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有总结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图表或数据的展示方式,来更直观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亮眼之处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整体水平。
此中有真味篇一
(一)陶渊明的哲学:
形影神·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二)陶渊明的生死观:
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三)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追求的是“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自然人生,向往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隐隐地感到他是一个弱者,梦想着的是一位弱者想要的“世外桃源”。
(四)陶渊明的学问: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六)陶渊明的劳作: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七)陶渊明的旨趣: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八)陶渊明的男儿气: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很难想象陶渊明竟然对荆轲感兴趣,很难理解他也能写出如此慷慨悲壮“金刚怒目”的诗篇。宁愿相信晋宋易代,他不是在为自己抒胸臆,而是在为曾祖续豪情!
(九)陶渊明的真淳:
与殷晋安别。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元好问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此诗可见其对友人情谊的质朴,而凝字练句可谓真淳:“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如此为诗,可谓绝唱。
(十)陶渊明的窘境: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每读此诗都感同身受,其无奈的境地溢于言表!陶渊明到底有多穷?《归去来兮辞》序中说“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有会而作》中说“老至更长饥”。可见他的人生各个阶段都在受饥饿之苦,“乞食”亦属寻常。
此中有真味篇二
一江春水,一树梅,一叶飘零舟自横,独自,江上行。看满目苍山远,野岸泅渡无人烟,万籁清绝寂静,只有悬崖上的花朵,纷纷凌乱,奇绝,疯狂的盛开,妖娆了半边石壁,或纯净如雪,或殷红的惊心,让人不免想起老树的名句:
“无奈生于世间,日子真不清闲。与其与人纠结,不如与花缠绵。”
是的,日子真不清闲,不如,与花缠绵!他的画中,自是有真意。
老树的画又从来是安静的,或者寂静,又或者是明净妍丽里不动声色的孤傲。
石壁上寂寞,一树桃花,一树梨,案几一茶,独自品茗,听山风说话,许是有阳光在微笑,抚摸沙尘黄土的坡崖。
老树这样的画,任我看来有绝世的孤寂,他的画,山中从来无鸟,是的,从来,无鸟,无云朵飘过,空山鸟飞绝的寂寞。
是的,寂寂山野,空山无鸟鸣,无云,无蓝天,只有渺渺茫茫兮,鸿蒙大空。那一树雪白的梨花都是无言的冷冽孤独。
纵然每一幅画,有桃花朵朵,有杏花雪白,亦浅淡几笔,勾勒万物勃勃生机,其实,尘埃喧嚣,繁华的世界,有些,是很荒芜苍老,荒芜,也许,是你我无法回避的空灵,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深邃如古井,滋生寂静空旷的山山水水。
一溪山水,一帘瀑布,一树的苍老无鸦。淡淡几笔,画的意境悠远很有些禅意,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老树所有画中人都是无眼眉口鼻,很是神秘,如古井样的深邃,却于现实里尽量不言不语,不看不听,眼眸在心,自然难得的清静。心生繁花朵朵,世外苍穹山水,一树旷世纯净炫丽。
然后未必,只是看这幅画,忽然映入眼帘,惊讶,悲凉,心有颤抖的冷冽,不知为何,我忽然泪流满面。
尽管有篱笆,有山花烂漫,有木兰珊。人物热闹轰烈的身后,却是,茫茫山岭,是幽深的谷底,空无,空无,连他的脸,都是如此寂寞的空无!
多么冷冽寂静的空无,桃花灼灼的背后,什么也没有,没有。如此的寂寞,如此清冷寂寞啊。
有如,一片白雪茫茫大地真干净,真干净。
听,有跛足道人的歌声传来——。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大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纵然难舍弃的温柔,却也有皈依的飘逸和寂寥。
无论有多少人不可诠释的孤寂,老树山水中,终究有一幅画最温暖的画,也就是这幅了——。
有着陶渊明的淡泊和静怡,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豁达和悟性。
这景,难得,却可以在心,如同佛在心中坐。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世,看这幅老树的画,居住喧嚣的城市,每日行走于车水马龙,人声嘈杂街市,依然明净而清新悠远。
独自,怀抱妍丽妖娆的桃花,心中是一片旷野的天空,一片沉浸大自然的柔情,听溪水潺潺,嗅草木花香,从而恬静,画笔亦葱茏勃勃生机和嫣然的美丽。想必,已然是很温暖的,很温暖。然,空山寂静,无人迹,唯有他自己怀抱一树的妍丽。
又或者,老树觉得与人交谈,不如与花缠绵,纵有千般落寞,花,乱开,喧哗的灿烂,书都不用看了,老树梦蝶,或者,甘愿只做护花人,与花缠绵。醒来,已然,千年。
办公室里,老树画前假寐,梦里陶渊明曾对他吟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味篇三
人是自在之物,活就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青山寂寂,醉采东篱。
五柳先生紧握手中杯,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本有济天下之抱负,可悲的是,君主昏庸,政治腐败。他摆摆衣袖,淡然转身,去寻找心中的桃花源。终于,他找到了,他吟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享受着“复得返自然”的愉悦,早已忘却了“箪瓢屡空”的困窘。有言道: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醉。说的便是此理。
陶渊明就这么坚持着,不迎合别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活就要活出自己的味儿。青山寂寂中,渊明转吟低唱,悠悠自得,快哉!
