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是我们的一种必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写心得体会时要真实客观,不夸大和虚构自己的经历和收获。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例子,可以供你参考和学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参加中小学教师德育专题培训,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也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1、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第一,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第二,文化育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第三,活动育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六,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二
德育教育,应以“德”为先,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各学段德育目标层次分明,各有侧重,体现了德育目标的纵向层次性。我们初中阶段以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教育为主。
我们不仅要领会文件精神,更要积极行动,认真践行。今天我就《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一些实施途径,结合咱们学校的实际,谈谈我们开展过的以及在未来可以开展的活动。
一、把握学科特点,拓展育人价值。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
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教学。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说明了什么?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深,并隐含着献身之意,崇敬之情不言而喻。“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深刻的含义,即诗人愿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德育渗透的良好时机。我对学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艾青,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表示:为了祖国愿意牺牲自己。今天,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年轻的一代该怎么做呢?”适时引导学生。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当然,我们应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主题班会课。
英语课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九年级英语阅读《发霉的土豆》,可以引导学生释放不良情绪,学会调节。还有世界各国的文化,涉及趣闻轶事、中外名人典型事例等,这些都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再如,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计算或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
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我不再一一举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多彩活动,落实润德于心。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校内,我们可以组织自愿报名、自愿参与的德育社团活动。
国学经典教育。我校是多文本阅读实验学校,可以开展“海量阅读”、吟诵《道德经》、“中华好诗词诵读”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启迪心智,滋养心灵。
配合上级要求和学校政教处工作,以各个节日和国家大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1月,开展“迎新年活动”;3月,开展“植树节环保活动”;4月,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活动,开展“世界读书日”读书手抄报比赛;5月,进行防震减灾演练;6月,进入毕业季,进行感恩教育;暑假前的防溺水教育;9月,防空演练及“9。18”爱国主义教育,迎国庆歌咏比赛;10月,法治教育报告会;11月,消防安全教育;12月,冬季安全教育等。
开展班本特色德育活动。结合班级学情,开展个性化的活动。系列化主题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干农活、整理房间、学做饭、洗衣服);建设“书香班级”;行走的课堂(各种研学活动);坚持道德长跑,汇编学生周记;评选各类典型,弘扬班级正能量,如,行为习惯养成之星,“最美朗读者”,“本期感动班级十大人物”等。特色活动为学生烙上鲜明的印记。
三、坚持实践育人,提升德育实效。
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着眼本土开发,酿就滋生德育教育的沃土。把敬老院、派出所、交警队、窄口水库管理区、儿童福利院、消防队等作为我校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并和以上有关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的协议书,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挂牌仪式。
带领学生参观振宇红色文化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到敬老院老院开展看望老人,进行孝老爱亲教育;到灵宝市儿童福利院做志愿者,关爱弱势儿童;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增强关爱孤残儿童的意识,懂得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器材,学习消防知识;到窄口水库,感受灵宝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开展对本土名人的走访活动。现在学生的偶像一般是影视明星、歌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身边的模范人物了解太少。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社会的有功之臣,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拜访本地企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人物。通过学习其优秀事迹,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校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延伸、扩大,科学统筹,有序开展,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德育实效。
四、取得家长支持,协同管理育人。
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其参与班级德育工作,协助班级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家长驻班。请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一起跑步;走进教室,关注孩子的听课状态,了解学校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助力班级管理。
开设家长讲堂。邀请从事不同职业、富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给学生作讲座。讲如何安全自护,讲消防安全,讲心肺复苏技巧,讲男女生交往等。
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家长谈家教体会,通过“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
相约家长会。召开全体家长会,明确当前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和完成的学习任务,共同商量对策;微型家长会,分层、分类交流,更具针对性。
家校共读。晓君已经开始行动,我们向她学习。定期给家长推荐好书,交流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家长不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针对性家访。尤其是班里的特殊群体(使用手机成瘾的,抑郁的,性格比较偏执的),走进家庭,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加强沟通,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系,使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承担的角色。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我们应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的德育工作观念,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指南》,从中受益匪浅,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为自我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四
为更好地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工作,推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10月10日下午,东城实验小学的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在小会议室如期举行。来自该校的17位班主任以及党支部书记xxx、副校长庄素芳全程参与了活动。
本次活动以“认真学习《德育指南》,快乐分享读书心得”为主题,分为三个流程进行。首先,大家就暑期下发的《好班是这样炼成的》一书进行了读书心得交流。一年级的6位班主任对于该书中第一章“好班建设‘从需’开始”和第六章“好班生活,活而不乱”的内容印象深刻。他们认为一年级就是要立规矩,养习惯。一个多月来他们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借鉴书中的实战经验,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对该书中第四章“文化,静悄悄地生长”和第七章“活动,催生班级‘正能量’”的内容深有感触。她们认为一个好班需要班级文化,一个好班需要主题班会活动。在平时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班会活动设计方面,班主任借鉴书中的经验之谈,创新开展了“手绘我的班级”、“小雏菊说晨会”和“绿芽班级银行”等特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随后,本次全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王笑和赵梦颖两位老师还就前阶段赴常州参加班主任培训班的活动作了学习分享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一个多小时的读书沙龙,大家快乐分享着自己的班级管理之道。
接着,该校政教处丁飞老师就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结合学校制定的全员学习方案,带领全体班主任进行了深入学习。大家不仅明确了未来班主任的工作方向,更感受到学校扎实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该校xxx书记给全体班主任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领会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创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二是要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让自己真正“乐在其中”。三是要跳出“班主任”这一角色看班级管理工作,要提供空间、创造机会,为孩子搭建真正适合他们成长的舞台。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五
根据工作坊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之后,受益匪浅。自己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心得体会:
