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板桥”梁文敏

“当代板桥”梁文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1:48:23
“当代板桥”梁文敏
时间:2023-08-06 01:48:23     小编:

中国现代史上,有着很多曲折跌宕,起伏感人的传奇故事。他凭借着不屈的“板桥精神”、“竹子精神”、“篷车精神”和超人的毅力,开创了“十几个中国第一。铸就了当代板桥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他是一个亘古未有、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非常特殊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板桥化身,有的说他是板桥转世,有的说他是板桥再现,还有的说他是板桥在世,活着的郑板桥。他是一位名震中国艺坛被称为“当代画坛奇人”、“艺术大师”、“当代板桥”的杰出画家,一个把艺术服务于社会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新时代用文化艺术奉献人民的光辉典范。

他的传奇人生,用作家书写,是一部人物传奇小说;用电影电视的方式拍摄,是一部精彩的几十集纪实性连续剧。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书画家梁文敏。

他与板桥结下不解之缘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画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书画达到了顶级高度,被中国书画史上称为“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1765年郑板桥仙逝180年后,中国当代书画史上,又出现了一位郑板桥的传承者――著名画家梁文敏。

也许是历史和命运的安排,梁文敏与郑板桥的身世、爱好、性格、行为乃至生活方式都极为相似,仿佛是天意弄人,两个人有着难解的天缘巧合。梁文敏与郑板桥一样青少年时代家境都非常贫穷,两个人一样爱竹画竹,师竹,做竹人,一样爱民,无私奉献,义务教画,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趣的是,梁文敏出生地山东潍坊市在清代为潍县,郑板桥也曾在此地当过7年县令父母官……

1945年7月,梁文敏出生于山东潍坊平度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梁文敏出生后,按着梁家祖上的排名顺序,应该排“文”字,病中的爷爷说祖上几代贫穷,没有一个读书人,为改变贫困面貌,把一切希望都落在这个孙子身上了。因此,“文”字后面加的是个“敏”字。“敏”是聪明敏捷、极强的意思。

郑板桥曾在潍县当过7年县令,无论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留下了许多佳话和故事。郑板桥这个人物及故事深深的铭记于梁文敏的心里,他崇拜郑板桥的人格品德,从而使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郑板桥以及他的书画,尤其是郑板桥的竹子画。梁文敏的幼年梦想就是能够像郑板桥那样画出竹的神韵,拥有竹的品质。于是,梁文敏很小就开始临摹郑板桥的竹子拓片图,小小年纪就默默走上学习郑板桥画竹的漫长艺术之路。他敬佩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竹子精神是他一生做人的追求

“竹子精神”和品节使梁文敏爱上了竹子。他从小就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感情,选择画竹是他从小到大难舍难分的竹子情怀。

1950年梁文敏跟随着母亲来到大连,与离家出走闯关东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聚。上小学时,班主任发现他是个绘画的苗子,选送他到学校的美术组学习绘画,后来又经老师介绍到市少年宫学习绘画。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师范学校。16岁那年,梁文敏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小学校任美术教师,使他有了更多研究郑板桥和画竹的时间。18岁那年,梁文敏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他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给战友,使战友们在紧张的训练中得到美好的享受。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利用休息时间到处寻竹画竹。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为他掌握墨竹绘画绝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文敏自幼酷爱丹青,潜心研究与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60余年。凭着自己多年不屈不挠的不懈的努力、积累,他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墨竹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一带宗师郑板桥作为自己的偶像,终身为师。出身贫苦家庭的他却有君子之志,还把对竹的热爱转化为师竹的过程,从他的人品也可以看到竹的影子。他在师竹的过程中,学到了竹的挺拔、竹的虚心和竹的品节等,清秀的竹子成了他心中真、善、美最好的物化形式,以墨画竹也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和艺术表达方式。

为了画好竹子,梁文敏遵循先师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画竹论语,勤学苦练,呕心沥血,春夏秋冬,风雨不误,己经达到“白天挥洒夜间思”如痴如狂程度,画竹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每天沉浸在竹子的世界里,画的海洋里……

他的墨竹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刻意创新,其画法、笔法豪放,刚健有力,墨色淋漓,浓淡有致,大刀阔斧,纵横奔腾,如挟雷走电,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他笔下的翠竹清新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生意盎然,栩栩如生之感。他所创作的墨竹风格,既有板桥遗风,又有文敏风采,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誉为“竹魁”“竹仙”“竹魂”“当代板桥”。他的画不光被国内收藏家珍藏,并被海外华人奉为珍品,并已成为代表民族精神傲骨铮铮的“中国结”。

20年前,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雨桂评价赞誉梁文敏的墨竹为“竹魁”“竹仙”,并题词:“竹魁,文敏道兄画竹关东无出右者,吾谓之墨竹仙客也。”

“画苑耕耘六十春,情凝笔底具精神。虚心有节英雄气,傲雪凌霜竹似君。”这是梁文敏对自己这些年的总结。他还说:“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这辈子也算是与竹子分不开了,我这一生我自己就是竹子,竹子就是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中。”这是梁文敏最喜欢的一首诗。郑板桥在诗中称诵的竹子精神,成为梁文敏一生做人的追求。正是竹的精神和品格,给了他莫大的安慰,赋予他无穷的力量支撑他一路向前。他用“竹”的精神鼓励自己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又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道路,谱写传奇艺术人生。“竹”的精神也铸就了他――中国当代郑板桥。

篷车精神 青竹品节

在文化大篷车的带动下,广西桂林市还建起了书画艺术一条街,成为了当地文化特色。1995年,广西桂林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工艺品、奇石和书画基地,梁文敏也成了业界的领军人物,被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文明经营户和先进个体劳动者,推动了我国书画业的快速发展。

在广西桂林国际旅游工艺品交易大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和中宣部长丁关根亲自为“书画一条街”剪彩并参观了板桥画店,高兴地对梁文敏说:“板桥画店全国第一,办的好,你是新时代中国书画个体户的典范,文化个体经营者的一面旗帜。”

文化大篷车还帮助无数战功卓越的老将军、部队离退休老干部找到了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画出了一片绚丽的夕阳红。文化大篷车帮助无数残疾人自食其力,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文化大篷车帮助万千农民学到了一门实用的本事,让其依靠过硬的绘画技术脱贫致富,过上殷实的生活。文化大篷车让无数平民百姓走进了姿态万千的竹世界,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艺术的激情。

梁文敏带领家人勇于开拓和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中华英才”、“风流人物”、“天下奇迹创造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做了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做了宣传。

著名画家范曾与梁文敏会晤恳谈后,欣然挥笔题写了“篷车精神、青竹品节”。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高占祥在接见梁文敏时,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梁文敏的艺术水平和开拓精神,并亲笔题词“墨花飞紫露、笔阵起雄风”。

中国第一个文化大篷车满载梁文敏对艺术的终身追求,对广大美术爱好者的一片赤诚,在征程上播撒了无数美术种子,栽培了无数艺术之花,成为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一个闪亮的坐标。“篷车精神”成为闪亮的文化品牌,新时代的强音!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梁文敏沉心书画艺术60载,创作了许多的书画精品,仅墨竹就画了6万多幅,画竹技艺已炉火纯青,将古人所说的“胸有成竹”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一生为竹而生,为竹而活,他的为人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画每一株青翠欲滴的竹子都饱含了他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梁文敏坚韧不拔的青竹品节、不屈不挠的创作精神将激励着更多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去开拓、去奋斗。让我们祝愿立志为民服务的人民艺术家“当代板桥”梁文敏先生的事业像青竹一样节节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