赐金放还,游赏河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啊,不畏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费心去讨人欢喜,只知活出真我。
龙纹剑,千斤酒,五花马,万古愁,个性与淡泊是太白的脚印,踏破了摧眉折腰的名利。
李白最终未能在官场展现风采。然而,历史抛弃他了吗?时代忘记他了吗?不,从此,诗坛多了位浪荡不羁的诗仙。他如椽大笔一挥,书写下无数吟诵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篇章。
李白就这么坚持着,不刻意去讨统治者欢心,活出了真我,在壮丽的山河中放情高歌,壮哉,壮哉!
冷暖自知,闲花碎雨。
胸怀能容,神貌亦若。胸怀经天纬地之才,日月同辉之德,只是可惜了,未活出自己的特色!
“人生若只如初见”几经诵叹,可我说,这便是容若的懦弱,他只知伴皇帝左右,只知忧伤地吟“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本出生于相士之家,身为御前侍卫,却活得那么窝囊,只能唱唱饮水词,最后成了当时的闲花碎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如果容若不是想着跟随皇上,而是活出自我,抛开凡念,跟随自己的心,或许,他便不会如此。因为只顾着讨皇帝喜欢,讨他的爹心安,他迷失了自我,累了身心,悲也!
所以,人活一辈子并不容易,只有记住,自己是自在之物,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你的人生才会有无穷的可能;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生命的真意!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此中有真味篇四
晚上,好友打来电话:快看《中国诗词大会》,鏖战正酣,扣人心弦!
打开电视,四位选手正在角逐,三位年轻人,一位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一出场,就感觉到她与这个舞台的不相配。四五十岁,面容沧桑,说话吐字不清,还好,她微笑的样子很温暖。她的名字叫白茹云。
主持人大概与我有同样的疑问,没有直接出题,先与她聊天。
她是农民,家住偏远小村。六年前患上了癌,因为病在口腔内,手术使她耳鼻喉受损,说话不再利索,耳内嗡嗡不断,听力也大为降低。在化疗期间,她都是独自去,早上5点起床,花5个小时转5趟车到省城的大医院。村里也有直达省城的客车,但比转车要多花二十多块钱,她舍不得。一次化疗要花一万元,报销几千,丈夫挣几千,再借几千,从而维持下一次的治疗。
怎么跟诗词结上了缘呢?她说,弟弟小时候生病头疼,头一痛,就打头。她把弟弟抱在怀里,唱诗给他听,他才能安静下来一会儿。她就一首一首地唱给他听。那个时候,她背了不少诗。后来,在她生病期间,自己一个人上街,给女儿买了一本诗词鉴赏书,自己躺在病床上看,一年多的时间,看完了。
她讲自己的病时,一直是微笑着的,讲到弟弟时,眼泪却忍不住落下来。
比赛开始了。“春来江水绿如蓝”“雄关漫道真如铁”“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暗暗替她担心,但她从容淡定地答对了。当出现辛弃疾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提问“寄奴”是何人时,我心慌了。因为我对这个人也不知道。少时背诗,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此人是谁呢?她选择了“刘裕”,答对了。我还自命读书人呢,在她面前,自愧不如,又由衷敬佩。
一连九题,她都顺利答对。连评委都很惊讶、佩服,称她大姐。她说,化疗使她面容苍老,其实,她才四十岁。
在她回答的题中,有一道是陶渊明的诗“”。评委老师说陶的本意肯定有玄言的意思,但对生活的热爱,不就是诗的真意嘛。只要它能唤起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它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有真意的。
这句话令我怦然心动。诗中有真意,书中有真意。诗书不一定带来物质财富,却会带来内心的善良、丰富和高贵。读诗让一个普通的农妇从苦难的生活中解脱了出来,从平庸的人群里凸显了出来,从暗淡的困境中明亮了起来。她还是她,外表也许没有大的变化,但她已不是她,她的心态平和乐观,她的内心丰盈饱满。所有的苦难都虚化成背景,衬托着她的朴实与平凡、美丽与高贵。难怪主持人说,这是大美啊。
只要爱读书,谁都会了不起。白茹云给我上了一堂课:读书吧,。
此中有真味篇五
我与你相识在稚嫩的童年,我与你结缘在五彩的花季。
——题记。
喜欢闻你淡淡的墨香,喜欢看你密密的排版,喜欢品你深藏的奥妙,喜欢用多种感情去了解你——我的精彩书籍。
用宁静读你。伴着你,陶渊明的菊花点缀朦胧的南山,刘禹锡的苔痕,草色装点了脱俗的“陋室”,龚自珍的落花幻化成柔软的春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带走了羁旅之思,苏轼的淡淡悠思飞向了月宫。
用淡泊读你。伴着你,我读到了李白在那个穷香极欲的盛唐挥袖出宫门,不为官场而牵绊的豪爽之气,我读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质,我读到了周敦颐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脱俗志趣。我学会了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用淡泊的目光去看那尔虞我诈,口蜜腹剑的社会竞争,我学会了为自己寻一片净土,洗涤着尘世的浮华,脱去尘世的外衣,用平静的心去品有淡淡清香的茶。
用智慧读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大胆,独唱空城计的勇气,墨子使楚,那伶牙俐齿辩驳的智慧,吴用取生辰纲的精彩妙计,都让我大为折服。伴着你,我学会了分析事物,了解事物,解决事物的技巧,我学会了墨子的一张俐嘴,练就了诸葛亮的一双慧眼。
用豪气读你。伴着你,我看到了放白鹿于青崖上的剑客,一声大吼,洒入豪肠,七分酿成剑气,三分啸成寒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那个“缺月挂疏桐”之夜,一位侠女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箫一剑潇洒地奔走于江湖。一阵箫声,一声吟唱,剑光忽闪血飞溅,劫富济贫,是她终生的宿命与追求。
用宁静,淡泊,智慧,豪气读你,伴着你,我去品读你,品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曾为一次失败,彻夜难眠,碾转反侧;曾为一次离别失声痛哭,心如刀绞;曾为一次邂逅,思绪纷飞,满脑乱想。静下心,品读着你,品一品叶芝,读一读泰戈尔,再忆一忆冰心。
若问与你在一起的乐趣是什么,我只能说“,欲辨已忘言!”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此中有真味篇六
不知怎的,自从我上初中以来,就发现身体在慢慢变重,事实果然证明如此,比赛刚刚开始,我就被第一名落后了一大截。不要紧,1500米呢,这才刚开头。我在心底不住的劝说着自己,但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辛压制在心头,使我喘不过气。
“加油――”思绪一下被打得烟消云散,这响亮而富有穿透力的两个字硬是将我从迷茫的神智里拽了出来,我抬头看了看,第一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了,而我还在孤零零的,缓缓的跑着,不断有人切身而过,带来一阵阵冷风,我使劲摇了摇头。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我想着,卖力的奔向前方,似乎又望见了第一名的脚步,不觉有些兴奋与自豪。为了胜利向前冲!
