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二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报告整理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五、练习应用。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评价。
(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
(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小结。
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
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再见,再见。)。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0---11《文具》.
《文具》蕴含的数学知识是6--10各数的认识.本节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每个活动及练一练中的1,2题,都渗透了由物到形再到数的抽象过程.第11页第3题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暗含着10以内各数的顺序,要求学生会把10以内的数顺着数和倒着数.
整合思路。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由物到形再到数的转变过程,同时能依据火箭发射情境倒着10个数,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几,摸得着的东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很快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进一步体会6---10各数的意义.
学会正确书写6---10各数.
渗透数数的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6---10各数的意义.
难点:6---10各数的写法.
【设备分析】。
本节设计在模式二(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加模式一全套设备)环境下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直观的画面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体会6---10各数的意义.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认数的基础,所以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并会用数表示.但学生对6,8,9这几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会有些难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直观感知6---10各数.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文具店看看,你们想去吗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找朋友"主题图)......
请大家帮这些文具找找它的数学好朋友.
(学生观察好后,口头回答)。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找朋友活支,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6--10各数).
由物到形,由形到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将刚才画面中的各种文具的个数摆出来.
请一生将小圆片摆在黑板上相应的数字前.
请集体认读6---10各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个数是6---10的物体,并和同伴说说这几个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圆片摆数,实现由物到形的抽象.再通过小圆片和相应数字对应,实现了由形到数的抽象.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体,是加深学生对6---10各数意义的理解.)。
观察各数,掌握写法.
引导观察6---10各数的形状,看看它们分别像什么.
让学生试着在田字格写一写各数.
让几名同学到讲台上交流自己的写法.
指导起笔,运笔,落笔.
让学生描写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各数的形体特征,目的为写数奠定基础,让学生尝试写数,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书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法.)。
巩固练习。
引导弄清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1,2题.
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场景,让学生学会倒数10以内的数.
学生自主填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书写能力.)。
拓展性学习。
请4人一小组,合作编6---10各数的歌谣.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收获.(设计意图:意在回忆教学过程,整理知识,内化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四
1、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2、教幼儿初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小猴摘桃子》。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吗?(听过)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树、桃子等。)小猴子在哪?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儿回答:猴子在蝴蝶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树上)现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儿回答:在树下)现在小猴子开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儿回答:在树上)先把上面两个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请大家去家里做客。看看谁在椅子下?谁又跳到桌子上了,小猪在哪?最后来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么上面了?小鸡在哪(幼儿自由回答。)继续切换ppt图片,这间房子里都有谁,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点出来的动物让幼儿分别回答。
3、打开最后ppt的最后一个图,出现机器猫图片和音乐。问: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谁,幼儿回答:机器猫、大雄和李静。然后引导他们以人体为中心,分别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结束活动。
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参观了小猴子的桃子,又看到了机器猫和他的伙伴们。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让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五
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
8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文具,你能说一说文具里都放些什么吗?(复习1-5各数。)。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请大家观察一下:图画上画了些什么?
2、知道怎么做了吗?每一种文具各有多少/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连线,指名说。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10这几个数来表示?
4、6-10的写法。
形象记忆:6象哨子,7象镰刀,8象葫芦,9象“q”。
重点讲9一笔写成,8从右上角起笔,上圆稍小,下圆稍大,10是由1和0组成,0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回到起笔处。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一题:看图画线,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题,数一数,写出数,再画圈。
3、第三题;填数,发射火箭倒计时,从10写到0。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10各数,并会写6-10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六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一、基本练习。
1、视算。
13-917-912-9。
18-914-915-9。
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练习二第1、2题。
4、算一算。
练习二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2、第4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三、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二第6题和第8题)。
要求:
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列式计算,并与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拓展练习。
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七
1、认识上、下,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香蕉、苹果、玩具、图书等实物;。
1、活动重点:认识上下的空间位置。
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将上下位置描述出来,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的趣味。
3、指导要点: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说说东西摆放的位置。
1、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金苹果、银苹果"引入活动2、游戏"藏猫猫"引出活动主题,认识上下空间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
布置一个情境:桌子上放着香蕉,桌子下放着苹果。
(2)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请幼儿说说香蕉、苹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3、学习认识分上、下方位。
教师出示教具,并提问:这幢楼房有几层?
