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语文辅导班或学习小组,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写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使用太过复杂和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研究下面的范文,你可以更好地把握总结的要点和写作方法。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自然就会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所以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趣?我想,也许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引导学生把生活引进习作当中。
在习作教学当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些孩子非常害怕写作,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挤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非常痛苦,即使写出来了,也是干瘪无味的,这时我们老师也会感到非常头疼。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发现,不善于观察,不会激活生活储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领了。要善于指导学生把生活带进课堂当中、带进习作当中,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在课上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在习作指导时又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生活再现于习作当中。
2.多给予孩子鼓励、肯定的评价。
谁都希望被欣赏、被肯定,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习作,他当然希望自己的“杰作”能被别人欣赏,能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别人的欣赏和肯定就能激起他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应多采用正面评价,习作中并不缺乏闪光点,只是缺乏发现闪光点的眼睛,我们老师就应该有一双“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可取之处,哪怕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那他们就会乐于表达,乐于写作。还有就是我们要尽可能把要求降低,让学生有“勇气”写作,在习作教学中可采用的“五星要求”,对于写作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标准,看谁达到的“星”最多,这样即使孩子达到了最低的或一般的要求,他都会有成就感,因为自己起码有一点或几点是被人肯定的,那他以后才会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习作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我们在习作当中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过于限制习作的形式,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让学生感到作文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写的内容很多,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学生写作的才华。
2.多鼓励学生互评互批。
一般情况,学生的作文都是由老师批改的,老师辛苦不说,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往往看一下评分就了事了,写作水平进步不大。如果让学生互评互批的话,学生的主体性就更凸显出来了,学生不仅仅是参与了写作的过程,还参与了评改的过程,学生就会感到自己除了动笔写作外还能给别人修改文章,能给别人建议,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一种成功感就会油然而生。长期以往,学生欣赏、修改文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由于主体性得到凸显,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二
___老师就主张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所以这个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那就得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但是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再具体提出预习要求,或者请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进行了有目的的思考,带着思考来学习课文,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我所带的高年级学生,我又为预习定了重点:重点识字学词,落实字词目标。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生字教学,我将大部分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完成。课堂上老师要在检查后,对学生存在的个别字易错字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好词、写好字,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说感受,理请文章脉络,形成整体印象。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并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质。教师在引领学生理清脉络之后,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在高潮处,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也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好铺垫。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的题材与长短来合理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本人的特点灵活驾驭课堂教学,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让我们运用创造力,使第一课时有效起来,激起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师生们的智慧火花在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齐放异彩。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三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以来,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从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但是他们一入小学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的这一个多月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比如在学习韵母“a、o、e”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a----aa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练读a)。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o---ooo--(出示o,多好听啊,大家来学一学,在这个环节中渗透o读音,练读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
2.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来学习拼音。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让学生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chshr的认读。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三、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肢体来演示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周围。
四、联系生活多渠道学习汉语拼音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
