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一
我心中的抗疫“英雄”
田依霖。
鼠年开始,新型冠状肺炎在湖北武汉爆发,随之蔓延至整个中国。
疫情爆发之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起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人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护士长陈淑红和5名医护人员为了让患者有个干净的环境,在一天内清扫了62间病房并消毒。清扫房间的同时还为其他患员发午餐,她们一直没休息。陈淑红从早晨8点一直忙到下午5点,在这期间,她没有喝水吃饭,一直都在为病人服务,下班时劳累的她终于坚持不住,扶着墙壁滑倒了,幸好同事发现及时没有发生意外。
医生夏思思,她一直冲在抗疫第一线,但不幸感染。在治疗期间她仍关注着病情药物的研发,还把自己的icu床位让给其他患者。她在2月23日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殉职,她才年仅29岁。她的两岁的宝宝还不知道妈妈已经不在了。
还有社区网格员丰枫,钟南山爷爷,志愿者们……他们还在奋战,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敬畏。
现在,我想对这些人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你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二
2020年春节期间,海口市新坡镇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总会看到这样一个又黑又瘦,头戴草帽,开着电瓶车来回穿梭的女子。她一路上播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知识,提醒群众加强个人防护,春节期间不拜年,减少集聚活动,号召群众今年不办“公期”。她,就是当地人口中的“花姐”——陈小花。
不仅如此,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就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到各村排查从湖北省离境人员,叮嘱他们要居家隔离,并且每日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观察他们的健康情况。
“花姐和她丈夫都是基层干部,他们夫妻大过年的没有吃过一次团圆饭,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小,却不能经常在父母的身边。”陈小花的邻居告诉记者,她们夫妻二人都是尽职尽责的好干部,辛勤奋战,为老百姓织起防疫安全网。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三
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文素材!这一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到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这些事迹不分地区,不分先后的发生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里,让我们来把这些感人肺腑的事迹都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篇的!下面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给各位同学带来帮助。
2020的春节是特殊的,不像以前一样热热闹闹有着年味。曾经繁华的街道变得冷清了,路上也只有几辆汽车在行驶;曾经有着几亿票房的电影院现已无人问津;曾经年味十足的家宴也通通被取消。今年是鼠年,我们就像一只老鼠,躲在被窝里,观察周围的异动,因为外面来了一种比猫还可怕的怪物——新型冠状病毒。这使这个春节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年味。
在今年除夕那一天,因长辈的要求,我们戴着口罩,去市场挑选食材,市场里冷冷清清,比往年少了很多人,卖家禽的也少之又少,甚至连河虾的身影也消失了。我们买了一些食材后,就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回到家后,我们都忙活了起来。到了傍晚,看着桌上那些饭菜心里也有了些甜味。这不禁让我想起仍留在前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他们为了解决这次疫情,尽力救治那些病人,可他们自己就不能回家过年团圆了,他们的付出是难以想象的。想到这些,吃着年夜饭,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到了大年初一,因为是新年第一天,本该是热热闹闹的,可是受疫情影响,街道是冷冷清清的,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鞭炮声。回想往年的春节,我们吃着年夜饭,与家人们有说有笑,谈着这一年发生的事情,除夕过后,我们穿上新衣裳开始走亲访友,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个年。
现在有许多人被隔离,也有许多人在对付这一次疫情。我们为感染的人祈祷,向在前线奋斗的人致敬!希望国家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为了避免更多人患病,我提倡大家少出门、勤洗手、不接触野味,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我相信在白衣天使的战斗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战胜这一只大怪物——新型冠状病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998年迎战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迎战大雪灾,2009年对付禽流感,武汉是一座勇于面对困难并不断战胜困难的城市!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四
【一线抗疫群英谱】“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6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161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a13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
口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防护服下是怎样的身躯?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这些医护人员已亲如家人。诚如一位患者所说:“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也是英雄。”
【一线抗疫群英谱】再穿防护服。
在一张拍摄于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与时间赛跑我们要救更多的人。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开始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医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
“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2月9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都渐渐消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还没有抗击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信念。”邓雪蓉说。
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人张勇。听完电话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
不到24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
“一天4班,每班6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护,将近10个小时,在此期间,基本上不吃不喝。”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
“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部分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部分能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
“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并记录五点血糖。对于血糖高者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酮体。”
苦心人,终不负。
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房,一位88岁高龄的老奶奶经过9天的治疗顺利出院,这也是该医院当时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自己参与治疗和照顾的患者回家团聚,邓雪蓉和同事们既高兴又激动。
“武汉的人民,还有同行们,他们真的太难太难了,帮助他们,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邓雪蓉说。
每一个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凯旋,也期盼团圆。
就在驰援武汉的前一天夜里,邓雪蓉七岁的女儿,带着哭腔与她拉钩约定——我会一直在家里乖乖听话,等待妈妈胜利的消息。
“这是女儿第二次这么长时间和我分开。”邓雪蓉展示了女儿前两天为她画的画。黑、蓝、紫三色在黄色底板上,绘出一个孩子心中治病救人的医生母亲形象。“妈妈,你要加油哦。不用担心,我这里一切都好,你只要放心工作就可以啦!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回家,我要狠狠地黏你。”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6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从北京来了!从上海来了!从广东来了!从四川来了!从江苏来了!……他们主动请缨、勇敢“逆行”,与武汉人民并肩作战!
