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实验室,是先进技术生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质生产力宣讲进车间落实情况汇报3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新质生产力宣讲进车间落实情况汇报1
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瀚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勇带着传达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的责任,豪情十足地返回企业,迫不及待地走进生产车间,第一时间将全国两会精神满满的“干货”送到生产一线。
“这次从北京回来感触非常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向央地合作发力,这是民营企业创造发展动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的关键所在。要和其他主机厂配套企业一起,携手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齐心协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宣讲中,陈良勇结合企业实际,向大家分享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见闻和感受,和大家一起谋划下一步的工作。
陈良勇热气腾腾的话语讲到了职工们的心坎上。大家神情专注,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时不时交换意见。关于新质生产力,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十分热烈。
“把理论宣讲搬进生产车间,有效破解了工学矛盾,真正把党的好声音搬到了企业职工身边。”置身机声轰鸣的生产车间,陈良勇把“文件语”转成“家常话”,让大家听得进、弄得懂。
宣讲结束,陈良勇又走到生产工位上,向职工了解生产情况,结合两会精神给大家部署新任务,并对大家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听完宣讲,哈尔滨瀚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航发事业部负责人张鹏很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讲了很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容,我们备受鼓舞。我要将两会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学习新技术,主动求新求变,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力量的培育,今年在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建设上加大力度,让企业在新赛道上有更好的表现,实现更大的发展。”锚定今年目标,陈良勇带领企业扬起风帆再出发。
新质生产力宣讲进车间落实情况汇报2
连日来,达州市宣汉“小蜜蜂”理论宣讲队深入企业、农家院坝,以鲜活的宣讲方式、暖心的宣讲内容,引导广大企业职工利用党的创新理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天来到这裡是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质生产力创新理论知识……”在宣汉正塬微玻纤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小蜜蜂”理论宣讲员李淑民正结合宣汉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短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阐释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和实现路径。
宣汉正塬微波纤有限公司是中国(普光)微玻纤产业园的龙头企业,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产业以及市场基础。
“作为我们企业来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拼的是创新和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抓紧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技术,特别是玻璃纤维和航空航天隔音隔热棉生产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贡献我们企业力量。”宣汉正塬微玻纤有限公司企管部常务副部长李智谋说。
据了解,宣汉“小蜜蜂”理论宣讲队还将继续通过“微课堂”“现场宣讲”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质生产力宣讲进车间落实情况汇报3
当前正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在这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中,弄潮儿凭何涛头立?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关键答案。
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实效,新质生产力从哪里培育成型?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带来一个关于车间的故事:广东一家传统企业在外迁和转型之间反复权衡后,下定决心上机器人、上自动化生产线、上智能化系统,对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产能翻了一倍、良品率提高10%以上、效益提高30%以上。更意想不到的是,技改后的生产线也成了同行争抢的畅销产品。
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实验室,是先进技术生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座厂房车间,就是一个个观察工业变革的窗口。
在车间里,看新产业的萌芽和生长。
在安徽合肥的工业园区里,一条条生产线让数据走出实验室,形成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和量子关键元器件等快速成长的量子信息产业。
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到量子计算、生命科学,一项项先进技术通过在工厂车间的应用,催生出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新产业,带来质优效高的经济增量。
在车间里,看老产业的更新和巩固。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在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盘子大、牵涉广,既要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又要兼顾稳就业、稳外贸等诸多因素。近年来一些省份通过工业技改,既能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车间的应用,又能避免“大拆大建”带来的震荡与浪费,实现安全和发展的统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保持制造业活力的重要密码。
在车间里,看人才的基础作用。
一流的装备,需要顶级的工匠来完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支撑。
一批批的大国工匠不仅是基石、栋梁,还是工业变革中的创新之源。200多年前,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呼唤更多的能工巧匠。
车间是实践与实效生动的窗口之一,我们从中真切地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脉动。我国的工业企业数以百万计,拥有车间估计超千万个。每个车间多一点新质生产力,就能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洪流,汇聚起中国经济发展向前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