五、以小组合作,优带差的方式学习拼音。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个体差异。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趣味性应贯穿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始末,要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识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为他们今后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教会学生科学的发音方法、拼音方法也不容忽视。汉语拼音教学的成功,还有待于我们的汉语拼音教育工作者去耕耘、去探索。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五
时间就如那流淌着的河水,这个学期晃悠悠就流到了尽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担任了11级电商班、11级直升班、11室内设计和12室内设计班的cad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前行,在时间的声音里悄然完成。
回顾我的教学工作,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五年的时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我们在岁月的流逝里逐渐衰老,教学经验却在逐年累积,面对的学生也在逐年变化,而我们要在这变化中不断改变策略,迎接新的使命。对于五年的时间,是一个说不得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五年,究其教学工作及教学经验来说,总是在不断的自省,不断的去反问,不断的改进。
在我生命中的光阴耗去了,但甘苦点滴何在?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累积,作为教师的成绩感却越来越少,面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如何进行,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自己今后可能无法绕开的这份工作?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明显,其间差距很大,花费了精力,但收效让人寒心,不断有优秀的学生离我而去,留下来的却老是让人伤肝动气。付出与获得轻重两欹,既让学生没有信心,也让我问心有愧。症结何在?怨怒学生笨没有用,找客观原因也没有用,对教育环境发牢骚是更不抵用。
我们接触的学生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群体,他们具有一下特点: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校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好,升学无望,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之外,进而学业加剧荒废。许多学生,错别字频频出现,有的学生课文读不下来,新的知识掌握不了,给继续学习带来严重障碍。
2、心理问题多。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技校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希望能够摒弃文化知识基础差的硬伤,在技校学好一种或数种技能而立足社会。
4、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
5、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来到技校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
对于教学,我认为需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1、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是要在教学中寻找一种方式使得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
2、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教学?我觉得要完成教学任务,态度认真并代表学习的收获。扎实才有效,有效才扎实。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想象,要有效地运用课外资源解决重难点。在解决问题上,需要以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但教师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地把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预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最后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把思维指向标准答案。
没能超越教材,没能作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面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教师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以外。
对于教学来说仅仅就用一本课本给学生上课是绝对不够的,要不断结合学生实际,更新教学观点,发展新的教学思路。
1.认真钻研,大胆求索。
要改革,就要认真学习,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理论,就可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做到老,学到老”。学,就会有进取,就会有创新。因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新编教材的目的意义。
2.勇于实践,做好榜样。
把探索到的教学理论,付上于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做好理论付诸实践,努力寻求"自主"的出路。在公开课后,学校组织教师教研组内集体讨论﹑指出﹑更正。这样,就形成了人人都参与实践的探索研究的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
3.认真拓展,丰富知识。
我利用业余的时间,到网上收集了一些和专业课程相关的教材和案例,作为我教学的后盾。备课就综合所搜集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知识进行简化,让知识更通俗易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总之,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不断自己教学反思,从中陈述一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心得,吸收好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前进,一点一滴成长。我们在教学中所需要前进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正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摸索而行。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六
一转眼,开学也已两周,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个识字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的教学代表着我们二年级生字教学的开始,教学总结如下:
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很重要,在一年级刚开始写字的时候书写的姿势还是作为重点强调的,但是慢慢地教师就会重视写字的质量,书写的姿势就容易被忽视了。现在进入二年级了,学生的写字姿势还是不容乐观,虽然每次写字我都会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但提醒过后真正能保持整个写字过程的几乎没有,这样下去对学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中我必须要把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放在重要位置,除了必要的提醒,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在教材每课课后的生字的数量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每课的教学中面对数量较多的生字如果我们都平均用力,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生字的教学就会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在生字教学中要“因‘字’施教”,根据每课生字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的教。如《识字3》的课后生字就有10个,“彩、张、斜”这三个字我抓住了各自的重点笔画和部件进行指导,而像“灶、炉、尖、歪”这类字则强调了字的结构,将生字根据结构进行归类,让学生找出写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宽窄和高低,上下结构的字则要观察上下的大小和宽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低年级的生字教学量是比较大的,在生字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于生字的运用比较忽视,生字的学习如果缺少了运用,那随着识字量的增大,学生掌握的生字将是零碎的,缺乏活力的,因此生字的运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生字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创设运用的语言环境,让生字的学习更能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内化,真正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七
