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银行悬顶之剑仍未落

银行悬顶之剑仍未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2 02:28:57
银行悬顶之剑仍未落
时间:2023-02-12 02:28:57     小编:

资产质量风险可兜底

自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以来,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每况愈下,并一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目前来看,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揭示银行股投资价值的关键所在。

通常考量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是不良贷款率,但不良贷款率一般由银行主观认定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主观上有通过各种人为手段减少不良认定的动机。

按照五级分类法,银行贷款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种统称为不良贷款,它均由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而来。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将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合并统计或许更有考量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的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非正常类贷款。比率最高的银行为6%。

我们还可用非正常类贷款较年初增速这一指标来衡量资产质量的边际恶化程度,压力较大的银行为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而从不良生成率指标来观察,前五家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居前五位。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量不良资产潜在风险的大小,即银行中报公布的拨备与利润是否完全可以覆盖不良资产。

也就是说,在上述极端情况下,用银行拨备和1年的净利润把所有的非正常类贷款核销掉,而完全不会减损目前的净资产。因此,在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不良贷款不会对银行净资产造成侵蚀。即使关注类贷款全变成不良贷款的情况发生,银行合理的市场估值也应在净资产以上。以上估算假设是上市银行静态的最坏情况,以目前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缓冲能力,绝大多数银行发生极端情况的概率非常小。

由此可以断定,“净利差≥不良贷款生成率×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是银行不会亏损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在净利差高于不良资产生成率的情形下,因资产质量导致银行亏损的情况不会出现。

根据上述分析,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在经营中降低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重或许是一个短期的次优路径,资产配置将适当向非贷款类倾斜,银行惜贷是有其合理理由的。

拭目以待未来好转

上市银行中,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成本最高。具体来看,南京银行的信贷成本最高,主要是公司主动审慎计提拨备,拨备覆盖率在二季度同业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逆势提升。鉴于下半年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的环境以及上半年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年内银行业的信贷成本不会有明显的下降,基本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目前,无任何迹象表明下半年银行拨备压力小于上半年,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也是未知数,这或许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虽然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多数银行上半年的拨备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的水平,但由于不良生成率较高,15家上市银行(南京银行例外)的拨备覆盖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甚至有部分银行降至监管红线附近,在下半年不良生成率并无放缓迹象,以及拨备有刚性计提要求的双重负担下,资产质量风险对收入的侵蚀将延续上半年的趋势。

从目前公布的关注类贷款以及逾期贷款的情况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如果没有明显的起色,这部分贷款向下迁徙的压力仍然较大。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较年初仅下降9BP,并未大幅收窄,这表明上半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使银行负债成本并未大幅抬升。事实上,即使流动性环境收紧导致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银行净息差大幅收窄的概率也较小,因为在良性的竞争环境里,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率应能匹配,两者之差不会大幅波动。至于这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是市场自然生态还是适当干预而成,其在最终结果面前已无足轻重。

长江证券认为,银行业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冲击收益端和资产质量下行恶化风险端的双重考验。静态看,行业收入端问题不大,长期成长性逻辑依然存在,周期性的风险可控,只待经济向好时行业风险大幅下降,成长性逻辑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