【战地。
日记。
】时隔17年,“抗非”姐妹花再战疫情。
“17年前你在医院一线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医院一线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有防控经验,肯定能战胜这次病毒!哈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门诊,换下防护服、做过消毒处理、从发热门诊匆匆赶来的张红爽朗地说。张红的笑声打破了医院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
“每次疫情来临,她都会冲在最前面。”和张红并肩作战的陈爱美说。
17年前主动请缨“抗非”
张红,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兼感染科主任,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年。陈爱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大内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17年前,当sars病毒肆虐而来时,33岁的张红和32岁陈爱美主动请缨,参与到“抗非”工作中,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姐妹花。
“当时,她是区防治专家组成员、我们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区内每一个可疑患者都经过她亲自诊查、密切跟踪和精心治疗。我是发热门诊护士长,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陈爱美向记者介绍。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病毒,每次重大疫情来临,她们都冲锋在前。
“我是党员,还是一名专职医生,这个时候就得站出来,扛起这份责任。”张红目光坚定,行动果断,她的勇敢、乐观和豁达深深影响着身边每个人。
17年后的“并不意外”
17年后,姐妹花再次请缨,冲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
“我见过她抗击非典时的拼命,太了解她的个性,所以对她的这次选择并不感到意外。”张红的爱人杨永忠表示。
“她在肺病门诊、发热门诊、肺病科病房、感染科病房、会诊室24小时‘连轴转’。”陈爱美介绍,张红已经把吃住全搬到医院,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其间还要及时查看医院疫情防控群和科室工作群的信息,第二天再早早上岗。自抗击疫情以来,张红没休息过一天,连续多日的工作让她的面容渐为憔悴,让周围同事担忧。
“我们担心她的身体,领导‘命令’她注意休息、保存体力,她也总是点头答应,过后就忘。”陈爱美心疼地表示。
作为“战友”,陈爱美和张红一样,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去感染科帮忙,事后才告知家人。
“我很担心,跟她说,当年非典那会儿你年轻我就不说啥了,现在你都50岁的人了,去最危险的地方,能行吗?她很坚定地告诉我,‘我经验丰富,你们就放心吧’。”面对妻子的坚决,爱人王德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受家人影响,儿子儿媳也推迟了原定在初八举行的婚礼,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月3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送了一条“逆行者”的微信,展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状态,感动了所有人。下方留言处,王德刚给爱人的留言更是让人动容。“17年前你在医院一线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医院一线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和张红开玩笑说,非典的时候我们都活着,那就再战一场!”陈爱美笑道。
【战地日记】铁路青年:病毒未灭何以归家。
从除夕到元宵节,在大众宅家团聚之际,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疾病预防控制所的青年突击队员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流行病学调查组青年突击队:锁定病毒传播途径。
“叮铃铃……叮铃铃……”元宵之夜,广铁疾控所流行病学调查组的电话又响起。除夕以来,这个电话铃声几乎从未间断。
“这几天排查的一名发热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可能。”原来这是某医院打来的电话。
又有一个病人成功解除危机,可以回家团圆了。大家又投入下一个案例的排查。
流行病学调查组人人都像侦探家,他们要对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发病前后14天的调查,抽丝剥茧,推断出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要素,从而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一个事件就像乱糟糟的毛线团,要想解开、理顺的话,铺开的工作量非常庞大。这个青年突击队现在已经处理了238起事件,涉及人数多达259人。
从除夕到元宵,连日来超负荷的工作,让调查组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双眼布满了血丝。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现场组廖潇寒:我是新党员,上一线义无反顾。