(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的小说主题。(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三)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传统课文的教学一般难度较大,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是雾里看花,难一捉摸。主要问题在于学生难以了解和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文章的主旨又跟作品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因此,本人准备了视频断片在上课第一时间播放给学生欣赏,有利于缩短时空距离,真切体会当时的时代概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教师讲解过多,以致削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应该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八
过一段时间ps课学习,我对ps运用有了一定的掌握,使我受益匪浅,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和心得总结如下:
ps指photoshop,photoshop(cs)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多数人对于photoshopcs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很好的图像编辑软件”,并不知道它的诸多应用方面,实际上,ps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它主要应用包括平面设计、照片修复、广告摄影、创意影像、艺术字、网页制作、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绘画、绘制或处理三维帖图、婚纱照片、设计视觉创意、界面设计、图标制作等13个领域。
而从功能上看,ps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部分。
图像编辑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处理:放大、缩小、旋转、倾斜、复制、去除斑点、修补、修饰图像的残损等。人像处理制作中有非常大的用场,去除人像上不满意的部分,进行美化加工,得到让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图像合成则是将几幅图像通过图层操作、工具应用完整合成、传达明确意义的图像,这是平面设计的必用之处。ps的绘图工具让外来图像与想象很好地融合,成为天衣无缝的图像。
校色调色在ps快捷地对图像的颜色进行明暗、色编的调整和校正,也在不同颜色进行切换时满足图像在不同领域如网页设计、印刷、多媒体等方面的应用。
特效制作在ps要是由滤镜、通道及工具综合应用完成。包括图像的特效创意和特效字的制作,如、浮雕、石膏画、素描等常用的传统绘画技巧都可借由ps完成。而各种特效字的制作更是很多设计者热衷于ps研究的原因。
在ps的练习中学会了很多运用,在第一份作业女孩与兔子的练习中,我学会了熟练用钢笔工具画出路径,并对路径进行调整与填充。第二份作业是时尚打折卡的练习,而第二次的作业做复杂繁琐的打折卡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引导的过程中渐渐习惯了用路径做带色图形和高光的练习,最后学会了重复图形的变换及字体的设计,如此一张打折卡就完成了。下面苹果的练习是熟练路径及学习图像附加的锻炼。接下来练习的是火焰文字,在此次练习中我多次失败,火焰字做不出透明感,最后在多次练习中做出了较好的火焰文字,这次的练习主要锻炼我们字体的运用及变形。而芒果的练习学的是物体的真实感,学会了物体的光感及不同方面的光线明暗关系。后面的抠图作业学会了两种抠图方法,一种是画出路径再拖拉,而后面复杂一点的是运用路径及图像的明暗来精准的拖出图像一般这种方法用于比较密集的图像。接下来是字体及抠图的运用,做出一张杂志封面。最后是小汽车的练习,这份作业是对上面所有练习的一份总结,复制而繁琐。
一、实例很重要,在能够激起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遇到不明白的再去看书,这样印象就比先看书深刻得多。
二、所有的快捷键的功能在菜单中都能找到,无须死记硬背。以后你接触得多了,自然就能熟练掌握。
三、要细心去观察别人是怎么用的,这样你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你的周围都没有人在用photoshop的话。
四、不要急于求成。尤其象通道和色彩调整比较深的内容,可以放在后一步。刚开始学习一下抠图以及画一下日用品,并把它放在桌面上,使自己有成就感,以提起对photoshop的学习兴趣。
我感觉学习这门课程要有耐心,要肯下苦工夫,有的图形一次做不好,两次,三次......直到做好为止。上课就要留意简单的处理图片。ps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也要人的操作,不要把它看的太神秘,不敢去尝试,认真地做。不要死看书那是不全面的看十本书,还不如亲手做一做,做不好也不要气馁。因为你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试图掌握ps的每一个功能,熟悉每一个工具的运用。拿到一个例子的时候要分析图形中的每一个元素,不要看不起每个图形的元素,每个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元素构成的,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九
本学期上两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在课堂上来说相对比较轻松,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课堂教学上遇到的点点滴滴。
综合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心得,还有跟其他信息技术老师的交流情况,大致总结出学生在学习ps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photoshop的学习实际上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一定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素养普遍不足,具体表现为:首先,审美能力的不足,学生对于作品往往是凭个人主观的好恶进行评价,而很难说出作品具体的优劣。其次,学生在一些作品中的低级错误普遍而又反复出现,比如在做一个新年的宣传画时,动不动就有学生把诸如海贼王等动漫元素加进来,甚至作为背景,让人感觉无厘头而又不协调。最后,学生缺乏对美术知识的主动运用意识,其实很多学生已经通过美术课很好的掌握了一些画面表达的知识,但一到机房就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没有想过要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因此,如何在ps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素养仍需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过去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并取了较好的效果,有几点个人感觉效果不错:
第一是注重模块意图的设计。
比如在色彩基础及调整模块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机拍摄校园风光,处理拍出来的照片,提高学习兴趣,在图像的基本编辑模块中,让学生学习圆锥、球体、柱体,焕起学生美术知识的主动运用,在选取工具与移动工具模块中,让学生学习正方体的绘制,在修图模块中,让学生对自己拍摄的照片作出修改,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
在以往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教学实例中的必要的图片素材以外,还开放网络让学生自行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素材,但感觉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来受限于网速的原因,二来学生的搜索能力有限,这样往往会就花去了大半的时间用在搜索上,本末倒置;搜索的图片也是各式各样,缺乏明确的主题,部分学生甚至把时间用在浏览网页上。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过程,我对每个实例提供了足够多的图片素材,还提供主题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拓展使用。如此,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且作品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现在有素材的数量仍需进一步充实完善。
