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书声朗朗”与语文素养

“书声朗朗”与语文素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4 01:33:53
“书声朗朗”与语文素养
时间:2023-02-24 01:33:53     小编:

摘要:语文课堂真正的“书声朗朗”,就必须让朗读具有丰富的语文味。要以文入情,激发感情;以情构境,升华思想;以技导读,提高素养。

关键词:课堂 朗读 情感 理解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意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读而读,学生“有口无心”,读不出文章的味道,体会不到文章的精华。看似热闹的朗读,收效却差强人意。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书声朗朗”,就必须让朗读具有真切的语文味,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要义,升华思想感情,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1 以文入情,激发感情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不同的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情感深沉,有的轻松欢快,有的则激情澎湃。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每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善于“从文入情”,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才能牢牢把握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读懂作者的用意。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根据本文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入情入景的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细细品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这样,通过入情入境地读,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用语感激发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从而使他们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

2 以情构境,升华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新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的内容为主,其意境中也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这些都需要学生经过反复地朗读和想象才能得到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形象,以有情感地朗读体验来构造生动的课文情境,从而领悟文章精神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炮手》时,在讲解课文二到十五自然段时,笔者先让学生画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找出三个最能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苍白、煞白、惨白。再让他们结合课文插图,带着问题进行朗读:什么时候炮手脸色变得苍白?想象炮手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段话;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煞白?根据上下文理解煞白的意思,再进行朗读;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惨白,请读出炮手越来越紧张和恐惧的心情。再让学生从这个自然段中找找,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炮手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当学生找出“这时,裹着厚厚大衣的军官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这句对比句时,引导他们进行品读体会。尽管如此痛苦,炮手还是开了这一炮,再让学生重复朗读这句话,并想一想炮手开了这一炮后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这样,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反复品读,激发他们的感情,领悟炮手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受到深深地情感触动,从而产生对炮手的崇敬之情。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3 以技导读,提高素养

通过运用朗读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在领会文章的过程中提升演讲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等语文素养。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和选练,从而使其达到情感朗读的要求。而朗读技巧就是指对各类文章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主要是对文中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因此,在朗读时,教师首先应当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要读准字音。同时做到“六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碰到较长的句子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进行正确地停顿、重音等,从而把作者的感情融化在自己的感情中。

例如:在教学《圆圆的沙粒》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学中通过投影片,直接用符号形象地标示出朗读的技巧,使朗读训练具有目标性、可感性,学生就会读得很好:如“|表示停顿较长,“l”表示一般的停顿,“.”表示读重音,“一”表示速度加快,“……”表示速度稍慢,“/”表示升调,“\”表示降调。如:

时光|伴着海波l逝去了。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l冲走了。……

圆圆的沙粒|也被它的同伴们/l遗忘了。……\

这样,学生根据朗读符号深情而缓慢地朗读,声情并茂地读出岁月的漫长和小沙粒变珍珠的坚定。

当然,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不断地训练,才能熟能生巧。为了避免训练时的单调和枯燥,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丰富的朗读环节中,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联想朗读等等,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同时使他们在领会文章的过程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教师应当重视在训练“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应重视课外的阅读活动,使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课内外之“读”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家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课程教学法丛书[M].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陈慧萍.让语文课堂书声朗朗[J].小学语文教学,2006.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