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一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 、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三
利用这个寒假,我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主编的《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救师》这本书,是一本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书,读完后我感受颇多。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的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救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是什么?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
翻开书的第一篇,就是数学家张景中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的《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指出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很简单。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
作者谈到“函数思想”。他说:最重要的,首推函数思想。就如文中讲到的“加法”就包含了函数的思想。函数思想和方程的方法,是一个事物的两面,都是大智慧。他又说,当然不用给小学生讲函数概念,但教师有了函数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潜移默化,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就有好处。
接着又讲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他说:数学要研究的东西,基本上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形的联系几乎处处都有。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数的时候就讲数,到了学几何的时候就讲几何,缺少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意识。他说,在数学当中,几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重要的数学概念,最初都是从几何中来的。所以我们不妨可以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教学,让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他还说,几何语言的早期渗透可不可能,值得研究。
最后他强调了寓理于算的思想。他说,小学里主要学计算,不讲推理,但是计算和推理是相通的。他说,数学活动中的画图和推理,归根到底都是计算。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图形是推理和计算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和推理的关系,从计算发展到推理,是很重要的。
文中还提到了陈省身先生的观点,数学可以分为好的数学与不好的数学。好的数学指的是能发展的、能越来越深入、能被广泛应用、互相联系的数学;不好的数学是一些比较孤立的内容。比如,方程就是好的数学。据此指出,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寓理于算的思想,都属于好的数学。这些思想是可以早期渗透的。早期渗透是引而不发,是通过具体问题来体现这些思想。就我的理解,好的数学就是指的这些数学思想。
引用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都表明,数学思想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有着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的《对学困生问题的20年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学习使人进步,读书使人增长知识。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得更远。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老师很好的经验,之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四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情况,有苦、也有甜。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体验与反思。为使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总结经验,以备以后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特在此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数学课每周调整为四节。如何利用好这四节数学课,既让学生掌握好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我在备课方面,认真做到两点:
1、 认真编写教学案。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学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 认真编写导学案。为了更好的做到数学教学的前瞻和后延,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编写导学案,做到导学条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就能做到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会,自己学不会的带到课堂解决,切实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小组长的产生。首先在全班范围内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管理的核心。小组长的人选必须具有:①数学学习优秀。②在班级内有一定的威信。③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小组组员的分配。把除小组长以外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基本素质等情况分成a、b、c三等。按照自由组合、教师调控的方法由小组长和每一等级中的一名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3、小组一旦形成,小组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能随便调换。假如某一个同学想到其他组去,必须取得本小组组长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组组长的同意,再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调换。如果某一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本小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这个同学必须自行联系其他小组到其他小组中去。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珍惜本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4、小组学习指导:
①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学习要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② 小组长要做好调控:小组讨论、交流时每个成员必须发言,让差生先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③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别人的意见,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这样做较好地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了合作精神。
④ 让小组组员间相互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成为一种习惯。组员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检查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相互当老师的意识和习惯。让小组始终处于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氛围中。
1、课前相互提醒本小组成员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过程中相互提醒并制止本小组成员上课说话、走神等违规行为,保证本小组成员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上。
1、我们学校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在课前,老师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预习新课。课堂上,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对课前导学案的研究探索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研究的成果统一认识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把本小组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提交到全班研究讨论。
2、上课过程中遇到的新生成的问题,由小组长带领全组研究、讨论,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任何组员的发言都代表本小组,是小组共同研究的成果。
3、由小组长检查某一部分知识本小组成员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竖式的简便写法这部分知识,通过小组研究、交流、汇报,教师精讲点拨后,是不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呢,特别是差生也掌握好了呢?这时我安排各小组看书质疑,相互检查。小组长就会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本小组可能没有掌握的同学是否学会了,如果不会,全小组的同学就合力把他教会。这样就达到了小组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自习课上,老师把练习题、练习卷等放给小组,让小组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检查,有弄不明白的问老师。这样老师帮学生解决的都是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1、作业的布置。我们的课外作业分两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小组布置的作业。老师根据上课的安排,布置少量的必须的巩固作业和预习作业(例如导学案)。小组作业是小组长根据本小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和本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自主安排作业,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小组安排的作业往往是最有效的。
2、作业的检查。小组对于课外作业特别是本小组布置的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对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全组协商解决。对于检查出的错误,由小组长负责督促改正。
3、实际问题研究。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共同研究的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在课余空闲时间,就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思路。研究结束,根据本小组的研究情况,填写研究情况汇报表。
小组长掌握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家长联系电话,当本组组员取得成绩或出现错误时,小组长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并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当家长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时,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询问小组长,会得到自己孩子的最真实细致的情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评价时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学生的评价,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高的学习动力,是否了解自己的不足而勇敢的改正自己的不足,是否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此,我对小组的评价采用了小组点评和定量评价的办法。小组点评,定期举行小组点评会。
