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八荣八耻做新时期好教师--2006年暑期师德学习体会许多伟大文明都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其中犹以中华文明为典型。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耻感意识却受到普遍的解构与腐蚀。有论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了“八荣八耻”重要讲话: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可谓字字珠玑,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它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不仅点出了中国社会的要害,也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便会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不仅要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更要做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者。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固树立的,下结合到我们教师的具体工作,说说我的理解体会。
一、教师应以爱岗敬业为荣,树立崇高理想。
做好教师就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教师要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要以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去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为人师表是教师崇高品德的体现,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教师,必须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更加崇高美好。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我们不仅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兢兢业业做好教育工作,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去,将这种坚定的信念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一往无前、奋斗不息,并且通过每一环节对学生施加这种影响和教育,用自己崇高的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
二、教师应以学识渊博为荣,提高职业技能。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虽然具有谋生手段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职业是教师确认自我存在,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观念,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职业技能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反应的重要条件。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迅速成长的具有很强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年轻一代。教师历来被视为社会精神的楷模,如果职业技能水平低,就难以完成社会赋予的重任。教师本人的工作效果、工作技能,不仅代表着教师本人,也代表着教师群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动力和精神面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复杂过程,是师生之间思想、品德、情感、知识等进行复杂且奇妙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职业以教育人为宗旨,要求从业者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情感,富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仅是抽象知识的化身和传递者 ,更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能力的师表,是学生的榜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和爱戴的基本前提。
三、教师应以热爱学生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
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要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学生的好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情感染人,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