“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千万注意安全。”正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广铁疾控所现场组廖潇寒接到新婚妻子打来的电话。
“完成任务就回家,放心吧!”廖潇寒回答道,随后继续投入工作。
现场组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车站现场组织对旅客、职工进行体温监测,发放相关防疫物资、宣传资料等。他们是阻止疫情蔓延至列车的第一道防线。
廖潇寒去年才结婚,原计划今年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
在管内相关单位开展现场防疫宣传教育,廖潇寒每日的工作都排的满满当当,有时一天只能休息3至4个小时。
“病毒不灭,何以归家。”廖潇寒说,这个时候,舍小家为大家,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消杀组练川:我是一名团员,随时响应国家的号召。
“练川,不在家过元宵节了?”电话那头,妈妈焦急地问。“妈,现在疫情非常紧急,等疫情结束后再回家过节吧!”广铁疾控所海口工作站的“95后”共青团员练川回答道。
从大年初四的晚上开始,练川就和同事们在海口站对动车组进行消毒。
他们穿着防护服,背着近20公斤重的喷雾箱对车厢内进行应急消毒,空气中消毒水的气味,是给旅客的定心丸。
元宵夜,一轮作业结束,练川和同事们难得有了休息时间,没想到又接到下一个消毒任务。当了解到该列车第二天早上就会开走,车不等人,练川顾不上一日的困顿,与同事伍松柏一起上车。
消毒完毕,他们又互相对体表消毒。
“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了!”看到完成消毒的列车,满脸汗水的练川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浑然不觉全身早已湿透。
【战地日记】汇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交通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交通运输部党组对学习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等作出一系列有力部署;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交通运输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好群团组织的群众优势和组织优势。
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部直属机关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途径,开展青年主题学习、宣传教育、青春建功,部直属机关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模范机关。
加强教育提升站位。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根据部直属机关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相关要求,加强特殊时期团员青年的宣传教育,将党的声音、团的号召第一时间传递给团员青年。
2月6日至2月10日,部直属机关团委组织开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年主题学习,统一配发学习资料,动员各直属团组织利用一周时间,通过多种线上途径,组织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共青团中央有关通知要求,部党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引领部直属机关团员青年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交通运输行业在打赢防疫阻击战中的重要职责任务、团员青年应有的青春担当,进一步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级团组织将专题学习纳入青年理论学习工作,依托各支部和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组织平台,以及“学习强国”视频平台、阿里钉钉办公软件,以及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研讨、唱响青年心声、弘扬向上能量。
团员青年们表示,交通运输在遏制病毒传播、维持社会生活生产秩序、保障应急物资供应运输、促进企业复产复工等方面都肩负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践行青春初心使命的主战场、也是建设模范机关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青年、作为交通运输青年,理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坚守职责使命,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团员青年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谆谆叮咛。大家表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不仅是业务和技术上的交锋,更是精神和信念上的较量。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鼓足与病毒一决高下的斗争精神、‘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战“疫”中亮形象、受历练、勇担当!