指南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这学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学校举行了爱校如家的活动,每周四的下午第3节全校师生大扫除。每个教师负责一块卫生区,要求和学生一起打扫。学校制定了方案,每星期都有评比。打扫比较干净的能够得到流动红旗。有学校的有效措施,加上班主任的督促教育,只有一个多月吧,现在我校学生的'卫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室比以往干净多了,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纸片。抽屉整理得整整齐齐,孩子们也养成了课前准备课下整理的好习惯。打扫厕所的班级不怕脏不怕累,把厕所打扫得像进入五星级宾馆厕所一样的程度。
再比如,怎样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呢,我在上道德与法制课时,经常向学生讲一些国家近代史和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钱学森怎么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国外那么诱惑的条件下,依然回国为国家造原子弹,还有施一公(老家河南)在美国知名大学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荣誉(这个荣誉是很难得到的)依然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知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另外,学校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设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阔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每学期学校组织的科技节、运动会、校园小歌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记得这学期的运动会,我班连连失利,学生伤心难过,我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优势与不足,从中他们学会了承受挫折,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有这次的六一汇演,学生们积极参与,但节目优中选优,肯定有部分节目被淘汰,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不仅再一次增强了受挫力,也深切地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都要全力以赴尽全力去做。
总之,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六
记得今年6月22日下午,边会均“名校长+”研修共同体在杨陵区邰城实验学校举办德育工作“一校一品”论坛活动,在论坛活动中,多位领导多次提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一定要认真研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熟悉学习德育工作文件,掌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教育工作理念,探索德育工作路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我觉得自己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还需努力学习。因此,乘着假期空余时间,再次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通过阅读学习,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实际,分享一下自己的几点理解。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一)七年级:对自我行为负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入学教育。通过国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强化纪律意识。
2、爱校教育。参观校史馆、教师讲学校故事、往届优秀毕业生励志报告等进行爱校教育。
3、个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遵守课堂纪律、作业规范、学校一日常规、“五项管理”、个人仪表、文明礼仪、安全教育、劳动教育、文明就餐等方面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八年级:对自我生命负责,培养健康心理。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周等主题活动,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三个一”帮扶工作。
2、团队协作。加强班际之间的交流协作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开展十四岁生日礼、团员纳新仪式、我和国旗合影等各类团队拓展活动。
3、研学旅行。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研学旅行,以便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社会阅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阳光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武术进校园、拔河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减压释压,展现学生青春活力。
(三)九年级:对自我人生规划负责,坚定理想信念。
1、百日宣誓。通过百日宣誓,班级口号等形式,定计划、提士气、振人心,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2、考前心理减压释压。举办吹气球、踩气球、20人21足等活动,为学生减压释压,让学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备战中考。
3、专业指导培训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前指导和培训,提早适应中考。
二、德育队伍专业化。
1、丰富德育培训,打造德育名师。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德育培训会、研讨会、论坛会等,让我们德育队伍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逐渐专业化、名师化。
2、促进德育科研。开展德育工作交流活动,阅读学习德育文件及书籍,分享心得体会,撰写德育论文,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内容拓展化。
1、社会参与类。实施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制定社会实践计划,安排布置志愿服务和社会体验活动,编制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实践课程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学校学生管理中心和团委予以评价指导。
2、自主发展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完成自我成长档案,学生管理中心和团委指导,班主任予以评价。
3、综合素质类。从道德素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管理中心和学生管理中心指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予以评价。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
1、活动育人。学校一定要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升旗仪式、国防教育、十四岁生日礼、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课间操、读书分享、诗词大会、雷锋月、安全报告会、百日誓师大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一定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表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环境文化育人。通过提升校园环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校史宣传教育、优化教师队伍、举办家长学校论坛、开展家校协作活动等,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发挥环境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丰富校园生活,优化育人环境,打造和谐校园。
3、社团育人。通过各类社团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对学生而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综合能力。
4、课程育人。认真使用好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切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课程,并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除此之外,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五、德育评价科学化。
1、注重规范,完善评价制度。制定各类评比办法和制度,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按时评比公示,及时考核奖励,接受师生监督。
2、注重多元,承认个体差异。设立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星级学生、管理先进班级、新时代好少年等评比奖项,树立先进,奖惩分明。
六、德育管理多元化。
1、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实施副班主任管理,制定学校副班主任工作细则及制度,实施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确保班级、学生“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
2、学生“四自教育”管理。“四自教育”是为实现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体教师和后勤管理服务人员也全部参与其中,也就是全员参与德育管理,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的校本教育活动。具体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方面。通过开展“四自教育”,让学生自我查错,自我纠错,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自觉意识、岗位意识、生态文明和劳动教育观念,传承团队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学生自我约束的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观念,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管自己能管的事,服务自己可以服务的事,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四自教育”的活动,还可以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的生活习惯。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发扬艰苦朴素精神,亲身体验为师生服务带来的乐趣,体现自身的价值,增强服务师生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维护优美校园环境意识、礼仪礼貌意识,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四自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实践能力。
