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傣族导游词 傣族的导游词(大全20篇)

最新傣族导游词 傣族的导游词(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18:59:06
最新傣族导游词 傣族的导游词(大全20篇)
时间:2023-12-02 18:59:06     小编:MJ笔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傣族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我国傣族人口约150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现有人口约5000万,虽然国内属于少数,但学术上认为,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而居住在国外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国(约3000万人)、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缅甸为核心建有佛教国家——焚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各个东南亚半岛国家。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傣族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傣族导游词篇二

西双版纳橄榄坝,被人们誉为孔雀般美丽的地方。坐落在橄榄坝澜沧江畔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是傣家人心目中的“勐巴拉纳西”—远古的神奇王国。

傣族园里最煽情的活动项目要数泼水了。人们把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泼水节仅限于每年傣历新年,但在傣族园里人们可以不受季节时间限制,可以感受到“天天泼水节”的狂欢。

我想:是啊,世界上有哪个民族像傣族一样热爱水?世界上有哪个民族像傣族一样崇拜水?傣家人呱呱坠地之后,受到的是水的洗礼;劳作之后,在水里嬉戏让水消除疲劳,把“水”当做欢呼的语言……水的节日,水的礼花和水的祝福,汇成了对水的全部礼赞。

水养育了一个美丽,智慧,善良的民族。

傣族导游词篇三

西双版纳傣族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属国家4a级景区。傣族园并不完全是一个人造景区,而是在原来5个保存较好的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的基础上建成的。景区面积336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也可以体验傣家的生活习俗,还可以观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文化艺术。各位朋友,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在傣语中,曼是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来搬石头的,曼将即“篾套寨”。

傣族的传统民居就是傣家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用来居住,这儿以前常有野兽出入,住在楼上不但可以防止野兽侵犯,还可以防潮防震。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傣家做客,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竹楼的楼梯级数越多代表房东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大家请注意,进屋之前要拖鞋,傣家的楼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阳台上放着装水的器皿,专供家人洗澡用;客厅里这根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内,如果外人进了卧室,就会惊动了灵魂。

傣家人向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就叫“傣锦”,在历史上中国名锦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家人世代用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花草树木图案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飞禽走兽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是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春满的意思是花蕊园,曼春满就是花蕊园寨。

我们在曼春满重点参观的是曼春满佛寺,它距今已有千年,曼春满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里的和尚都要来此朝拜。

佛寺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教的恩德。金塔是佛寺的标志,金塔对面的阁楼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不准出入。寺内高大塑像是佛主释迦牟尼,在佛像后面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意义重大,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像左边的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讲述“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靠右的一幅讲述“勐罕来历”,勐,指“地方”,罕,指“卷起”,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主释迦牟尼到这个地方来传教时,当地的让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为路太长而白布不够用,人们就将白布铺了又卷,卷了又铺直到曼春满,释迦牟尼感动至极,赐名勐罕。佛寺内还悬挂着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下面我们参观一下傣家的贝叶经。贝叶经是傣族园内七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在贝叶经上的,用贝叶来记载傣族的诗经、传说等。

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时间越长,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就进入曼乍,意为“厨师寨”,这个寨子因为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傣家人农闲时分,常常自得其乐的表演民族舞蹈,大家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请听,现在正是赞哈为大家献歌,赞哈在傣语里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稳定,歌词是即兴的,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客人来的傣族园,希望各位朋友玩的开心,旅途平安。现在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是赞哈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

各位请看,那边表演的是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起伏,身体和手臂的三道弯造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你还可以欣赏到葫芦丝表演和纹身舞等节目。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坐上电瓶车前往第四个村寨,曼听。曼听的意思是种花人居住的寨子,另一种说法“听”是停留的意思。曼听大白塔建于唐朝,它的造型像一个串起来的葫芦。寺内释迦牟尼佛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的诵经阁是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的。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井,这就是公主井。相传,修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视察,很快挖掘了这口水井,可惜公主的生命太短暂,大白塔刚建好,她就离开了人世。公主井旁有一奇观,就是塔包树,这其实就是一棵菩提树长在塔里面,是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先有塔,后有树,傣族的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

