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四条链”的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与实践

基于“四条链”的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与实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9 01:36:14
基于“四条链”的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与实践
时间:2023-01-29 01:36:14     小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1-000-03

摘 要 在当前企业发展机遇与危机并存的背景下,努力发挥干部职工的集体智慧,通过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制度链、人才链、绩效链,并融合成发展链,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纳入到长期健康稳定的轨道上。

如今,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的机遇摆在面前,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切实提升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集团管理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四条链” 企业管理模式 优化与实践

一、概念界定

模式:百度百科中“模式”指事物的标准样式。

管理模式:百度百科中“管理模式”指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制度、工具和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

二、打造“四条链”,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一次梳理,也是对未来转变管理方式的一次探索。把制度、人才、绩效这三条关键主线汇聚成发展主线,并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全新的企业管理框架。相信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定能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完善企业“基本法”,打造有章可循的“制度链”

1.企业制度建设的意义。

法律与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证,制度和文化则是建立企业内部秩序的根本。所谓制度建设即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实施、修改、梳理直至废止的动态全过程。合理而实用的制度,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必要保障,其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使所有员工都要按规矩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是员工行为的底线。

2.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集团成立以后,陆续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为企业初期的运营管理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企业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部分制度渐显脱节,无法适应企业新的管理需要。

新时期,集团党委着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改善作风、强化管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党委以此为契机,督促各部室以各自职能为出发点,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并且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同时着手制定新的制度,使企业的制度体系更加完整,更为贴近企业发展需要。

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党委将上级党委和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并汇编成册,经过近两年的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覆盖已较为全面,基本能适应现阶段管理需要,一条串起作风建设、部门规章、工作守则、员工纪律的“制度链”渐渐清晰。

3.如何把制度执行到位。

“制度链”的形成,使得企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但这些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力。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对不同的规章制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各部室的职能落实责任。比如党风廉政建设及干部管理相关的制度由党委办公室负责落实,《员工手册》内各项制度、规定由劳动人事部负责落实,财务、内审方面的制度由财务部和内审部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则由资产管理部来落实。部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相关制度的执行负责。

二是班子垂范,领导带头。领导班子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对制度的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层干部是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应当承上启下,通过自身影响力将制度落实到基层,作用于每一位员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必须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带头不折不扣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三是加强监督,奖罚分明。各部室和基层单位、干部与职工、党员与群众之间都要形成相互监督的氛围,防止出现偏离制度约束的情况出现。将制度执行与年终考核挂钩,配套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推动员工养成照章办事的习惯,避免规章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二)种好企业“青年林”,打造有材可用的“人才链”

1.青年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传统国有企业,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仍然延续了一些早期的做法,但随着青年员工的不断增加,这一状况正在逐步转变。年轻人对于企业管理方式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首先,青年员工是更新管理理念的动力。对青年员工的管理并不能简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用心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目前,我们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人性化,整体氛围是不错的,领导同时充当着长辈和朋友的角色,使得企业更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和谐相处,各尽所能,把这个“家”打理好。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人性化、可持续的管理理念必然能够让企业“老树开出新花”。当民主参与被作为化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时,企业领导和他们的团队就成为了企业建设的“共同体”,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共同的标准、目标。

其次,青年员工是健全规章制度的推手。在日益复杂的事务体系和工作内容面前,老国企管理制度缺失的弊端也会突显出来。以前,许多事情只要口头说一下,或者出一份书面通知就能实行。但在员工年龄结构渐趋合理、新陈代谢功能逐步恢复的现代企业中,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管理的高效和顺畅。

第三,青年员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万事讲求效率的今天,无论是企业各部室的管理性事务,还是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拓展,都需要进行“提速”。互联网在日常工作中的深层次广泛使用,给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发挥长处的舞台,也为企业的提速增效,规范管理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第四,青年员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催化剂。青年员工的陆续加入,正如输入新鲜血液一般,使得企业愈发显现朝气和活力。在“人才第一”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想尽快走上“复兴之路”,保持这种活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队伍建设也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其中就包括了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相关部室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通过活动等载体来激发年轻人的活力和干劲,增强彼此的凝聚力。 2.如何做好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

(1)注重青年员工的个人成长。一是建立个人发展规划体系,让青年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来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营造鼓励学习的氛围,及时发布职称考试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青年员工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三是重视政治需求,对有入党、入团愿望的年轻人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了解流程、端正动机,避免盲目从众和消极等待的现象。

(2)注重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一是建立领导与青年员工的沟通平台,经常倾听年轻人的心声,鼓励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二是更多关注一线岗位的青年员工生活状态,许多年轻人因工作时间长而顾不到家庭,与朋友联系也少,企业应当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把握管理尺度,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管理。