3、家庭、社会参与管理。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等专业讲座,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提升育人质量;二是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安排部分家长分享成功教育经验,为全体家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创造条件;三是设计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家长走进孩子心灵,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四是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和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法制教育和励志报告等,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读后的几点理解,不正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七
学习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教师使命感。一个好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会烙下深深的烙印。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效果。在实践中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在日常教学工作、生活中,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当然,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要积极的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将通过品德教育、榜样激励、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立志教育,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创新品质、学习能力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温暖他人,奉献社会。我将以“努力构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育人格局”为指导,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德育工作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时刻谨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八
学习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教师使命感。一个好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会烙下深深的烙印。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效果。在实践中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在日常教学工作、生活中,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当然,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要积极地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育人。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从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和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下去。
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将通过品德教育、榜样激励、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立志教育,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创新品质、学习能力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温暖他人,奉献社会。我将以“努力构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育人格局”为指导,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九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感觉这个指南来得太及时了,给了我很多思考。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指南》。一线教师要把握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方向,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力求把工作做好。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方向性原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立德树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聚焦问题,找准发力点,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
一般而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比起智慧建构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容易受到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工作比起其他各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和各个社会机构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成人成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所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和人格养成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1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次学习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至关重要。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里,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把孩子们真正办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20xx年11月12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经过研究,我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现在印刷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请及时向我部报告执行情况。
教育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一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而对于德育工作的实践,很多教师常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因此,学校为教师制定了一份德育工作指南。在遵照指南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德育工作后,我深感指南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段:体验。
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繁多、详实,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例如,建设善良、勤奋、自信、诚实、友爱、有责任心的学生成长环境,严禁暴力行为和恶意欺凌等。指南的实操性非常强,让我有了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同时,指南里也极其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量身定制的培养和引导,防止学生落得样板套装,失去个人特色。
第三段:启示。
德育工作指南给予了我对德育工作的新认识。德育工作指南实践不是空洞的背诵一些表述,而是要在日常教学中实际落实。在我进行德育工作时,我认为要重视鼓励、引导、倾听和包容学生,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坚守奉献、关心、照顾、关爱、帮助学生成长的职责,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和谐而成长的环境。
第四段:体悟。
在德育工作指南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章法,思路也变得更加明晰。更重要的是,我也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碎片化,这是一种充满成就感的过程,就如同一粒沙子聚集起来,最终构成了沙滩。这让我更加重视日常教育,深度反思每天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真情相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案、语言组织及实践能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德育工作指南的实践,我体会到了新时代对于教师职业素养和德育工作的要求,感悟到德育工作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学生的行为背后,发掘其潜在的需求,精细化教育,用关爱与真情,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教师需要时刻反思,提升自己,拓宽视野,不断挑战自我,以全新的思路和方式,适应时代新需求,努力打造更优异的教育大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二
导言:学生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和推进学生德育工作。
第一段: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导向。
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导向。在学生德育工作指南中,学校列举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积极心态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我们要根据这些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教育方案,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端正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二段:注重方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至关重要。在指南中,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比如注重示范引领、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等。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此外,通过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班会和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段:注重策略,灵活应对不同情况。
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我们灵活应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在指南中,学校提到了一些常见的情况和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例如,对于一些不良习惯需要及时纠正,可以采取逐级处理的方式,由班主任、家长和学校领导共同配合完成。此外,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个体化的辅导和引导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段:注重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在指南中强调了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合作,以及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我发现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非常重要,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同时,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也很关键,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资源,组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五段:注重评估,持续改进提高。