第三,让photoshop的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将学生学习ps的过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ps的热情,很多学生喜欢美图秀秀或许就是个例证,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片拿到课堂上来作为图片素材,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体现了photoshop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到教学设计上,我在以往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数码照片处理与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数码照片处理的要点,并讲解了黑白照片处理与上色的实例,另外,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捕捉生活中的美,尝试通过ps加工与处理成作品,并拿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
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关于乡愁的描写:在余光中的诗歌里,乡愁是“长江水”,是“梨花白”,是“海棠红”,是“腊梅香”;在席慕容的诗歌里,乡愁是“一枝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北石的诗歌里,乡愁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是“一遍一遍的月圆”;而在琦君的散文里,乡愁化作了一杯醇香醉人的春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琦君,品味春酒!
朗读全文,思考文章借写春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勾画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朗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1.文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体味到了浓浓的家乡味?
明确:童年、母亲、乡邻。
2.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与细节来表现这些人、事、情的?
示例“童年”部分: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学生欣赏:
(1)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给个小酒杯,倒上一点点,看来确是“太补了”的缘故。)。
(2)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得意、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自己不吃,只要别人喜欢,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试着再现当时情景,体味小姑娘的情态——得宠、撒娇。)。
(5)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请学生改成“呼地”、“呼呼地”,经过比较,发现减一字则减一分热闹,减一分喜气,无疑三“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3.以“我喜欢读这个句子,其中这一(词语、细节、描写),让我想象到了(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情趣、情态……)美”的句式欣赏文章中的精彩细节。
4.以“这哪里是一杯春酒,这酒里分明浸泡着太多的东西。这杯春酒,盛满了,盛满了。
盛满了”的句式请学生自己总结全文。
5.教师小结。
如果琦君回到故乡,用家乡的水,用相同的材料来酿制春酒,她还能找回酒中的家乡味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啊,童年不再,母亲逝去,那些幸福快乐的时光不可复制。“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怀。琦君曾经这样说过: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所以琦君怀恋的不仅仅是甜蜜的春酒,还怀恋童年,怀恋母亲和故乡的人们,怀恋这一切为她纺织过的一段美丽人生。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逝去的或正在进行的美好时光吧!可以写一段时间,也可以写某一瞬间,注意语言描写,并突出细节。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一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首先是好动,外向,开朗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会使他的思维模式产生束缚,从而影响他开拓与创新的能力。而对于有点小叛逆的学生,如果太过严厉,会使他的“叛逆因子”更加活跃。
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一般是晚上十一二点就寝,白天六七点起床。然而一天之中,一定会有精神特别好与精神特别差的时段,同样用工一小时,如果精力充足,效果当然好;倘若精神萎靡,效果自然降低。经常保持充满干劲的情绪,读起书来当然得心应手,但一天当中最有精神的'时间因人而异,必须依照自己的生物钟,安排精神最好的时段来进行学习。
一般人的休息时间约从晚上六七点开始,如果长久以来都先吃饭、洗澡,然后再开始学习、记忆,结果却一直觉得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不好,建议不妨回家后先睡觉,待到半夜12点或1点时在开始阅读。此时夜深人静,沸沸扬扬的城市喧闹声及家中干扰读书的电视声都已陷入沉寂。
至于会赖床、只睡四五个小时很难恢复清醒的人,或是半夜一个人读书会害怕的人,建议不妨再将时间往后延,试试凌晨3点起床读书,读到早上六七点,这段时间也是阅读的好时段。
总之,根据个人的生理特点找出可以让自己达到最高效率的读书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以尽量多方面的尝试,将不同的时段混合运用,如晚饭后把当天阅读过的内容趁印象还清楚时回忆一遍,然后在八九点左右上床睡觉,凌晨三四点再起床读一些辅助学习的书。如果发现自己半夜精神最好,可以选择晚上回家后马上睡觉,再趁半夜12点到凌晨3点四周寂静的环境来学习,之后再小睡两个钟头后起床,把当天要上的课程内容预习一遍以加强印象。总之,就寝和起床时间可依个人需要适当调整,不必强迫自己;找出一个最自然、最能符合生物钟的时间为上策。
另外,学习效率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懂得合理分配与利用时间,劳逸结合,不迷信长时间的学习能出效果的说法,也不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娱乐上。对学习渐渐限度的利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人一天究竟学习多长时间效率最高,这就是人们需要掌握的学习时间的最佳点。这个最佳点,实质上就是时间、效果与疲劳之间的转折点。它是一个变量,因人而异,因学习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别。在学习过程中,当感到疲劳的时候,就是从最佳点开始转折的时候,这种信号提示应当立即变换花样去做另一件事,使脑筋得到休息,使时间利用效率不至于低落。
确定个人学习的最佳时间点,经过长期合理的使用,便可以形成习惯的节奏和规律。一日之中几点钟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有条不紊,时间长了便自成一种用时规律。在这规律的时间中,头脑最清醒的时间无疑要用来背诵、记忆、创造;其他时间则用来阅读、浏览、整理资料、观察、实验。合理的安排时间,一定会大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二
其实刚开始就是抱着好奇的心理选了这个课程,因为我发现photoshop在今天的这个时代真的很受用,我自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制作一个很精美的案例。但我多少还是有一些担忧,因为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想要学好photoshop多少都有点困难,但通过这学期学习的课程中,我忽然发现一门很有趣的课,有趣的同时还有很多实用性,学习photoshop我有点感触吧!虽然还谈不上有什么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上课时)慢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原来ps是一款平面设计软件,集图文设计、图像处理、照片合成于一体的处理软件。在今后的工作还可以经常使用该软件制作传单广告、写真广告、报纸广告、影楼后期制作、合成照片等。在课上学习photoshop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完成同一项任务经常有多种方法。photoshop中的导航工作区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程序中的扩展能力。当想要搜索图像文件收藏夹中的特定文件时,文件浏览器是最好的工具。它具有良好的组织文件的特性,使我们能够直接查看和搜索所需的文件,不需要在photoshop中打开,从而节省了操作时间。
很多关于图像的处理给我印象很深,比如学习获取、调整和修饰照片供打印页面使用的过程。具体学习了使用“自动颜色校正”来消除图像的色偏,使用“海绵”和“减淡”工具来调整图像某些单独区域的饱和度和亮度以及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等等。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适应不过来,总是更不上老师的节奏。可能是刚刚接触这门课的原因,做了前面忘了后面。其实这只是photoshop的入门要学的东西,搞成这样挺悲剧的。自己在下面也动手操作了,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窍门,但已经很不错了。自我感觉photoshop越来越有趣了!