1、组内点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向本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进步。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
2、小组长点评: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①本小组在本段时间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五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上次在龙三小观摩了老师们上公开课,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课件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平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习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六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老师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教师一定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入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一位老师教学“圆”,从童年时代的推铁圈到现在的呼啦圈,从奥林匹克的五环旗说到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老师充满激情的配乐感怀,使全班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老师的“侠骨柔情”感染了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的“圆”感到不再陌生,并且有了急切了解更多的关于圆的知识的愿望。于是老师请大家动手制作圆的模型,不失时机地讲授了“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室里始终播放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把客观的“圆”演绎成人间情感的故事。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活动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请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一位数学老师把数学课上成语文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争论话题: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简分数。甲方观点:三分之四是最简分数。乙方观点: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双方利用最简分数的概念展开舌战。乙方认为,三分之四,分子与分母是互质,符合最简分数的命题,但考虑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数,所以一直强调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而甲方抓住最简分数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质这个必要条件,不考虑最简分数是否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向乙方展开攻势。最终,乙方败在甲方有理有据的事实面前,双方最后握手言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师评价了甲方不仅对数学知识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过机智的提问帮助同学理解概念,称赞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接着幽默地夸奖乙方,告诉他们许多事实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你们发明一项规定:只有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时,才叫最简分数,说不定以后教材就变了。并鼓励乙方积极动脑筋,不断探索,数学这门功课就是奇妙无穷,只要你们不懈追求,耀眼的奥数明星也许就会从我们班上诞生。教室里始终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学生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江河,直泻千里,他们的思维在碰撞,激情在燃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促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尝试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并交流计算方法后。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就连下课铃响了似乎都没人听到。一旦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对数学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解决“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找来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可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前来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这时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哪种自行车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有的学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后就会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这样使得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让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七
20xx年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小学数学工作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里很高兴,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获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通过听了陈阳老师的公开课,我感触颇深,陈阳老师上课很有特色,首先,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且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不说废话,而且课程安排很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且衔接巧妙。教学中,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她的课件制作得很好,板书工整简洁,一目了然,值得我们学习。
大方二小曾影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和陈阳老师一样,有标准的普通话,精练的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影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非常和谐,说话具有吸引力\有磁性。提问也恰当,有艺术性。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没有疲惫感。
大方一小张青老师上得也不错,她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一针见血,突破知识点,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次,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到了极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下午的学习中,大方一小的刘刚老师给我们讲了微课的制作。刘老师上课很有趣,说话诙谐幽默,下面听课的老师积极性很高,他善于抓住老师们的心思,放了很多有趣的视频给听课的人听,但遗憾的是,在讲到微课制作得关键步骤时,却因为电脑的原因、或许是准备不足吧而出现了一些故障,致使讲授的课程无法继续下去,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接着我们听了大方教育室杨明江老师的“小学数学课程听课技巧”。杨老师说话流利,用词准确,一针见血,直击重点,没有过多的废话,听了他的课后,我才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不足,原来听课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原来的我听课就只是把授课老师的授课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听课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但通过这次培训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听课具有如此大的意义,有如此多的学问、技巧。在以后的听课中,我一定要认真地听,把学到的听课技巧运用进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真正有实力的老师。
以上就是本次培训的一些简单收获和体会,收获不小,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多参加培训,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八
参加了“20xx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听得最多的两个词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相比,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我们教语文有语文书,面对一篇篇课文,我们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答案是教语文。阅读教学教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口语交际教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品质,习作教布局谋篇,行文组句。其中阅读教学教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就阅读教学专家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讲读转变为实践,二是由课文的思想内容转变为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不能把教材内容当成我们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这让我想起前些年经常会有老师在课上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然后学生整堂课从头哭到尾,其实学生只是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思品课的目标。而语文课应当把重点放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悲痛是用怎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
怎么教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学习的实效和学习的评价。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他们不是零起点因此要分成层次,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不用教,哪些只需要点一点学生就能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我们重点教的。
“读写结合”教学反思
在《我是什么》读写结合课上,我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例文中的写作特点,明白文中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知道要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二是以教师的下水文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选择生活中熟悉、喜爱的事物,通过小组互说、学生评议、老师点评等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愿说、会说、乐说,写出自己的童趣、童情。对于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我尝试用各种形式的评价语既欣赏、激励学生,也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学生口头表达的不足,收到良好的效果。
附学生文:
我是一个小书包。我有一个大大的肚子,里面装满了小主人的书本,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小主人每天把我被在肩上,心里感觉美美的。小主人高兴的时候还会给我洗洗澡呢!
