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00:29:49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时间:2023-03-10 00:29:49     小编:

春暖花开的季节会让人想到他,只因那一个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北京每入了秋,也会想到他,因为那是独属于他的“故都的秋”。

他与徐志摩是同学,跟郭沫若办过“创造社”,小说卖得比鲁迅还要多,爱的人若非才女便是第一美人。

岁月泛黄,他在老照片中显出了民国文人特有的儒雅:蓬松而直翘的短发,刀削般的双颊,细眉淡眼,却难掩倔强与硬朗。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走一走,走到民国才子作家郁达夫的内心世界……

破落书香

“离南门码头不远的一块水边大条石上,这时候也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头上养着了一圈罗汉发,身上穿了青粗布的棉袍子,在太阳里张着眼望江中间来往的帆樯……”

这个孤单凄凉的小小背影,就是幼年时期的郁达夫。

1896年的初冬,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市满洲弄,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三岁那年,厄运突至,郁家的顶梁柱倒下了,整个家几近崩溃。

“自父亲死后,母亲要身兼父职了,入秋以后,老是不在家里;上乡间去收租谷是她,将谷托人去砻成米也是她,雇了船,连柴带米,一道运回城里来也是她。”

郁达夫是不幸的,三岁丧父;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在母亲陆氏含辛茹苦的抚育下,三个儿子不仅长大成人,而且在她的坚持下全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在当时的年代,尤其是在郁家如此艰辛的处境下,真算是奇迹。

1913年9月的一个清晨,碧空万里,17岁的郁达夫身着半旧不新的衣衫,箱子里放着几本线装书,在上海的码头告别了故国,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船。

迷惘异乡

青春的美好恰恰在于迷惘,而郁达夫的青春,除了迷惘,还有深深的孤独与痛苦。那时的留学,不比今日,尤其在那个弱国子民的时代,身为日本人眼中的“支那人”,得到的只是处处的排挤与鄙视。

一次,郁达夫去小酒馆吃饭,旁桌几个穿学生服的日本人,毫无缘由地冲着郁达夫吐了口痰。

但是郁达夫是要强的,初到日本的他,为了赢得官费,积雪囊萤,终于在第二年三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这一年他刚好18岁。

一场花谢

18岁,正是青春萌动的季节。

郁达夫很快陷入一场热恋,爱慕的女孩隆子是日本人,郁达夫为她写下过许多优美的诗句和日记,但是这场爱情恰如一场花谢,弱国子民的自卑感,最终阻碍了这场爱恋。

而此时在国内,郁达夫的母亲早已为其物色了另一位女子,名叫孙荃。

郁达夫与孙荃,一个是经纶满腹、仪表堂堂的东洋留学生,一个是荆钗布裙、其貌不扬的乡下女子;一个是破落书香的飘零子弟,一个是富甲一方的千金小姐。

婚后不久,一场不该发生的邂逅彻底地粉碎了这个家庭的最后一点希望。

为霞满天

那是一个才子佳人迭出的时代。才子郁达夫遇到的,便是被称为杭州第一美人的王映霞。

这场错爱也曾轰动一时,诗人柳亚子将他们称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说起这段姻缘,要回溯到王映霞在浙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时,王映霞仅是名普通的学生,而郁达夫则是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而名声大噪的大作家。

当时王映霞的班主任刚从北大毕业,给学校带来一股五四新文学的清风,从他那儿,王映霞始知鲁迅、郭沫若,并知道创作社里有个郁达夫,还读了他的《沉沦》。

但令王映霞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多年后,这个偶像竟会变为自己的爱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个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20岁姑娘,一下子打开了郁达夫那久闭的心扉,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与之执手偕老。

最初,王映霞心有所虑,毕竟郁达夫有家庭羁绊,但面对郁达夫浪漫而痴情的追求,一行行诚挚又热烈的情书,还有正值妙龄的她对偶像的深深崇拜,最后两人还是冲破了世俗的束缚,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婚礼。

那一年,王映霞年仅20岁,郁达夫32岁。

如果时光能永远停留在初见的美好,世间也就不会再有叹息了。这对才子佳人的确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仙侣生活。郁达夫甚至花巨资在杭州买下一处地,涂朱漆、嵌水泥,修建成充满古典神韵的东方建筑,还为其取了一个雅名――“风雨茅庐”。

可这段感情在历经了12年风雨后,还是因为彼此或背叛或误解,或性格不合,最后曲终人散、劳燕分飞。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而他本人,无论在小说还是散文的创作上,亦是遵循这一原则,毫不掩饰地在文字中呈现最真实的自我。

他的代表作《沉沦》写的就是他在日本读书时的种种际遇,书中描述的青年那种孤独、迷惘,几乎就是那个年代每个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成了人手一本的“青春圣经”,一时间洛阳纸贵,就连当时的“畅销书作家”鲁迅也只能望洋兴叹。

而他的另一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深入刻画了一个处境悲惨、却又善良正直的工厂女工,成为最早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一部重要作品。

除了小说、散文,郁达夫的古体诗写得也是一绝,这在当代作家中是很少见的,由此也可看出郁达夫深厚的文学修养。

血染异乡

让时间回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回到才子佳人背后那个被人忽视的女子――孙荃身上。

面对郁达夫的移情别恋,孙荃说不恨是假的,可最后这份怨憎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变为过眼云烟。丈夫离去后,孙荃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抚育成人,亦过着吃斋念佛的清净生活。而某一天,一封来自胡愈之的全国文艺界报告《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让她宁静的心再次掀起了波澜。

原来,郁达夫为了避难逃至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表面上为日本人充当翻译,暗地里则默默救助、保护大量文化界的流亡难友、爱国华侨和当地居民。但遗憾的是,1945年,郁达夫的真实身份被人识破,最终死在了日本人残暴的屠刀下。

尽管郁达夫为国捐躯,血染异乡,但他那炽烈的生命及忧郁的文字,将永远停留在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