快了快了,第一名我来了!焦急之中又不觉夹杂着少许的兴奋。一不小心踩到自己的鞋带,力不从心,一个趔趄,摔了个狗啃泥。我几乎快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同学们还在为我加油,我能就这么放弃么?同学们微笑的面颊,老师如沐浴春风般的话语……我不敢再想下去了,你一定还可以,一定行,前面的路还远,还是有机会的!加油,为自己喝彩!双手一撑,向前冲。
又跑了一圈,我大口喘气着,胸口剧烈起伏只要一呼吸,胸腔就如针扎般疼痛,我觉得我再跑下去心脏就要蹦出来了,是在胸口开个洞吗?这种精疲力竭的感觉让人难受,精神和身体脱节,无法思考,看着自己的脚在地面上运动,而脑袋黑暗中跳跃。浑浑噩噩。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圈了,我要坚持,我要坚持。奋力向前跑着,同学们的喊叫声也在我耳边渐渐逝去,模糊。只有风声愈来愈大。已经快到终点了,我看到那根标志着胜利与希望的红线了,是那么清晰。还有一人在我视野前方,我紧张的闭上双眼,默念着3,2,1!又是枪声,我扑倒在地上,汗津津的衣服不一会儿就在夕阳的余辉与迎面而来轻悠悠的凉风的交织下渐渐凝固。是第二吧,我轻声问旁边的人,他似乎有些激动又似乎欲言又止,断断续续的说“第……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经历一些坎坷p挫折,正如跑步一般,一时输了不怕,就怕不能重新振作,我们要用内心的力量去战胜它。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此中有真味篇七
似乎所有的人都愿意讴歌光辉完美的成就,无论是对蝴蝶翩翩舞姿的赞美,还是对鸣蝉高昂乐音的欣赏,就连每一个人儿时所听的童话,都可以安插上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似乎这样故事才算讲完了。
但果真如此吗?
我翻开那个在书架上睡了很久的绘本。泛黄的书页,掸落的灰尘都像在向我诉说,她被遗忘得有些时候了。简单的绘画与黑白色的干净利落映入我的眼中。这本书仿佛苏醒过来,又开始讲那个我听过许多次的故事。
这是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它认为他不完美,于是它不快乐,所以它动身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风餐露宿,风雪载途。它缺了一角,所以它滚不快,于是它会与虫儿谈笑,闻闻花香,停下来供蝴蝶栖息,抑或与甲虫赛跑。它也会唱歌,有时会找到一个角,却不是它的。它便一直向前不懈寻找。那是它最快乐的时光。
终于,它成功了,它找到了它失落的那一角。它完整了,圆满了,但它滚得太快,他再也无法停下来闻闻花香,或与虫儿谈笑,它甚至连歌儿也唱不了了。于是他停了下来,将那角放下,再向前滚去,唱着他的歌:“我要去找那失落的一角。”
书页翻到最后,是一只蝴蝶停在它的身上。我将它合上,心里有些触动。
人们只看见圆满完美的结局,却看不见那一路斩遍荆棘的挣扎彷徨和那浴火之痛。
风吹树叶,哗啦作响。泛黄的书页,在阳光的洗涤下,宛如一只洁白的蝴蝶,呼之欲出。
真意,便在于此中,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也许成就会有大小之分,但一路走来的努力挣扎与坚持不屈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有时一个结局,所谓成就,反而没有人们所想象得那样重要。
有人也许生来就注定是一只蛾,即使破蛹而出,也没有那一身美丽的衣装,没有人会赞美讴歌这样平凡的蛾。
但别忘了它也有过挣扎彷徨,有过不屈反抗。
它,也有了翅膀。
这便是真意,这书中的真意。
此中有真味篇八
飘摇的落叶氤氲在秋天的酒气里,沉淀了第二年满树硕果的梦,落叶并非无情,!
一年时光流过,如白驹过隙。世故多变,数次的失败后,我再次到这片树林里散心,恰逢又一个秋天,树叶零乱飘飞,飘满了一地。这肃杀的树林和我的心情一样那么沉重,那么无趣。我从树上捋下一片叶,迎风看去,似一面金黄的大纛,顽强地向秋天炫耀着自己生命的不屈。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一惊,这片落叶与去年的那一片竟如此相似!
