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篇一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 : 研究
生 :
论文题目 :
所在院系 : 专
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入学年月 : 开题报告 日
: 期
目 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 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 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篇二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渗透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注意培养语文教师的情感素质
语文教学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拥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能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以情育情。
(1)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交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感情。
(2)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级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3)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到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注意发挥教材的情感教育功能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在美的世界畅游,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受于漪老师的真知灼见的启迪,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并加强了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发掘教材思想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情感教育自然糅合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情感教育应寓于新课导语之中。良好的开端便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为每一篇课文设计精彩的导语。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因此教师应该联系课文翻阅资料,认真设计导语,并挖掘其蕴含的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情感教育应寓于作品背景的分析之中。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中有些文章学生未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如《回延安》《挥手之间》《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因此有必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可这样介绍;“一提起周总理,你们的父辈会终身难忘,他的一生是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人们爱戴他、思念他。”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群山肃穆,万水哽咽,亿万人们忍着万分悲痛,冒着严寒久久地伫立在长安街,等待着总理的灵车。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留在寒风中,多少人喊着“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扑向灵车。诗人正是理解并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写下了这首诗。这番饱含激情的叙述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形成了庄严悲痛的氛围。
(3)情感教育应寓于课文诵读之中。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朗读一篇课文,教师的语调、语气以及语感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这方面重视不足,就会间接的引导学生走进语言误区,以至产生定势。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
(4)情感教育应寓于情景创设之中。情景创设法,是指教师有意识的创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气氛。让学生在创造的情景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觉受到情感教育。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稚嫩而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上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因素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受到情感教育;让他们在优美生动的祖国语言中,滋润心灵,体验美丽。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朱小曼.加登纳的智能结构新说与西方理智主义教育框架的动摇[j].教师教育研究,1992.[3]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篇三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研究
生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
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入学年月开题报告日
期
: : : : : : : :
:目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 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第 3 页。[2]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版,第 19 页。[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5]乔桂英主编,《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6]卞金祥主编,《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2008年2月第一版。[7]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8]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9]金马,《情感智慧论》,北京出版社,1989年第1版。[10]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第1版。[1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二)期刊
[1]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a].杭州师范学院院报,1997(7).[2]杨传达.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现代语文 2009(2).[3]朱小蔓: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1993(7)[4]钟启泉:“情意教育论”述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5)[5]崔建惠.情感教育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钥匙.林区教学,2003(12)47.[6]朋春香.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杨宝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3)84~85.[8]吴爱萍.浅谈情感教育的层次和实施方法.语文教学通讯,1998(5)7~8.[9]邢焕玲.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黑河教育,18.(三)学位论文
[1]格根塔娜.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d].2004.5.[2]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2014.5.[3]朱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d].2007.4.[4]王荣华.初中生情感教育初探[d].2006.4.[5]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2008.4.[6]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2011.4.[7]张淑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2008.5.[8]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2006.5 [9]杨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2009.4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篇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如果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就会在情与美的感染下,正确认识世界,感知人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要通过语文教学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方式,创设和渲染情境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是授文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海滨仲夏夜》这篇课文,形象地写出了海的颜色、海的气焰,描绘出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作者充分运用比喻句形象地表达了各种色彩的变化,但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仅从头脑中虚构是很难完全展现美好景象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大海的美丽景色,绚丽的色彩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情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学生的动情而实现晓之以理的目的。
二、以情动情,激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沟通,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阅读前通常“无动于衷”,教师则往往在备课时,通过自己的理解而首先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契机,用丰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内心所迸发出的激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使学生随之入情的效果。
《我与地坛》中的母亲让我十分感动:她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而且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形于色的痛苦。当母亲这支生命航标引导“我”有了面对生命的正确态度,激活了“我”生存的意志与信念时,母亲却与地坛合二为一。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把史铁生追忆母亲痛悔无及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给学生,“我”运用师生分读、音乐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达情感信息,结果让学生动情得落泪抽泣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
三、仔细品读,感受情感
品词、品句、品读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特有的手段与途径。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赖于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有的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责,我就问同学们,你们通过哪些词语能体会出作者的自责?经过分析,有的说作者用“真是”和“太”这两个词语修饰“聪明”,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可以看出他的自责;还有的说“唉”这个感叹词,在叹息之余也表达了自己的自责。然后我请同学们把对这句话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之后,我再次启发同学们,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体会到了作者感情上的变化?同学们找到了第六段的“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同学们说“前文谈到父亲为‘我’做了那么多,可‘我’无动于衷,但是看到父亲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时,‘我’感动了,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说:“同学们,‘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是,面对蹒跚的老父亲的背影,朱自清的内心怎能不受触动,二十岁的他,泪水忍不住很快流了下来。”同学们又说“而运用语文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王焱焱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作用展开学生的人格教育,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语文教材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中内容的生动性是比较了解的。语文教材中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语言文字专项训练之外,还包括一些德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有效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有更加远大的理想,最终起到很好地塑造人格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伤仲永》的时候,此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江西金溪人方仲永因为父亲后天不让其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的工具,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告诫人们不能够仅仅依靠天资而不去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文章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有着更深的教育意义,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尽管有的学生可能感觉到自己很聪明,但是也要注重学习,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性,更加牢固地掌 且眼泪是‘很快’地流下来的,说明当时是控制不住了。”我说“这就是感情的力量”……通过仔细品读,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四、深入理解,挖掘内涵
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语言中有对祖国、人民的爱;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也有天地动容的悲惨、开怀的笑、嚎啕的哭、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处理好含与露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被其思想内容所感染而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五、结构得当,加深情感
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建立以“道”为中心的有详有略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说来,文中最感人、最有教育意义和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处要重点阅读,重点感受,重点理解,这样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跌宕起伏,激发学生兴趣,使情感渗透出最佳时机,从而达到熏陶思想和启迪明理的目的。
六、内外结合,强化情感
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还要着力开发课外这块阵地,让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情感教育途径。可以激发同学们“海读”(大量的读),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从阅读和活动中扩展知识面,陶冶其情操,锻炼其意志,强化其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从教材出发,科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点与面,创设动人和谐的情境,采取得当的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课内外教育的结合,才能发挥其综合效果,达到寓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于语文教学之中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篇五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 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思想教育课对道德的研究与伦理学对 道德的研究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区别的。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方法有: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
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品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道德观念不断更新。我们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 步作为唯一的道德评价标准,批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道德,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历史遗产,支持、传播代 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新观念、新道德,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