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人的确证”——彩陶消亡的一种可能

谈“人的确证”——彩陶消亡的一种可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5 00:22:12
谈“人的确证”——彩陶消亡的一种可能
时间:2023-08-15 00:22:12     小编:刘志锋

古代中国的原始艺术十分发达,但经过近万年的岁月沧桑,现在大量遗留下来的只有彩陶艺术,这成为研究中国史前社会美术的主要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美术的起源和中国美术发生期的特殊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彩陶的产生和彩陶艺术本身领域,只有极少数文章涉及彩陶消亡的研究。其实,彩陶消亡的研究与彩陶产生、彩陶艺术本身的研究同样重要。彩陶的产生和消亡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研究彩陶的消亡对人们理解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彩陶消亡解读存在的问题

对于彩陶时代的结束,阐述得最为详细的是林少雄。他认为彩陶的消失和陶器时代的结束,主要是因为:其一,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或者说社会成员男女关系和地位的变化及其审美观念的变化;其二,彩陶发展到了顶峰后必然没落,必然呼唤新的形式取而代之;其三,陶器使用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张朋川的研究认为:彩绘陶器的出现,意味着这种有彩饰纹样的陶器不再是日用的器皿,而是由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使用的礼器,于是被人们普遍使用的彩陶到这时已被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的彩绘陶所代替,所以社会发展进程最快的中原地区的彩陶迅速地衰落了。

甚至还有文章认为,主要是青铜器的出现使彩陶迅速衰落了。

这些研究成果为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值得进一步商榷。林少雄的研究认为,彩陶消亡的原因之一是社会成员男女关系和地位的变化及其审美观念的变化,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此前是女性在从事彩陶制作,而进入父系社会就是男性在进行陶瓷生产;其认为彩陶艺术发展到顶峰而没落,这不仅适用于彩陶,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其认为陶器使用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导致彩陶艺术的消亡,使人感觉语焉不详。

其他认为彩陶的消亡是由于彩绘陶和青铜器出现的研究结论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与事实不符,彩陶大量消亡之时,彩绘陶和青铜器还远未大量出现,青铜器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在商周时期,彩绘陶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在战国、秦汉时期,与彩陶消亡的时间相距甚远。其次,在论证方法上也有循环论证之嫌,认为彩陶消亡是由于彩绘陶和青铜器的出现,那么彩绘陶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否由于彩陶的消亡呢?如果是,那么就是循环论证;如果不是,那么原因又是什么?

另外,青铜器铸造作为新兴技术,其制作难度和成本更高,人们为什么舍弃彩陶这种技术熟练、成本更低的手工生产?或者说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做出如此的选择?

二、人的确证彩陶消亡的一种可能解读

对于彩陶消亡的原因,研究者还是应从艺术的本质上寻找。易中天认为:作为情感对象化形式和感情传达的艺术,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确证。人的确证,即在劳动生产中产生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确证和自我确证,即情感的交流和传达,既是艺术的真正起源,又是艺术的最深刻的本质。

这种人的确证感,反映在劳动生产和艺术创作中,就是对新技术运用的追求和运用新技术时人们产生的对自然的控制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即作为人的情感对象化的彩陶生产,成为情感交流和传达的主要载体,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确证。

纵观彩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伴随着制陶技术的飞跃:

首先,从彩陶的产生来看。现在可以看到的彩陶文化较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是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其彩陶钵的口沿已经使用慢轮进行修整,钵口沿内外还有利用慢轮绘制的带状花纹。对彩陶艺术研究有素的张朋川先生认为:彩陶纹饰起源于陶工在制作夹砂的粗陶器时,由于手指不断地转圈修抹口沿,经常将手指磨得出血,以至血染红了陶器口部。据此我们分析原始社会制陶人的心理,他们可能认为只有在口沿的制作加工到手指出血的程度,使陶钵口部才能获得坚实耐用而在烧制时不易炸裂的功能,因此非要在陶钵口沿画上红色宽带纹,才能满足唯有这种样式的纹样才能具有功能的心理。

其次,以彩陶文化为特点的半坡文化中,能进一步利用陶轮使陶坯成型,轮制技术也有所发展,能在陶器腹部绘出一圈平行的细纹线。陶器中彩陶占的比例增大,图案的构成形式由简单变为复杂。总之,半坡文化的彩陶进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

最后,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彩陶衰亡后,陶器的发展进入龙山文化时代,龙山文化陶器制作首先在方式上有了重大的改进,进入轮制,即快轮拉坯成型的阶段。虽然制陶技术更为发达,龙山文化出土的彩陶数量却极少,大部分是素面的磨光黑陶或红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陶轮的广泛使用,彩陶却迅速消失了。为什么制陶技术的提高,反而促使辉煌的彩陶文明在史前时代走向衰落?

这是因为,在制作上,它是由轮转拉坯时手指间隙造成的痕迹,所以才可以成为拉坯的标志,而拉坯正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因而它才在黑陶作品上显出审美的意味。说到底,这个意味还是人对新的生产方式的由衷赏识,也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力量得到证明的一种自豪的体现。

研究者发现,彩陶的发展与制陶工艺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凡具有彩陶制作传统的古代文化,其制陶工艺必然停留在手工制作阶段,制造者掌握和使用了快轮制陶术后,彩陶工艺便很快随之消亡。甘肃彩陶直至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时期,仍然使用泥条筑成法制作。新疆彩陶消失得更晚,是因为快轮制陶技术至汉代才传入新疆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彩陶生产之所以到了青铜时代依然十分发达,其重要缘故就是当地人未能早日掌握快轮制陶的方法。

所以可以说,正是每一次制陶技术的进步,不断带给先民新的确证感,促使彩陶产生、发展、繁荣甚至走向消亡。彩陶发展中的这个悖论,只有从艺术的本质上寻找原因。回到前文,如果一定要说是青铜器取代了彩陶,促使彩陶消亡,那么也是因为青铜器的生产是一种先进的工艺,能够给人带来新的确证感,只是这里的人不是普通的劳动者,而是奴隶主。人的确证促进了人类艺术不断发展。

结语

人的确证不但解释了彩陶消亡的本质原因,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陶艺仍然有借鉴意义。现代陶艺产生于18 世纪末19世纪初,此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工业文明时期。高效率、快节奏生活中的紧张心理状态,机器化工作生活环境中的机械空间,使人开始在这种环境中迷失自己。

正如保罗瓦雷说得那样:如果不纵情欢呼人类的胜利盖过了自然力量,那这些来自火的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类最早的产品就是对火的使用。什么是陶艺?人类一边把火用于生产劳动,一边用火创造出使人愉悦和沉思的东西。

因此,与其说陶艺是现代艺术,不如说是后现代艺术。在工业化的世界里,人类更需要人的确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