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1)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xxxx片区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县委xxxx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县委主要领导要求,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扶贫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于10月11日至24日,深入各乡镇(场),通过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全县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全县20个乡镇(场)辖348个行政村(居委会),经调查统计汇总,总户数为138839户,603478人,总劳动力数为343674人,外出务工人数达138707人,占总劳动力的40.4%。全县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人均耕地0.9亩,其中:水田面积98107亩,旱地面积431xxxx亩;山林面积252万亩,水面面积42.4万亩。xxxx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45.3%;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与xxxx年相比分别增长67.9%、10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与xxxx年相比增长1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2元,与xxxx0年相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4493元,与xxxx0年相比增长30.5%。
xxxx县的贫困现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数多。据各乡镇(场)填报,全县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87xxxx户,2595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2%,其中纳入扶贫对象的49916户、172186人;35428户60401人享受低保,5599人享受五保供养。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有79764户不能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占总户数的57.5%;疾呆傻残的人口达22772人,占总人口数的3.8%;有48713户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占总户数的35.1%;有2405户没有通电,有212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三是致贫原因多。除自然条件原因没有脱贫外,全县因灾、因病、因学、因工程致贫的有41618户,占总贫困户的47.7%。其中因灾致贫的有13770户,占15.8%;因病致贫的有18476户,占贫困户的21.2%;因学致贫的有7325户,占贫困户的8.4%;因工程致贫的有2047户,占贫困户的2.3%。
二、近几年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全县抢抓国家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国家雨露计划试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机遇,着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十堰召开xxxx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都安排了到xxxx县现场观摩。主要体现在:
1、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800万元,启动了36个纳入xxxx扶贫规划的重点村建设。按照村村晴雨畅通的目标,新修、维修村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态旅游路、经济循环路、通村断头路等,有效解决了部分扶贫村行路难、发展难的问题;统筹水利、移民、发改、扶贫等单位的改水项目,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修、维修各类人畜饮水工程513处,铺设饮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农户吃上了自来水;投资285万元,扶持建设村支部35个,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对鲍竹路沿线980户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净化、亮化、美化的扶贫示范点;注重教育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全面通过省市验收,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扶贫重点村规划项目已完成80%,xxxx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大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2、稳步抓好迁移扶贫,生存环境逐步好转。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资金1374万元,其中扶贫搬迁1305户、1044万元;生态移民1098人、330万元。狠抓重点村搬迁,按照户均不超过8000元的补助标准,在重点村扶贫搬迁783户,到户资金626万元,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突出试点区搬迁,按照全县统一布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鲍峡三镇的相对集中搬迁试点。柳陂镇投入扶贫搬迁资金215万元、搬迁269户,生态移民115人、到户资金35万元,打造了卧龙岗社区扶贫搬迁与移民内安相结合的搬迁移民亮点;在青曲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51户,到户资金120万元,生态移民550人,到户165万元,打造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亮点;在鲍峡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77户,到户资金142万元,生态移民67人,到户资金20万元,为鲍竹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奠定了基础。兼顾零散户搬迁,对深山和库区等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农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搬迁xxxx4户,到户资金155.2万元;生态移民366人,到户资金110万元。
3、强力推进连片开发,示范效应得到体现。抢抓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新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强有力推动,在项目区茶店、柳陂2个乡镇6个村规划60个建设项目,试点区投入资金9534.6万元,占规划计划投资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xxxx万元,部门投入及社会帮扶8144.6万元,群众自筹390万元,2181户农户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贫困户806户3255人。试点区人均纯收入达428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580元,分别比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产业特色凸显、基础明显改善、示范带动增强的良好成效。
4、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后劲增强。围绕调精乡村旅游产业、调大核桃产业、调强蔬菜产业、调活养殖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规划进村入户要求,打造示范样板,逐步形成偏远乡镇核桃带、城郊国道沿线种蔬菜、深山溪水乡村游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36个重点扶贫村产业建设,新发展产业基地7.02万亩,人平1.3亩。其中,蔬菜2万亩,核桃3.6万亩,其他1.4万亩,发展养殖小区11个。如南化塘镇发展核桃3万余亩,青山九里岗村新建千亩茶园,宏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已达到3000余头;启动9个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发放互助资金总量就达104.97万元,746户社员从互助社借款。如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五组贫困户赵明海从事生猪养殖,因资金紧张陆续向互助社借款2次,累计借款1万元,去年出栏生猪220头,年收入增加3万元。同时,全县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29万元,扶持900余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人均年增收450元。
5、倾斜扶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xxxx府、统香、渝川等一批市、县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已向渝川、xxxx府、统香等十几家龙头企业贴息1000多万元,拉动贷款3.3亿元。其中,向渝川贴息300余万元,拉动贷款近一个亿,带动10余个乡镇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把九龙瀑作为乡村旅游业的龙头给予扶持,贴息50万元,拉动贷款1500万元,使景区各项设施逐步配套到位,景区收入大幅增加,景区沿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大户带整村的有效带动机制。如丰神林果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核桃产业基地3000余亩,带动周边3个村300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以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为平台,围绕县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引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30余个,推广适用技术20余项,新开发农产品近20个。