photoshop中如何选择图像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先选择想要修改的对象,一旦确定了选区,那么只有选区内的地方才可以编辑,选区以外的地方是不可以更改的。photoshop还可以在图层上分离图像的不同部分,然后每个图层编辑成单独的作品,让合成和修改图像灵活自如,针对图层设置组合所定义的图层复合可以灵活自如的查看各种设计方案,利用蒙版可以隔离和操作图像的特殊部分,蒙版的剪切部分可以被替换,但是剪切周围环绕区域受保护不改变,可以创建供一次性使用的临时蒙版,也可以保存蒙版供重复使用。
photoshop中还包含了一套强大的仿制工具集,使照片修饰变得更容易与直观。由于对这些特性底层的技术支持,即使对人的脸部做了修饰也非常逼真和自然,以至于很难察觉一幅照片是否做过改动。即使是最好的工具,修饰照片以保证它们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的一门艺术,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用批评家的眼光检查自己做的图片,看着那些利用修复画笔工具和修补工具所做的处理后区域可能太过光滑和相同。如果这样还可以利用另一个工具来进行矫正。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非常的相似。它们的不同在于: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没有使用图像中某个预先定义的区域作为“源”(正如仿制图章工具所做的那样),而是利用了以前的历史记录调板状态作为“源”。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的好处在于可以恢复图像中狭窄的区域。因而,可以在保留那些精心处理而达到了成功修饰效果的区域的同时,去恢复另外一些不成功的区域到它们早期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尝试了!当然photoshop还有很多处理图像方面的技巧,要想深入理解还需要在网上搜索一些资料。其实photoshop的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从修复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到制作精美的图片并上传到网络中,从工作中的简单图案设计到专业印刷设计师或网页设计师的图片处理工作,无所不能。说实话开始想要学习photoshop也没想太多,就想处理一下照片,制作个相册啥的。可当我接触之后,了解多了之后,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学的多一点,学的更深入点。现在网上学习photoshop的教程很多,我当时一下子就下了好几个教程,但看过后就全被我删了,太枯燥了,内容不够具体,根本看不下去,一个简单的建立文件都要讲个老半天,把我们也想的太笨了吧。于是就去找书看了,还是书上写的比较清楚,当然网络也是很有用的,当你书上看到什么不明白的名词啊或则其他不懂的,百度一下基本都能弄懂的。
很多人想通过学习几个实例来制作出漂亮的图片,很多书也是这样写的,教你几个固定的方法来处理图片,其实根据我的学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图片的一种效果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制作出来,如果你只学习一个固定的方法是很难把图片处理的完美的,而且在处理另一张图片碰到以前没遇见的问题时,你就会觉得无助,于是就拼命的翻书查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这样很浪费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心情也会变的很糟糕。因此,本人认为认真的全面的学习ps的各个工具,不断地尝试、探索,你会学的更多更全面,可以能灵活的运用各个工具,达到举一反三,通过不同方法制作出你满意的效果,而不是会问“我想得到什么什么效果需要哪个工具啊?”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当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操作,也就是所谓的实践,而不是只看书。还有就是,在操作的时候要思考,思考“为什么我用了这个工具,图片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是否其他的工具也能做到这点?这个工具还能产生怎样的效果......”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通过对photoshop的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发现这门课程需要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通过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不能有畏难情绪,千万不要被ps的表象——繁多的工具吓到。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采用逐个击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会每个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应用,注意触类旁通。其实,学着学着,你就会发现一些工具的用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例如仿制图章工具和修复画笔工具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如果满足于停留在知道怎么用它的水平还远远不够,我们得创新!其次,得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兴趣。大多数人都喜欢欣赏漂亮的照片,何不自己动手美化自己的照片,让自己摇身一变,比那些明星还要美丽。这样既可以强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能激发自己追求新的知识的欲望,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学而时习之,要每隔一段时间,练习一下,比较一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最好独立地做一些创造性的作品。坚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很轻松地把所学知识纳入长时记忆系统。最后,最好带上艺术家般的挑剔眼光来分析作品,总结技巧。还要适时地与同学老师朋友交流交流,发现别人出色的地方,多多学习学习;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当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我不是特别鼓励大家过分利用网络资源,因为我总觉得上面没什么特别优秀的作品,没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
总之,很感谢曹老师对我们的虚心教导,在学习photoshop时,让我懂得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对图片的处理多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想法,而且使我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在失败后不要气馁,只要在失败后得到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使我掌握了一门技能使得自己走出大学迈向社会时又多了一份信心和希望!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三
放开手,并不是说老师就放手不管,任其发展。
在上一次的包饺子活动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去组织。
首先,学生在安排组时遇到问题,问我是按现有的小组,还是自由结合,我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去解决。
然后各组中如何分工,由推选出的组长来安排。
下午的包饺子活动,各组都能井然有序的进行。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远比我们苦口婆心的讲解要好的多。
今年从洋思学校回来后,我特别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后,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在练习时,我先布置几道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一部分学生读题后就能顺利的解答出来;另一部分读题后,思路受阻,出现问题后再让会做的学生说思路,既帮助不会做的学生理清了思路,又让会做的学生锻炼了口才。
同时,还让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拥有了学好的自信心,从而在良性循环中越学越好。
放开手,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难在那里:首先是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不相信,不敢放开手,结果学生在“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的环境中,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其实,这种“限制,束缚”,在今天还能对学生起多大作用。
其次,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制约。
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让学生主动探索,但其实还是把学生的思维纳入一个固定的,不容质疑的模式中去。
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扼杀孩子创造的火花。
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与其还固守着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不如适应新课改,新形势,真正相信学生,放开手让他们会走的更好。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四
通过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双基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就当今高考而言,双基仍然是主要内容。但在实施双基时,绝不能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搞题海战术。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利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它的本质,让学生体会语文知识的发生、发展,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数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永远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教师那里的知识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前的高考试题,灵活多变,所以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把学生在例题和习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慢慢学会了思考,变得灵活机智。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解语文;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实用性。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套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很大程度上的归纳和模仿练习造成的。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老师习惯把一些问题分类整理、归纳已介绍解题的一般方法,实际上这样学生是欢迎的,因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再加上经常性的模拟练习,对一些问题的解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旦题型变了,就束手无策。在教学中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选遍一些因思维定势而出错的题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课改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新课程还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五
初中化学是整个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内容自然是比较基础的,涉及到的面还是很小的,计算量也不大,这是它的特点,所以很多老师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这个阶段很多知识都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记忆。由于记忆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意义重大。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现着科学的气息,这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将介绍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主要是一些小技巧。