这场突发的疫情也为团员青年带来了新的思考。正如一位青年同志所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未来还可能面临内外部的重大风险,这告诉我们,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告诉我们,以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必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交通运输青年应登高望远、顺应大势,在战“疫”经历中汲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启示新经验和新力量。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把战疫。
决心书。
写在青春担当的实际行动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部直属机关团员青年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有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的发令枪一打响,各司局各单位不少青年同志接到命令就马上结束了春节休假,第一时间投身到应急值班和疫情防控任务中,开展信息收集、形势研判、政策研究、协调沟通、运力组织、路网监测、地方指导、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应急运输车辆“三不一优先”(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政策和“一断三不断”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公路交通不中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中断、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中断)要求的有效落实;同时,为春节后错峰返程、促进企业复产复工,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撑和扎实细致的运输服务工作。
这个春节,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的青年同志们连续奋战在应急指挥一线,迅速研定特殊时期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实时掌握调度各省疫情防控动态,迅速协调解决因疫情带来的运输矛盾,抓紧开通为武汉运送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的绿色通道,制定针对交通运输工具和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阻断疫情传播的指导意见,针对突出问题对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视频调度.....分秒必争,成为中心青年的行动写照。部运输服务司的青年同志按“战时要求”被编入到物流保障办公室下设的疫情防控组、物流保障组、综合组等三个工作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常常深夜传抵,关笑楠等疫情防控组的青年同志通宵达旦地紧急协调、研定文件,一项项春运返程运输保障政策得以及时出台;余兴源、高博等物流保障组的一班青年同志7x24小时值班上岗,及时受理全国紧急运输任务,协调设立武汉市周边物资集疏运转运站,千方百计协调运力以保证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到位。部水运局蔡涛等青年同志,全力协助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与长江干线各省份港政部门、主要港口企业集团建立联络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将联络关口前移,协助解决长江下游港口和湖北省急需的矿石、煤炭、乙烯等重点物资港口装卸需求。部国际司青年同志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蒙古国、柬埔寨等国家的交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确保国外援助物资顺利接收;他们在党组织领导下,主动搜集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反应,每日整理专报为部领导研判决策提供参考。中国交通报社在除夕夜紧急成立由11名青年组成的“驻部应急新闻报道小组”,每天3名骨干驻部采编报道,本部及驻地青年记者赶赴各地交通运输防控检疫站采编鲜活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交通抗疫的声音,现已完成100多篇报道。中国船级社海外分社的青年工程师积极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多方协调防控物资,购置医疗外科口罩、n95口罩和阀门口罩等物资近15万只,医用防护服近11000件,全力支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交通运输卫士。在抗疫关键之时,长航局庙河海巡执法大队和临江坪海巡执法大队的29名青年安检员向局党委递交了请战书,鲜红的手印格外醒目,1月29日以来,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履行对通过三峡枢纽船舶的100%安全检查,用行动用热血实践着誓言。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为构筑联防联控格局贡献青春力量。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精神,部直属机关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努力把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体现到大局贡献度上。
用青字号旗帜凝聚引领组织青年。响应全团号召,各级团组织发挥“号手岗队”的品牌号召力,动员团员青年做战“疫”的预备队、别动队、先锋队。长航局党委一声令下,13支青年先锋队迅速组建,178名团员青年承担起海事现场安检、通航调度指挥、船闸(升船机)运行、锚泊指挥、船闸检修等工作任务。公路院组建“大数据支撑青年突击队”,开展武汉人口流动情况分析、新增春运客流量预测分析任务、确诊人员的同乘人员追溯工作、道路客运乘客登记系统开发等工作,为春运与疫情下交通大数据运用提供支撑。交科院组建了一支17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为部、各省厅、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疫情统计监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撑;20名交科院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在部值守、为部撰写疫情数据测算分析材料、以及院防控工作统计报送等工作。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国交通报社采编中心的青年同志,大年初一奋战到正月十五,熬夜到凌晨成了常态,春节休刊期间,他们为报社新媒体平台持续提供原创稿件、图片和视频;恢复出报以来,他们承担了全社50%的版面任务,用深入一线的生动报道,唱响交通战“疫”声音。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集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值班室的青年唱响“席位就是战位”,配合组织轮值人员和预备力量,做到24小时全天候路网实时运行监测工作。经统计,截止目前,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共组建青年突击队13支,组织志愿服务队5支,641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让组织的力量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疫情期间,各级团组织及时推送50余篇防疫防控指南,指导团员青年科学文明做好自我防护和家人防护。一些团组织还向团员青年发出了主题。
倡议书。
引领青年做防疫要求的贯彻者、做科学防护的带头者、做防疫知识的传播者、做主动参与的奉献者。各团组织面向防疫一线挖掘和宣传青年典型依托“交通运输青年”微信公众号等团属媒体开设系列专栏、积极向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推报传播防疫一线的交通青春故事增添新时代交通精神的新亮色。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阻击战最终胜利!”“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交通青年的共同心声,也正在成为交通青年的行动洪流!
【战地日记】卫生健康青年:因为是医生,所以选择承担。
北京医院文力:“写此生第一封家书,表达歉意吧”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斗争,卫生健康青年自觉行动,积极请战!他们将危险、劳累抛在身后,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从以下三封信函中,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光洁、明亮的医者仁心。
爸妈,不好意思。大过节,家里装修,又有传染病的时候,咱们现成的劳力加大夫就这么“没影”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并不在之前你们以为的南方某城市出差。实际上我作为国家医疗队的成员,已经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里救治患者了。你们问的俞姐姐、白姐姐都说了假话。别怪她们,是我承诺请吃饭,她们才帮我圆谎的。
对家而言,我像个“逃兵”,走得挺狼狈的。但是请宽心,我们现在是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儿子不是“出走”,而是胜券在握地“出征”!
