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综合新能源论文(1)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0:50:41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2-12-21 00:50:41     小编:

历经50多年的研究,我国逐步形成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调水的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线路,组成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北方日趋严重的缺水问题。国务院于2002年12月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东线和中线先行开工,西线继续进行前期工作。

近来,有人士提出,何不从水源丰富的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调水量大、海拔高,可涵盖西线,甚至涵盖中线和东线的受水区,还可向西北、华北地区的更大范围供水。为此,就南水北调工程为何从长江调水及相关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1.长江水量丰沛,有水可调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特枯年有7600亿立方米。长江的入海水量约占天然径流量的94%以上。

从长江流域调出部分水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是可能的。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以长江为水源地的基本依据,也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理想的水源地。

1990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提出:“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是南水北调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水源,要继续做好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的计划安排。”进一步明确要求长江水资源对北方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2.从长江调水地理条件优越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经青海省、湖北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等10个省、区、市,横贯大半个中国,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上游靠近西北地区,中下游毗邻黄淮海平原及胶东地区,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具有显著的优势。

3.南水北调西、中、东三项工程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受水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布设在我国最高一级台阶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调水入黄河源头河段海拔3442米处,具有居高临下、供水覆盖面广的优势,可向干旱、半干旱、海拔相对较高的西北地区供水,同时与黄河河道水沙融合,运用黄河已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调控体系进行调节,促进黄河的健康和长治久安;中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东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规划到2050年全部建成后,基本实现黄淮海流域和西北内陆河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生活、生产和生态缺水问题得以基本解决。4.“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综合效益显著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中指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对协调北方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里表明,提出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是战略性的举措,意义重大,而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可以相互补充,具有覆盖面广,供水保证程度高,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等特点。

同时,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5%,占枯水期入海水量的7%,总体上对长江入海水量影响不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50~2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总体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工程从雅砻江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工程从金沙江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2050年前全部建成。

总体规划还提出,2050年以后,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如果仍然需要调水,作为远期的初步考虑,从位于金沙江西部、上游河段大体互相平行的澜沧江、怒江调水。其多年平均径流量,澜沧江744亿立方米,怒江689亿立方米。

根据两江自流引水需要的高程选择引水河段的位置、工程规模、技术经济等条件综合研究,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