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整合?·?体验·?表现―《龙咚锵》教学评析

整合?·?体验·?表现―《龙咚锵》教学评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7 01:14:57
整合?·?体验·?表现―《龙咚锵》教学评析
时间:2022-12-17 01:14:57     小编: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歌曲《龙咚锵》的学习,但从教学形式和方法来看,本课涉及了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编表现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整体,是多种音乐表现活动的整合。

一、人文整合:提升对音乐的文化理解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显然,音乐与众多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融通的,共同体现人类的文化精神,而歌曲更是结合了词的内容表现了人类的生活世界和情感寄托。 “龙咚锵”这一模拟鼓、镲声音的歌词既是表现的需要,又体现出汉语言的象声特征。本课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歌曲的这一特征无痕地体现出来,让儿童在歌唱中获得文化认同。如教师独具慧眼地将歌词中的内容和歌曲名整合成一幅对联,让儿童在诵读中感悟对联的对仗和韵律,在有节奏的诵读中自然地突出了对联之眼“年”与“乐”,将中国文字所具有的唱、诵优势无须宣讲,润物无声地沁入儿童心灵。再如,同一节奏不同音高的反复吟唱,既是歌曲情感表现的需要,又是汉语表达中增强感染力的需要。在歌唱中儿童获得的体验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有汉字语言文化的魅力。接龙练唱和节奏加快的练唱更是把词曲的文化性充分表现出来。完整演唱时,儿童自由地加上舞蹈动作、乐器演奏更是将歌曲的热烈情感推向高潮,对民俗文化的感悟在多种方式的表达中不断提升。

二、探究体验:彰显对音乐的感性表达

没有充分参与的音乐体验、感悟和交流,就没有触及儿童心灵的审美情感的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儿童入情入境,激活儿童的音乐细胞,打开灵性的耳朵。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儿童的音乐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课始,当儿童听到《春节序曲》时就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击鼓,沉浸于节日的喜庆之中。教师的追问进一步增强了儿童对音乐表现手法的体验。

音乐的教学远不止于唱歌教学。本节课十分重视儿童对民族打击乐器的认识、体验,这种体验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奏一奏的方式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使儿童对鼓、镲的音色特点、演奏方法和表现方式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本课也充分尊重儿童特点,由易到难地让儿童轻松愉悦地用喜欢的拍打方式逐步体验,小组合作的演奏既让儿童体验到两种乐器合奏所带来的艺术表现力,又培养了儿童的合作意识。同一节奏又用不同的音高唱一唱,让儿童感知旋律和情感的变化,巧妙无痕地解决了歌曲的难点,为歌曲学习做好了铺垫。这一由个体到群体的多层次体验,也让儿童对节日的愉悦感有更深的领悟。课末延伸的对锣、钹声音的感知和演奏视频的欣赏,将审美体验推向新的高潮。

三、编创表现:丰富对音乐的本真追求

音乐能给儿童美的熏陶,但亦不能让儿童以为美到只可远观,神圣到只可欣赏,而应让儿童亲身参与到美的创造中。本课的表现环节,教师充分激发儿童的创造表现欲,通过想象过年的喜庆场面,创编象声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唱“自己的”歌曲中体验创造的乐趣。这一创作的过程怎能不说是一种源于亲身经历的文学创作呢!儿童既要回到生活中寻找过年的典型场景,又要能表现过年的喜庆气氛,还要保持字句的工整和韵律,不能不说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儿童乐此不疲,思如泉涌,妙语连珠……将自己创作的歌词和歌曲融合起来,不仅不会破坏歌曲的意境,反而丰富了儿童对词曲的理解。再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理解以独特的、个性的方式展示出来,由此及彼,儿童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上就增加了一条最具创造价值的路径。“人、曲、词”合一不正是我们追求的音乐课堂的和美境界吗?

总之,本课以锣鼓点为线,有序整合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感受、体验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表现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的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突出了音乐文化主线,在围绕“龙咚锵”展开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