6、不断创新扶贫思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推行1321帮扶工程,每名县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同时建立了县直单位责任到村、资金到村、技术到村、督办到村的四到村帮扶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近三年帮扶资金达1800余万元,仅省烟草局就向大柳乡帮扶400万元用于发展烟叶产业。加大行业扶贫力量整合力度,统筹水利、移民、发改、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积极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3亿元用于贫困村建设。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的乡村张榜公布,对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对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定期审计制,按时对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展和效益情况进行验收检查,确保了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扎实开展扶贫培训,通过雨露计划转移培训4000余人,转移就业率达96%,举办科普讲座及核桃、蔬菜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0场2万人次。同时,选派老区乡镇分管扶贫的干部到内蒙古等地学习,并对11个儿童减贫试点村村干部进行了规划编制培训,大幅提高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水平。
7、坚持规划引领扶贫,片区攻坚扎实起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抢抓xxxx山片区扶贫攻坚新机遇,切实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要求,及时成立了xxxx山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科学编制了xxxx山片区(xxxx县)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保等六大类228个项目,总投资395亿元;精心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确定核桃、蔬菜、乡村旅游为三大主导产业,分三年实施,总投资1.8亿元,每年投资6000万元;快速推进项目实施,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共有112个,总投入达49.5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18亿元。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两家企业已投产经营;支持产业发展基金已到位8000万元,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已落实5515万元,扶贫重点县每年增加100公里的公路建设指标,今年已落实42公里。
三、现阶段致贫原因分析
尽管前阶段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整体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有25.9万贫困人口。经综合分析,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灾害频发。我县地处xxxx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少数脱贫人口由于底子薄,基础不牢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极易出现返贫,致使一些村和农户很难走出脱贫返贫再脱贫又返贫的怪圈。据统计,全县每年因灾返贫的达13770户。仅今年5月份连续两次灾害,造成大柳、青山、杨溪、谭家湾等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业损失严重,受灾人口8.5万人左右,尤其给生活在山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和脱贫造成严重影响,因灾返贫人口多达2万余人。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了脱贫的一大制约。一是通达能力弱。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项目的投入,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260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沥青路,100%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的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由于我县地处xxxx山区,山大人稀,路只通到村部,对交通有改善但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村村通工程都是只修到村部,组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第二,由于xxxx3年村组合并,原来的行政村有很多都变成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只是到达了现有建制村,原来自然村没有到达;第三,村级断头路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青山镇九里岗村有一个汽配厂就是由于出行条件不好而迁走。二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48713户居住土坯房或草房,占全县总户数的35.1%。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很大一部分成为危房。如大柳乡双坪村,距大柳乡集镇2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边远村,全村共168户、598人,仅有原村小学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其他均是土坯房,70%左右的房子属于危房。三是人畜饮水难。我县从启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已经解决了28.41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但目前仍有xxxx.8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或饮用不上安全水,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天气,这个数字要比平常年份大得多。如:大柳乡双坪村全村598人仅靠一个水质非常差的小水沟过日子。谭山镇腰庄村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曾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修建水窖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目前,全村仍有两个组因为没有水吃,农户都是直接饮用山上流下来的水或下雨收集的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天旱,部分农户缺水情况更加严重,出现了掏钱买水、挑水、水循环利用的现象。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农村第一轮电网改造时,我县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中高档家用电器及钢磨、打麦机等小型农用机械已普遍进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叶大乡王良村因路途太远,农电改造成本太大而尚未实施,至今仍用房县的电。白浪镇年缺电在xxxx万度以上,由于电量的严重不足,群众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3、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我县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村虽然有卫生室,但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弱。尤其在大柳、胡家营、五峰、叶大这些乡镇群众就医要走很长路程,甚至跨村就医。农村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平时买药报销手续过于繁锁,报销比例过低、药品种类有限,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红岩背林场,由于是事业单位建制,全场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经常出现多人患病,而医务人员只能顾一个人的尴尬局面和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事情。据调查,全县有15个村没有村医,有64个村级卫生室无法开通网络,新农合参合人员看病极不方便。在就学方面,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由于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比较集中的学校或集镇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来读书。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独上学让大人非常担心,家长只好租房子陪读,一方面开支加大,一方面租房子陪读又造成了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4、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我县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木瓜、柑橘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老百姓见不到效益。如:五峰、杨溪、南化塘等乡镇发展的木瓜产业,由于市场疲软、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支撑,导致去年以来成熟的木瓜长在树上、烂在地里,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二是产业基地缺乏管理。由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周期较长,老百姓把果树栽上之后就不管了,导致果树该挂果的时候没有挂果,该丰产的时候没有丰产,长期没有效益,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三是产业引进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乡镇为了发展产业,引进品种时,没有综合考虑地区的适宜性,结果引进的特色产业不适宜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产业成不了气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金,而且也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四是水系配套不到位。表现在农业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
