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认清师生关系内涵及现状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认清师生关系内涵及现状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0:12:29
认清师生关系内涵及现状改善高校师生关系
时间:2023-08-06 10:12:29     小编:

[摘要]首先从理论入手,从多方面对师生关系内涵进行剖析,纠正对师生关系的一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然后着眼于现实,对当今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为良好大学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师生关系;内涵;大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017-03

引言

师生关系是校园里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只有准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认清当今大学师生关系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改善大学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可以被概括为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效果。教育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学校教学众多的社会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布贝尔认为,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足见其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对师生关系内涵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有别于普通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不同于普通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它属于一定教育结构中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产生,又因教育教学而存在,承担着专门的教育功能。因此,师生关系除了遵从普通人际关系原则外,首先得服从于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受约于教育。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教师,必须与双方所承担的角色相宜。因此,师生关系首先得服从和服务于教育这一目的。

(二)师生关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

以前人们往往仅把师生关系看做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可利用的外在条件,把它视为教育和教学的附属产品,只看到师生关系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忽视了师生关系本身就存在的教育意义,其实,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陶冶和培养个体精神,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它不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活动本身。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或培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如果把师生关系单一地界定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或者把师生关系仅看做是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而必须的条件,这就大大缩小了师生关系的范畴和功能。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师生关系的条件性意义,也要认识到师生关系的教育性意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师生关系的价值。

(三)师生关系是多层面的

师生关系是围绕着教育和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多层面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教学关系,这是师生以文化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培养为纽带而产生的工作关系。社会或教育部门往往对这层关系有规范性的要求。比如,不偏爱,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等等。伴随其产生的是心理关系,这是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长期的接触而产生的普通的情感关系,师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相互自然地产生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这种情谊主要产生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这层关系可以充当教学关系的润滑剂,没有这层关系,就会知情脱离,师生关系显得生硬而刻板。其次,是个人关系,其产生在教师和个体学生之间。这层关系往往具有随意性和非正式性的特点。往往是师生间由于志趣相投或性格相近,或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师生通过各种社交媒介在课外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这层关系是最自然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流露真实思想,自由地交往。个人关系是师生集体交往关系的一种补充,充满着浓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在历史上曾有不少师生情谊的佳话,但这层关系也往往最容易被利用。最后是法律和道德关系。师生关系处处都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受到社会法律和伦理的要求。道德关系使得师生间表现得规范有序,保持师生关系的内部平衡。这四个层面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健康发展。

(四)师生关系是双向的

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结果。通常人们往往认为,由于师生分别处于教育和被教育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教师在文化知识、技能、经验和权威等方面处于优势,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主要依赖于教师。其实,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离不开学生的作用和参与,离不开师生双向的人际互动。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走近学生,调整师生距离,让学生乐于跟自己接触。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教师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主动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二,师生关系也遵循普通人际关系的互惠互利的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教师受益。所谓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影响教师的教。教师不仅用教材内容影响学生,而且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等人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特点以及需要、兴趣、态度、抱负、对教师的评价等也在影响着教师。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期待,都会激励教师不断地钻研和学习,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师生在良好的合作过程中,共同体验教育的乐趣,共同成长和发展。教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收获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相反,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对教学活动产生消极阻碍作用,每一次上课都会成为双方的负担,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充满挫折感和失败感,开始厌倦和否定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继而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失去热情。 二、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地深入,师生关系受到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努力地从各方面着手改善师生关系。近年来,民主、平等、互动、和谐已经成为师生关系话题的热词,但是根据诸多调查报告,目前中国高校师生关系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进一步地改善。综合这些调查和报告,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生关系刻板单一,知情脱离

不同的教师因受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塑造出与其相对应的师生关系。当然,师生关系还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纯粹知识的传授,教师被看做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言堂”式的讲授,学生挺直腰板认真听课并做笔记,是这种课堂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听老师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师的权威不容挑战。课堂上唯有知识的传授,鲜有情感的交流,知情脱离。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仅被局限在教学关系上。其结果,上课气氛紧张,缺乏生气,大多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师生关系是上下级式的,是专制的、单向的,刻板的,由此而产生的填鸭式课堂是沉闷的,枯燥的,缺乏生机的。

(二)师生关系淡漠、疏远

综合诸多调查,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教师除了上课外,课下与自己交流甚少。这种师生非正式交流的缺失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和疏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大学里,教师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地关注。可以说,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自由了,因此距离教师的视野也就越来越远了。学生的成绩不再像中考或高考那样重要。大学教师不再那么高度地重视学生的成绩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密切地关注学生了。有的老师基本上不会布置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放任式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监管。

第二,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导致班级人数增多,一个班几十个人,甚至有的课程还合班上课,一个学期下来,教师能准确叫出名字的也就那么几个学生,更谈不上深度地交流了。也就是说,师生接触机会被摊少,师生感情被摊薄。

第三,由于大学都设了辅导员这一岗位,甚至有的学校还设有班主任,因此很多科任教师都认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都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自己只要“传道、授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即使有的教师与学生有交流,也仅限于专业领域内的。

其次,由于在大学里衡量教师的地位和水平所依据的主要是教师的学术成果,教师的待遇直接与职称挂钩,而职称的评定主要就看科研成果。因此,很多教师出于这方面的压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方面,所以缺乏与学生进行悉心交流的动力、时间和精力。

最后,现在很多城市都新建了大学城,大学城往往离市区,原校区较远,教师上完课后就得急匆匆地赶校车,哪怕是学生课后的一个小小的提问,都可能耽误了教师赶校车的时间,教师没有课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出现在大学城。老师似乎遥不可及,师生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空间距离的拉远,自然导致心理距离的疏远。

(三)师生关系庸俗化

虽然相对于社会这个大染缸来说,大学校园是一片净土,是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务实进取,尽显大师风范,大多数学生也非常珍惜学习机会,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品学兼优。但是,还是有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竞选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时,在争取入党时,或是想要通过某门考试时,就动起了请客吃饭送礼的招数。部分教师往往禁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高手一抬,学生的大事小事就都不成事儿了。甚至有的教师与学生称兄道弟,以与学生吃饭为荣,把学生当成个人资源,百般利用,丧失教师的尊严。这些不良风气违背了师生关系的精神实质,有悖于教育崇高神圣的本质和目的,使得大学师生关系变得庸俗化和利益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师生关系的内涵,纠正对师生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同时看清高校师生关系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师生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师生关系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素长期合力所致,需要从多方面人手,才能有所改观。

(责任编辑:章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