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盐城市盐都区发展城市水利的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盐城市盐都区发展城市水利的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1 01:41:56
盐城市盐都区发展城市水利的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2-12-11 01:41:56     小编:

盐城市盐都区行政中心紧邻市行政中心,地处市城南部一新区境内,属市区第三防洪区中的新都圩排区。新都圩排区东至串场河,南到小新河,西至大马沟,北到利民河。

新都圩排区外部的串场河和利民河是新都圩排区与第三防洪区内其它独立排区分界之河,是第三防洪区的排涝河道;小新河和大马沟是第三防洪区的圩外骨干行洪河道。新都圩原属盐都县潘黄镇,圩内地面真高2.0~2.8m,地势平坦,面积48.2 km2。

1997年盐都县成立新区,新都圩划归新区管辖,2001年春,随着原盐都县行政中心搬迁至此,该地区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冬,盐城市行政中心也搬迁至此,城市建设飞跃发展,真正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由于新都圩是次高地,过去属不设防的农业区,2003年、2006年、2007年夏季大洪涝,紧邻市、区两级行政中心的利民河水位均超过2.8m,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均遭受到一定损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水情、工情的变化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新都圩水利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防洪标准严重偏低,圩堤不连续不完整,敞口多,仅有的十几座圩口闸已老化失修严重。二是排涝基本无动力,村自为战是排涝的主要方式。

三是水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河道淤积严重,垃圾人河严重,河边违章搭建多,滞蓄能力下降。四是雨水管网排水标准低,排水管径小,管网乱,雨污合流,直接向河道排放,口门在正常水位1.0 m处,又不设控,极易形成倒灌。

五是城市水管体系不顺,城市防洪由城建部门负责,部分单位乱建设、乱开发,规划没有化快,建设开发任意侵占、填塞河道,乱破坏水系。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为加快城市水利发展,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同创”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拓宽城市水利服务领域,不断丰富城市水利工作内涵,做好水利进城的文章,城市水利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实现水务一体化。为水利进城创造了条件。

为了改变“多龙管水”的混乱局面,理顺城市水管体系,原盐都县于2002年初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7月1日,正式成立盐都县水务局,乡镇水利站全部改为水务站,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新机制,县政府将建设局承担的城市防洪、地下水管理等职能成建制地划归水务局。城市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服务功能和保障作用,同时也具有保护水生态的功能,能改善水环境。

在新都圩,水务部门的职能、服务的对象和领域都有了质的变化,由原来主要服务于农村,向同时服务城市转变;由原来承担农村防汛排涝、灌溉供水向城市防洪、水环境整治职能转变。城市水利职能划归水务局,实现了水利进城,为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城市水利规划,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大水利”的观点,做到防洪与排涝相结合,水工程建设与城建、交通、环境等城市建设相结合。

根据城市水利规划的方针,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按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继编制了《盐城市城市防洪规划》和《盐城市市区城市防洪工程近期实施方案》,根据这一规划,新都圩排区防洪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规划;近期按10年一遇治涝标准规划、规划近期排涝模数1.5 m3/(s·km

2),远期按20年一遇治涝标准规划、规划远期排涝模数2.5 m/(s·km

2);排水管网规划雨污分开,雨水管网出口全部进入圩内河道,污水管道独立封闭运行,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三、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在构筑新都圩防洪外围屏障方面,盐城市盐都区2005年冬组织实施了小新河拓浚工程,按第三防洪区一线圩堤顶宽5.0 m、顶高程4.0 m、边坡1:2的要求,做足圩堤标准,并将堤顶建成简易防汛通道;还先后对串场河和利民河隔圩按顶高3.0 m进行加修;按顶宽5.0 m、顶高程4.0 m、边坡1:2的标准,加修了大马沟一线圩堤。利民河隔圩南已经建成世纪大道,大马沟圩堤东即将建成204国道绕城公路,公路的建成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快捷的交通通道。

206年至2008年春,按宽2-4 m、门顶高程3.5 m的标准,兴建了利民河和串场河隔圩上的20座节制闸;按宽4~8 m、门顶高程4.0 m的标准,兴建了小新河和大马沟一线圩堤上的8座防洪闸,小新河沿线防洪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