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进民退”下的国家经济风险-综合新能源论文(1)

“国进民退”下的国家经济风险-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22:34:11
“国进民退”下的国家经济风险-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13-12-18 22:34:11     小编:

一、用一个“比较优势”来概括30年的经验,有风险 问:您认为中国现在这种比较优势发展模式何时能够终结? 答:就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而言,如果非要用一个发展模式来概括的话,从学术角度讲我认为其中有很大风险。大家都知道,这30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摸索性的过程,局部获得了成功,但都不是那么清晰,还远不是一种成熟的模式。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30年,我们也没有看到一个一以贯之的策略,而是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总体上而言,是一种相机抉择的发展模式。

林毅夫教授是我博士后研究阶段的合作指导教授,按常理来说,我应该是无条件支持他的比较优势应用战略理论,推广这套理论。但我还是要实事求是地说,林老师的这套战略应用理论是近十来年才得到官方认可的。

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发展模式光用这套理论来概括也不正确。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比较相对成本、比较要素禀赋,在古典经济学里面,有一定价值,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却绝对不是这种简单的策略和思维。

如果真要按照比较优势来专业化生产的话,中国这13亿人口大国,单纯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难以发展成功的。为什么?没有资本、没有技术,不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仅仅靠劳动力要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所以要讲比较优势,也要建立在多样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知道,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落后,它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大批的就业问题,而坏处就是让劳动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和发展,技术上、知识上、收入上都是如此。

二十几年前沿海一带工资就已七八百,二十多年后仍是这个数,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升缓慢。 在我们总结过去经验时,大多是一个论调,那就是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这30年中有没有一些教训?走过了什么弯路?有没有走错、失败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甚至总书记、总理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为了成本优势,国内居民收入上不去,结果内需不足;GDP结构过度依靠外需,大国中惟一,世界经济略有风吹草动,国内经济就有较大影响,命运接近东南亚小国;经济规模庞大,经济质量不高,核心技术阙如,未来新技术难创,结果是大而不强;资源和环境瓶颈提前到来;潜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和内部分歧——这些现象的原因都很复杂,很难归结于某个发展模式。

二、为国民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机会,是30年最宝贵的经验 问:您认为这30年,最应该总结的经验是什么? 答:要问这30年最宝贵经验是什么,其实就是去除了很多不公平的束缚,让每个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让每个人能够自己去做出部分选择。人天生就具有比较和选择的理念和意愿,就日常生活层面而言,什么好、什么不好,自己喜欢什么,再愚蠢的人也会知道。

但是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面,就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权利,改革开放正是将一个封闭的社会打开,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去选择。 从个人层面上来说,社会越进步,一定是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整个社会的秩序越来越吻合,而不是越来越冲突。

社会秩序不是少数领导人规定的秩序,而是人们共同选择形成的秩序,是一种自发的秩序。我觉得这个权利对我来讲是非常宝贵的,我不希望你侵犯我的权利,同时我也不会侵犯你的权利。

而不是说:我政府为了保证你个人的利益,我先来侵犯你们的权利,你们先别提要求,一切要服从我,服从我以后,你们才能得到好处。 中国领导人过去最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大家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个成熟的完整方案吗?没有。所以这30年应该是一个社会逐步开放的过程。

开放的程序一旦启动之后,社会上有很多自发的力量都融入到改革进程之中,尝试了很多没有预计到的思路,创造了很多想像不到的奇迹。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试错”,这个试错过程在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路径,只是在思想概念上有一个大概的方向。30年后,我们回头来看整个过程,不过是表达了一个朴素的原理:原来被压抑了很多年,现在只是在回归本源,得到释放。

过去左的思潮束缚了生产力,这30年的最大功效就是清除了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将生产力彻底释放出来。老百姓生活切实改善,生活越来越自由,特别是经济上的自由。

没有经济自由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自由,更谈不上个人发展的权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