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5 00:25:00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
时间:2023-02-25 00:25:00     小编:

这里是唐朝渤海古都的“海东盛国”,这里是汉、朝、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这里有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朝鲜族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移民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让我们穿越浩渺的历史烟云,溯寻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路领略珲春深厚而独特的魅力。

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

渤海故都 龙虎扬威 红色家园

珲春,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来自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在此后的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 “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

据《三国志》和《新唐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年(汉河平二年),今珲春市境内的温特赫部城就已是高句丽的栅城。

唐代渤海国时期,在珲春温特赫部城设东京龙原府。唐贞观元年(公元785年),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将都城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第镇)迁至珲春(今三家子乡八连城古城址),珲春最古老的街道―龙源街也因此得名。

清初,珲春属封禁区。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1881年(清光绪七年),增设珲春副都统,统辖延边大部分地区。直至1913年(民国二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珲春初建县时县城称首善乡珲春城。1930年后改称第一区。

孝贤皇后富察氏,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吴大j、李金镛……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让珲春这片土地变得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珲春自古以来在军事上是东疆重镇,也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20世纪的30年代初期,东满特委派刘建章来到大荒沟清水洞,成立了中共珲春县委,刘建章任第一任珲春县委书记,解放后成长为共和国的铁道部长。

一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

纵观珲春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珲春是一个移民城市,现有汉、朝、满三大主要民族,还曾是一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

满族是珲春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满族的祖先史称肃慎,在两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下游、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地区。珲春的满族是满族系一部的移民。

珲春自古就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夏商周时期,这里为九夷之地,土著民族肃慎族曾与中原地区通聘,珲春时为肃慎国东南境。秦汉时期,日本海沿岸已与中原以及日本群岛通商,珲春曾经是这条商路上的中转站。

唐朝渤海时期,经济日趋繁荣,对外开辟了珲春经日本海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以药材、林产品、皮革制品、纺织品等换回国人所需的米、粟、布、帛等;对内则大力发展冶铁、陶瓷、纺织、制盐等产业。这一时期历史上被誉为“亚洲第二大国际商埠――海东盛国”。

明清及近代时期,中国有三次比较大的迁徙活动――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其实,还要加上“跑崴子”。跑崴子是闯关东这条路的延伸,是一条著名的商旅文化之路。而珲春,正是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那一时期,大批来自关内外的商人及珲春本地的土著人从珲春的春化分水岭出发经“蒙古街”,从陆路来到海参崴,带去人参、鹿茸、貂皮、茶叶等土特产,用以货换货的交易方式,换回食盐、海参、海獭、海带等海产品。 此后,珲春分水岭从陆路到海参崴的这段路被称为“东北的茶马古道”。直到1938年,日苏“张鼓峰”战役爆发,日本封堵了图们江,又封闭了“蒙古街”,从此“跑崴子”结束了。

民族风情浓郁 文化丰富多元

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起,古人类就在珲春河流域依水草而居,早期以狩猎、渔猎、采集为主,晚期有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珲春有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萨满文化、边疆文化……

朝鲜族有悠久的敬老传统,有冷面、酱汤、狗肉、打糕、辣白菜等风味独特的美食。朝鲜族爱好体育运动,其中最精彩的要数秋千、跳板和摔跤。象帽舞、长鼓舞、扇子舞等是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舞蹈,被誉为“歌舞的民族”。

密江洞箫在珲春已有70多年的历史。2006年,珲春市成功举办了江洞箫文化旅游节,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称号。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珲春满族饮食以面食为主,爱吃粘食,还有饺子、手扒肉、火锅及糕点“萨其玛”。满族服饰中旗袍曾经流行各地,现在仍为城市女性青睐。

剪纸是满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泡满族乡被延边州命名为“剪纸之乡”。剪纸作品还走出国门赴瑞典、丹麦等国家参加巡回展。珲春满族民间文学多以歌谣、传说、诗歌等形式,杨泡满族乡松林村80岁的满族老人O维奇至今还能表演满族一些歌谣。

文化润泽珲春兴。20多年的开发开放,珲春市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连续举办中国・珲春孟岭富硒苹果旅游采摘节、中国・珲春东北虎国际文化节等大型节日庆典,树立文化品牌。

山含书卷气,水流翰墨香。骆宾基是珲春历史上唯一的现代著名作家,他曾在鲁迅、茅盾先生的鼓励帮助下,奋笔疾书,完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边陲线上》。随后又有《蓝色图们江》、《珲春〈我的家乡〉小志》等作品面世。在骆宾基的影响下,珲春文学创作花香果硕,近年来,本地作家出版了诗歌、小说、散文集上百部,并与韩国作家共同出书20余部……

艺术是纽带,文化是桥梁。珲春市组织书法美术界人士共同创作的大型山水国画《千里图们江》和《渤海东京盛国图》,可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相媲美。朝鲜族剧作家李钟勋与农民作家金雄杰合作编剧的《没毛的狗》连续获得了文化部第二届文化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特别奖等奖项;《顶水舞》在中国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中荣获金奖、《苹果梨花儿笑哈哈》在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活动中获得《小荷之星》荣誉称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