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持续改进和提高。在指南中,学校提出了学生德育工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和归纳,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质量。
结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通过遵循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树立正确的导向,注重方法和策略的灵活运用,合作共进,持续改进和提高,相信我们可以开展一项更加有效和有益的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人格和健康心态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联系、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体人员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德育工作结构,制定本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落实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中国工作水平,提高中国工作水平。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守规则。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学段联系和知行统一,加强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努力加强德育工作的魅力、感染力和目标、实效性。
(三)坚持合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作力。
(四)坚持常态发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渠道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学校日常工作,努力形成一贯、长期成功的德育工作长期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了解、认同和支持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
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亲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关于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信勇敢、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的高中生。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荣耀革命传统,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律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中学阶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律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市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有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理想的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党中央管理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想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建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育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守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
(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感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约粮食的节约水电教育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培养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和、升学选择、人生计划、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控制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情和良好的个性心理质量。
(一)上课培养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分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
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课程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有机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各课程的教育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的思想质量。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应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质量、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加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使用好的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根据地方条件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果,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建立保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防毒教育、电影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根据当地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提高,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配置、景色安全健康、温暖舒适,校园内草木、砖石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必须有升旗的旗台和旗杆。建设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展厅、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以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图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四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联系、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体人员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德育工作结构,制定本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落实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中国工作水平,提高中国工作水平。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守规则。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学段联系和知行统一,加强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努力加强德育工作的魅力、感染力和目标、实效性。
(三)坚持合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作力。
(四)坚持常态发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渠道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学校日常工作,努力形成一贯、长期成功的德育工作长期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了解、认同和支持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
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亲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关于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信勇敢、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的高中生。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荣耀革命传统,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律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中学阶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律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市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有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理想的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党中央管理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想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建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育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守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
(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感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约粮食的节约水电教育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培养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和、升学选择、人生计划、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控制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情和良好的个性心理质量。
(一)上课培养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分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