教师分别打开上、下窗户,请幼儿用完整描述"xx住在小猴上面"、"xx住在小猴下面。
4、进一步区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个玩具,请幼儿按老师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让幼儿自己放,放完后告诉家:我把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单页37、386、
结束活动,找找说说生活中的上下。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八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
秋天丰收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难点:创编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示范法、图示法等。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认真的欣赏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并能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表达出来。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1.教师:请你们听一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那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认真的倾听音乐,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教师:那么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2.因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来不及摘果子,想请你们来帮忙摘果子,听摘果子的音乐响起来啦,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先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会很开心。通过猜测活动以及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四、听音乐学习律动。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腕的转动、踵趾步等。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丰收景象。(幼儿随音乐在座位旁边练习踵趾小跑步,教师适时地给予语言提示。)幼儿随音乐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能手脚协调地随音乐做动作。尝试创编动作。采用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摘果子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创编。五、结束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九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练习原地纵跳触物,获得一定的纵跳能力。并且学习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创作游戏场景工作。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是幼儿能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感受纵跳的动作技能,了解助跑起跳的基本动作。学会下蹲摆臂起跳来摘果子。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磁性“水果”若干,障碍物若干,保护垫一块。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
1、提前准备活动材料,并摆放在合适位置。
2、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环境。
活动前考虑到幼儿需要助跑纵身起跳摘物,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决定在隔壁空教室进行本次活动。将磁性“水果”置于黑板上,黑板前方放一块保护垫,防止幼儿摘物时与墙面发生正面碰撞。
二、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应充分有效,有一定趣味性。
结合活动内容纵跳,主要发展腿部力量。所以在热身活动时我着重腿部热身,用车轮跑、深蹲起跳等方式进行热身,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幼儿运动的热情。
2、尊重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通过设置障碍物、提高“水果”高度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
3、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幼儿非常容易兴奋,从而出现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抓好常规这一环节,引导幼儿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安全前提下的动作发展。
在活动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范围内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及信心,带领他们完成动作,学习完整的动作技能。强调纵跳动作的深蹲和摆臂。
5、师幼互动,共同领会动作技能。
教师让幼儿自己讲述动作技能,及时提醒并帮助其改正。利用示范法和分解法帮助幼儿理解动作,共同努力达到学习技能的目标。
6、重视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放松活动。本次活动最后让幼儿品尝自己摘下的果子,在放松的同时得到满足感。
三、个人评析和收获 。
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应该投其所好,在注重习惯和常规培养的同时,把握好核心技能,分层次地锻炼幼儿的技能,这样,幼儿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从而全身心得到满足。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一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38+17=55。
(2)我减13就是60。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二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
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45、54、2、85、34、5、12、21。
二、知识探索。
1、设置故事情境。
(1)播放《数鸭子》儿歌。
(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课文主题图。
(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
(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
(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
3、运动会情况。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了解1、2、3、4代表什么。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二: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个体这类个体的集合,
1可以表示。
很大的物体很小的物体。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四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棒、多媒体。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25+4=29(个)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五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情境图“小小养殖场”创设了一个猜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词语描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对比新旧教材,新版教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如丰富了主题情境图,加入了羊和兔,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感受“多得多”“差不多”等词组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而在练习中,则删除了猜数游戏。在对新旧教材的反复对比解读中,进一步体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述,本课在设计时,主要通过大量具体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又能让学生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直观感受,体会意义。
师:同学们,如果这三杯多少不同的'饮料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杯呢?为什么?
引出“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词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比较中初步体会这些词组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2.交流对比,初步体会。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组描述鸡、鸭、鹅三者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的数字解释这些词组的意义。
3.新知运用,点拨引导。
(1)出示兔子图,18,26,90,97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在提示下进行猜数,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
【设计意图:在对新知的巩固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逼近的数学思想。】。
(2)羊的只数与鹅差不多,羊可能有多少只?让学生先说一说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最后从70、26和3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扎实新知。
1.结合生活实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词组说一说。
2.猜猜老师的年龄。
3.猜数游戏。
4.猜一猜糖果有多少颗?
5.比一比。
四、谈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六
活动目标: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
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愿意说说小刺猬和小猴的对话,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苹果树一棵,树上长满苹果;框子一个。
2.大图书或ppt;小猴头饰或手偶一个;小刺猬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刺猬妈妈的口吻导入:小刺猬们,妈妈带你们去草地上玩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活动室。(小刺猬,刺儿多,草地上,背果果。香果果,甜果果,啊呜啊呜吃果果。)。
二.游戏:摘果子。
1、 出示大苹果树。“小刺猬,看看前边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数一数苹果树上的苹果,并学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2、 引导幼儿想办法摘苹果。
树上有这么多苹果,你们想不想去摘呀?那去摘摘看吧!
提问:(1)、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摘苹果的?你摘到了吗?
(2)、你为什么摘不到苹果呢?请谁来帮忙好呢?
(可提示幼儿有一种小动物爬树很厉害,可以很容易的摘到树上的苹果。)。
3、出示小猴的家。引导幼儿有礼貌的请小猴帮忙。学说: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
4、和小猴一起摘苹果,并将苹果放到框子里。
提问:小猴是怎么摘苹果的啊?我们和小猴一起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重点:提醒幼儿,要谢谢小猴的帮忙。
三.阅读大图书。
1、 小刺猬们喜欢摘果子吗?老师把摘果子这件事写在了一本图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1)、(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小刺猬发现苹果树会怎么做。
重点:丰富幼儿词汇,如高高的,大大的等。
(2)、(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刺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小刺猬摘不到苹果,小刺猬为什么摘不到苹果,让幼儿模仿小刺猬垫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
(3)、(出示第三幅图片)小刺猬在干什么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动线,知道小刺猬在很快的跑步。
(4)、(出示第四幅图片)小刺猬去请小猴帮忙,它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重点:鼓励幼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如:“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好的,小刺猬,我来帮助你。”等。
(5)、(出示第五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摘苹果的。
重点:学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四.结束环节。
1、(出示封底图片)小刺猬又要去哪里呢?原来森林里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果子都掉到地上了,小动物们想要请小刺猬去帮他们背果子,小刺猬就急忙跑去帮助小动物了。我们小刺猬也出发去帮助小动物们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七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正确描述情境中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3杯饮料,量的多少不同,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四个词的`含义。
教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个,女生有36个,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4285428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