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3 00:13:21
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3-08-23 00:13:21     小编:韩建民

摘 要:“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换挡期,储蓄率过高而引致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储蓄总体规模依然较大、且发展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存款实际利率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呈正相关;A股筹资额、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呈负相关。

关键词:新常态;城镇居民;储蓄;实证分析

一、引言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换挡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由依靠对外出口拉动转为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储蓄呈现跳跃式增长,2014年达到了1173735亿元,是1990年的164.86倍,抑制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64.39%下降到2014年的51.76%。过高的储蓄率,抑制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Beck T&RossLevine(2013)实证模拟了中国居民储蓄和生活水平的最优水平,并构建了储蓄结构与投资的有效转化模型,为中国降低居民储蓄率提供模型参考[1]。Terada-Hagiwara(2014)实证检验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影响因素,认为人口结构的变迁、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等是抬高亚洲发展中国家储蓄率的主要因素[2]。宋明月,臧旭恒(2016)从微观数据的角度指出不确定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显著[3]。现有文献大多着眼于单变量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而少在模型中同时引入多变量影响因素,且多以我国居民为研究尺度,而忽视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区别。因此,本文针对城镇居民的储蓄构建多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探讨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在“三期叠加”背景下,降低我国储蓄率,扩大内需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发展现状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储蓄的增长速度高于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且二者间的差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在2008年之前,居民存款储蓄总量小于国内生产总值,且其增长的速度基本上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一致,但2008年之后,我国居民储蓄出现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其总量由2008年的20.25万亿上升到2014年的117.37万亿,提高了5倍。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总额也在2008年之后也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8年的13.94万亿上升到2014年的39.12万亿。这可能是在金融危机下,为了规避风险而造成的居民储蓄率的快速上升,并保持居高不下的水平。虽然我国居民储蓄的总体规模很大,且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人均居民储蓄率却相对较低。

三、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围绕消费―储蓄函数对储蓄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解释,也提出了很多理论,比如斯密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这些理论为研究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提供了理论借鉴。因此本文在参照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变量作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持久性收入是居民消费和储蓄的主要成分。当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的储蓄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其与城镇居民储蓄呈正相关。

(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存款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例,是消费的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当存款利率较高时,意味着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随着上升,居民就会将更多的钱投入银行赚取利息,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反之,居民会增加储蓄或者将钱投入股市等,而不是将钱存入银行。因此,储蓄存款利率与城镇居民储蓄也是呈正相关关系。

(三)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越高,说明单位消费所需要的支出就越多,能用于储蓄的货币会相应的减少。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不断上涨就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下降,最终会导致居民存在银行的钱所获得的利息会减少,从而驱使人们减少储蓄。同时,物价上涨意味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储蓄的下降。因此,物价水平与城镇居民的储蓄呈反向关系。

(四)A股筹资额

证券市场对居民的储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当证券市场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率高时,证券市场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是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作为对风险的补偿,其收益率一般都会比银行存款率相对要高。[17]因此,A股筹资额与城镇居民储蓄呈反向关系。

(五)GDP

国内生产总值对储蓄也会产生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越稳定,居民生活水平会相应的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他们有跟多的闲散资金用于储蓄。

(六)城镇居民就业人数

城镇居民的就业率越高,他们有了收入来源,除了将一部分用于消费,他们会将一部分收入作为储蓄支出。[19]因此,城镇居民就业人数的提高也会促进城镇居民储蓄的提高。

(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指城镇居民的在食品消费上的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2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大小是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越少,家庭中用于食物中的消费支出就越大。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表征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当恩格尔系数越大,城镇居民用于食物消费支出就会越大,从而导致储蓄水平的降低。

(八)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对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交易的成本,同时制度因素也会影响居民对经济运行的心理预期,从而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