5、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全县总劳动力34.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3.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0.1%。外出务工的基本都是青壮年,留守在家的多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这些留守农民难以适应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如:谭家湾镇五道岭村有两户,其中一户种了4个大棚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另外一户种了2个大棚,年收入达到1xxxx0元左右,这两户所处地理位置基本一样,自然条件和水系配套设施相当,但在收入上却有着巨大差别,主要是收入低的农户没有掌握实用技术。另外,有些贫困村群众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靠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府救济来勉强维持生活,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6、资金投入不够。一是资金投入不均衡。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了重点乡镇、重点片区,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一些偏远的乡镇、村,由于没有区位优势,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深。二是村级发展缺乏活力。由于近年来,各村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县村级债务高达4.12亿元,平均每村达118万元。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5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左右(在叶大修路成本高达每公里28万元),每修1公里资金缺口达10万元以上。由于村级债务的累计叠加,大部分村基本处于保运转和还债中,发展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三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扶贫搬迁,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按每户8000元的搬迁标准(xxxx0元/人,每户不超过4人),危房改造政策每户7500元,即使把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部都用足,也仅有15500元/户补贴,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仍旧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
7、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比如:白浪镇杨沟村的支部书记杨丰才,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的支部书记谌宏远、冻青沟村的支部书记胡光宝等一批村组织负责人,头脑灵活、牺牲奉献精神强,村组织的战斗力强,村里的面貌变化很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有一部分村干部私欲太重,缺乏牺牲奉献精神,把自已的事看的很重,对村里的事用心不够,了解村情一问三不知,征求意见没有一条拿得出手。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脱贫困致富。
四、加快扶贫攻坚的对策与建议
1、把扶贫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仍有1/3以上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应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要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脱贫致富基础。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按照统筹城乡和与产业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山、水、林、田、路、电、房的综合治理和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牢农村发展的根基。与此同时,要注重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抓好生态绿化,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3、大力发展绿色致富产业。发展致富产业,培育造血功能,是最好的扶贫方式,要将产业建设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一是对于已经确立的主导产业,要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力争做出规模和效益;对于不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要做适当的调整。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桑蚕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太高,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不适宜再作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可把茶叶调整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形成蔬果药畜茶的产业格局。二是要以十堰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我县种植规模较大的柑橘、木瓜产业,要深入调查研究,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加工企业,把最大的规模变成最大的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三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股份制等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走市场化的路子,不断提高我县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要整合县内的培训资源,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4、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扶贫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光靠扶贫办的专项扶贫资金,解决不了大问题。县委、县政府应该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一把攥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另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
5、扎实搞好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是一个村脱贫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拓宽渠道,多从能人、创业成功人士中选拔,还可以通过政策调动,让一些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返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在对所有村书记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要健全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和任用机制,能进能出。
6、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统筹解决好贫困人口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的问题上,一是要拓宽覆盖面,二是要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确实无能力脱贫的,政府要考虑兜底供养,对因病因灾陷入阶段性贫困的,要及时给予救助,并提高标准。
7、采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机制。扶贫攻坚见不见效,工作机制是很重要的因素。考虑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包保共建机制,包保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县领导包点,二是县直单位包村,三是机关干部包户。共建主要是动员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村企双赢。
2016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2)
一、县情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xxxx县位于xxxxxxxx、xxxx西部,辖8镇1办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9万亩,林地面积306.2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贫困人口重要集聚地之一。xxxx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一是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37种,其中菱铁矿储量居陕西之首;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景观80多处;xxxx溶洞、凤凰古镇、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享誉省内外;有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中药材约1000多种,入典药物近xxxx味,被誉为天然药库。二是生态良好。xxxx属暖温带间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9度,年日照时数1957小时,平均无霜期205天,降雨量760毫米,河流总径流量6.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植被覆盖率高达88%,被誉为天然氧吧。三是区位优越。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关天经济区规划将xxxx作为三级城市定位,xxxx国际化都市圈和关中先进设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将xxxx纳入其中,使xxxx成为xxxx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xxxx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xxxx第二生活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一个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揽全局、两大工业(矿产、医药)立支柱、三大产业(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为主导、四大项目(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劳务)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方略,突出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这一重点,集中力量抓产业、上项目,建园区、壮实力,强基础、促增收,县域经济快速发展。xxxx6年2015年,年均经济增速达15.5%,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增长27.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均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xxxx5年全省第81位,上升到2015年全省第39位,先后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西部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陕西平安县、陕西旅游强县、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等40余项荣誉。