1、巧用文学知识。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前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学生会对较熟悉的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而化学是刚接触,虽然有好奇心,但是对一些记忆的知识点很快就烦了,可以用一些文学的知识来介绍化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遇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可能一开始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大多数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里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相当熟悉,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名著,他们都对这两位主人公很熟悉,那么什么是物理变化呢,那就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怎么变他都是只猴子;什么是化学变化呢,那就是猪八戒,从一位天上的大将军转世成了一头猪,这样相信学生很容易理解。另外一些学生很喜欢收集名言名句,其中有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是物理变化啊,蜡变成蜡水;什么是化学变化啊,蜡水变成泪水这就是化学变化。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老师去细心挖掘。
2、抓住概念的关键字。
对于概念的理解,一方面在介绍是要生动风趣一些,这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化学概念都是高度精炼和准确的,一字之差,天差地别,相信学过化学的都会有这种感受。所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注意关键词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学生一定要严谨学习,不能对定义概念模棱两可。单质和化合物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两个名词,相信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甚至一些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还会犯错误,原因主要是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中的前提不注意。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中都提到了“纯净物”这一前提,如果是混合物就谈不上单质和化合物了。所以,这部分的讲解时一定要把关键词重点介绍,否则学生可能长时间都不懂。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这里有两处关键词,首先是“氧”,不知道有多少学生会理解成“氧气”,还有一处是“化学反应”,这是大前提,只有化学反应才可以说是氧化反应。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老师在讲解时一定注意关键词。
3、深度剖析概念。
注意到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以基础概念的理解为主,都是考最基础的概念,而不是大量的计算和偏题。这就向学生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以理解概念为主,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对一些概念的深度剖析,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在初中化学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溶解度”,它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由于其定义较长,设计的知识也多,让学生很是头疼,一些老师为讲解也是叫苦连天。这里一定要抓住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溶剂的量为100g、饱和状态、溶质所溶解的克数。把握好这四个点就很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解时这四个点一定不能省略任意一点。对概念的深度剖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4、辅导和鼓励。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出现不适是很正常的,很多老师都反映一些学习很好的学生竟然会化学学不会,这和学科特点有关系。老师要注意辅导和鼓励学生,辅导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钻牛角尖”的地方,一点就通,辅导时解决学生问题最直接的方式。鼓励是老师的必修课,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不要只看到学生的错误,发掘他们的潜能。而且学生的一些错误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错误,而是现阶段知识量的限制,老师一定要区分对待。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由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是概念和原理,学生除了难以理解外,很容易产生厌学,所以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讲解的方式。在知识点的深度上要有一定的把握,太深学生理解不了,太浅了会使学生以后的学习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都是一些简单的技巧,希望能对同行有一点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六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
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
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
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两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当时,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而今,经过两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课上的却一个没有。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开课见了许多陌生的老师,也可能是接触了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见此情景,教师只平淡的说了一句:"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宽容的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其实,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了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上述那种不从备课着眼,急于想的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自然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却并不是好课的必备条件。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不是经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剥夺了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权利,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践课改路上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实属一孔之见。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想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而我在路上!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八
今天教学第8课《成语故事》的前两个故事。在备课的时候,我对把这样浅显的成语故事安排在五年级教学很不以为然。因为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我反复琢磨教材,发现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喷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这样一来,本课的训练点就找到了。抓住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那么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确定呢?首先朗读方面,对于这样短小直白的文章,五年级学生不难做到正确、流利,但对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那么第一个学习起点就是在学生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文本,把书读得“立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其次,虽然课前学生都能说出三个成语的意思,但这样的知识来源,要么源于前一天晚上预习时把词典的解释背下来;要么源于过去在生活中获得的一知半解的认识,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产生真正的共鸣和感悟。因此,第二个学习起点应该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近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第一则故事教学实录)。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矛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样子的?
生:矛是战场上用来攻击敌人的,长长的,顶端尖尖的,可以刺人。
师:这个刺字,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戳。
师:对,戳就是“刺”的意思。跟我读:戳,谁能给戳再组个词?
生:戳穿。
生:邮戳。
师:那么盾又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盾是战场上用来抵御敌人用的,样子宽宽大大的,是长圆形的。
生:也有长方形的。
师:那么,怎么样的盾才是好盾呢?
生:越坚固的盾越好。
师:好,请你来卖一卖你的盾。
生读文中句: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嗯,有点夸口的味道了。谁再来叫卖自己的盾,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哎,他强调了这几个词:坚固,什么矛,戳不穿,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没有?
生:感受他更像在吹牛。
师:这个吹牛,就是文中说的——。
生:夸口。
师:谁能再给“夸口”换一个词,刚才那个“吹牛”太口语化了,能不能换一个?
生:夸耀。
师:好,那么谁来夸耀一下他卖的矛?怎样的矛才是好矛?
生读文中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听出来了,你的矛的确很锐利。谁也来推销一下自己的矛,比他还能夸口?
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好,现在我们到集市上去。
师引读: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
生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
生读: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读: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生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读:那个楚国人——。
生读: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师: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话结结巴巴。
师:是这样吗?你再读读后一句话。
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师:他说话了吗?
生:没有。
师:看来张口结舌并不是说话结巴的意思呀,对不对?
