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地理合作探究课的有效实施

浅谈地理合作探究课的有效实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12:00:44
浅谈地理合作探究课的有效实施
时间:2015-09-14 12:00:44     小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所有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所获取的地理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更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应变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合作探究,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了多少来决定的。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多鼓励学生充分地信任自己,鼓励他们不要拘泥于课本所言,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树立一种问题意识,不要担心自己说错或者被人看作是奇怪想法,应积极地去思考、去说、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探讨中取长补短、逐渐进步,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日俱增。

二、兴趣调动来自精心设置的问题

合作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学生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如果教师还拿出时间来让学生探究,就会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使探究流于形式,起不到锻炼思维、体验成功的作用;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过于深奥的问题,又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得不出结论或者结论不着边际。因此,教师进行问题设置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启发趣味性。富有启发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适当难度。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和能力储备之上的,学生对探究性问题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知识储备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孤立进行。因此,设置问题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同时问题设置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

3.实用性。“地理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出发,更能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及时进行课堂调控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问题展开了开放性的讨论交流,此时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学生发挥,而要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将问题探究落到实处。比如:合理安排探究小组,鼓励全员参与,相互启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小组讨论偏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予以指正;小组讨论遇阻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为他们开启思路,保证小组讨论能继续进行;并且要检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给成绩好的小组予以奖励等等。

四、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探究效果的保证

新课程下探究课设计的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获得了多少,而在于“过程与方法”,在于探究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单纯局限于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而且要把课前准备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体,让探究从课前开始。学生从材料准备到探究,从探究到课后实践,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学生课前材料的有效准备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将有些议题提前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收集相关材料,做好材料的筛选和整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见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学生精彩的奇思妙想。

五、重视对生成性问题的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时会从已获取的信息中提出新的问题,即生成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绝不能因为其不符合自己的问题设计思路而不管不问或者一带而过,也许正是这样的问题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热情,才能更为有效地使他们开展探讨,得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灵活调整自己的课堂思路,保证让学生的探究兴趣持续下去。

六、学习习惯影响探究质量

“习惯决定你的命运”,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习惯轨道上前进。学习同样如此,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更快地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然而,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日就有意识地培养。针对探究课堂而言,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如下习惯:

1.自主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不能自己一概代办,而要经常借助文字材料、图表、视频等指导学生自觉、独立地学习。

2.强化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难点或疑点,要主动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探讨,这样才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与他人交流能力的提高。

总之,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但增长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甚至为学生终身探索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与提升自己,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鼓励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