原来,树叶并未死去!那为何要落!我急急跑回,查阅,原来树在冬天所获水分和养分甚微,不足以供叶的生长,所以只好落下,更积攒了养分以待第二年的.重发。
树叶并不是真正落下,只是暂时看不见它的枯黄,然后驻进老树的根里,再慢慢以翠绿的姿态爬回树上,完成自己青春的重新开始。
老树要放下,我何曾不要放下?竞选失败了,就感到同学们不信任自己了;考试失利了,就感到自己不行了;比赛输掉了,就感到自己能力好差……这样折磨自己,何必呢?不如放下,放下自己,对方确比自己强;放下心情,只是马虎一点,没事的,以后要认真;放下名利,比赛重在参与!放下了,感到好轻松。
感谢那片秋叶,它让我懂得了重新开始;感谢那棵老树,它让我懂得了放下重拾……或许,这就是自然界的真意吧。四季轮回,周而复始,这是自然万物不惑不悔的真意啊!
其实,放下了,也就过去了;过去了,也就重新开始了。能想象陶渊明当年在南山脚下采撷菊花,望满山红叶,感此中真意,放下了尘世浮萍,怎能不忘言!
此中有真味篇九
摘要:探讨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艺术。以具体课例说明浅教就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核心,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
曾读过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深深被他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打动。以下试图对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艺术做一些梳理。
一、浅教真读,读出语文滋味绵长。
1.读书声中入课。
肖培东老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会问学生,课文读过没有和读了几遍,以此强调读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如果哪节课学生说没怎么读,或者肖老师觉得学生读得还不够,接下来他一定会领着学生继续读。比如《春酒》的教学,上课伊始肖老师就领着学生读课文--先是引导学生齐读重点段落发现读的问题,指导后再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指名学生个别读,然后自己示范读,再让学生体会后齐读剩下的部分。其间老师的简单点拨也是为着“读”。就这样,一遍齐读指导下来,学生已经读得像模像样,味道渐浓,也让在场的听课者明显感受到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读书声中品语。
肖培东老师的课,总是抓住语言这个基本元素,沿波讨源,设计课堂的朗读活动。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教学,肖老师让孩子们去发现文中能体现“我”恐惧、害怕的句子,在一遍遍的演读中引导学生们体会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以及副词中蕴含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如,《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一课的教学,肖老师带着学生反复品读“莞尔一笑”一词。在饶有兴趣的探究中,学生既理解了女主人的和善,也理解了花的心声。正如他所言:“语文的教学,是深深扎根于文本语言的教学,是贴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前行的教学。”
3.读书声中结课。
肖培东老师的课从读中开始,在读中结束,既回归文本,又实现了情感的提升。比如《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是用朗读关键句的方法结课--师生一起朗读“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菩萨蛮》一课的教学,是用对比朗读结课--对比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韦庄的《菩萨蛮》;《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是用朗读描写句结课--师生用低沉的语调齐读“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学生在读中不仅记住了这一课,更留下了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可谓余音袅袅意无穷。
肖老师的课,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学生品味关键词后的个别读,有学生们互相启发后的集体读,有老师追问引导之后的表演读……但不论哪种形式,最终学生一定都会读得绘声绘色,情味盎然。“读到才是悟到”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像肖老师这样让朗朗读书声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习得“语言深处的珍奇”的课还真不多。言及此,我不由想起余映潮老师“没有诵读的语文课是语文课,但绝不是美的语文课”的说法。毋庸置疑,充分朗读是肖培东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美点之一。
二、浅教善问,问出文本意蕴深远。
“好的课一定是靠好的问题来推动的”,肖培东老师如是说,亦这样做。他的课堂发问有主问题,也有主问题生发的小问题,但一定都是可探究、能思辨,能让学生呆一呆、冷一冷的真问题。
1.从文本出发设问。
肖培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植根文本、紧贴文本,发掘文本,进入文本的密码可能就是一个字,如教学《孔乙己》是抓住“记”字一线串珠;可能是几个词,如教学《老王》是抓住“闲话、对话、闲笔”设计课堂问题;也可能是几个句子,如教学《在沙漠中心》是抓住文中带有“双引号”的句子走进文本;还可能是从文体入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就是从童话最主要的特征“夸张”入手,寻觅到了解读文章的脉络……课堂上,肖老师总是能独具慧眼,把文章丰富的信息用一个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发问将学生带到探究文本的主干道上来。课堂也因此聚焦度高,指向性明。
2.贴着学生认知追问。
“学情之上,才有自由”,学情中最难驾驭的就是动态的学情。肖培东老师的课,非常重视动态的学情,而且处理得当。比如,《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说出“这是一次勇敢又令人震惊的飞渡”,并说“是从最后两个‘我没想到’看出来的”时,肖老师马上提出问题“两个‘没想到’能互换位置吗?”启发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体会第一个“没想到”变现的是智慧;第二个“没想到”表现的是从容牺牲,从而理解虚词“更”的表达效果;《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才使闹剧顺利进行”后,肖老师适时追问学生“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迫于生存生活压力,大人有时说了假话”,理解了“童话的事件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肖老师就是这样能随时摸准学生的思维走向,找到其语言的提升点或思考的模糊点,给予最真实、及时、机智的追问和引导,不知不觉间,便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文本深处。
三、浅教细导,导出学生思如泉涌。
1.导学无痕,巧合迭生。
肖老师的课堂,看似一直在跟学生聊天,一切都自然生成,呈现出完全自然真实的情境,但随意的几张ppt就可见肖老师的精心预设。比如《春酒》一课的教学,学生一说出课文表达愉悦之感的句子,肖老师就用课件呈现出这些句子;《在沙漠中心》一课的教学,学生品读完“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后,肖老师随即呈现“那么作者最后挤出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后拎出了文章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课文学习走向另一个高度。肖老师的课,看似师生“心有灵犀”,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实际上是肖老师贴着学生认知实际设计的课堂“巧合”。这种导学,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有对学情的充分考量。正如他所言:“浅浅的教,是希望教得适度,任何有深度的教学,都不能绕开学生的眼睛,任何有厚度的解读,都不能避开学生的实情。”