今年上半年,xxxx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00元,增长21.7%,实现了年度任务过半目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xxxx县下大力气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xxxx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近年来,xxxx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把上级扶贫决策同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瞄准式、参与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与扶智、改善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与社会扶持、整村推进与统筹城乡发展四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xx0年的919元增长到2015年的7350元,农村贫困人口由xxxx0年的7.1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68万人,按照国家原定2760元的扶贫标准,有3.5万人口实现了脱贫,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省级6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两联一包 工作,市级15个、县级100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以来,共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2400多万元,使包扶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扶贫已经成为xxxx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但置身全国、全省和xxxx的大局中来审视,xxxx县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立地条件差,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耕地稀缺,人均耕地0.6亩;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弱,经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置县时间短,开发起步迟,尽管后发优势明显,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占有量偏低;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是基本县情;贫困面积较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不小,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劳动力转移较频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按2950元新扶贫标准统计,仍有11552户31193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以高于省市平均速度增长,但总量仍在全省低位徘徊;人口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痴呆傻哑等智障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42%,总体还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三、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xxxx县自20xx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狠抓贫困户产业发展促增收,狠抓特殊群体政策托底扶贫促保障两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作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
xxxx县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是短板,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支撑的实际,按照战略产业规模化、区域产业特色化、传统产业精品化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扶贫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以大产业覆盖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xxxx县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兜底,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两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xxxx县着重在精准上下功夫、求突破,采取人分四类、户分四型、策分四法的靶向瞄准办法。一是人分四类:按照标准将贫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四个类型,分类建好四册,作为一人一措精准帮扶的依据。对能人大户,激励创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对有一技之长的明白人,扶持发展个体经济、家庭农场,依靠产业稳定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托底,保证他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二是户分四型:按照农村家庭富裕程度将每户分为危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四个类型,建立四簿实名登记。靶向瞄准到前两型,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规划,选准恰当的致富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举措,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三是策分四法:按照干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的发展方式,实现一户一策。一方面依靠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党员、能人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依托他们脑子活、点子多、信息广、有技术的优势,引导有想法、有决心的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支部引领、共同富裕的动车效应。另一方面按照依托企业兴产业,发展产业带农户的思路,鼓励贫困村组建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引领贫困村发展。同时,着力打造园区就业、景区创业、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四个平台,促进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依托园区、景区、社区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坚持把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项目,依托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着力构建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企业和营销大户有网络销售窗口、县镇村有物流快递全覆盖的城乡电子商务平台,引领做大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目前,xxxx县贫困农户中有3800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稳定增收,有望年底实现脱贫;2524户3547人特殊人口得到民政等部门救助,448名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达到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的标准。