另一个预习充分的学生举手说:张口结舌是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意思。
师:那么这个楚国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说不出来呢?
生:因为理屈。
师:他为什么感到理屈了?
生:因为他如果说他的矛戳得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盾就不像他说的那么坚固了,如果说他的矛戳不穿他的盾,那么他的矛也不像他说的那么锐利了。所以他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
师: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第二则故事教学片断)。
生:这个齐宣王真是太傻了,被我轻而易举就骗到了钱。
生:哈哈,看来这个皇宫里还真好混啊,像我这样没本事的人也能领到俸禄,真是太棒了!
生:想我入宫前,过的是穷困寒酸的生活,如今今非昔比,我也有钱啦!
生:只要在宫中装模作样就能够领到钱,这样的日子要是能一直过下去该多好啊!
生:只好逃走了。
师:他为什么要逃呀?
生:因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他就不能再混水摸鱼了。
生:他要是不逃,被发现他滥竽充数的话,就会犯了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师:所以,他还是逃命要紧,赶紧逃吧。那么,当他逃回家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唉,看来没点真本事,这日子还真不好混啊。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我就该好好跟着那些有本事的人好好学吹竽了。
生:幸亏我逃得快,不然被发现,我这小命就完了。
生:赶紧学点真本事吧,要不然,我又要过以前那种穷困寒酸的苦日子了。
这一个片断的教学紧紧抓住文中的两个动词“混”和“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认识,使成语蕴含的意义迎刃而解,昭然若揭。这样的习得比仅从词典或生活中得到的一知半解来得更深刻,也更丰富。
这节课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活动面大,思维活跃,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语言的亮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出乎我原先的预设。我想,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上课之前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对训练目标的科学把握,以及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充分认识和准确定位,使这篇看似平常的老教材也能焕发出新课程下的生命活力。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十九
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本意是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在只教和学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关键在于他能够不断的接受别人的好的建议,并进行反省后改进。秉承着这个原则,除了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我还会定期让同学们写一写对我的建议,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朝办公室的方向走去,忽然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生物老师”我回头看见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主动又不好意思的对我说:“老师,由于习惯了之前生物课的懒散,现在对生物也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想学好生物,又不知从何学起,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做题的时候用不到,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听了他的话,我既欣慰又着急。欣慰的是它拥有一份上进心,着急的是帮他尽快解决问题。上课的时候我会刻意的注意他,在生物课上,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我本以为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慢慢的从同学口中得知,他在物理课上很活跃,而且可以站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题,这使我很诧异。自己会做题和给别人讲懂题属于理解上的两个不同层次。在生物课上培养能讲题的小助手也是自己教师生涯的目标之一。借着这个话题,我便问他:“我正在寻找生物讲题,小助手,你愿意加入吗?不用害怕,只要你有这份心,我必然会尽全力帮助你,况且物理题你讲的那么好。”他对我说:“觉得做物理题很有趣儿,会对物理知识公式进行总结,做题的时候拿过来直接用。但是还没有对生物培养起这样的兴趣”他也说了自己对生物课的感受,图像能够吸引他的兴趣,而且记忆深刻,最后也希望每一章能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总结。
听了他的话,我获益匪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后会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并组织学生们将每一章的知识点一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激发创造力又能加深印象。
打造一堂有趣,且充实的生物课是我的终极目标,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教学相长,尽快实现。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二十
《烙饼问题》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提取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烙饼”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提升到数学的高度,探索其中蕴涵的优化策略,从整体考虑,合理安排,突破完整烙熟单个饼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怎样展开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间的差距,恰当地架设学生探究的“脚手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实在在地展开。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4张圆片代替饼,在课桌上比划不同的烙法,很快就发现每次烙两张是最快的烙法,只需要12分钟就能把4张饼全部烙好。
探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烙好3张饼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果让学生研究3张饼的烙法,学生往往认为12分钟是最短时间,要是没有老师进一步的追问和提示——“还有更短的时间吗?”学生的探究很可能就到此为止;如果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张、两张、三张的顺序去烙,学生则会因为一张饼与两张饼用时相同,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3张饼也和4张饼需要同样多的时间,探究也难以自觉地深入。
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课堂学习所取的作用。本课从烙4张饼引入,正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而言,4张饼的最优烙法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相当多的类似的积累,将3张饼置于其后研究,学生的疑惑就会油然而生,有了疑惑当然会促使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去尝试别样的方案。可以说,以烙4张饼作为切入口,是精心选择的一个特例,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时起到指明方向的路标作用,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进一步的尝试,会有少数学生能发现最优的烙饼方案,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有突破。如果此时教师急于将教学推向下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那么将会有多数学生的探究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作用的;但如果不提供任何帮助让这部分学生继续尝试,课堂时间又有限,而且部分学生的探究依然会徒劳无功,小组合作的需要因此产生。
这一表格设计非常直观,为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搭好了台阶,而分工合作的方式,则有效分散了难点。由于每人要“烙熟”一张饼,尽管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但毕竟是孩子的心理,他们都不想让自己手上的这张“饼”落后,就会思索怎样让“锅”里的空问为我所用,从而寻找见缝插针、见空烙饼的机会,而这正是打破常规思维的关键。同时,每人只负责烙一张饼,也避免了所烙的面出现重复或遗漏。
这样,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烙饼方案可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激发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发现了烙3张饼的最优策略,那么烙5张、6张、7张……的最优策略,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得出。尤其是6张饼,既可以2张2张地烙,也可以3张3张地烙。当学生出现这些不同的方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案更便捷,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在学生有了更多的“烙饼经验”,得出烙饼的最短时间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个统计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你发现烙饼的时间与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不难发现除了一张饼需要6分钟外,其余的所用时间都是张数的3倍。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原因,从而明确所需时间与每次烙饼的张数是相关的。这样,学生就能从具体的3张饼的最优策略推广到烙更多饼的最优策略,从中了解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各好课是为了上好课,可以说任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把握不当会形成放任自流的局面,课堂的活跃被杂乱代替,容易迷失教学目标;或者与之相反,教师对学生不敢放开,过多地进行暗示和解释,致使学生用被动的操作替代所谓的“探究”。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层层递进:尝试质疑——小组合作——感知规律——概括规律,使每一步的探究既充满挑战性,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探究具备成功的可能。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二十一