旁边这棵古树叫“将军树”,在树上栓一根红线,可保佑您一生平安。

各位朋友,游览完曼听后,我给大家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各位自由参观,你们可以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看傣族园内的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去孟巴拉纳西剧场观看精彩的歌舞表演,还可以去泼水广场参加泼水节。今天和大家的相伴非常开心,在讲解中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接下来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傣族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著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傣族导游词篇五

今天我们去了傣园,傣园是几个傣族村落合在一起的大型村寨,非常大。

这个傣园果真和我预料的一样,其实就是一个加大版的沙岗墟,但是物资种类比沙岗墟多多啦。大家在里面东走走西逛逛,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咦?”我和爸爸一路根据路牌指引,来到了泼水广场,发现今天有泼水节的活动,我仔细想了想,不对啊,今天不是泼水节啊。上网查了查资料,原来傣园天天欢度泼水节,是个招揽游客的项目。

到了泼水时间,啊——好“黑”啊!一套泼水服就要60元(租借的),而且楼上的雅座一人就要30元,楼下的每一个座位都要买他们店里的东西才能坐。除了参加泼水活动的人,我们本着节约的精神,就在免费的大棚里休息。

哇,主持人坐在大象上主持的呀!泼水时间到了,只见主持人让那些傣族姑娘进场做一些仪式,接着让我们跟着传统习俗一起歌舞,再接着就到了激动万分的泼水时刻了。参加泼水节的人们分为左右两方对峙,气氛十分凝重,主持人的一声令下打破了这份凝重。双方二话不说先就是一顿乱泼,后来根本都分不清敌我了,乱成一团。但是所有人都不示弱,看着乱泼并不能损对方的士气,有人便进行一对一的公平对战,当然,也有多人混战。

接着我们将视角转向小伙伴们,他们对战的是本地的几位傣族姑娘,只见我们中最小的一员“虎将”——元宝哥用力地舀起一大盆水,举过头顶,然后手一晃全部倒在自己的头上,大家哈哈大笑,元宝自己也笑了。小詹小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对方一阵倾盆大雨,傣族姑娘也不是吃素的,毕竟泼过那么多场水,懂得配合。一人泼完另一人上,泼给小伙伴的水密集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就这样大家你泼我一下,我泼你一下的交替着泼水。

开心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泼水时间结束之后大家都显得意犹未尽,小伙伴们约好泳池再战之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傣园。

傣族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傣族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著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著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施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施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竖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售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尸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诗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貌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傣族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就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就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就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就是卧室,这就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就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就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就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就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就是花沁园,曼春满就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就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就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就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就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就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就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就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就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就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就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就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就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就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就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就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就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就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就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就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就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就是演员,又就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就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就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就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就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就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就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就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就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就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就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就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就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就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就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就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就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就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就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就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就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就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就是不就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傣族导游词篇九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就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就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就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就是卧室,这就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就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就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就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就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傣族导游词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

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

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傣族导游词篇十一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傣族竹楼。

导游词。

300字,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傣族竹楼。这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建筑吧。

这个竹楼的构造非常的好,首先呢它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是用来关家禽的。第二层是用来居住的,傣族人非常友好,你可以参观他们的居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你不能擅自参观傣族人的居住卧室。因为这是地方的习俗,外人擅自参观卧室,是代表着不吉利。只有不是外人,或者这家主人同意你参观,你才能去参观他们的卧室。其次,这个竹楼外面围了一圈的竹篱笆。除去盖房子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用来种植花草树木的。在闲暇的时候你可以去打理一下花园,摘一些果子。

其次这个竹楼的优点非常的多。第一是空气会很清新,首先是因为房子本来就是用竹子建的。竹子是所有植物中净化空气最好的一种植物。然后呢院子里也有很多的植物。第二是因为竹楼是依水而建的。在这里获得水源是食物也非常的方便。第三水的湿气通过竹子的净化,在竹楼里会非常的凉爽,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他曾经旅游的时候在这里住过一次。然后非常的舒适,比开空调好多了。(因为空调会释放少量的pm2。5)在竹楼里,呆一会,就会忘记这里是亚热地带,属于非常炎热的地方。特别是在早上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风景美不胜收。会令你久久不愿意离开。

