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特色莎士比亚

中国特色莎士比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43:50
中国特色莎士比亚
时间:2023-08-05 05:43:50     小编: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只是在这句话里,“毁灭”一词前面的被动句式并未翻译。

莎士比亚,在中国也被称为“莎翁”,他的作品在中国风靡多年后将获得进一步的推广。2013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宣布,将要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简体中文发行,其中包括37部莎翁剧作以及154首十四行诗。

不可否认,从阿拉伯语到祖鲁语,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近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最广的世俗作家。在现代东亚,莎士比亚甚至是时髦的象征。台词的普遍性与他对人性的刻画是其受到喜爱的原因,不过全球化以及英语的普及也功不可没。

正如一名学者所说,莎翁已经不仅仅是莎翁,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你可以将很多东西放进去”。在中国大陆,莎翁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民族传统,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标志,但西方大部分国家却对此一无所知。

莎翁的作品进入中国与西方以及英国在亚洲的扩张密不可分。莎翁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1839年林则徐翻译的书中。莎翁的名声在中国越来越响亮,则要感谢一些传播者――欧洲传教士、译者以及中国的改革派。

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自由援引莎翁的台词,左翼分子也很容易在莎翁的作品中找到有关阶级、腐败与社会不公的主题。

到了“文革”时期,样板戏统治中国,但是很快莎翁的戏剧就卷土重来,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

如今,莎翁已经重新作为中国向西方开放的象征。但中文版的莎翁作品与原著有不少差异,这让西方感到很惊诧。正如学者Murray Levith所抱怨的:“比起任何国家,中国更擅长用莎翁的作品来传递意识形态,而不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表达他的观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