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旨在全面提升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彭老师以如何构建家校联系为切入点,用两个性格测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快速了解学生性格,到深入沟通后进一步进行效果评估等,使我们了解到家校联系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
许老师生动诙谐的口吻,给我们详解了比赛中和实际工作中谈心谈话的实用技巧,让我获益颇丰,勤学是基础,善思才能明辨,最终回归脚踏实地。
彭老师以邻家大姐姐的口吻,细数一路工作历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用心用情,真诚以待,四梁八柱图、复盘分析、探索规律等工作技巧值得借鉴。
篇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与学生共同观看“为心灵减压,为成长赋能”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收获颇丰,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既是教导者也是引领者,既要耐心细致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也要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更要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
在平时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必要时及进行谈心谈话,让他们可以诉说自己的困扰和焦虑,积极倾听,给予帮助;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缓解压力,热爱生活;教会学生面临压力时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等,使学生在面临压力时能保持冷静和平衡心态,积极正确应对。
在观看了本次心理健康课后,我更加明确了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分类疏导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素养。
篇三: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大一新生们初入校园便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从而常有焦虑等情绪。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今晚,我与同学们共同参加了以“新起点,新征程,心同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公开课,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在课上,我了解到很多大一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生活方面存在不会使用洗衣机,不知道快递站的位置而无法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等问题。学习上会有因竞争和升学压力导致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的问题。以及与人交往方面,大一新生往往会对处理人际关系感到困扰。
对此,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我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识别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建立信任。
总结来看,我认识到辅导员一职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的重要性。在未来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尽我所能地为同学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篇四: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本次辅导员心理工作坊,学生处和心理中心用最实用性和科学性的交流会,快速教我们如何辨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针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新辅导员,如何快速高效处理学生问题,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此次活动也很好的为我提供了解决方法。除此之外,心理中心用一个僵化的学生案例进行了场景模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如何解决问题。
在与学生谈心谈话开展方面,心理中心的丁老师给了我们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案,让我们学生睡眠、饮食、人际交往、学业等各方面去与学生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校学生和心理中心的帮助下,在医校联合的背景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这些具体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制度和方法,都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安心。对王处长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将积极配合,努力将学生做好!
篇五: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学生工作中解决学生问题有效手段,我们身为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因此,要想做好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正是提升我们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掌握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培训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落实到学生工作中,很困难。当心困学生需要帮助时,辅导员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争取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的融入日常工作中,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篇六: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压力骤增,容易导致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诸如学习成才、人格完善、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危机识别等方面,心理问题和困惑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前几天有同学给我倾诉过宿舍关系的问题,她们宿舍有同学存在不合群现象,一个人在宿舍“唯我独尊”,把整个宿舍的其他人当空气,自己随心所欲,别人睡觉的时候,她高声讲话,导致其室友们集体不满。还有些同学,可能是本身性格就内向,再加上来到陌生环境,就更不敢与人交流,自己也很郁闷,渴望交到新朋友,但又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反而给其他同学留下生人勿近的印象。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交际本事,要坚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
总而言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人和每一种事物,同时运用知识去实践、去帮助身边的人,更加愉快的生活,健全我们的人格,以积极乐观心态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
篇七: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收益颇丰。其中苏__教授的“关系中的理解和沟通与压力应对”让我印象深刻。她讲到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的个体基础上,我们应该关注什么?一是健康保证:运动和睡眠,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情绪调节、认知发展、身心状态的适应、记忆巩固和大脑健康;二是关系中的理解和沟通: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其实是一个发展中的相遇。
那怎么解决在发展中相遇引发的冲突呢?处于优势的一方要调整方式,从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对于在不同的关系、不同地位上的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理解和沟通的方式。
理解青少年应该是从中学到大学这样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中去理解,我们需要去了解、理解这个群体,并需要做出一些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不止是孩子的成长,成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是非常显著的,最终达成共同成长的目标。
篇八: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许多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心理问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善于从学生迟到旷课、学业生活、评优评先、宿舍关系、个人兴趣、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洞悉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从问题背后挖掘其出现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其次,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当学生向我们寻求心理帮助时,我们能够通过接纳、倾听、共情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受,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情感支撑和信任,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出现原因,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化解问题;然后,我们要善于进行思考总结,归类普遍性问题和典型性案例,不断进行深度挖掘,形成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最后,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我们要不断精进自己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会自我关怀,具备健康生活和主动获取幸福的能力,学会从生命哲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烦恼,从而实现生命的觉醒。
教育无他,唯有用心。作为高校辅导员,只有心之所向学生,虑之所思学生,爱之关心学生,足之深入学生,谋之所为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带领学生走向更高更远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