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城际铁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城际铁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7 00:54:11
城际铁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4-17 00:54:11     小编:孙公权

2008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批准通过,这标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城际铁路是指为满足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在经济较发达城市或地区间开行的密度较大、运行有规律、旅行速度高、购票方式简便、舒适度好、登记较高的旅客列车。武石城际铁路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黄石市、鄂州市和大冶市的快速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对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武石城铁的运行状况

武石城际铁路于 2014 年 6 月 18 日开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乘坐武石城铁的乘客以黄石本地固定人口居多,居住地和工作地均在黄石的乘客,占 52%,而调查的 300 人中有 66 位被调查者,占近 1/4,是黄石本地人但在外地工作,属于流出者。此外,居住地为外地的乘客共占总调查人数的26%。被调查乘客中,月收入水平为 4500 元以上的最多,占31.7%,月收入在 1500-3000 元的占 28.7%。而据相关数据显示,黄石市市民的人均月收入为 2000 元。据此,乘坐武石城铁的乘客收入水平相比黄石市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以中高收入者为主。被调查者主要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各占21.30%、18.70%和15.70%,共占总调查人口的55.70%。此外,在调查乘客的出行目的时,39.3%的乘客是为了探亲访友,29.7% 的乘客是为了日常工作。由此,武石城铁的乘客主要以探亲人员和公差办事人员居多。但城际铁路运行有待调整和完善的地方还较多。

(一)内部环境

1、班次设置。武石城铁班次设置需调整。目前,武石城际铁路的日常班次共 14 个,上行和下行各 7 个。由于班次数较少,所以班次间隔时间拉长,对于城际候车时间的等待加大,乘客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加大,从而不利于乘客自身选择乘坐武石城铁。

2、时刻设置。武石城铁时刻需调整。①早班次时刻。下行线最早车次早上 7 点从武汉站开往大冶北站,所以大冶北站最早开往武汉的是 8 点钟,到达武汉站是 9 点。②中间班次时刻。除节假日以外的来往 7 个班次时刻间隔约 2 个小时。③末班车时刻。武汉站开往大冶北站的末班车发车时间为下午 5 点,大冶北站开往武汉站的末班车发车时间为六点半。对于工作时间和休闲娱乐时间逐渐拉长的当代社会,末班车时间设置相对较早。

3、价格设置。武石城铁的价格设置需适时调整。目前武石城际铁路的价格 5 元起步,车票打 7 折出售,武汉到大冶北的全程动车折后二等座 32 元,一等座 38 元。而不打折的原票价为二等座 46 元,一等座 54 元,武石城铁在价格竞争上并不占优势。

(二)外部环境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武石城铁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武石城铁的配套公交 37 路循环专线开通,黄石六个区中只有黄石港区可直达黄石北站,而下陆区、铁山区、西塞山区、团城山开发区、黄金山开发区如果选择公交出行,则需要转乘。所以,对于专线公交的开通还需要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开通其他专线。

2、原有思想观念限制。黄石市的消费者受自身思想观念的限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提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城市,鉴于曾经矿产资源丰富,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思维比较闭塞。对于外来新鲜事物的接纳较慢。所以,原有传统观念的限制,也是武石城铁发展的一个问题。

3、政府政策力度导向。政府政策力度导向不足。不论是城际铁路的发展还是黄石市的交通、产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而目前,武石城铁和黄石市的发展,政府方面的力度都不大,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武石城际铁路对黄石的经济影响

(一)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也是经济学、地理学学者以及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武石城铁的开通促进黄石市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增加出行工具的选择,使得黄石市的交通业实现现代化、多元化、便捷化相结合,加快促进城际铁路、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长途汽车形成一个新型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另一方面,武石城铁的开通对黄石市对外沟通作用巨大。武石城铁开通,将黄石与武汉 8+1城市圈更紧密的连为一体,对武汉青山区的崛起和黄石对接也起重大作用。同时,未来武石城铁大冶北站延伸至江西九江,形成武九客运专线,并与向莆客运专线相连接,可更好的将黄石市乃至武汉 8+1 城市圈与江西、安徽、福建厦门等其他省相联系,促进了与外界各方面的联系。此外,城际铁路的开通加快了城市圈主干道的发展,促使全市公路交通网络的升级和提速,中心城区加快城市主干线与火车站的连接;各县、市区建设与火车站对应换乘汽车站,扩大旅客换乘能力,实现了高铁与公路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将有力地提升黄石市的交通枢纽地位,提升鄂赣皖三省的交通运输能力。

