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邱吉尔这棵大树下》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在邱吉尔这棵大树下》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在邱吉尔这棵大树下》,我忽然想起了在学习初一思品课《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学生举到的一个例子,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意。
故事是这样的: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捅破,让蝴蝶脱蛹而出。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当时,许多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预习笔记上,如:
生1:我觉得这个小孩不应该把这只蛹捅破,这样不仅帮不了这只蝴蝶,反而害了它。
生2:我觉得也是,这只蝴蝶本来可以自己出来,但是提前让它从蛹里出来,它的身体就会比较嫩,无法适应外界的生活,所以死了。我觉得很可惜。
生3:也就是说一只蛹需要它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磨炼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如果我们不让它经历挫折,它就无法变成蝴蝶。正如我们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样,我们如果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就要多磨炼自己,不要惧怕困难和挫折,而应借助这些机会锻炼自己,让自己茁壮成长起来。
生4: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一点,我得觉得这个小孩很有爱心,虽然他没有真正帮助这只蛹,但是善于观察,并敢去用剪刀捅破蛹,我挺佩服他的。
生5:我记得生物老师说过,生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破坏了规律这些生命就会变成畸形。也就是说材料中的小孩破坏了这个规律,所以蝴蝶死了。
同学们的表述虽不一样,但是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违背了生物发展的规律,就会过早的夭折。蛹不经过挣扎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人不经历生活的风雨就无法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挫折。邱吉尔的几个孩子就是因为受大树的呵护太久太多,没有自己体验过生活的苦难,所以,婚变这种对平常人来说只是一般挫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却变成了致命的打击。
万物皆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成长有成长必经的风雨,学习有学习必受的苦,少了这些就不能修成正果,就像僧佛得道一样。
想想自己作为母亲,为女儿做了也似乎多了些,每晚为她剥铅笔、整理书包,还督促她写作业,其实这是她作为学生应该做的,可是现在她却认为是我应该做的,从小就缺乏责任意识,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自强的人。如果她今后真的这样,责任不在她,而在我这个启蒙老师做了本应她做的事情。
做个好父母不只是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还应该给她独立生活的机会,给她吃苦受累的机会,吃苦是福吧!
想想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做法,也有不少是越俎代庖之事。有时为了让教学进度快一些,便给学生的提纲细一些,其实学生少了动脑思考的机会;有时,为了让学生展示中少一些失误,便会在预习时直接给他们提示,却让他们失却了宝贵的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少了一次吸取经验的机会……如此的事情很多。现在想来,似乎真的是剥夺了学生好多学生过程中必经的环节,只是为了所谓的完美,所谓的精彩,却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试想等我们的学生像邱吉尔的几个孩子一样无法独立的学习时,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心里都会充满着愧疚与不安!
做个好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还要给他犯错的机会,用经验让他们知道今后怎样不犯错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别为眼前的幸福输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