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课程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有机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各课程的教育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的思想质量。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应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质量、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加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使用好的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根据地方条件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果,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建立保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防毒教育、电影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根据当地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提高,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配置、景色安全健康、温暖舒适,校园内草木、砖石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必须有升旗的旗台和旗杆。建设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展厅、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以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图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五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提出,中小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登记、年度审查、职务(职务)审查、职场录用、评价奖励的首要标准。
《指南》指出,要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要求学校、教室在明显位置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指南》提出,应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应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领导和道德价值领导作用,创新方法,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严格的中小学升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假日外,每天都要升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和重大节日活动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国旗宣誓、国旗讲话等活动。
《指南》建议,要组织研学旅游。将研究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育计划,促进研究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研究实践基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究旅行活动。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研究旅行。规范研究旅游组织管理,制定研究旅游工作规程,明确活动有计划,行前有记录,应急有计划,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指南》强调,制定学生欺负和暴力预防制度,健全应急处理方案,建立早期警报、事件处理、事后干预等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管理机制,依法严厉处罚社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指南》同时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庭学校的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育改进措施,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六
德育工作对于学校而言至关重要,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德育工作指南是一份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在这份指南中,教师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一下我使用这份指南的体会和心得。
段落二:深度掌握指南内容。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德育工作指南,我认真地阅读了这份指南,并且深入地理解了它的内涵。在这份指南中,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发布和跟踪行为方式、关注心理健康、规范管理和优化环境、认识自我与提升素质、以及激励学生表现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只有对这份指南有了深度的掌握,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成长和进步。
段落三:灵活运用不同方法和策略。
在深度掌握指南内容之后,我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其中,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制定行为规范,包括课堂凝聚力、自律思考、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等等。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行为,引导他们走向规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用一些仪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对他们造成更深刻的印象。
段落四:自我认知和提升素质。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的自我认知和素质也非常重要。在这份指南中,我发现自我认知和提升素质也作为一个学习目标出现了。教师的自我认知水平越高,素质就越高,教育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我也会定期进行自我定位和与同行的交流和研讨,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信心。
段落五: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我认为德育工作指南最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在指南中提到,教师应该关注并激励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智力、体育、文化和品德等多个维度。我常常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和项目,以扩展他们的能力和视野。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这些尝试,我希望我的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努力掌握各种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推进教育工作。在德育工作指南的指导下,我相信我可以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留下的东西。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潜力吧。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潜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构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构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能够研读的书。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一向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但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能够把我的讲桌转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一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明白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生语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十分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仅于此吧。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必须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德育——时时处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八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
阅读。
书目,调动学生。
阅读。
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篇十九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迅猛,学生的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为了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了一份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中,我对于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从自身实践出发,探讨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策略、改进意见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改进有所启发。
首先,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策略是值得肯定的。我班级实施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已有两年时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策划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南中明确了目标和内容,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指南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培养其关爱他人的品质。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我班级组织了多次义工活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这些实施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对于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改进意见,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启示。首先,指南的制定应更加细化,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德育工作。另外,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识不强,对相关活动缺乏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生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最后,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其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通过参与校内外公益活动,学生懂得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其中,帮助改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策略以及改进意见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远未结束,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