(二)对旅游业的影响

高铁开通之前,人们出行旅游乘坐火车要花上较长的时间,而乘飞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比较昂贵,所以周末或者短假人们都选择宅在家里或者在附近公园游玩。要到了五一、十一长假才会选择长途旅游。但是高铁时代,人们就可以完全利用周末双休或者短假的时间去周边城市旅游,出行的便利,人们外出旅游探亲的次数将会增多。现阶段,大多数人们的家庭经济逐渐改善,外出旅游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老工业城市的黄石,农业所占比重非常少,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一条必经之路。黄石市拥有磁湖、西塞山等自然生态景点;华新水泥旧址、铁山天下第一坑的古矿坑遗址等工业旅游景点;东方山、小雷山等宗教寺庙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黄石将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打造以磁湖为首的城市名片,扩大旅游城市的影响力,通过武石城铁的开通便捷游客出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武石城铁开通,增加旅游交通的通达度,为人们享受异地文化提供了便捷,更可使三省利用文化优势,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旅游产业向外部辐射。同时,直达大冶北站以及公交专线的开通,使大冶、阳新、黄石各地的旅游景点形成体系,从而产生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打造旅游、消费、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促进黄石整体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三)对工业的影响

黄石在汽车零部件、钢铁及钢铁产品零加工、金属制品、水泥建材、纺织服装等工业行业在武汉 8+1 城市圈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在黄石市产业结构中占比最重,根据《湖北统计年鉴 2009》计算武汉 8+1 城市圈产业熵,黄石市的第二产业为 1.11,居于首位。目前通过武石城铁,吸引外来工业资本,引进外来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加强与外界企业的经验交流合作,转变思想观念,促进黄石市的传统老工业注入新鲜血液,丰富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科技能源工业、培育生态绿色工业,从而改善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窘境,加快促进传统老工业的转型升级。

三、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武石城铁开通,逐步完善是一个必然趋势,如何对症下药是率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如何将武石城铁的发展与黄石市产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 , 有效地解决武石城铁目前存在的不足,促进黄石市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一)完善武石城铁自身建设

1、班次时刻设置。武石城铁在时刻和班次上应该进行调整,除在节假日加开班次外,在时刻上可在上下班高峰期设置班次,末班车可将时间延长,形成真正的公交化,便捷百姓的内外出行。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除目前在建的站前广场下的百货商场、停车场外,可增加公交专线,同时增设站点。便捷黄石市整体的出行,提高人们出行的舒适度和效率。

3、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乘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夯实服务基础。通过站前引导、服务咨询台、智能调节候车厅空调温度等细节,赢得乘客消费者的青睐。

(二)完善黄石市经济发展措施

1、提升劳工待遇,借力交通引进人才。武石城际铁路开通,可借此促进黄石市吸引外来人力资源,促进黄石市劳工待遇的稳幅上涨,完善劳工五险一金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工合法权利,留住有用之才,防止出现人才外溢的现象。

2、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便捷交通。黄石市作为工业城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存在不同情况的混合、缺失和不均衡。黄石市除在黄石港区磁湖一带进行环境整改外,在其他区也应协同带动,由局部到整体,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存在城乡一体的局面,城市化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上的体现与其他同等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黄石市应尽快推动城市绿化、休闲场所、交通事业,医疗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并加强后期的监督和监管。

4、加大科技创新和改革。黄石发展以工业为主,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给黄石市的传统老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开辟黄石市新型绿色环保、可循环工业的道路,使得转型升级的口号成为行动指南,推进黄石市城市转型的发展。

5、加大投资、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外来有益的产业转移。自给自足的黄石市需要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坚持引进来,将外来企业为我所用。努力克服外来企业进入的弊端,保持原有企业与进入企业的公平对待。改善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节省成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