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是2011年7月1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迪克威尔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周恩来传》读书心得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周恩来传读后心得一
每看到伟人的像,读到伟人的传记,甚至从心里敬仰伟人时,总能生发出一种强悍的生命力,一股催人前进的推动力,一种永葆青春的战斗力,鼓舞着人,去拼搏,去创造。
读了《周恩来传》后,自我感觉自己的心志又增大了不少!周恩来时代的周恩来,及吕财云生活的时代的《周恩来传》引起我诸多的思考。
一、时势造伟人,我如何造就自己?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伟人。
周恩来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他亲眼目睹了处在灭亡边缘的中国。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具有很高觉悟的周恩来,认识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与关系,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深刻意识到中华之崛起是所有中国人的使命,拯救中国需要自己的一份努力。当周恩来仅十二岁时,他的内心深处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个需要文武双全的领导者的时代,周恩来应着时代和国家的要求与呼唤,踏上了拯救祖国的道路。
现代,在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的大好局势,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们却掺进了许多杂质,使精神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物欲横流,精神失意,造成精神生活与物资生活严重失调。这样的社会风气侵蚀着新一代,甚者能成大器的精神已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时代的悲哀。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丰厚的物资享受,却略走了我们本有的饱满而高远的精神追求。
相比之下,当今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成就伟人的客观条件很少,时代的激情已渐渐地削弱了,对于我们这个要培养领袖、成就伟人的爱与智慧队伍而言,迎来的时代的挑战更大,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爱之心去感知,用我们的智慧之眼去发掘时代的要求与需求。
对于我自身而言,作为爱与智慧的战士,在认识着我们的宗旨,在思考着当今时代爱与智慧为何遭遇险境,爱与智慧是否是当今时代的最需,无疑,发起人类追求爱与智慧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位爱与智慧的战士要如何呼应着这个时代的要求,应着队伍的宗旨,怀抱为人类建造一座美好而坚固的精神长城的信念,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目前,于自身,首要的是确认爱与智慧的崇高理想,展望未来的奋斗道路上自己所要、所应扮演的角色,转化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再者,迎接未来的挑战需要武装自己,增强战斗力,而取之之途径,在当下无疑只有爱盟最好,主要的还在自身如何认识这个团队所带来的优越的条件,如何在这条道路上锻造自己。
也许这个时代造就伟人的条件少也是一种条件。
时势造伟人,我得先去锻造自己。
二、理想强大动力与顽强意志的源头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如是说,他也如是做成了。
周恩来在校读书期间,为了号召青年学生起来救国,他在忙于课业学习的同时,先后组织了许多学生社团,并撰写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主要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救国、抨击并反抗当时一些的思想行为,这项工作主要落在了周恩来身上,为此,周恩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政治活动上。周恩来为了报刊能够准时发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如此疯狂的工作,他竟然还能在学习上创造出奇迹毕业成绩,文科成绩全校第一,理科成绩名列前茅。周恩来为了革命理想,他的中学时光就是这样在学习与工作中,以不可阻挡的强大的动力与顽强的意志,走在振兴中华的大道上。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呢?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知识是奔赴未来所必备的。对于宣誓终身服膺爱与智慧的队伍,这种课本知识的学习本不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理应成为我们前进的催化剂。因为爱与智慧的旗帜在前方的蓝天上,高高飘扬,呼唤着我们前进。
既然已有如此高远的奋斗目标,既然已确定了人生航标的方向,那还有什么能够阻碍我们前进的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课业的学习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一个爱与智慧的战士呢?
到目前为止,社团活动和工作,一直以来是较高频率的开展着,局外人看了,会以为我们傻,认为实在活动繁多、累人,但是这对于我来说,这是充实,我们是在为我们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着。既然已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和目前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我还有什么可怠慢的,我还能退却吗?周恩来面对工作与学习,他勤勉、刻苦,同样是二十四小时,周恩来总要比别人多用几个小时,而我们有何不行?
周恩来的人生历程与他非凡的意志震撼了我,使我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总得理的,在这个黄金时期的我,怀抱远大的理想,满怀青春的激情,轰轰烈烈地去开辟未来的路!
