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油气勘探业辉煌60年-综合新能源论文(1)

我国油气勘探业辉煌60年-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2 00:05:43
我国油气勘探业辉煌60年-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2-07-22 00:05:43     小编:

建国60年来,石油与天然气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血脉,越来越深入国人,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尤其近十年来,油价的波动和调整,几乎振憾着每一个国民。传统石油天然气也好,以及现已列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幔源石油天然气也罢,此类世人宝贵的矿藏均是“地质尖兵”的传世杰作啊!他(她)们是永远被人们所不会忘怀和永久被纪念和铭记心中的。

为此,在迎来新中国诞辰60周年前夕,我专程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同志,一直工作和无私奉献在祖国的油气勘查战线上。寻找和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并提供开发基地,是油气勘察工作者的责任和天职。

康玉柱说:“查明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必需从实际出发,要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综合性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油气勘察程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部署,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油气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石油天然气的普查、勘探、开发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探索地下油气奥秘,并不断认识油气地质规律的全过程。

作为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最早国家之一的中国,其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了分布在各地的石油和天然气。由于当时社会和技术的限制,以致于19世纪中期直至新中国诞辰前,投入过开发的只有台湾苗粟、陕西延长、新疆独山子、甘肃老君庙等几个油田;还有四川自流井,石油沟、圣灯山,台湾锦水、竹东、牛山、六重溪几个油田。

康玉柱说,从1904年至1948年的45年中,累计生产原油(台湾、新疆外)只有278.5万吨,原油年产量最高的1943年仅32吨,1948年大陆原油产量仅8.9万吨。“中国贫油”的论调从何时传出的呢?那是在1914年~1916年,民国之初,所聘用的美孚石油公司技术人员,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石油地质勘察失败后,便传开了。

但是,李四光先生明确提出了不同看法:“美孚的失败,并不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

据说热河也有油苗,四川的大平原也值得好好研究,和四川盆地类似的地域也不少,都值得(进行)一番考察。”之后,一批抱着“科学救国”志向的地质学家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畏艰险地进行着油气资源的勘察活动。

如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讲学预测,我国东部的新华夏系沉降带可能找到石油,1941年,潘钟祥发表了“论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系非海相生油”的论文提出了陆相生油的观点,1947年黄汲清等也提提出了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的观点。谢家荣、阮维周、孙建初等先后编制了中国油气田分布图,而且,谢家荣、李春昱、翁文波等先后预测了中国的石油资源前景和储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我们引进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油气勘查,翁文波、赵仁寿、童宪章等先后又在四川、甘肃进行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康玉柱说:“中国近代的油气钻井工作,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1907年至解放前,总计钻井169口,井尺约6.7万米(不含土法钻井)。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在用石油钻井只有15台,分散在台湾(6台),陕西、四川、甘肃、新疆等地,直接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的仅十余人。“旧中国的地质先驱者用辛勤的劳动和探索,提供了一些可贵的地质资料和独到见解,因而,那时便造就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代地质人才。

他们对我国地质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敢开拓的精神风貌,给后来人留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康玉柱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原地矿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共同努力下,油气勘探工作大发展,成就卓著。储量、产量快速增长。

2008年,我国产原油1.89亿吨,天然气761亿方。成为世界产油气大国之一。

甩掉两个帽子康玉柱院士自豪地对我说起60年来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进展,首先是甩掉了两个帽子,即“中国贫油”和“中国古生界海相无油”的论点。今年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诞辰120周年。

他创建了地质力学和提出了构造体系新概念,为我们今后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了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上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初,李四光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和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