然后关于竹楼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家人建竹楼全村人帮忙。建好竹楼后,会有一个仪式。非常的隆重。和我们所过的春节不相上下。傣族人还要请赞哈来演唱(赞哈指的是民间歌手)。

这就是关于傣家竹楼的介绍。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

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

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

傣族导游词篇十二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傣族导游词篇十三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傣家竹楼游玩。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听,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我们先来到了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傣家村寨多则两三百户,一二十家,都是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所谓的竹楼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一幢幢房子了,这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哦!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依然保持"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呦!

大家看,每一幢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有好多植物,品种也有许多,大家慢慢欣赏一下吧!这里可谓是"树满寨,花满园。"了吧!竹楼的下面有很大很宽敞的空地,这是留着作院子用的。

每一幢房子所展现的都是正方形,有两层高,楼上住人,楼下就是牲口的住所的柴房了。

别看竹楼很简单,上面可是有好多花纹雕刻着的,要仔细看,好好的品味哦!

傣家竹楼结构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比较好,坐下来,徐徐清风吹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也是傣家人的特点,一般先打好基础,然后要8根中柱,选中柱很隆重,当运到寨子里时,大家去迎接,泼水。

他们一直以来有个习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当竹楼建好,大家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像过节一样,同时请一位"赞哈"唱歌,据说这样才能平安,吉祥。

我们随着歌声,结束了这次旅行。

傣族导游词篇十四

傣家人向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就叫“傣锦”,在历史上中国名锦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家人世代用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花草树木图案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飞禽走兽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是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春满的意思是花蕊园,曼春满就是花蕊园寨。

我们在曼春满重点参观的是曼春满佛寺,它距今已有千年,曼春满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里的和尚都要来此朝拜。

佛寺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教的恩德。金塔是佛寺的标志,金塔对面的阁楼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不准出入。寺内高大塑像是佛主释迦牟尼,在佛像后面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意义重大,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像左边的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讲述“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靠右的一幅讲述“勐罕来历”,勐,指“地方”,罕,指“卷起”,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主释迦牟尼到这个地方来传教时,当地的让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为路太长而白布不够用,人们就将白布铺了又卷,卷了又铺直到曼春满,释迦牟尼感动至极,赐名勐罕。佛寺内还悬挂着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下面我们参观一下傣家的贝叶经。贝叶经是傣族园内七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在贝叶经上的,用贝叶来记载傣族的诗经、传说等。

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时间越长,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

傣族导游词篇十五

傣族园,全称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西双版纳傣族园导游词,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羞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傣族导游词篇十六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阅读:泼水节的来历。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傣族导游词篇十七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就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就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就是演员,又就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就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就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就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就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就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就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就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就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就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傣族导游词篇十八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傣族导游词篇十九

迎宾广场:对游客进入傣族园进行傣家礼仪欢迎。

曼松满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动,如赕佛、颂经、拜佛等活动。

傣家村寨参观: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风光,体验傣家生活习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活乐趣。

江边活动区:村民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区,用于放高升、燃发孔明灯、斗鸡等民俗活动。赶摆购物区:卖傣家烧烤、织绵、民间工艺品、傣包、木雕艺术品等,品茗版纳名茶的茶道欣赏,品尝傣家特色的风味餐厅。

泼水广场:景区主要活动区,每天举行上100人专业泼水队伍的大型露天剧场。

园内傣族自然村:大型泼水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体验天天泼水节的乐趣,感受傣家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露天剧场:以歌舞的形式真实准确地反映傣族传统文化精粹,再现傣王招亲的历史渊源,反映傣家生活习俗,100余名演员,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傣族导游词篇二十

今天是个艳阳天,妈妈的鼻子都被晒红了——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线真是厉害啊!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美丽的傣族园。

