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苦难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苦难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2:41:23
苦难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时间:2022-12-23 02:41:23     小编:

《雨打芭蕉》记的是弟弟1958年至1980年和父母一起居住在恩施芭蕉那段极不平凡的经历。这段时间里,我因在外地读书和工作,与弟弟及父母长期分离。在那社会折腾接二连三、读书和教书几成罪恶、多数人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常常思念父母,忧虑家人的境遇,担心他们是否能带着沉重之躯,蹒跚地跨过那一个又一个崎岖的陡坎。当时,不仅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更因为政治的原因,人们不敢相互频频来往和倾诉,否则,彼此都会给对方带来更大的麻烦。亲人之间,间或稀疏地写一短信,也多是报喜不报忧,皆说“我们一切都好,勿念”云云。现在,父母早已离去,当年的情况究竟怎样?直到今天,《雨打芭蕉》才算是让我解开了许多谜团。

那段时间,是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时期,我们好几代人、从好多方面都会感到那是教训深刻的时期。弟弟从这个时代走出来,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从这个时代走出来,我们这一代人都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岗位和境遇中从这个时代走出来。这本来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希冀的岁月,但同时也成了一个充满荒诞、艰辛甚至泪水的时代。这段历史值得深刻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恩格斯说:“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回顾和总结这段亲身经历的历史,可以使我们从曲折发展的轨迹中去加深对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将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特殊的环境,那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细节,不少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里。好多当事者、知情人已经作古,有些刻骨铭心的情景,更被人为地丢弃、回避和隐藏。令人惊喜的是,弟弟国韬过去长期有认真写日记的习惯,那些今天看来既令人沉痛又很有黑色幽默的情节,不但在弟弟当年的日记中被详细如实地记录了,并且在历史的风云激荡中,这些日记竟然劫后余生,被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雨打芭蕉》正是那一长段历史的生动再现。现在,他将这些东西重新整理出来,让它在亲历者中交流,可以使老人们温故而知新;对年轻人,对世世代代的后来者来说,有利于历史的研讨、警醒与批判地继承。

阅读这部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些年代,基层干部、农民、教师和学生具体的政治生态;看到亿万人怎样在豪迈的口号鼓舞下,在对未来虚妄的憧憬下,残酷内斗着,荒唐蛮干着,紧绷神经,勒紧肚皮,忍饥挨饿,却还装着兴高采烈的样子去吹牛,去干许多蠢事,到头来还言不由衷地夸海口,鼓吹什么“形势大好、不是小好”等等。看了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现代史怎样地转了许多大弯,怎样地流失了宝贵的历史时光,浪费了珍贵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怎样错过了我国许多历史发展的大好机遇,怎样耽误了几代人宝贵的青春年华。

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政治风云怎样险恶,父亲仍然凭借他对旧社会本质的深刻认识、对共产党主流的坚信,影响了子女和许多亲朋。弟弟饱受政治歧视,虽然以其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的群众威信,博得同学老师的好评,但就因为那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就认定一个人的本质如何,即便是青少年的前程,都主要是看他祖辈的出身、成分而定。因此,他升学屡屡受挫。由于长年饥饿营养缺乏,学校的体力劳动却又十分繁重,尽管只是年轻的中学生,但他已是长期疾病缠身。命运使他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他却从不自暴自弃,秉承家学渊源和学校的正面教育,而是更加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一直保持品学兼优,而后又征服了疾病。他三次高考,三次榜上无名,连他的老师都为他感到不平,但他从不气馁,愉快地在贫困的农村老老实实为平民百姓服务,并受到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关爱、信任与照顾。大队聘任他为民办教师,在教民办、教耕读的过程中,他不辜负民众的信任和重托,把学校办得学生、家长和基层组织都很满意。那时节,弟弟的名字,在他居住的戽口这个狭长的山沟里几乎家喻户晓。

父母年迈体衰,先是被赶出学校到芭蕉街上租房居住,后又被赶到乡下。弟弟过早地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在农村,他学会了种地、收割,喂猪、养羊,捡瓦、錾磨,炒菜、做饭,他甚至还学会了烹醪糟、打豆腐等农村生活的本领,但不管事情怎样多,怎样杂,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他坚持复习高中的各门功课,包括外语。他总是那么兴致勃勃笑呵呵地去面对一切。不管世道怎么动乱,许多事实众说纷纭,他都坚信两条:一是老老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二是始终坚持对知识的学习进取,因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引。

《雨打芭蕉》充满了苦难和艰辛,也更充满了作者和他那整个家庭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势头。功夫不负有心人,《雨打芭蕉》的结局是令人振奋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雨打芭蕉》都给了我们积极的启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