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品读自然之乐 感悟现实之忧

品读自然之乐 感悟现实之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7 00:29:51
品读自然之乐 感悟现实之忧
时间:2023-01-27 00:29:51     小编:

【关键词】《小石潭记》 教学思考 自然之乐 现实之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4-01

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大难点,大量的词语要翻译,内容枯燥。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这样就只顾着让学生记忆词语的古今义,而忽略了文章自身的美以及作者的写作用意。在讲《小石潭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一文时,笔者试着带领学生跨过字词,真切地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美,沿着柳宗元的足迹去感受他的心境,让学生领悟古代文化的精粹,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超越时空,体会自然之美

《小石潭记》全文不过百许字,但是作者却通过这短短的文章有形、有色、有声地勾勒了一幅唯美的山水图画。在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和网上的有关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与小石潭相似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的巧妙。

首先,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变换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场景。大屏幕显示小丘、竹林,配乐为叮叮咚咚的水声。画面一闪,小石潭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出现。接着展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为坻,为屿,为,为岩”,那是千奇百怪的石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那张绿色的网互相牵连,迎风舞动,干净、宁静、纯净、幽静,仿佛不是来自人间,而是跌落红尘的仙境。

其次,让学生直观作者的“特写镜头”。画面定格到潭中的鱼,斑斑点点的鱼的影子照在石上,鱼儿“倘徊欢”,静静地呆在自己的世界,无所谓来人是谁。可是来人偏偏惊动了它们,“m尔远逝,往来翕忽”。这“特写镜头”又一次让学生荡涤心灵,只感到平静与放松。

最后,展示“长镜头”。画面伸向远方,只见那“斗折蛇行”的流水,“犬牙差互”的河岸,远远看不见源头。“长镜头”逆着水流慢慢向远处推进,一直到天尽头……

此时,学生的想象力已被唤醒,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加深学生对场景的印象,并让学生在脑海中以“文本”为纲,勾勒画面,将山、水、虫雀、花草等景物一一浮现于眼前,形成一幅立体的画面,从而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的阻隔,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秀色美景。

二、穿越时光,和作者对话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体会到了诗人所描写的旖旎风光。然而教学不应止步于此,接下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中,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碰撞。

一是联系作者本人生平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增加阅读教学的代入感,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联想唐代人文风物,促使学生融入文本世界中,为下一步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作铺垫。

二是抓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了解作者的情――既有政治失意的落寞之情,又有蹉跎岁月的惋惜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将这样的情感与山川景物融为一体,所写的文字自然大有深意。如“心乐之”一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内心的无奈,以及强颜欢笑的苦闷。通过让学生细品关键字句,逐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揣摩想象作者的心路历程。

三是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在本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出发,通过翻译全文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时大胆提出质疑。比如有学生用“幽”“静”二字来提炼小石潭的特点,十分恰当。学生提炼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作者写作心理的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了解。

三、互相交流,畅谈心灵感悟

学生们为小石潭的唯美景色而倾倒,也为柳宗元的被贬遭遇而叹息。笔者就此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看法,通过小组交流、随笔写作等方式,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感情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相点评。这样就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相补充、相互提高的局面,很多学生都能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感触。学生们共拟了一个题目:“假如我是柳宗元,见此情此景,会想些什么?”有的学生写道:“小石潭呀,你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舞动着你的绿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我的心呀,早被腐蚀得千疮百孔,怎么能与你共舞?”有的写道:“鱼儿鱼儿,无忧无虑,你是不是不记得了,曾经我对你深情地凝视,曾经你与我同游。”……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仿佛成了诗人,优美的语句喷涌而出。笔者热情地给予点评,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小石潭记》全文构思新颖,结构严谨,文辞优美。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作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突出“情景交融”的解读方法,通过对文中景物描写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写景之妙,使学生完成与作者的心灵触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