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故事的“魔力”

故事的“魔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4 01:12:46
故事的“魔力”
时间:2023-02-24 01:12:46     小编:

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总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可谓用心良苦。可就效果而言,往往收效甚微。

记得在2004年,我还在新胜小学教五(1)班。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城头、新胜、于街三个不同的地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属于典型的“合成班”。我任教的是语文学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这个班很多学生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特别是翘舌音。于是我在班级中提出要求:把每篇课文中的翘舌音都划起来,并且到组长那里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我的要求一提,大家一片哗然,我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的不情愿。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必须严格执行。但过了一周,大家的朗诵热情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我决定去向学生问问缘故――为什么不积极参与到学习纠正普通话的行列中来?一学生说:“我觉得说翘舌音怪怪的。”另一学生说:“翘舌音多难听啊,而且卷舌很麻烦。”又有学生说:“对啊,对啊,我觉得普通话能听懂就行了,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噢,原来这些小家伙还没有体会到说标准的普通话的重要性啊!”我恍然大悟。等他们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会明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该如何让他们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想想这些说教都过于枯燥,空泛,学生很难引起共鸣。

用怎样的方式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呢?

用怎样的方式孩子最易接受?

用怎样的方式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纠正普通话的热情呢?

对!故事!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在课堂上讲了《独眼人和双眼人》的故事。

从前,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位叫千木的人。

一天,千木听说附近一个岛上的人都是独眼。他便寻思:“我到独眼人居住的那个岛上,诱骗一个独眼人回来,装在笼子里,可以供人出钱观赏。”

千木刚到那个岛上,就碰见一个独眼的人。千木向独眼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假惺惺地笑道:“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的人……”独眼人用一只眼睛打量着千木,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也终生都想拜见一下像您这样的人。”于是,千木阴险地说:“我邀请您到我家做客吧!”独眼人答道:“我衷心感谢您的邀请,还是先到我家吧。”千木刚走进独眼人的家,独眼人的兄弟们便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嚷道:“瞧瞧!这个人有两只眼,真是个畸形人!”“赶紧把他捆绑结实!”独眼人命令他的家人。

千木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关进了笼子,成了岛上被人观赏的怪物。

讲完故事我问:“为什么千木会被人关进笼子?”

“因为他长着两只眼睛。”

“因为他到的地方,人家都长着一只眼,只有他长着两只眼睛,所以把他当怪物关起来了。哈哈哈……”

“环境变了,正常的也会变成不正常。”

接着,我又抛出了第二问题:“你们认为没有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走向社会,别人会怎么看你们呢?”

“那我们也就成了千木了,被别人当做怪物了。”

“现在,我们没觉得不方便,以后走上社会就会被别人笑话。”

“说标准的普通话才能符合潮流。”

……

接着我又讲了第二个故事:

广西某高校新来一位口音很重的校长。一天,他走进办公室严肃地对秘书说:“我要杀一个人!”话音刚落,旁边的女助手被吓得花容失色。弄了半天,原来校长“杀”(sha)“查”(cha)不分,其实是想说“我要查一个人”。

“哈,笑死人了。”

“普通话说不好,还会闹笑话啊。”

……

看来,学生已经在故事中领悟到了我说的道理。故事确实有神奇的“魔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我的观点,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到普通话学习中来。

尝到了“故事”的甜头后,我就经常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应用,其效果明显优于苦口婆心的说教。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