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及海关监管方式研究论述

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及海关监管方式研究论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30 01:09:36
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及海关监管方式研究论述
时间:2022-09-30 01:09:36     小编:

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及海关监管方式研究论述 1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分析

11保税区概述

作为目前我国开放度最大的经济区域,我国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我国保税区具有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及出口加工等主要功能,在不断的发展中,其还具有了商品展示的辅助性功能。我国保税区由海关进行监管,区域内实施一些特殊政策,境外货物在保税区可实现自由进出,不存在征收及代收关税的问题,保税区货物不接受通常模式下的海关监管,相关进出口及许可证手续无须办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税区的货物进入国内非保税区视为进口货物对待,而国内非保税区的货物进入保税区域等同出口,保税区内的货物可实现自由的流通、加工与交易。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定了保税区,开放区较高的经济水平为保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在大连开放区设置的大连保税区,借助东北工业基地及渤海湾的发展,很快发展成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以浦东开发区及长江口岸为依托建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现代国际贸易、制造业及物流发展的关键集聚区。

由于保税区在地理位置及政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发展过程中先进管理体制的作用,我国保税区的辐射范围不断地扩展,有效地推动了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外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为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产资源,腹地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挂钩,通过保税区贸易、物流及服务等功能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2保税区物流业务模式

第一,保税区国内出口商品集合与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保税区的商品及服务设置满足了国际市场的生产及销售需求,出口退税及结汇等贸易政策方便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在保税区较低成本的物流及相关服务设施下,企业分销环节的物流成本降低,企业承担的市场风险也低于正常交易模式。由于商品调换、理赔及补货的时间缩短,出口企业承担的损失也相应地降低。

第二,保税区吸引国外进口商品并实现分销的物流运作模式。部分企业为保证企业的现金流,达到缓征进口关税的目的,会采取这种物流运作模式,此类模式的优势在于及时地保证了现货交易,企业在利用保税区的服务设施及物流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分销环节企业的物流成本,相关进口报关手续可依照客户要求及时办理,整个过程不会出现交货延误的现象。相关售后服务更加完善。

第三,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外原材料进口及制成品出口模式。在加工贸易企业开展进出口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物流活动,现代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利用保税区集结国外原材料,通过加工贸易企业生产产品,最后以出口的方式实现货物的分销,这种模式下物流操作量得以有效的提升。

第四,以转口贸易为主的物流运作模式。此类物流运作通过区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转口过境商品的存储、联运、城市物流分拨及信息服务。通常情况下,境外货物经过保税区转口后,其价格会大幅度上升。现代转口贸易的实现必须有完善的物流业作为支撑,所以保税区均积极地发展物流服务。

2保税区海关监管方式研究

21保税区海关监管体系

我国保税区海关监管因监管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保税物流监管及保税加工监管两大体系,依据体系的不同,海关监管设定了不同的管理程序及方法。目前,我国保税区采取封闭管理的方式,进入与运出保税区的货物均免征消费税、关税及增值税。涉及许可证管理问题的货物可免领许可证。保税区内企业的相关设备、材料及加工设施免征关税,也无须设置银行保证金台账,区域内的企业可采取意愿结售汇的方式保留现汇账户。目前,我国保税区普遍采用风险管理的监管模式,借助企业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保证了保税区信息化、规范化、便捷化及系统化的发展。随着系统操作人性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区域成本效益的最优设置。在具体的海关监管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保税区企业的管理,建立了以企业为主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实物及单证放行的分离,通道放行具有严格的流程规范,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通道造成的影响。为保证车辆通关效率,不断地进行进出区通过手续办理作业的工作简化环节。监管体系中还配置了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简单的加工、报关、查询及信息管理功能,优化了企业管理,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成本,保证了较高的通关效率。

22目前保税区海关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国保税区海关监管工作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给海关管理部門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为主管部门的海关与其他管理部门间无法达到有效的统一协调,由于对政策认识及执行方面存在冲突,造成保税区管理工作上存在漏洞。就境内关外政策而言,海关监管部门受法律保护可执行此政策,但国检、税务及金融部门则无法实现境内关外管理。

第二,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及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保税区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可以统筹全国的信息化平台。不同的保税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保税区以管理手册的方式代替信息化管理,造成海关工作效率的低下,在现代企业业务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保税区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随着现代加工企业零库存理念的提出,保税区物流业快速发展,这对海关的监管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海关逐单申报的制度,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不利于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

第三,较高的企业隐性成本。海关监管成本管理过分强调系统安装费用及监管车运输费用,忽视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等隐性成本,随着IC监管的不断发展,利用电子平台申报的方式下,报关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都增加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人力成本的增加。

23保税区海关监管的优化措施

第一,注重监管方式的创新。现代加工贸易转型及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造成保税区监管的层级问题不断地凸显,应通过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条例》的方式,制定统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规范,在完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应对政策叠加及功能整合下保税区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建立并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综合保税区监管区域。考虑建设进出口服务贸易统计定期报送制度,优化保税区贸易统计服务及数据,保障服务外包企业个性化服务的不断优化设计。

第二,进行保税监管作业改革。为强化保税区海关监管,应进行海关保税加工监管作业流程的全面化改革,树立企业诚信管理及高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实现监管审批向备案式的重大转变,利用现代电子底账进行保税区管理,逐步实现当下的合同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完善事后风险核查的管理方式,使得贸易加工监管部门在海关监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内外勤分离作业模式引入风险管理的机制,实现稽查、缉私、企管、审单及价格等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实现保税区海关监管的有效监管及高效运作。

第三,注重信息化建设。保税区企业与海关联网,建设二者连接的信息一体化公共平台,是促进海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应通过电子联网的方式,实现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物流监管、企业管理等业务的一体化运作,通过网上报关,网上备案等管理模式,为企业申报提供便利,提高通关效率。应结合国际市场变化进行保税区管理系统的升级优化。

3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保税区海关监管中存在管理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低,企业成本增加等问题,为实现保税区海关监管的科学化运作,应通过全程监管的方式,建设科学的保税监管机制,实现保税区的高效运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