四、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当前,xxxx县依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较小,扶贫开发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在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全县还有51个贫困村11552户、31193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精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瓶颈仍未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薄弱,抗旱防汛能力较弱;集镇配套功能设施还有待完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是农业市场化竞争力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农业技术缺乏,规模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弱,仍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五、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工作中,xxxx县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体制、机制上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着力做好三篇文章(贫困地区的文章到发达地方去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的文章到工业去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的文章到城镇去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以三化带三农(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真正实现扶贫模式从输血式造血式参与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和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陕南、陕西和关天经济区继续前移,跻身陕西中上游水平,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把xxxx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和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一是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强做大矿产冶金和现代医药两大支柱工业,力争3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实现增加值46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以上,建成关天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建设xxxx第二生活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面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6家,加快建设xxxx第二生活区、xxxx近郊旅游目的地和大xxxx山水终南山板块吸引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全国旅游强县。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汇生源等6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林果、畜牧、花卉、中药材和豆制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3年内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个、农业龙头企业5户,扶持产业扶贫示范村25个,发展产业示范户5000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项目10个,努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切实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力度,创新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重点镇建设,升级改造省道、县道,提高镇、村公路标准,完善电力、通讯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保障能力。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本,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跨越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民生投入,重点抓好教育公平、医疗均等、就业充分、保障完善等民生工程,逐步建立保障待遇正常调节机制,力争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开发式扶贫的理念,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以集中连片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具体工作中抓好五个一,即: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培育,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和四大项目,大力引进和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2016年,力争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年均增长27%以上。实施一个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围绕十三.五,实现6714户25500人的搬迁目标,对居住在高寒边远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实施整体搬迁安置,在全县建设6个移民示范小区和20个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扎实抓好搬迁户家庭成员就业,力争每一个贫困户有一名成员实现就业转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善一个条件,多措并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人饮解困、流域治理、移民搬迁、农业开发、通达工程等项目及各类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提升一个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依托县内外各职业院校及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切实抓好基础教育,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抓好一个保障,多方联动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群全覆盖,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扶贫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以省级单位两联一包为推手,扎实推进双包双促,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为贫困镇、村、户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保障措施和目标
xxxx县将毫不动摇的坚持123456精准脱贫思路,确保在2018年全县31193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一)实现一个目标: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户11552户、贫困人口31193人完成摘帽目标。
(二)打赢两个战役:打赢51个贫困村摘帽战役,打赢全县贫困户脱贫摘帽战役,为了实现这个摘帽目标,贫困村和贫困户要达到村十有、户八有:
1、贫困村达到十有。
(1)有主导产业;
(2)有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
(3)有卫生合疗室(小病不出村,合疗方便报销);
(4)有村民活动场所、敬老所(小型文化广场、敬老场所);
(5)有完善的网络通信设施(网上销售平台);
(6)有小学和幼儿园;
(7)有零售超市;
(8)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9)有金融服务代办点;
(10)良好的村容村貌(能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内环境整洁)。
2、贫困户达到八有:
(1)有安全稳定的住房(不出现危房、破房,要宽敞明亮);
(2)有干净卫生的厕所(逐步达到水冲式);
(3)有新能源(有太阳能或沼气或液化气有取暖设施);
(4)有稳定的收入项目(户有基本收入来源,包括打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商务等);
(5)有基本的网络通信设施(有手机或电话、电视、宽带、广播);
(6)有基本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或摩托车或三轮车等);
(7)有干净的自来水;
(8)有环境优雅的庭院。
(三)建立三个机制:
1、领导机制。县有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镇有脱贫攻坚工作组,村有脱贫攻坚工作队。
2、作战体系。县有作战指挥部、镇有作战指挥室,村有前线作战指挥所。
3、考评机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和脱贫攻坚研判评估办法。
(四)创立四个模式:
1、支部引领;2、企业带动;3、能人帮扶;4、双业促进(就业创业)。
(五)实施 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异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六)实施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建议
一是建议从产业化发展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由三个环节组成:生产条件(基础设施保障)生产环节(技术保障)销售环节(营销队伍保障),产业化项的发展需要支持的环节不同,建议从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给予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长远效益,避免盲目支持和浪费。
二是建议财政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xxxx县贫困面大,大部分深山区、石山区聚居区域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生存问题还未解决,还不具备发展产业的条件,只有基础保障条件改善了,产业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的道路。
三是建议把扶贫资金切块到县后,适时下达资金计划各镇办。首先是镇办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更能结合本地实际确立扶贫项目;其次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防止扶贫项目资金下达时已错过实施季节的情况出现。
四是建议上级扶贫部门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的效益评估。首先是有利于保证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费;其次可以使各类扶贫项目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五是建议简化产业化扶贫信贷程序,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实施全额贴息。转变部分贴息为全额贴息,使真正需要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能顺利获得贷款支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开发式精准扶贫的目标。
六是建议扩大圆梦行动的资助范围,提高资助额。
xx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脱贫致富就大有希望,建议将在册农村贫困家庭考取二本以上的学生一次性资助额度提高为xxxx00元/人,一般农村家庭(含三本生)资助额度为1xxxx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