曲江池遗址为摹本,因循山水格局之开放式文化体验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在历经1400多年风雨之唐城墙遗址之上,恢复再现之以。
唐诗。
人物和唐诗意境为主题之唐城墙遗址公园;还有亚洲最大矩阵式音乐水舞广场、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炫美盛唐天街以及大唐不夜城。
景区文化历史资源厚重,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已成为西安城市新名片,古都旅游新品牌。游客步入景区之中,每一个脚印都行走在遗址之上,每一次游历都在完成着与历史之对话。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大雁塔和曲江新区。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为基本特色,以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为基础,融入多元文化,是集旅游、休闲、商务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区。而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在去慈恩寺游览之前,我先将有关概况向大家做以介绍。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创建于公元589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要求选择“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之地,建佛寺为其母祈求冥福,于是重修隋代无漏寺,并改名为大慈恩寺。唐代慈恩寺规模极大,面积342亩,共有房屋1897简。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为寺院画了许多壁画。整个寺院豪华富丽宏伟壮观,是唐代长安城内最大的寺院,同时寺内广植牡丹,有许多名贵品种,是长安城内观牡丹的胜地。寺内有当时长安最大的戏场,上演各种节目,非常引人。唐末五代以后,慈恩寺屡遭战祸,渐次荒废。现存寺院为公元1458年后陆续所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格,现寺院面积仅48.5亩,为唐代的七分之一。
好了,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尊玄奘法师高大的铜像,他身披袈裟,气宇轩昂。玄奘,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贞观三年,为解决佛教哲理中的疑难问题,他冲破禁令去印度取经,先后在印度各地从事佛教研究达20xx年之久,贞观十九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称号“三藏法师”之后,带657部经卷返回长安。
我们向北走去,就是大慈恩寺门口。寺院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中,故名山门。又因其:中为空门,左无相门,右为无作门,人走进去,象征入门三解脱,所以又称为三门。各位游客请看,门上的牌匾就是亲手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走进山门,我们看到钟楼和鼓楼二楼对峙。所谓“晨钟暮鼓”,也就是说钟作为佛教的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内僧人闻钟声而起,闻鼓声而息。
前面就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了。殿内供奉着佛祖的三身佛像。中间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凝聚成的佛身。西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之身。东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三身佛两侧侍立着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东西两边列坐的是十八罗汉。中间供台后的两尊涂金彩塑菩萨,西边是文殊,东边是普贤。大雄宝殿西侧墙壁嵌着几通“雁塔题名”碑。“雁塔题名”始于唐神猪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相沿成习。唐代世子考取进士之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题留于雁塔墙壁之上,日后升为卿相的还要用朱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进士,登上雁塔时就曾做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东面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为玄奘负笈图,描述玄奘不畏艰难,日夜兼程,想早日返回长安的情景。两边的拓片是玄奘的弟子:窥基和圆测。圆测是新罗国的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地位之高。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是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历时两年才建成。此塔因为砖表土心,风雨剥蚀,40年后逐渐毁坏。后来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建。遂将大雁塔改建为七层佛塔,人称七级浮屠,较之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的大雁塔,象征着玄奘法师崇高的人格品质和伟大的精神。大家现在看到的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的两块碑刻,为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李治做太子时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通“二圣”丰碑,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好,现在我们开始登塔,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登到塔顶,南面可以看到长安区的大学城新区,西面呢可以看到高速发展的西高新,北面近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大雁塔北广场,远处就是西安城区了。东面就是我们接下来就将游览的风景秀丽的盛唐皇家园林大唐芙蓉园了。好了,现在留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30分钟后,大家在塔下集合。
大家都到齐了吧?好了,我们接着参观。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这面汉白玉照壁上,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门领袖”,北面是赵朴初题写的“民族脊梁”。这里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组成。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十三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孔子说智者乐山篇十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2.13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