(3)注重青年员工的能力培养。通过近年来陆续的招聘,企业“青年军”正在不断壮大,未来管理人员年轻化将是大势所趋,因此,要给年轻人“压担子”,把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他们树立责任感和危机意识。重视一线青年员工的培训,协调好培训与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将培训化整为零,并且采用多样、多次的课程,如法律法规、心理学、公共关系、形势教育等,辅以历史、军事、时事等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利用好党校等资源。

(4)注重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建设。不仅要通过思想教育提升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要通过各类活动增进青年员工的互相了解。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应当发挥桥梁作用,着力改变企业与各基层单位之间、各项目组之间青年互动较少的现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学习交流和文体活动,将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他们树立起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营造出和谐向上的企业氛围。

(三)点亮企业“晴雨表”,打造有据可依的“绩效链”

1.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绩效管理的定义。所谓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2)绩效管理的作用。现如今,绩效和激励越来越成为了管理的核心。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激励员工;还可以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升员工个人绩效,达成企业绩效提升的目的。随着绩效管理的完善,最终达到员工个人能力和企业绩效互动螺旋式上升的目的。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促进下属企业、企业各部门以及个人绩效的提升;二是促进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优化;三是保证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

2.企业绩效管理应用。

(1)发现影响绩效的问题。企业绩效考核最根本的目标是改进绩效,而想要实现绩效改进,首先就得明确存在哪些问题,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最终实现绩效的改进。企业以国资委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为标杆,通过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室会议、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掌握各基层单位和各部室工作推进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

(2)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主要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能力,让员工在一定的压力下努力去改进自己的绩效。项目负责人作为组员的绩效合作伙伴,要以“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身分,与他们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共同探讨有效办法,共同分析实现目标的障碍和困难并将之排除,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3)用绩效管理岗位调配和职位调动。岗位调配和职位管理是企业灵活应用绩效管理的另一个途径。绩效考评可以作为劳动人事部制定岗位职责的依据,因为只有将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使其效用最大化。对于绩效好的员工,企业可以给予培训奖励、职位晋升等激励措施,以此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出现考核结果不良的员工时,可以用绩效分析手段得出其业绩不好的原因,比如能力不强、对现岗位不适应,或者是个人态度问题。随后,通过交流谈心、业务培训、岗位调动等方式促进其提升业绩。

(四)唤醒企业“新活力”,打造有声有色的“发展链”

1.知历史,明现状,练好内功,强化发展链。

了解企业历史,可以增强员工从业责任感。企业的历史沿革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员工教育,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中的辉煌和艰难,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的热情。

明确企业现状,可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企业正处在发展的瓶颈期,除了需要决策层的智慧外,广大员工也是决定企业未来何去何从的重要力量。必须让员工全面了解企业的制度规定、人才战略、绩效考核标准,认识到目前的困难和阻碍,并且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为了企业的未来携手攻克困难。

制度、人才、绩效方面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的,这个体系是否牢固,是否顺畅,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的能力和作为。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培训,特别是针对不同岗位的专业培训,注重拓宽视野,锻炼思路,提升能力,使每一位员工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只要练好内功,共同发力,企业的发展前路可期。

2.衡外情,量己力,找准目标,延伸发展链。

市场敏感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能力之一。从企业目前的主业来说,房屋征收仍是集团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主要工作和重要工作。要继续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就不能固步自封,看看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态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衡量外情,一是为了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把同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吸收过来,加速企业的发展步伐;二是为了拓宽思路,找准方向,为企业的发展铺就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发展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概念,在企业经营上取得新的突破是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从现阶段来看,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以改革破难题的决心做好制约集团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梳理工作,对严重影响并阻碍集团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明确解决时间表、解决预案和责任牵头人。二是不断完善集团资产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加强市场动态分析研判,研究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时机和有效途径,努力寻找资产置换机遇,通过换血,逐步提升集团资产水平,为集团进一步发展做好物质积累。三是以创新促发展的信心寻找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恢复发展上,大胆探索,努力尝试,争取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道路。

当然,谋发展的前提是要清楚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的实力,以免脱离实际。要在科学谋划恢复发展上下功夫。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要充分借助外脑,充分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率先考虑、先行一步,把一些重大问题想清楚、弄明白。要明确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等。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突破口和关键环节,通过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为集团发展描绘一个美好且可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美]康芒斯著,赵睿译.制度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2] [美]兰斯 A.伯杰、多萝西 R.伯杰编著.人才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3] [美]德鲁克著,闾佳译.人与绩效.机械工业出版社.

[4] 高剑锋著.变革的力量――危机时代企业发展之道.经济管理出版社.

[5] Thomas J. Sergiavanni,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M]. All yn and Bacon,199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