我是巨石,每天站在河边的草坪上。人们散步累了,就坐在我的身上休息。我很结实,一点儿都不觉得疼。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赶紧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好让人们坐着休息。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九
20xx秋季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这是现在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课堂教师语言,教学方法方式入手,尝试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等,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见解呢?”、“你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指导,课堂上要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学期以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情绪有了很大的扭转。课堂上,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探索,质疑问难,踊跃发言。
现代创新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要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常常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倒数时,我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填写,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我自告奋勇迅速将答案填写完毕,为了打消学生以为老师事先算好的念头,我补充说:“谁能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你一出完,我马上就能填出答案”, 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趣十足地争着出题,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其中有什么诀窍?”这样让学生再好奇中激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探求教学问题中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2、加强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智慧来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制学具、操作教具等。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制圆片,通过用绳子绕圆周一圈,将圆的周长曲线转化成直线,通过将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等,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渗透了转换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道数学与显示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
本班xx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十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十一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二、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感悟、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时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时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
三、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四、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
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参与一种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十二
10月,我有幸参加了新场乡中心小学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技能大赛赛。感谢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观摩、学习、切磋的平台,调动了我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并感谢刘老师、杨老师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与帮助,让我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提高。
本次比赛,为时2天,可谓紧张而充实,考核非常全面。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所收获的不仅是一纸证书,而在于准备和参与比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因为失误深深的自责与沮丧,又有那柳暗花明的意外与惊喜,有赛前的忙碌紧张,又有赛后的反思与总结…,它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经历,有了从未有过的体会。下面就把我最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本次比赛的内容有:数学解题比赛,现场评课,粉笔字板书设计,即兴演讲,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最后上一堂20分钟的展示课。这么多内容怎样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复习呢?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执教过2—6年级的数学,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但对中学的数学知识有所淡忘。其次,即兴演讲是自己从未接触的项目,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准备。让我感觉十分头痛。
在复习准备的这段时间,我又重新翻开了小学奥数、中学代数;也上网查了很多即兴演讲、评课的技巧,观摩了很多即兴演讲的范例和视频。甚至试着去猜题目,写稿子。这样的日子,虽然紧张、忙碌,但又十分充实。无论是数学解题,还是评课、演讲,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提升。在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读书学习过于功利,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而非临阵磨枪、一蹴而就的。直到需要用时才进行突击,往往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有时也应静下心来多看看书,积累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在本次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即兴演讲:准备3分钟,演讲3—5分钟。按理说我们教师每天都面对学生不停地讲话,这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并非易事。参赛的老师们,有的因为过于紧张,思绪混乱,语无伦次;有的人纯粹答题,而忘了这是演讲;当然也有人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看来即兴演讲考验的不仅是你的知识贮备情况,理论功底,语言表达能力,也要考验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比赛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看待某一点的得与失。
曾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老师说过同一句话:每参加一次活动就经历了一次成长。的确,在与其他青年教师竞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多么优秀,却收获了一种积极的进取心。同时,通过大赛,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检验和提高。从而让我深深意识到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状况,不断学习,拓宽思路,走出平庸,学有专长,教有特色。
技能大赛,考察的是教师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它是教学的保障。但是,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一定会有高效的课堂,犹如有了上佳的陶泥,却不一定能烧制出上乘的陶器一样。因为塑形、彩绘以及火候的把握,除了需要缜密的心思、高超的技艺外,还要具备“视材而定”的随机调控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既需要学习,更需要实践,还需要反思。所以,我会把这次大赛出现的问题当作自己提高的契机,在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有效良策。只有这样,才会逐渐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快地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美篇篇十三
有一句话:学到老,活到老,的确,不学习的话,人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