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环境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环境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1 00:27:46
环境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3-06-21 00:27:46     小编:卢萍

一、引言

一件设计作品,不仅包含着实用功能,同时也包含其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设计在空间维度中,是一个或多个元素以序列的形式而组合存在的,它给人传达的信息不应该是各元素的信息,而是整体的空间界面。当这种信息传递到人脑中时,它将以一种感受而体现出来,这种感受就是情感,情感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设计中,情感因素不一定是奢华、富丽的,最好是自然、随性、自发的元素。然而,设计作品传达给人的不同的情感是以不同个性所表达出来的,一张椅子、一面墙、一展窗户等,都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使人感受得到客观环境的情感。设计师应当利用这种不同的情感因素,并把情感因素当作环境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我们就会发现情感空间无处不在,或轻松活泼,或庄严凝重,或高雅优美,或古拙朴素,或清新雅致,或浑厚天然。情感化的表达使环境设计有了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力,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富有节奏的情感变化,或是含蓄,或是直接,设计师在创作设计作品时,应当考虑将作品从物理空间的设计转化为情感空间的设计。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意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社会从早年间的自然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商品经济,人们已不止是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而是更多地寻求精神需要,也就是文化消费,因此设计品不得不承载对审美、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理念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日新月异并时刻适应和反映发展着的环境。我们看一看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品就不难看出,例如园林景观设计,在几十年前社会生产中人们追求规范性、统一性的年代,园林景观设计将各种植物塑造得人工化,比如都长得一样齐,各植物之间距离相等,甚至将植物修剪成其他事物的模型,而近些年来,人们抛弃了原本的理念,追求天然真实,园林景观设计中以植物自然生长不加人工修饰而表现出来。好的设计品是要成为大众生活方式所热衷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怎样将情感通过设计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环境感知的存在方式

视觉会对外界的环境事物进行选择性加工,并通过大脑以情感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环境感知的大概过程,然而这种过程分为横向感知和纵向感知。

(一)环境感知的横向方式

环境感知的横向方式是以视觉为主,人的视觉是水平方向的大致椭圆形,所观察并能影响环境感知到环境空间大概分为四种,这四种是并列的。第一种是环境空间的形状,比如线性形状让人感受到“动”的特质,面性形状让人感受到“静”的特质,棱角多让人感受到“繁”,等等;第二种是环境空间的闭散,或者说环境空间的聚散,封闭或者聚集让人产生压抑,开散让人产生离散感;第三是环境空间的排列,排列的变化通过空间环境的曲折、收放、开放和围合所带给观者不同的感受而达到目的并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认知;第四是环境空间的尺度,包括空g自身的比例,与观者的距离和环境空间自身的大小,环境空间的尺度不同,会给人例如威严、壮观、平庸、可爱等不同的感受。

(二)环境感知的纵向方式

环境感知的纵向方式主要以触发观者的逻辑思维为主,环境感知的纵向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这三种感知方式是递进的。第一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环境空间通过图像,象征或明示直接传递给观者某种情感意识,例如纪念碑、庆典等直接传递观者某种情感意识;单看环境空间的设计元素,就能直接了解其情感意识。第二种是环境空间的联想和激发,也就是将环境空间的各种元素组合起来产生某种诱导性,使观者无意识地产生某种联想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种是对环境空间形象理解的转移,即环境空间通过情感化的植入唤起人们某种情感,这种环境感知到方式往往受到记忆、文化、习俗、信仰的影响,例如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红色代表喜庆和热闹,白色代表哀伤和庄重。环境感知的三种纵向方式虽然是递进,但不存在优劣之区别。

三、情感化表达在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性

设计不仅仅承载产品的实用功能,同时包含其文化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环境空间所表达的文化信息能被受众接受并认可,那么这个设计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因此,赋予环境空间情感化的一面,就更贴切大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给设计品注入生命力,也能使受众产生共鸣。

(一)何谓情感化表达

情感化表达简单来说就是托物寄情,以情带景。情景合一是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追求目标,将设计师的某种情感寄托在具体的环境空间之上,再通过环境空间的具体方式表达出来。但是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观者通过环境空间所感受到的情感和设计师所寄托在环境空间的情感是否一致的问题,平面设计大师内维尔・布罗迪说过:传播过程是一种对话,而不是独白。基于这一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读者才是真正的作者,在环境设计中,许多设计师无意识地将观者的理解引入歧途,如果设计师将情感完整地融入在环境空间后,再通过环境空间将设计师的情感完整传达给观者,并在观者的意识中形成和设计师基本类似的情感,那么就可以说这件艺术品是成功的。因此在环境空间中,点、线、面、空间、分割、材料等,是属于形而下的,是产生情感化表达的手段。而情感的融入方式和情感的导出方式才是形而上的,是产生情感化表达的方法。

