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温暖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温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02:53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温暖
时间:2023-08-05 05:02:53     小编:

对于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温度,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民主的管理模式“奖罚菜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巧取班名能凝聚班级力量;润物无声的纸条传情更能彰显育人智慧;换位体验使得教育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教育 教育管理 班级管理

记得一位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应该具有“三度”,即思想家的深度、政治家的高度、教育家的温度。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教育过程本身是世上最复杂的“产品制作”过程。它源于生命、基于文化、立于道德、致于创新、成于特色。它囊括着一个完整的世界,即人的现实世界和思想情感世界。它要求教育者运用智慧科学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笔者就班级教育管理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体会、感悟和想法,希望能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切磋。

一、奖罚菜单――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奖罚菜单”,是班级民主管理中的一个尝试,全班同学参与拟订班级行为规则,规则制定下来,90%以上的同学同意通过,就开始作为班规执行。主要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小小成就和所犯小小错误进行相应的奖罚。班级将允许受犯错人影响的同学从“惩罚菜单”中选择惩戒方式,也可以由犯错人自己选。惩罚的选择有:一是给同学们道歉、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二是班会课上做自我认识演说,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长处;三是自选方式,但必须起到教育警示的效果。比起处罚学生总是采用训斥、罚站、写检讨等等不是引导而是堵塞的办法,“奖罚菜单”在让学生改正缺点的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它不是为了让教育工作者解气,而完全是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和承受力,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促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对学习优异或学习进步的学生,奖励的选择有:一是物质奖励,可获得一个笔记本或班主任向该学生家长打一个表扬电话;二是帮助一两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学习功课;三是自选方式。著名特级教师陶西平认为,最能给学生前进动力的是形成激励机制。他讲过一个“蛙跳原理”: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因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们就对它们喊:“别跳了,坑太深了。”一只青蛙果然不跳了,趴在坑底,太阳出来后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却一直跳个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欢,最后一跃终于跳出了坑。当别的青蛙问这只青蛙为什么能跳出来时,它回答:“我误会了,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听不清,以为你们都在给我加油呢。”这个寓言非常明白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人需要激励。任何人都会有失败,但关键是要鼓励他能够迅速地站起来[1]。所以在教育管理中,不能小视激励的作用。另外,在教育管理中,不要让班上的少数学生左右教师的思想。尽管有时他们对教师的工作和想法有怨言,只要不影响班级大局,就不要过多地考虑他们的抱怨,同时要他们知道社会是有规则的、有制度的,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奖罚菜单”给学生提供一个选择机会,一是让他们学会反思、有担当。邓小平曾说:“能进行反思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比读什么书都重要。”反思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进行检讨、改正,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优势,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只注重对自身是与非、对与错的“二分”传统认识,只注重对缺点的检讨而忽视自己的长处,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同时要让他们明白任何的行为都会有相应的结果。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错误。犯了错误,要学会担当,承担相应的后果。二是不给予他们压力。只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喜好和天赋,去做好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在一定的压力下做出选择。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在巨大的无形的压力下,生命除了选择扭曲自己,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啊!就像盆景中的小树,除了扭曲,还是扭曲。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心灵的教育、人性的教育。让一个生命满身伤痕地长大,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犯罪;而让一个生命健康地成长,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让学生“受伤害”的教育。其三,这是民主管理模式,被称为“看得见的公平正义”,将权利还给同学们,给予他们适当的话语权,培养其公平意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无意识”的公民教育,从教育对象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使其在日常的、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深入到思想体系层面,培养学生的尊重原则、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平等意识等公民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对学生,一要爱,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接纳他们。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1]二要严,对他们的错误要有批评,对于错误或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的指正。真正的爱必然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只爱不严不是真的爱,而是害。只有爱和严的有机统一,才能使青年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二、巧取班名――凝聚班级力量

