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按照区纪委、民政局党组织的要求,我具体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省纪委《关于加强工作纪律的六条规定》。通过学习,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新的认识,现结合有关讲话精神谈几点体会。
一、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
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些都是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成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
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
二、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要。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工作更艰巨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为的。
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事业就能更好地发展。在九八年抗洪抢险、九九年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反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所谓"两国论"、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斗争中,人民群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声势。
反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软弱,一抓得不紧,错误思潮泛滥,人们的思想乱了,人心散了,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九八九年那场政治风波的发生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我们在思想政治领域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
三、 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新思路。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
这些问题如不加紧解决,就难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难以增强我国发展的后劲。从国际范围看,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结构性调整。
美国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的以信息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亚洲金融危机迫使有关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克服经济结构性缺陷,亚洲一些国家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进展。
印度经过多年努力,航天、信息特别是软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果断地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对经济结构的问题,认识早、调整快,就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我们必须抓紧做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全党同志必须统一思想,下决心干好结构调整这件事,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争取在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就给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
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继续推进改革,难度会更大,工作会更复杂。
我们必须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绝不能有畏难情绪。任何改革都要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
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推进既积极又稳妥。
四、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近一百年全世界所创造的生产力又比以往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
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我们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这次全会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就是我们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推进科技进步,关键要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科技实力的中心环节。
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我们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位置。科技创新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
发达国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培养不好人才,使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
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能够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优势的创新机制,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培育一个争相创新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有紧迫感。
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积极支持科技及相关体制的改革,扫除一切阻碍创新的因素,努力开创一个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能够日益巩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贫困人口、下岗职工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相当困难,人民对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强烈。
要使十二亿多人都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全党同志心中始终都要装着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谋利益,带领他们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