(二)情感化的表达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形式的设计都是一种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当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努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情感化的表达则是其中之一,如果设计品所传递的情感信息能被大众接收和喜爱,那么一定是符合社会发展和当代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作品。在当今社会,如果设计品还只是满足功能需求就足够的话,那么必定是没有市场没有立足之地的。同时,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社会里,设计师应当记住人的情感系统会改变人的大脑机制而做出不同决定的这条道理,因此某种具有情感化的设计品可能足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提升设计品的使用效率。从这两方面来说,情感化的设计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环境空间设计中情感化表达的主要条件

在环境空间中,人就是主体,同样也是欣赏主体,好的情感化表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可以被人所直接接触,这里不仅包含视觉,同时也可以包含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因为只有直接接触的,才有价值;第二就是要以观者为中心,所谓以人为本,要了解观者的特点、喜好、理解力及文化背景。比如说在农村或小县城的咖啡店和在大城市商贸中心的咖啡店就不能是一样的,在民族风格的古镇里的公园和中欧洲风情街里的公园也是不能一样的,要考虑观者的情感和文化背景;第三就是要影响观者的心境,这一点不言而喻,比如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不合理而且讨厌的,观者的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环境空间中情感化的导出。设计师应当明白,观者的心境对于设计品欣赏的影响力,因此,优秀的设计师利用环境空间的视、听、嗅、触、温度、构成等因素通过外部刺激和观者生理刺激去影响观者的心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情感导出过程中的干扰。

四、环境设计中常见的情感化表达方式

优秀的环境空间的设计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的,不是固定式的,这让我们想到了19世纪下半以叶莫里斯为代表在英国掀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当时的理念是反对机械化中繁华和无意义的装饰,主张恢复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个观点影响很大,改变了许多人对设计的看法,21世纪的设计更应该寻求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设计。在环境空间设计中,这种情感化表达主要以四种方式体现。

(一)情感叠加法

常见的环境空间设计以形式图形叠加为主而缺少情感叠加,所谓情感叠加就是指把同类情感化的要素叠加起来,在确立其中某一种或几种要素为主导要素的同时,与其他同类型要素有机地排列,从而给观者带来相对各要素情感信息总和更烈的感受。

(二)空间转变组织法

空间转变的组织犹如一本长篇故事书,每一章节都互相关联且剧情跌宕起伏,也像音乐的乐曲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却构成统一的曲调。在环境空间里,通过空间的转变,表现演变中的情感。例如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从地质时期馆到史前时期馆,再到古典时期馆,到近代馆、殖民时期馆最后到现代馆,每一个展馆的环境空间的引人入胜的设计和布局都大不相同而又贯穿如一。这种实际空间转变的同时伴随情感空间的转变体现了设计师的情感化转移的过程。

(三)分析模拟法

分析模拟法就是对相关联的环境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并在新的环境空间中进行模拟再现的方式。学习前人所创作的优秀设计品经验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借鉴这种方式是我们进行情感化再现的途径。比如说辛亥革命纪念馆看起来像辛亥革命旗帜,比如说毛主席纪念馆看起来像林肯纪念馆,等等,从相关联的环境空间中分析并借鉴而非照搬的模拟,是目前进行情感化表达的较为普遍的方式。

(四)功能突出法

在环境空间中的情感表现可以独立作为环境空间的一种功能性,甚至是主要的功能性,例如纪念广场或纪念碑,在这种情况下,情感化表现应考虑功能目的性,将情感化的表现为环境空间的功能性服务。

五、结语

一件设计品,不仅包含其实用功能,同时体现人文价值,在环境空间中,人文价值与观者的互动能满足观者的精神需求。社会是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层次和表现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一件设计品的人文情怀就应当随着社会的脚步而不断变化和完善,情感化表达作为设计品的人文情怀的表达方式成为当今环境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问题。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永续性在于设计品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化表现是否“接地气”,也就是是否从生活中来,设计师如果能在时代的变迁中、从真实生活里寻找真实的情感融入到现实的艺术品里,那么优秀的设计就能得以发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