2.导学有法,浑然天成。
3.导学有爱,精彩频发。
课堂上,肖老师眼神特别丰富。他会用眼神等待,他会用眼神鼓励,他会用眼神静听……捕捉学生可能进步的机会并及时指导。他会让一个朗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反复读,直到这个孩子读出自信;他会让一个对文字不恭敬的孩子反复读一句话,直到他读出庄重,读出感情;他会故意说“我要找那个手举得最高的学生发言”,可孩子们把手举成丛林时,他却叫起那个没举手的孩子;他会不停地观察教室哪个位置的学生有些沉闷,然后下一个发言者必定从这群学生中产生……正因为如此,肖老师的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总能鲜明感受到学生的进步。
肖培东老师曾这样说:“课堂不是得于教师的精彩,而得于学生的进步。”课堂永远是学堂,如果说课堂上的教学处理是“术”的话,那么“以生为本”就是“道”。“心中如有千里目,何必更上一层楼”。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把将“诵读”还给课堂,让琅琅读书声润泽学生心灵,使之潜滋暗长;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让语文回归语文的初衷,让学生在语言中漫溯,把语文学成语文;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用淳厚而智慧的心去凝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此中有真味篇十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此中有真意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末去看老妈,收拾房间,清理杂物,发现她这几年在老年大学期间临摹的两百余幅画作,我不禁怦然心动,产生了帮她出一本画册的冲动。
怕手机拍照效果不好,我临时借来了同事的相机,拉开架势,准备把老妈的画儿一张张拍下来,存入电脑。从上午十点一直拍到晚上八点,手机、相机轮流充电、轮番上阵,总算把所有的画作都摄入了镜头。
回家洗漱完毕已近午夜,尽管累得腰酸背痛,我还是忍不住选了两组画儿发到了朋友圈里。一组牡丹,一组花鸟。次日上午十点多醒来,打开手机一看,天哪!竟然有四十多条跟帖等着我!“大师级的`老妈!”“太了不起了!向老妈问好!”“老妈画得太好了!”一时间,让我觉得这辈子当老妈的女儿真是太幸福了。
五年前,年近七旬的老妈,在她的大外孙子进入大学、小外孙女进入小学的同时,自己也走进老年大学。她先报了电脑班,感觉比较难,又选了保健和书画班,一直坚持到现在。尤其钟情于书画。
在老师的眼里,老妈无疑是最用功的学生。不仅用心完成老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而且对那些功底好的同学,她不惜坐公交车几十里到人家里求教,讨得人家亲手写给她的字帖,视若珍宝。她从图书馆借来画册,抄写临摹,废寝忘食。看到好的画儿,反复琢磨、练习,如醉如痴。看她如此热爱,孩子们纷纷给她买一些经典的画册。每当这时,老妈显然比收到其他礼物更高兴。
醉心书画的老妈疏于家务,但孝顺的真正内涵不仅有“孝”,更重要的还要有“顺”,顺其自然,才得真意。然而学保健的老妈常常因太投入学习而忘记保健。有一阵子,她因长时间坐在矮凳子上抄抄写写,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脚趾麻木。还有一阵子,也是因长期低头画画儿,引起颈椎病复发,眩晕。孩子们劝她要注意劳逸结合,可劲头一上来,老妈什么都忘了。前一段时间,老妈不小心又被茶壶烫伤了下巴,不重也不轻,可这丝毫没耽误她参加老年大学盛大的开学典礼。
屈指算来,老妈上老年大学已经五年了,就是研究生也该读出来了,可她却一点也不厌倦。前几天我劝她换换其他课学学,比如文史、音乐等等,老妈说:“可不敢换,这还学不成哩。”她的坚持也没有白费,有几幅字画被展出,还被编入老年大学出的书里面。老妈还被评为大学里的好学生呢。
其实老妈对她的画儿满意的并不多,之所以同意我都给她拍下来,是想自己看着方便,不用再蹲在地板上一张张地翻看,有利于以后改进。我却想着自己也拥有一套,留作美好的回忆。
我对画儿实在不懂,属于外行看热闹。对于老妈的画儿,也不敢妄加评论。在大师的眼里,老妈的画可能是小学生水平,也可能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平,但在我眼里,却是无比的拙朴可爱。特别是经相机一照,感觉还真像那么回事。真想不到,这一张张有的画于宣纸但大多数都画在糙纸上的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牡丹,真的出自老妈这双曾经在农村拿锄头的手。尽管大多数都是临摹大师的作品,不是自己的创意,有的还明显走样,但在我看来,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我能想象出,老妈对着喜欢的画儿左看右看,边揣摩边画画儿的神态。
老妈没指望着在书画的道路上成名成家,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画着。
老妈,你是我永远的榜样。
此中有真味篇十一
路灯亮了,天已经变得很昏暗了。昏黄的灯光洒落下来,给这个城市的夜色带来一丝倦意。橙黄色的灯光下,我走出学校,已经习惯在这样喧闹的街头行走,然而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喧闹的人。看着道路旁的人们低着头,疾步如飞,忙碌在夜色中。而我,向往着的则是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是过上田园生活。那时的我,厌倦高楼大厦,厌倦车水马龙,厌倦霓虹闪烁。而我最向往的田园生活,那里有着世上最纯洁和最美丽的颜色相交形成的地平线,这颜色有天的蔚蓝与地的翠绿。然而,我的梦想却在一夜间湮灭,蔚蓝的天空变成了空洞的灰色,可爱的木屋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田野变成水泥地面,小溪变成了水沟。一切的一切,让我的心像一片秋叶,被无情的.秋风推倒在地,失落的等待着冰雪的埋葬。
我就在这灰色的世界中长大。然而,我面对的却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还面对着人的复杂。都市的节奏飞快,时间与周围人都向我扑来,我不愿去争些什么,在人比人的世界中,我选择了逃避。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进现在。”
回过头,细细品味,年少的我仅仅抓住了生活的一角。
此中有真味篇十二
快乐有许多种,对于读书人来说,快乐莫过于读书。
是书引领我们走进未知世界,读有品位的书,就是提升自己。读《我与地坛》,我们和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一同体悟生命的意义,鼓舞我们用自己的奋斗去撞开人生之路;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起领略托尔斯泰崇尚自然,追求朴素的人格魅力;读《巴黎圣母院》,我们同法国作家雨果一同探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几乎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当我们与文本的作者对话,与书中人物交流,达到情感上认同,思想上共鸣的时候,那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读书境界,其中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读鲁迅的嬉笑怒骂,读张爱玲的卓尔不群,读胡适之的清晰秀丽,读李敖的魑魅披靡,读钱钟书的妙趣隽永,所有这些名家都给了我们精神濡染,使我们的人格不断地升华,让我们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体验成功的快乐。
生活中常会碰到有些人把读书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拒绝读书,这是多么短视的行为!