傣族园其实是三个傣族人的村寨连在一起,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树都非常高大,上面挂满热带水果。有波罗蜜啊、椰子啊、柚子啊……但是今天实在是太热了,我们才进园没多久,每个人脸上就都挂满了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地流下来。幸亏我们几个小朋友都买了扇子,边走边扇扇子,还好玩的。

参观傣族园,然后在泼水广场附近吃了有名的傣族特色午餐。这里的菜都有很多新鲜的香料,比如薄荷啊九层塔啊什么的,带着酸辣,我吃不惯,不过炒饭很香。

吃完午饭,总算到了最有趣的泼水环节啦!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泼水广场,换上当地的民族服装,拿着水盆,跟着工作人员来到水里,随着一声:“泼水开始!水水水!”大家都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泼对方水啦!据说被泼水那代表祝福呢!

我正想偷袭豆总的时候,她却刚好装了满满一盆水使劲朝我泼了过来。“哎呀!好呛!我喝到了!”我大叫。然后赶紧又装了一盆水,用九牛二虎之力朝她泼去,开始了我的反击。她没有防备,所以也被泼到啦!哈哈哈……不过她只是咳了几声,马上不甘示弱地又向我攻击,我赶紧用盆子当盾牌,挡住了我的脸才没有被泼到呢!其他人也是你泼我,我泼你,衣服头发都湿淋淋的,但是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淋漓痛快。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泼水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要离开傣族园,出发去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了。住在植物园的酒店里,有泳池可以接着玩水。晚饭后,大人们又带着我们去植物园的深处,寻找萤火虫。

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萤火虫和星星!我和乐乐、小詹、小泷、豆总,都追着萤火虫在院子里奔跑,它们就像打着小灯笼在给我们带路。有时候它们也会停下来,如果把手掌打开伸过去,它们就停在我们的手掌上一动不动。不过我们都不敢抓住它们,因为我们想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植物园里。