摘要:通过一学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不懈探索,总结出新课标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点滴体会: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三、创设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服务员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学生 探究 主动性 。
新课标下的七年级《思想品德》,与以往的《思想政治》相比,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及思想实际,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这一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很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课堂资源,善于为他们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善于抓住有关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同时善于指导学生去“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多种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情境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情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表演(过程)、讨论、总结等。不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准情境。每课的教学目的都不同,而每课又有不同的教学环节,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如《认识新伙伴》适用游戏;《男生女生》适用角色扮演;《文明交往》适用小品表演;《感受青春》则适用专题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课前必须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情境表演的有关准备工作。如选好人、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在各教学班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小品(角色等)表演小组,这样就避免了情境教学“走过场”的情况发生,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另外,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避免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确定表演的学生。我的一般做法是每课“探究园”中的漫画一般都是随堂以自愿为原则请学生即兴表演;而根据各教学目的及环节的需要,由教师设计的小品、角色扮演等则由小品组的同学课前排练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课堂教学不能再把知识的死记硬背作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评价学生也不是让学生背出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并由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决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人,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成长的人,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新课标对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起学习的热情,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知识板块进行评价。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中的某些小设计,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让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所出的“点子”、所想的“办法”及各种“计划”的设计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认真做好课后评价。每学完一节课、一课书、一个单元我都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一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比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小结、谈感想、写心得、进行活动设计、同学间互相打分、举办学生的小作品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等,以此来肯定学生,激发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绝不能把评价变成对学生的问卷考试。
(三)、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教学目标中把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充分利用以上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上的空间让学生实现心理交流。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上留有大量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如“探究园”、“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等,这些板块都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究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思考、去评论、去留下感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充分利用课余空间让学生积极践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空洞,如果能充分利用课余空间来延伸课堂教学,既可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完《融入新集体》时,我布置学生每人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让他们从中领悟到班集体是靠大家共同建设起来的,每个人在班级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学完《师生情谊》时,我设计了一次“尊师活动”,让学生从尊师活动中培养对老师的感情,实现感情的升华。在学完《我和父母》时,我则布置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同时要求家长看信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回信,作为作业交上来。实践证明,此活动为学生与父母之间搭起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缩短了代沟,有效地内化了课堂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寻。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能从中得到培养、锻炼和充分发展。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坚持寓教于乐原则的同时,要着重体现教师作为“服务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来提高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只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5.9.18。
翻译人员的教学心得篇二十二
班里的王泓翔小朋友是一个长得又高又胖的小家伙,身上的肉敦敦实实,走起路来挺着大肚子,脚往两边撇,手一甩一甩的`,很有相扑运动员的架势。他在班里可算是一个“小霸王”了,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并且一出手就是“重量级”的我为此在班上老是盯着他,唯恐他有“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这天,我一个错眼没顾上他,就听见“哇”的一声,我一看,他又坐在那儿张着大嘴“打雷下雨”了,全班小朋友都在笑话他。我气冲冲的走过去,问:“王泓翔,谁又招你惹你了?能叫你着这么伤心痛哭啊?”王泓翔一边大声哭一边嚷:“延锦平打我……”我又问延锦平:“怎么回事?”延锦平说:“他先打得我!”一听这两人的口气,我就知道又是一桩没头的官司,分不清谁对谁错,原因总也问不清。我回到座位上,请全班小朋友坐好,然后说:“这一阵老师发现班里的小朋友之间有个坏毛病,不懂得谦让,为一点小事就打架,而且有事情不找老师解决,老师你打我,我又打你。这样非常不好,既不知道尊重别人也没有礼貌,希望小朋友有事找老师帮忙。”
我说过这番话后,有很多小朋友都来找老师解决纠纷,只有王泓翔没找过我。我还是偷偷地观察他。上课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王泓翔跑过来,嘴巴噘得老高:“老师,你能帮助我吗?我没惹王昊泽,他就打我!”我望着他胖胖的脸急得通红,心里暗笑:“这小家伙,原来是在等挨打的机会,好来找老师帮忙啊!”我把王昊则叫过来,问清原因,批评了他,有表扬了王泓翔能找老师帮忙,不自己还手的进步表现,再一看他,正乐得咧着大嘴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