此外还有几句送给我的新家人——此次冒着风险在前线跟我共进退的20位“战友”们。相较于没成家没孩子的我,你们大部分人对家庭的牵挂和歉意岂止我的数倍。我相信,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和兄弟医院、和武汉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战斗。下一份家书,就是咱们凯旋的捷报。
——节选自北京医院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文力的家书。
据悉,北京医院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143名队员中,40周岁以下青年108人,其中团干部10人、团员23人,青年医务人员成为本批医疗队的绝对主力。
中日医院肖飞:我想真正体验一回医者的纯粹。
报名参加中日医院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是我想真正体验一回医者的纯粹。竭尽全力帮助苦难中的人,是我的责任、使命所在,也是为了报答国家、社会、医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
据我所知,我们胸外科几乎所有同事均在第一时间报名要求上前线,之所以选择我,有运气的成分,也体现了医院对党员、对年轻医生的认可、信任和期盼。
刘德若主任、郭永庆主任、石彬主任、宋之乙主任等老一辈胸外科专家都结合抗击非典期间经历对我们做了勉励。梁朝阳主任和石玉慧护士长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和安全,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我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我的专业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科与呼吸中心在肺移植患者管理和术后危重症患者照护方面有长期、紧密合作。我相信,有了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协同作战,新冠肺炎救治团队能在武汉前线更好地发挥作用,更积极有效地照护患者,体现出国家医疗队的作风与水平。
——中日医院国家志愿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胸外科主治医师肖飞感言。
中日医院第五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有医生15人,护士52人,队员来自全院31个科室和部门。与医院派出的前四批医疗队相比,第五批医疗队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年轻。医生平均年龄34岁,护士平均年龄33岁。这个年龄段的医护人员是医院照护住院患者的主要力量。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六
覃_美,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大大的能量。她总是骑着电动车,为值守关卡的工作人员送水、泡面、纸巾等物资,同时做好考勤、排班、协调等工作。只要镇北社区关卡守护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应,急人之所及,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同志身边。无论刮风下雨,总能看见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区、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镇北社区共设置有29个关卡点,做好这些关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_美同志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1月28日以来,覃_美同志和全体镇北社区的所有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街道办同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备齐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赶往社区各个小区、街道楼幢,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不间断地对社区开展宣传、巡查、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市场、小区楼幢。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个楼幢,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她说:“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经过这次的经历与考验,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热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正如覃_美同志所言,目前,我们仍需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七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疫情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八
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许多期盼过年的我们就此停下脚步积极投入这场战“疫”中去。这其中,有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有钟南山院士的铿锵话语,也有我们宅在家中“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天的心情多会随着数据的波动而彼此起伏,但带给我们最多的还是感动和自豪。从“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在10天之内建成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各地对于不能回到家乡的湖北人或者武汉人给予优待让我们看到“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此次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评价时,更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中国人是如此的自豪!
在这次新型肺炎疫情中,我看到了全体人民防战疫情的团结和现代医学的先进。在这次疫情中我坚守国家政策,安静宅在家为祖国做贡献,并每天都关注疫情的实时信息。我在这个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最长。最给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在我的城市每一个超市都配有体温检测装置,同时也给每一个顾客免费发放一次性手套,为保证大家的安全做到了保障。同时在小区的门口有很多志愿者设置了防疫站,为保证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在这次疫情中我体会到了每一个人的团结友爱,无私奉献。
此次抗击疫情,我们的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的中医人通过对病人的治疗,治愈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连钟南山院士都称赞说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祖国瑰宝的称赞,而且对于我们中医药院校的学子是一种激励!作为药学院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多学勤思、探索不止。我们,就是祖国瑰宝的新一代传承人!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各地蔓延,成为了关注的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来自于武汉一家海鲜市场,后来从武汉蔓延到各个地区。因为一开始人们不在意,所以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严重后果。
为了不让病毒扩散,武汉封城了,后来又有好多湖北的城市也封城了。没有特殊原因不准进出。人们都戴起了口罩,村里天天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措施的广播。为了不让病毒传播,不戴口罩的人,不准买菜,不准乘坐公交车。
专家号召大家没事不要出门,尽量呆在家里,春节期间不参加聚餐,不聚会。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在家要勤洗手,勤开窗通风。
我家住的小区实行了紧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关闭了三个出入口,只留了一个门进出。快递和送外卖的不让进入小区,要自己到门口去拿。进入小区的人要登记和测量体温才可以进入。汽车也要每一辆都要登记,外来车辆和人员不可以进入。
17年前我们能打败非典,现在更能战胜。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往年除夕,人们满怀欢喜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家家张灯结彩,今年却格外冷清。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国土上肆意传播,这场无硝烟的战役正式打响。当人们与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的时候,多少白衣天使仍坚守岗位,站在防疫一线上与病魔作斗争。
“保护好自己方能更好战斗。”两个孩子的母亲——单霞为了工作的方便,亲手把自己一头秀发剪掉了,头发对于女性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看到她“觉得像男孩子”,她则是在不停地抹眼泪。但她不后悔并这么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多数记者想要采访她,但都无功而返,是因为单霞工作繁忙,再者,她强调道:“与多数医护人员在防疫一线上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对比,自己剃光头并没有什么。”在孩子的眼里,她像个男孩子,但在我眼里,她是美丽的逆行者!