当然,不是读所有的书都能获得快乐。读自己不喜欢的书,犹如背着石板在剧场里看戏,苦不堪言。读有害的书,只能使人灵魂受到污染。面对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要有辨别香花和毒草的能力,学会读书,既要入得书,又要出得书。多读有品位的书,不断充实自己,像大诗人苏轼说的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提升自己品位的过程中去体验读书的快乐。
此中有真味篇十三
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这是生命于病魔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白衣战士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20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乐他人之乐,忧他人之忧。
此中有真味篇十四
这一次“双减”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无非就是关停所有的课外辅导机构。这一条制度的推行,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大部分孩子,不用再上“辅导班”,可以任意自由地支配课余时间;而忧的,自然是很多家长了,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孩子的校外活动是否有益,担心孩子能否上高中、大学……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
从最近人大常委们推出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根本。作为一条新的法律,它与“双减”政策相辅相成,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说连入门教育都有所缺乏,那就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并且这次“失利”,必将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是源头,自我努力是基础,学校指导是动力。我想,这也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新用意所在吧!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所看到的景,心中滋生的情,已无法言表,那么,国家这别有新意的政策,也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了。无论国家政策如何,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未来蓄力。
努力拼搏者,必定学有所获;碌碌无为者,必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新意所在吧!
此中有真味篇十五
晨光喜微,小城的空气中氤氲着水汽,薄雾漫过山岭,空中的每一个小水滴都反射出故乡的模样。我乘车上山,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沿途风景依旧,远山茫茫,天空中渐渐下起了小雨,白毛毛的细雨丝一下一下地舔着这个世界。我蓦地忆起我有很多个这样回故乡的时刻,转瞬倒退的景色与脑海中无数个画面重合。“到了。”我抬起眼,看到那个熟悉无比的老屋,还有我的整个童年。
在我还小的时候,故乡还很落后。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在上山坡处有一道很大的石门,前面是平路,后面便是很陡的坡,我们总是要先从车上下来,等到车开上去后再上车,不然根本上不去。上山过程中总是会有黄沙被车带起,把车弄得很脏。从路上到屋前需走过一段小土路,不下雨还好,一下雨便成了泥路,需要花很大力气找落脚点才能回屋。屋子也并不大,不过一个小的平房,木头门,木头桌,木头椅,还有三扇不大的窗。
老屋不大,却是儿时的我最喜欢的家乐园。我常常搬一个小桌子小椅子到院中,再拿一些小零食,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或是躲在荫凉处,把又长又细的草叶摘下来编成手环,套在自己的手上欣赏。或是坐在外公的三轮车上,转动着方向盘喊着“向左”“向右”“停一停”。我会和妹妹偷偷摸摸地打把外公的烟斗藏起来,再义正辞严地告诉外公不能抽烟。老家的旁边还有一户人家,是我叫“三外婆”的,他们家门前有一棵树,树上分出了很多枝干,且很结实,于是我常和几个年龄相近的一同爬树,坐在树上看远山。光阴对草木的钟情从来不减半分,山坡上芳草萋萋,不知名的小花散发出芬芳。从小便知道草尖有一截毛绒绒的是狗尾巴草,“猫眼”草会把眼睛看花,在路上看到很小的像草莓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吃了会流鼻血。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老家的房子和路都如城里一般,这样在乡下生活该何等惬意。
如今我再回到故乡,确实是改变了许多。以前的`山坡经过修整后好上了很多,土路也变为了水泥路。屋前的小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屋前还修建一个小的平房,厨房焕然一新,贴上瓷砖安上冰箱,一切都与城里的房子一般无二。可是,现在已物是人非。三轮车还在却没了童趣的心,烟斗还在却没了抽烟的人,昔日的玩伴因学业也渐行渐远,路边的花依然开着,但没人会蹲下欣赏。小孩长大了,老人更老了。外婆被强行带到城市里,因为我们实在放心不下她。老屋里现在很少有人出入,已是人走茶凉。我现在所希望的不过是人长久,常团圆罢了。
