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基础理论

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基础理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1:35:06
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基础理论
时间:2023-03-18 01:35:06     小编:

摘要: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背景下,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关键要素,将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效率纳入一个框架,从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理论的目标出发,即证实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探求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方式和方法;论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关系,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理论。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投资效率;基础理论

一、前言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理论

(一)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同时财务会计也是一种工具,是人们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目标的主观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所进行的一种主观认定,认定的会计信息由于其主要使用者及其使用者需求不同,其财务会计目标也不同;而财务会计目标的客观性在于其总是依存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等环境,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其财务会计目标不同。

针对上述三个目标,产生了两种财务会计目标观:

(1)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通用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委托人的一方将资金与财产的管理经营权授予是受托人或代理人的另一方。受托人接受托付后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受托责任。受托责任,既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以适当的方式协调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关系的概念,为了使委托方反映真实可靠的操作条件,就必须采用会计成本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在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中,着重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会计报表中的收益表更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

(2)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指会计人员为企业各利害关系人的决策需求提供有用真实的信息。此观点是1953年斯多波斯(G.J.Staubus)率先提出的。其观点是根据美国会计学会的《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将企业目标定义为“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决定,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而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

(1)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该为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信贷和决策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应为现存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使用者评估企业实得的金额、时间分布等提供确实有效的信息;

(3)财务报告应能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及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提供确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3)实质。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受托责任观的目标在于向委托的一方报告受托的一方受托管理的实际情况,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而言的;而决策有用观是从企业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引入的。事实上,这两者并不相矛盾。都体现出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效的信息。在委托责任观下,会计目标是向委托的一方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委托者、企业债权人、政府等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他们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为不同的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着不同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有用性

1.会计有用性的背景介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2007年开始,完全以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全球化模式,逐步进入夕阳;在未来世界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契机下会计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尽管会计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却仍然难逃批评的声音,而且对会计的批评程度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一些人持有“会计无用论”的观点,他们认为会计无法实现他们对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无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决策。

以上两种观点看似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前者认为会计信息是现在以及未来公司经营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而后者认为会计信息是无用的,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的。事实上,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前者的观点是从会计信息供给的角度出发,认为不断完善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而后者的观点则是从会计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就引申出“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其有用性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问题。此问题的回答对会计学是否有必要存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理论观点

(1)经济收益观(Economic Income Perspective)。经济收益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一个企业要想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其利润不仅要减去企业的经营成本,还要减去其资本成本。在会计理论中,经济收益是通过比较某一会计期间期末期初净资产 (即所有者权益)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会计的主要作用是计量一个企业的经济收益,这就称为经济收益观。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经济收益观也是最能真实的反映企业收益情况的一种方法。

(2)信息含量观(Information Content Perspective)。如果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情况下,经济收益观是能够较为准确地度量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进而得出企业的“真实价值”。但是,在资本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价值的定义概念就不再是清楚无争议的。因此,会计师再使用经济收益观就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引。市场有效假说、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的提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导致信息含量观的提出,此观点为会计理论重新定义会计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有效的理论工具。

(3)会计计量观(Measurement Perspective)。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的计价和盈亏决定为核心。所谓的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会计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认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公允价值”恰当的纳入财务报告中。是站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为帮助他们预测企业权益市场价值,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所提出的理论支持。在会计计量观下,会计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为使用者提供信息,且还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即提供准确的有针对性的计量信息。

(4)会计契约观(Contracting Perspective)。在资本市场还处于“智慧”的情形下,对于不影响现金流量的会计政策差异,只会使会计的账面利润产生差异,而对股票的价格并无影响,这就是前面的信息含量观和会计计量观认为会计政策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现实中并不像理论所预期的那样,会计政策对于使用者的决策等活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探求其原因,我们可以将企业比作一个契约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契约既有显性契约,又含有隐性契约,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契约都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这就使会计政策不再具有中性,它的选择将会影响到契约各方的利益,这就是会计契约观。

三、投资效率的基础理论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内取得的收入或资本的增加,效率是以资源配置的状态和质量为核心。而对于投资效率国内外没有统

一、公认的定义。普遍认可的是Verdi(2006)的说法:即在没有市场摩擦(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公司投资了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而没有投资为负的项目。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关系中的基础理论。既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这一经营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其目的是倡导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委托代理。其实质是研究在委托人必须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委托的一方与代理的一方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调整。另一方面,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其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投资有效,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如下图所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又称为逆向选择理论。是指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的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获得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对比获得较少信息的人员则处于优势地位。

该理论的前提是要求交易双方在交易发生之前信息不对称。拥有较多的优势方称作代理方,将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方。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不但是由于不同人员的认知能力不同产生的,而且还出于行为主体为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而花费的金钱,其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完全有效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利用什么样的合同来获得代理人的私人有效信息。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获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两种:信号传递(signalling)和信息题别(screening)。信号传递和信息题别的主要差别在于在信号传递中,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做出行动,在信息题别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做出行动。

四、结论

本文分别论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理和所涉及的投资效率,为进一步研究会计信息与投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世界和中国经济运行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时也将为上市公司等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他们在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代理成本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