“武汉,肯定能过关。”如今已84岁的钟南山院士,呼吁着人们“不要随意去武汉”,自己却登上去往武汉的地铁,与白衣天使一同奋斗。86岁的董宗祈爷爷,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这次病毒肆虐,他却主动请战,坐着轮椅前来医院给患者治疗。还有多少的医护人员,默默地签上了请战书,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戴上防护镜,坚定地集结,只为奔赴武汉救急。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
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仍有许多的快递员和外卖员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坚守岗位,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给人们送去温暖;大量的记者奔赴前线,实时报道疫情情况,只为了让人们安心;武汉的建设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修建火神山医院,只为了患者有良好的救治环境。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
在我们看来的这些逆行者,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子女,他们也有家人。这些逆行者们,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病毒肆虐,他们救死扶伤。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却也有些人赚着国难钱。有些无良商家趁火打劫,以进不到货的理由故意抬高口罩价钱,他们的内心是黑暗的,他们是多么可耻、可恨。面对这些无良商家,仍有许多热心人民群众参加募捐活动,捐赠了大量的口罩和防护服,这给予了医护人员和买不到口罩的人民多大的帮助啊!
2003年我们扛过了非典,2020年我们也一定能扛过肺炎病毒。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随意出门,勤洗手,不给医护人员们添乱。我相信,众志成城,意志终能战胜病魔,我们终能克服困难!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自从疫情爆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有一部分人甚至舍弃难得与家人相聚一堂的机会,主动来支援疫情的的最前线。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也只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但在当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战士,他们要以最快的时间与病毒决战,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致敬每一位与死神搏斗、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医生总给人无限的希望与阳光,向你们致敬。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什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生死,政治老师说过:“人出生就注定要死去,这是命中注定。”但是,却有这么一批人,每天与死神作斗争,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站在危险的边沿上,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了最美的逆行,他们就是——勇敢的白衣天使!
没有什么征兆,没有什么预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黑暗中的敌人,正迈着大步,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向我们发起了攻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几乎侵占了整个武汉,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一群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新年前夕,不顾生危,告别家人,奔赴武汉,与死神作斗争。
不仅如此,祖国各地优秀的医疗人员,成立了医疗分队,奔赴武汉,给武汉支援。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分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热血灵魂在跳动啊!
在网络上传来感人事件的同时,白衣天使们正在执行他们的使命,他们是医生,他们为“医”而“生”,他们为“生”而“医”,他们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了他们,疫情总有一天要完蛋!
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生命,可白衣天使们并没有退缩,依然每天直面死神,同命运抗争,为了照顾病人,关注病情,他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待在病房8个小时,为了使空气流通,他们没有开暖气,手都冻红了,可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
新闻上曾报道过:一个六岁的孩子哭闹着,死活不让做护士的妈妈去武汉,她怕妈妈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赴武汉支援的儿子向两位老人辞别,老人的眼泪在眼珠里打转,却坚定地朝儿子挥挥手,不让他有任何的牵绊。
勇敢的白衣天使啊!他们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啊!我们骄傲,因为有白衣天使在,祖国母亲自豪,因为她有优秀的中华儿女!
让我们一起对祖国祝福,让我们日夜祈祷,向奔赴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祈祷:身体健康,家人在盼你,中国人民在盼你,让我们向全世界呼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