故乡是我怎么也走不出的远方,它的变化不能改变我对它的感情,家乡的人好水也甜,景美情也浓。播种下念想,新的希望之苗定会在这片沃土上发荣滋长。
此中有真味篇十六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此中有真味篇十七
太阳下山又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一项事物就在这短短的一夜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刚才的样子。
清晨的凉风穿过窗户吹在我的脸上,微微张开双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过着一天天的生活感觉十分无聊,每天都是一样的,上课、下课、就连每一次的早餐都是鸡蛋、牛奶。厨房里传来油烟机的声音,妈妈又在里面与早餐在做斗争了。
穿上那再熟悉不过的中学校服,又要听老师的催眠曲了。太阳也从梦中醒了过来,悄悄地,将脑袋从连绵起伏的青山中露了出来。打着连连的哈欠,回味着昨晚做的梦,期待着会有别样的早餐。
哎?这是什么那么香?顿时,我昏沉沉的脑袋醒了过来,顺着香气来到了厨房,却被妈妈“无情”地挡在外面。“猜一猜今天吃什么!”妈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我以为又是鸡蛋牛奶,或者面条,或者芝麻饼,或者其实样式已经很多……可妈妈摇了摇头,我只好沮丧地回到书桌边,开始无聊地早读。
秒针嘀嘀地走着,太阳升得更高了,小鸟叽叽地叫着,仿佛在告诉我什么喜讯一样。“开饭了!”母亲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噫?今天怎么比以前提前了?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卧室门,眼前一亮,漂亮的餐桌上不再是一个盘子装着的鸡蛋,而是用一个碗,里面放着已经用凉水过遍的面条,上面浇上了今天早上才做的炸酱。本来郁闷的心情瞬间好多了。从刚入夏,就吵着妈妈给我做炸酱面,就连门外的那棵李树都看不下去了,一定是他半夜让妈妈做给我的。用豆腐、肉、土豆做成的酱,与面条一和,再配上黄瓜丝,连窗外的小鸟都也想进来饱餐一顿了。
“吸溜,吸溜”一大碗面逐渐减少,我原本烦闷的心情被这凉面冲击的烟消云散。不知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有新意的早餐使我的心情大好。妈妈看着我吃饭,眼里都是笑意,好像我吃的香甜就是她最大的成功。
高高兴兴的走在上学的路上,早餐天天有,可是每一天变着法儿的做早饭,做出来创意,做出来新意,这都是妈妈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明白这也是妈妈的辛苦换来的,每一顿饭,无论有没有做成新花样,都是妈妈的爱,这是我读出来的新意,一餐一饭都是爱。以后一定要记得珍惜,不要随便点餐,妈妈太辛苦。
一路听着知了的歌声,开始了全新的一天。
此中有真味篇十八
路灯亮了,天已经变得很昏暗了。昏黄的灯光洒落下来,给这个城市的夜色带来一丝倦意。橙黄色的灯光下,我走出学校,已经习惯在这样喧闹的街头行走,然而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喧闹的人。看着道路旁的人们低着头,疾步如飞,忙碌在夜色中。而我,向往着的则是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是过上田园生活。那时的我,厌倦高楼大厦,厌倦车水马龙,厌倦霓虹闪烁。而我最向往的田园生活,那里有着世上最纯洁和最美丽的颜色相交形成的地平线,这颜色有天的蔚蓝与地的翠绿。然而,我的梦想却在一夜间湮灭,蔚蓝的天空变成了空洞的灰色,可爱的木屋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田野变成水泥地面,小溪变成了水沟。一切的一切,让我的心像一片秋叶,被无情的秋风推倒在地,失落的等待着冰雪的埋葬。
我就在这灰色的世界中长大。然而,我面对的却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还面对着人的复杂。都市的节奏飞快,时间与周围人都向我扑来,我不愿去争些什么,在人比人的世界中,我选择了逃避。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进现在。”
回过头,细细品味,年少的我仅仅抓住了生活的一角。我的生活就像一杯用温水浸泡的龙井,茶是好茶,但却静静地搁浅在水底,没有散发出它应有的茶香。而那些拼搏过,奋斗过的人生,则像是被沸水煮过的茶叶,水不断沸腾,茶叶一遍遍翻滚,浓浓的茶香从他们人生的茶杯中奔涌而出——这,才是人生。
现在,我终于懂得,我的人生缺少的那部分是什么,那就是一颗拼搏进取的心。我要让“采菊东篱”变成“千磨万击”,让我的茶杯重新溢满茶香。
此中有真味篇十九
霞光掩映的晨晓,暮色低垂的黄昏,明月皎洁的夜晚;古朴雕花的木窗,爬满青苔的老墙,幽深秀丽的翠竹……这是一座闻着风都能沉醉其间的小山村,一幢幢老屋零星散落在半山腰,像星子落进了一片浓绿中,隐隐闪现。
明明站在山脚下,抬眼就能看见老屋的粉墙黛瓦,却要抱住大山转大半圈才能真正抵达。七拐八拐的盘山公路尽头是一道碎石嶙峋的黄土路,仿佛在半山腰上生生凿出一条过路的通道,每个石缝中都争先恐后地钻出各类草木,在山风中瑟瑟而生。那道土路仅容一辆车单行通过,左边,是竖直陡峭的千丈悬崖,右边,是张牙舞爪的乱石荒山,似乎随时都会滚落石块。每次,父亲都会开着车快速而小心地驶过,且禁止我们打开车窗,以防生长过盛的灌木枝条钻进车中扎人。很不巧,我小时就因为求新鲜而被挂破了脸。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过陡崖怎么回村庄!
