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的教学体会

我的教学体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2:06:41
我的教学体会
时间:2022-12-19 02:06:41     小编: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初次登上讲台,望着座位上那40多双充满真诚、渴求的眼睛,我明白了---这,是一份责任! 带着这份责任,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教学岗位上整整干了14年。从最初的稚嫩到现在的成熟,其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真正的接触到了学生,才理解了以前学习的理论和现实似乎是有些差距。在教学生活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蒙中(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既有蒙语授课,也有汉语授课,有初中,也有高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牧区,均分在重点学校的150分以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习惯差,知识贫乏,积极性不高,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面对学校的升学任务,我感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想了很多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也进行过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就是我曾经实验过的一个教改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课堂上老师分层提问,课下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学生,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收获,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未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关键是在高考中,学生的成绩没有太大的突破,这也打消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到后来,我的教学课题也不了了之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改革、创新,愈加突出对能力考查。众所周知,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每个教师关心的问题。

在新的教学要求下,学校引进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最初,我对这一课题并不看好,甚至有抵触的情绪,但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我不得不试一试,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我对这一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首先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格局,构建能够体现“学习时循环反复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异性”的问题。老师课前备课设法为学生搭建知识平台、构建知识框架、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环节。

作为教师首先教育学生自食其力,在学习中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首先动脑,然后再动手。慢慢的,我在与学生同步教与学的同时,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模式,又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模式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容的特点,适时地做出调整,并将由代表性的课例在了记载,然后再研读。

下面几种不同的复习教学片段呈现:我在数学概念的复习课中,按照“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模式,把本节课课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维挑战(因为是总复习,所以有一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片段1、数学概念课的复习:以《离散性随即变量的分布列》为例: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要按照课本的设置,先通过串讲复习知识点,后再给学生按高考要求精讲一些精选的高考模拟或高考类型题。

问题1离散性随即变量的分布列指什么的分布?你能列举出来吗?

(基础好的同学反应较积极,往往在自主学习中给老师意外的惊喜,可以把相关的重点知识尽可能列出部分或全部。但“学困生”学生非常茫然,感到力不从心,规定时间对他来说是一种无奈的等待,而且越学越觉得不自信,思想压力更大。)

问题1.1 一个袋中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3个,其中所含白球个数由多少种可能?

(基础好的同学顺利完成此题,直接做问题1.2)

问题1. 1.1你所列出的各种情况是否有重或漏,何以见得?

问题1. 1.2请分别求出以上所列各种可能的概率。

问题1.2抛掷两颗骰子,分别求出所得点数之和的可能及其概率。

问题1.3请你来观察以上两题中有何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以上的问题1.1、问题1.2的自己计算的结果马上得出结论:各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新课程改革表现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习活动就成为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 。但是这种学习活动又不能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教学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片段2、典型习题课复习

数学习题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教师教学中的催化剂。“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经验。”

(要求学生板书):例、两个篮球运动员甲、乙在篮球线的命中率为0.7和0.6,每人投球3次,计算两人都恰好投进的概率。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问题1:每位同学自己的结论过对照三位同学的对照,判断正确与否?

问题2:请找出结论不一样的原因。

学生4 :学生1的错误在于每一人单独投球完成事件,应理解为两人共投6次才算完成这件事,分步是分类。

学生5 :学生2的错误在每一个人不进的一次可以在三次中的任何一次,每个人的投球时间为独立重复试验。

学生6:学生3也不符合解答题的要求,加入必要的文字说明。

板书示范

解:设“甲投球进两次”事件为A,“乙投球进两次”事件为B

事件A与事件B为独立事件

P(A B)= P(A)P(B)=

片段3、给学生答疑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结构,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

这个题目在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直接在黑板上给学生统一讲解,这样既省时又省事,“效率比较高”,讲完以后,再也不会有学生在短时间问起,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但等到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又不会了,这也是让老师感到最困惑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讲过好所次你们不记呢?其实是老师把任务完成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读不一定得到彻底地解决 。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越来越差。 学生7问老师此题怎么解?

师:你在解决时困惑在哪?

生:我已经做出了 ,如何处理“| |”?

师:“| |”的定义是什么?你能想起带“| |”的函数吗?

生:(想了想)y=|x|,老师我明白了。(非常高兴,非常自信)

学生8问老师此题怎么解?

师:你解决到什么程度?

生:我先求出

师:

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解决)谢谢老师。

学生9:老师此题我得不到正确答案

师:我看看你的解题过程。(原来他的平移方向搞反了)请你再统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组图像或曲线)

(1)y=x与y= x+3的图像;(2)y=x2与y=(x+3)2的图像

(3)圆x2 + y2 = 9与(x+3)2+ y2 = 9

生:(在练习本上都一一画了下来)。通过变形得两式

x2= 9 - y2,(x+3)2= 9 - y2

对于同一个y的值,后一个x加上3才与前一个达到同一个值,所以向左平移3个单位,原来数和形式是这样体现出来的,此题也一样。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把函数的图像和方程的曲线统一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都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还运用了转换化归的思想。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同,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思考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极其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我在每节各复习教学环节中,将“引导自主学习”的理念融入到每个问题的设置中,每一个问题尽量在提出问题引入中,大体分为三种设置问题的方式:简单内容按照提出课题性问题自己学自学,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重点或习题,先让学生把类型题自己做,然后再错误中强调重点知识,强调易错点,这样还是有非常大的说服力,然后进行新课新内容,课堂效果非常好;较难的内容,先构建结构性问题,思考一段时间后将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降低难度或分解设问或举实际例子,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不同程度的获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生多角度思维、不同的方法、出现的各种想法甚至是一些错解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说教学是师生共同再创造的艺术,学生的学习实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进行数学在发现,是师生共同进步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陶哈斯巴根

[2]《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9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