明天就要参观植物园了,真兴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年云南民族村傣族村寨导游词 云南景区导游词(七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傣族园游记 傣族园的介绍(实用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傣族园游......
2023年傣族园游记美篇 傣族园游后感(优质九篇)
发布时间:2023-08-22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傣族舞蹈串词
发布时间:2023-08-06
傣族舞蹈串词 甲: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绚丽的8月,姹紫嫣红 乙:火红的8月,盛满渴望 甲:徜徉在8月的阳光里,我们欢聚一堂 乙:漫步在8月.........
傣族的作文50字 傣族的作文三年级通用
发布时间:2023-08-07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最新云南民族村的导游词 云南民族村彝族村导游词(11篇)
发布时间:2023-03-18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傣族新年习俗
发布时间:2023-03-07
傣族新年习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
云南民族村彝族村导游词 云南民族村的导游词(11篇)
发布时间:2023-05-20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最新傣族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四篇(汇总)
发布时间:2023-07-16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云南民族村的导游词讲解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大全17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发布时间:2024-03-23
德宏是金孔雀的故乡,是很多著名电影外景的拍摄地。就拿芒令的迎客松(独树成林)来说吧,数十部影视片在这里拍摄过外景,如《边寨烽火》、《孔雀公主》、《带手铐的旅客》、《西游记》等,王晓棠在这树上打.........
畲族风情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2-22
【车上讲解】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在去游览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畲族的概况: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第二十位。我们漳溪畲族乡有“广东.........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讲解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优秀12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结尾 云南民族村彝族村导游词(12篇)
发布时间:2023-05-2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大全10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中华民族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08-16
中华民族园导游词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园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亚运村西南。1994年6月1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2-26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开头 云南民族文化导游词(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4-15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讲解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优质14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云南民族村哈尼族的导游词(14篇)
发布时间:2023-07-11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最新蒙古族导游词1500(5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蒙古草原导游词 蒙古族概况导游词(九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蒙古族导游词(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04-1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
最新贵州侗族大歌导游词(8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2023年蒙古族导游词 蒙古草原导游词(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云南景点的导游词 云南民族文化导游词(12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乌拉街满族镇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3-22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朝鲜族集居的地方。满族有14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个满族乡镇,1个满族朝鲜族乡,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 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
最新傣族作文300字(优秀4篇)
发布时间:2023-04-25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云南名族民族村导游词(4篇)
发布时间:2023-03-09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大全18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2023年蒙古族导游词(3篇)
发布时间:2023-01-13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北京中华民族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1-07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亚运村西南。1994年6月1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
北京中华民族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0-31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亚运村西南。1994年6月1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
普洱民族团结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2-10-01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普洱县十八万人民欢迎大家来普洱旅游观光,到茶乡做客;同时,有机会作为大家的导游员,也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努力为大家服好务。 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景点是民族团结园。.........
傣族作文200字实用(4篇)
发布时间:2023-04-27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2022年侗族鼓楼导游词(3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侗族鼓楼导游......
2022年贵州侗族大歌导游词(十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吉林乌拉街满族镇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3-24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朝鲜族集居的地方。满族有14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个满族乡镇,1个满族朝鲜族乡,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 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
2023年贵州侗族大歌导游词(7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4-13
各位游客,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呼伦贝尔××××旅行社全体员工,并以达斡尔族同胞的名义,对大家光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莫昆,达斡尔语意为“村落” ——这.........
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2-04-19
......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300字(13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800字(13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模板1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优质10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2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五篇)
发布时间:2023-06-29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优秀9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云南民......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优秀8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模板14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3-01-24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游览。我是民族园区内的导游员XXX,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导游服务,希望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并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
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1-12-28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游览。我是民族园区内的导游员XXX,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导游服务,希望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并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
内蒙古民族特色导游词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25
......
最新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04-05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导游词必背 导游的导游词(大全19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家乡导游的介绍和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炼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废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趣事,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家乡导游的......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300字(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最新澳门的导游词 澳门旅游导游词(大全10篇)
发布时间:2023-11-1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湖南湘西土家民族风情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3-08-05
土家族 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巴人一支,一说是古代庸国人的后裔,也有世代繁衍于此的古代土著先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称为蛋蛮、天门蛋蛮、南蛮、武陵蛮、荆州.........
2023年傣族舞幼儿园教学设计(14篇)
发布时间:2023-08-07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江西的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云南民族村导游词讲解(模板11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最新山西导游词 山西景点导游词山西导游词(大全14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
宁夏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2023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800字(9篇)
发布时间:2023-03-08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讲解(汇总12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乔家大院导游解说词 乔家大院导游词800导游词大全(九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导游词必背(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三峡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三峡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山西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4-02-17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刻相处。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古老的苗族多彩的歌!贵州原创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3-08-17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大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
2023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精选9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2023年云南民族村导游词(实用18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讲解(通用17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旅游景点的导游词 旅游景点导游词(大全15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最新导游词必背 导游的导游词(优秀8篇)
发布时间:2023-11-13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
最新导游词必背 导游的导游词(精选11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故里导游词
发布时间:2011-12-28
朋友们,您知道清代杰出的科学家明安图的故里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他的故里走走。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是明安图镇。为什么这个镇子以明安图命名呢?因为这里诞生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清代天算大师明安图。镇子.........
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故里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3-23
......
鼓山导游词 鼓山的导游词(大全16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故里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3-24
朋友们,您知道清代杰出的科学家明安图的故里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他的故里走走。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是明安图镇。为什么这个镇子以明安图命名呢?因为这里诞生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清代天算大师明安图。镇子.........
大明湖的导游词 大明湖导游词(大全8篇)
发布时间:2023-10-17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最新洪崖洞导游词(大全20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长城导游词20字 长城导游词三年级八篇(大全)
发布时间:2023-08-0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五台山的导游词 五台山导游词(大全11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最新少林寺的导游词 少林寺导游词(大全9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最新宝塔山的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大全8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最新导游介绍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大全10篇)
发布时间:2023-12-29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狼牙山的导游词 狼牙山导游词(大全8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最新介绍三峡大坝的导游词 三峡大坝导游词(精选20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