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日益缩小的地中海

日益缩小的地中海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2 04:09:00
日益缩小的地中海
时间:2022-08-12 04:09:00     小编: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是一部完整且具有延续性的故事。作者浓墨重彩地为东西方对抗的最高统帅们――自称为两片大海和两大陆地的奥斯曼皇帝穆罕默德二世、苏莱曼大帝、塞利姆二世,与悲剧英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画像;同时,又绘出对垒中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对于中世纪的人们来说,地中海几乎就是整个世界了,而君士坦丁堡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也是为什么从阿拉伯人到十字军,再到奥斯曼土耳其人,都以占据君士坦丁堡作为成就帝国梦的象征。

或许就是因为考虑到君士坦丁堡抓人眼球的效果能够更好地营造先声夺人的气势,罗杰・克罗利一出手就先以浓墨重彩描摹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作为《地中海三部曲》的首曲,从而为人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

如果按更严格的线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这三部曲的次序应该是《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和《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这样一来画面展开就更合理一些。读者也就不用在经历了令人窒息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惊心动魄马耳他之围与勒班陀之战,回头再去爬梳威尼斯如何从一个泥沼里的小渔村崛起为一个财富之都和海洋帝国的。

不过作者一开始就指出,这三本书之间只不过是有着松散的联系,也就是说,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来阅读取决于读者个人的兴趣。

罗杰・克罗利似乎对于纤毫毕现地展现血腥气和火药味十足的战争场景,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痴迷。这种痴迷甚至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让人误以为这三部曲更多是地中海海战史。

在大大提升了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那种身临其境感如此令人着迷,以至于让人几乎忽视了战争背后政经大背景的演变,而这才是作者想传递的信息重点所在。如果过分沉迷于战争的胜负,我们作为读者会犯下和当年在地中海激战的双方一样的错误:当他们陷入百年征战的你争我夺时,世界舞台的中心已经跳出了地中海。

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清晰可见的趋势。地中海如此浩瀚,环地中海的交换如此频密,令其本身就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且通过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商人们的努力,贸易网络已经覆盖到东至黑海,南至红海的遥远地带。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几乎就是从事贸易的人们所能达到的能力边界了。在很长的历史时段内,占据地中海,或掌有控制地中海贸易线路的中枢地带,就意味着世界帝国的建成。

早在穆斯林和十字军展开圣战之前,地中海东部就是东西方文明对抗的焦点之地。无论是希腊波斯之战,马其顿和古罗马帝国的东征,还是阿拉伯帝国的西拓,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表面上的文明和信仰之争,背后是成就帝国霸业的雄心和独占贸易利润的野心。但成就帝国的梦想更多是令一个族群中上层人士沉醉的目标,却不足以充分调动基层民众的献身热情,所以必须添加以宗教战争的神圣抑或狂热。

反过来说,仅仅有宗教的狂热也不足以支撑持续的扩张,必须诱之以物质的实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圣战之名出师的十字军会成为劫掠君士坦丁堡的入侵者,虽然后者明明是基督教的重镇。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因为西方的四分五裂,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教皇宗教号召力的式微。

向民族国家进发的西方社会很难再高举圣战的旗帜组织起一支进取心十足的新十字军。要等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逼危及到整个欧洲的生存,要等到哈布斯堡王朝崛起为能与其分庭抗礼的另一个帝国,局势才能得以扭转。在那之前,威尼斯几乎以一个城市之力承受着奥斯曼帝国的压力,时战时和,或勾心斗角委曲求全,或合纵连横攻其不备,无所不用其极。

奥斯曼土耳其人曾经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好手,帝国的军队是一个包罗各种族群的大杂烩,里面充满能工巧匠,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在欧亚大陆叱咤风云的蒙古帝国大军。然而由于内生性资源创造能力的匮乏,奥斯曼帝国的掠夺型扩张最终遇到了瓶颈。人们惊讶地发现,奥斯曼帝国并不比威尼斯更能打消耗战,虽然后者只是一个没有腹地的贸易型城邦。

所有的战争到最后都是资源聚集、动员和投放能力之争。奥斯曼土耳其不断通过战争获取资源,然后通过分配资源换取忠诚的以战养战模式,需要持续不断的胜利来加以维系,到最后终究难以为继。其实以奥斯曼举国之力,尚不能让威尼斯臣服,即足以说明传统大陆型帝国的能力已达致其巅峰,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奥斯曼帝国缺乏可持续的资源供给能力,人治色彩浓厚令其国力强盛时代的动力源泉和组织结构充满不可复制性,一旦遇挫,人们只能徒唤雄才大略的英君明主再世。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哈布斯堡王朝下的西班牙帝国。来自新大陆的资源挹注或许能够补救于一时,但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竞逐依然令哈布斯堡王朝渐渐失血。当它终于和奥斯曼土耳其人达成和平,转身集中精力去经营自己的海外帝国时,却遭遇英格兰人的迎头痛击,无敌舰队的覆灭让他们饱尝了勒班陀战役之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滋味。

通过新开辟的大洋航线从远在天边的东南亚群岛来到欧洲的香料和白银,宣布地中海在政治经济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片死海。它不再引领时代的潮流,反而被动承受时代潮流的波动。用罗杰・克罗利的话说,威尼斯和土耳其被永远封锁在没有潮涌的地中海上,继续争夺希腊海岸,但世界霸权早已转移到别处。

令威尼斯人夜不能寐的梦魇最终是由自己的基督教兄弟葡萄牙人变成现实。如果说奥斯曼土耳其人网开一面,没有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扼住威尼斯的喉咙,葡萄牙人在马六甲海峡则轻易地做到了这一点。

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来自新世界的白银造成的通货膨胀远非他们所能理解和掌控。这时候近代化往往成为替罪羊,进而催生出向后看的历史观,比如认为今日种种是因为人们背弃了真主的训示,这一方面导致对近代化的拒斥,另一方面导致宗教的不宽容,近代化的陷阱就此铸就。奥斯曼土耳其对异教徒的迫害,及其与什叶派波斯萨法维帝国的战争,均是应对近代化挫败的产物。而这与西班牙宗教异端法庭的盛行及其与低地国家的宗教战争,又有着令人感到诡异的同声同气相互呼应的效果。

那些在地中海舞台上的不可一世的主角,后来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上逐渐黯淡失色。那些东西方文明对垒的前线国家和地区,后来或多或少都变成了边缘地带。至今中南欧依然是欧盟地区经济乏善可陈的地带,而战线的另一侧,那些因帝国的崩溃而重组的地区至今仍战乱纷争频仍。文明的对抗和潮起潮涌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战争的胜负背后到底有什么力量在操纵,看完了《地中海三部曲》,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