班名,是一个班级整体精神面貌的形象体现,同时也彰显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也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时刻提醒并激励着班级成员。邓小平曾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这句话中的“理想”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大到国家,小到班级,道理是相通的。一个高中班级,四十到六十人不等,对于学生来说,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一块土壤,是为他们提供成长营养的一片沃土;对班集体来说,学生则是在集体这块田中成长的一棵棵苗,虽然个个阳光可爱、生龙活虎、精力旺盛,但遇事又极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生活的历练,缺乏足够的理智,离不开具有爱心的辛勤教育工作者的修剪与爱的滋养。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用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精神怎样才能够组织统一起来呢?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有个“钢七连”,它的连队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相信凡是看过此片的都会被深深打动,在一次班会课上,笔者讲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不会放弃更不会抛弃每一位学生,希望同学们自己也不要放弃自己、抛弃自己,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学生深受感染,要学习“钢七连”的精神,并一致要求取班名“钢七班”,就这样,“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了班级的精神支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成了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们精诚团结,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大大提升,“钢七班”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小比赛中每次都名列前茅,成了全校优秀文明班级。班名,是一种班级凝聚力的体现,使每位同学为之发挥最大能力,汇聚起来,便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在教育管理中不能忽视这股正能量,不要忽视了树立学生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要抓住各种机会让你的班级在全校师生面前经常受表扬,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班级是很不错的,他们的班主任能把他们带领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纸条传情――润物无声

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存在形态是熏陶。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富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充满真诚的叙说与展示,或待人接物中自然流露出的态度与情怀,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2]。一个卓越的教育者,是必然懂人性、懂人生、懂人情世故的。学生的情感、情绪、意志、思想、欲望等,随时随地都在改变、都在更新,我们只有用心教育,和学生的心时时刻刻在一起,随时努力跟进和了解学生的这些变化,才能开展有效的且令人满意的教育。纸条传情实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教育效果。让一个小小的温馨纸条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信使,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班主任在全面了解了学生之后,让小小的纸条传递师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对于学困生,小小纸条,没有指责,没有嘲讽,推心置腹,情真意切,使厌学的开始发奋,消极的有了朝气;对于中等生,借助小纸条,肯定他们的长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又点明阻碍他们进步的问题,使他们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审视自己,促使他们克服消极因素,自觉地向优秀生转化;对于优秀生,用悄悄传递纸条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既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又能激发他们上进。“响鼓不用重槌敲”,一张小小的纸条,使他们注意到班主任对他们喜爱中流露出的严格要求,宛如在提醒他们“无须扬鞭自奋蹄”。客观的评价、委婉的规劝、善意的提醒、热切的希望……融注满腔爱心的小纸条以含蓄的方式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创设了情感沟通的心理效应场,促使孩子自我矫正,其效果是空洞说教或严厉斥责所无法比拟的。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张开心的笑脸、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尊重意识、平等意识。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是,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却始终如一,没有改变也无需改变,就是无条件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所以,教育的关键是是否愿意去选择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否愿意从内心里予以完全的接纳,是否愿意把我们自己的心放在学生的心的高度和角度、真正地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去考量、去思考。

四、换位体验――教育的知行统一

教育的另一种重要的存在形态是训练、实践锻炼。换位体验、情景体验是教育的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实现受教育者的知行统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一生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爱因斯坦也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训练和锻炼其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下面的这一实践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河南省某市周末有一独特风景:从高中老师到小学生,师生轮流当“交警”执勤人员。据了解,学校组织老师、学生轮流执勤,执勤顺序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执勤地点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周末,每一个红绿灯路口,每组两人,两组交替执勤。学生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手拿小红旗,其站姿、动作都像是训练有素的交警,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试想,经过这样的实践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交通规则、红绿灯还会视而不见吗?不言自明,这比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要有用得多。这样的实践教育不仅大力强调遵守规则、秩序的重要性,不遵守规则、秩序的危害性,而且不断强化了学生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达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当然,这需要社会与学校的积极配合,并不是每个城市的学生都能参加这样的实践锻炼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以组为单位轮流做,负责班风、学风、卫生等班级建设,班集体实行自行管理。这样的班级管理,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身体力行,自我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规则、纪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亲身锻炼,把外在的规则内化,在不自觉中生成内心的规则。教育具有社会性,不管是周末协助交警执勤,还是平日里参与班级管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培育积极的公民态度,陶冶公民情感,这也是现代社会赋予现代教育的使命。蔡元培曾说,预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随着人类社会向更高形态的发展,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多样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可见,人是不断生成的,而非预成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领的事业,所以,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是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参考文献

[2] 肖川著.成为有信念的教师[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