周恩来传读后心得二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查阅了有关周恩总理的一些资料。任何的伟大都不是像字那般说的简单、轻松,很遗憾没能出生在那个年代,没能经历那段纷乱的岁月,没能亲眼见证伟大的存在!周恩总理亲身留给我们这一辈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张照片,一些单薄的字和一个诺大的百废待兴的中国。
在看资料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第一个是周恩总理如何能够具有改变自己、改变中国的初心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第二个疑惑则是总理的一生,无论是决策,还是看事、看人几乎没有出错过,为何会在新中国解放之后支持毛泽东主导的大跃进和化大革命?两次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和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问题还得从周恩小的时候讲起,家庭才是一个人思想培育、教育的起之地。周恩的母亲精明强干,使得周恩从小耳濡目染。周恩在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知识丰富,会诗书画,教他认字诵诗,从小就培养了他丰富的感情,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历史、名诗熏陶着他的心灵,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本就已经衰弱的封建官僚家庭变得更加家境清贫困苦,两个母亲又相继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某事,幼小的周恩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从小受过教育的周恩,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从此开始意识到什么叫做国难家仇。之后十二岁的周恩随三堂伯去书院读书,同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一次校长在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拍桌起身,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的初心,国家的种种遭遇,家庭的种种变故,给了他最初的勇气和力量,他一生的事业,从那时就开始了。这之后周恩从天津南开学院毕业,去日本留学,开始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法,正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决定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就组织了社团开展反封建革命活动,二十三岁去到了巴黎,开始确定用何种手段改革,并且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救国救民的道路。
看不见远处的方向,只能看到在最终的地方有一丝丝光线,而周恩有勇气追随着那一丝光线,他看见的只有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脚步。而这以后再很难看到有人、有组织有当初周恩的勇气拍桌一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改变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从不少,很多人看到问题却从没有想过要改变,最终随波逐流。例如在教育板块,我身处的环境自然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个过程像极了周恩十二岁时的誓言和誓言之后的事情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是道路艰辛,依然是只看得到自己的脚步和远处的一丝光亮,一群发起者、一个坚定者和一群跟随者,在做这么一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份初心与勇气,两者是多么的相似啊!
好不容易打赢了小日本,打跑了蒋介石,到了那一丝丝光亮的地方,而这才仅仅是光线聚成太阳的开始。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周恩这个时候开始着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一五计划自然是顺利的落实到位。而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认为19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8年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而这种违反发展规律的决策也给了毛泽东、周恩两位主要领导人一个教训,总结出大量经验,进而下到基层去查探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比较到位,但是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希望通过自下而上将资本主义的腐败阶层彻底清洗,并借此机会破除千百年的官僚思想,但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革爆发了,随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兴风作浪,不同派系之间开始勾心斗角。随着周恩和毛泽东的去世,革结束。这个不成熟的革命导致了诸多恶果,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大量学生投入农村造成化断层,大量物遭到破坏。但在十年革中农民的地位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
不论是在大跃进还是革这些非正常时期,周恩都有意识到错误,大跃进时期自己都下到基层体恤人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段时期,举国人民对毛泽东、周恩等都是近乎狂热的崇拜、跟随的原因党带着这些农民成功解放了全中国,而毛泽东、周恩又非常能为基层人民着想,群众相信跟着他们走就能过上好日子。以至于毛泽东在开展革时的初心被曲解最终失败。而周恩在两次运动期间,都是极力的降低两次的损失。
在化大革命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党和人民的斗争不得不表现为各种迂回曲折的形式,时而公开地、更多的是默默地自行其是这也就决定了周恩的斗争方式不可能是直接地、公开地、大刀阔斧地反对毛泽东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要借助毛泽东的力量,才能取得治乱、纠左的效果。周恩是清醒和理智的,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党悟起以后,就会拥护正确意见。所以正确意见的掌握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周恩甚至也曾被贬,但是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他当初的初心能够保持到他临终的重要原因。
当我真真实实的站在站在周恩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他甚至比毛泽东都要正确,无限接近于真理,他的魅力不仅仅是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不是优雅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是他将初心保持了一生。
周恩来传读后心得三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多少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多少人为他的精神所找动!人气旺盛的周恩来青年研习会网站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是在小学里学习《万里长街送总理》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说已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却是在一口气认真读完厚厚的《周恩来总理》之后。 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每一次想起周恩来,不知大家想到的是怎样的场景?而我,不知何时起,每当想到他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不是他那幽默的话语,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是的是一幅画。画是,总理独坐在一间黑暗的房中,窗外、室内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散发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脸庞。总理刚刚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放下了笔,疲惫地抬起头,望向那黑暗笼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脸上满含悲楚,紧皱的眉头好像永远也舒展不开,眼中不知不觉盈满了泪水。
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中流砥柱,起了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极力保护党的忠诚老革命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苦撑危局。也是在如此复杂的特殊环境,总理不得不说出那些违心的话,写下那些违心的字时,拥有在爱的周总理心里是怎样的心情啊!
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且真诚的人也会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耿耿于怀,总要与人说清楚才可释怀,就像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那一只风筝。更何况是周总理这样一个大智大仁的人!那应该是颗滴血的心吧!他又能找谁释怀??然而,也是在这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在这如此而已委屈无助的时候,周总理仍旧无一句怨言,仍旧默默努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需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热爱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忘却他吗?不,我们毫无理由,我们绝对不能!
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来的文集中看到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爱,我们的民族永远需要这种精神周恩来总理,集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周恩来如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复杂的人生;周恩来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