一旦过了那条土路,眼前就会展开一幅古朴宁静的画面:历经风吹雨打的老屋透出沧桑,时间在斑驳的瓦片上留下痕迹,院中自由地散养着五六只鸡,牛羊等牲口关在大石块垒成的圈里。层层水田傍山而建,漂满枯草茎的水面上映出蓝天的倒影,待到成熟季节又会变得一片金红。
十几年来,故乡随着我的成长一同变化。昔日低矮的砖瓦房,摇身一变成了两三层的小洋楼;过去弯绕的土路也都铺上了水泥,路旁的石壁经过改造后已不再容易落石;家家户户都安上了宽带,引来了自来水;往常下街个把小时的脚程,也在变化中骤然缩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带来了福音,使得世代生活在此的乡邻,日子更有盼头。
春风送暖,金灿灿的油菜花就会压满田埂,微风过境,将香甜的生机与崭新的希望一起,送向远方。
此中有真味篇二十
时下,逢年过节送礼这一传统没有变,可送礼的内容却大大不同。提着水果篮儿、点心匣子走亲访友的着实不多了。人们送礼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化、个性化。这是现代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春节前,正赶上一位朋友过生日。
在他那间不大的书房里,放着一个水族箱。它高有1米多,宽有1米,五光十色的碎石铺底,水车造型的加氧机冒着串串气泡,一丛丛碧绿的水草在水中摇曳,斑马、红箭、蓝曼龙等热带鱼悠闲地穿梭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这位朋友告诉我,这是他妹妹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让他在“爬格子”爬累了的时候观赏一下,美其名曰“养眼”。早已退休在家的郭大爷的两个儿子不约而同地给老爷子送来了两盆花,一盆是“蕙兰”,二十多朵大如核桃的花白中带粉,淡淡地发着幽香,实为花中君子。另一盆是“凤梨”,油绿的叶子宽大密实,顶头上盛开着鲜红的花,充满了生机。节日里给父母送礼,是作子女的尽孝良机,晚辈儿们想方设法要送出“特色”。
老北京有句谚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轻人去家政公司请小时工送给父母,让讲究“老礼儿”的长辈也能轻松过年。北京医疗器械抢了保健品的风头,不少顾客来买轮椅,为的是在春节期间推着老人逛逛庙会,看看北京的变化。广东反其道而行之,出现给父母“压岁钱”的现象。儿女到银行换些崭新的百元大钞,装上两封“利市”,给老爸老妈一个惊喜。钱不在多少,为的是祝福二老。
逢年过节收获最大的还是孩子,他们所得已不限于传统的“压岁钱”,有的长辈改为送“压岁书”、电脑等。沪上家长们又多了一个新选择,用压岁钱给孩子买教育保险,早点为孩子准备好教育费用,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冰城哈尔滨时兴“送健康”。“请客吃饭不如请客流汗”,购健身卡或游泳卡送人成了一种时尚。追赶新潮的年轻人开始送起了“概念”年礼。
现下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特别忙,一边不断读着朋友拜年的短信息,一边又忙着给人家发新年问候。今年又可以用电话发送贺年短消息,还可以上网下载各类问候语。送礼送到这份儿上,也真够新颖的。新时代,新观念,今后逢年过节到底送什么礼,您自己好好琢磨吧。
此中有真味篇二十一
不知怎的,自从我上初中以来,就发现身体在慢慢变重,事实果然证明如此,比赛刚刚开始,我就被第一名落后了一大截。不要紧,1500米呢,这才刚开头。我在心底不住的劝说着自己,但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辛压制在心头,使我喘不过气。
“加油——”思绪一下被打得烟消云散,这响亮而富有穿透力的两个字硬是将我从迷茫的神智里拽了出来,我抬头看了看,第一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了,而我还在孤零零的,缓缓的跑着,不断有人切身而过,带来一阵阵冷风,我使劲摇了摇头。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我想着,卖力的奔向前方,似乎又望见了第一名的脚步,不觉有些兴奋与自豪。为了胜利向前冲!
快了快了,第一名我来了!焦急之中又不觉夹杂着少许的兴奋。一不小心踩到自己的鞋带,力不从心,一个趔趄,摔了个狗啃泥。我几乎快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同学们还在为我加油,我能就这么放弃么?同学们微笑的面颊,老师如沐浴春风般的话语……我不敢再想下去了,你一定还可以,一定行,前面的'路还远,还是有机会的!加油,为自己喝彩!双手一撑,向前冲。
又跑了一圈,我大口喘气着,胸口剧烈起伏只要一呼吸,胸腔就如针扎般疼痛,我觉得我再跑下去心脏就要蹦出来了,是在胸口开个洞吗?这种精疲力竭的感觉让人难受,精神和身体脱节,无法思考,看着自己的脚在地面上运动,而脑袋黑暗中跳跃。浑浑噩噩。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圈了,我要坚持,我要坚持。奋力向前跑着,同学们的喊叫声也在我耳边渐渐逝去,模糊。只有风声愈来愈大。已经快到终点了,我看到那根标志着胜利与希望的红线了,是那么清晰。还有一人在我视野前方,我紧张的闭上双眼,默念着3,2,1!又是枪声,我扑倒在地上,汗津津的衣服不一会儿就在夕阳的余辉与迎面而来轻悠悠的凉风的交织下渐渐凝固。是第二吧,我轻声问旁边的人,他似乎有些激动又似乎欲言又止,断断续续的说“第……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经历一些坎坷﹑挫折,正如跑步一般,一时输了不怕,就怕不能重新振作,我们要用内心的力量去战胜它。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