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把抽象的小学数学还原于生活

如何把抽象的小学数学还原于生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5 18:05:17
如何把抽象的小学数学还原于生活
时间:2015-09-15 18:05:17     小编: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刻板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引入

2.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3.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4.创设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实际运用》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上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创设了给我们的教室重新粉刷石灰粉的情境:如何计算粉刷的面积?这时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兴趣盎然,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教学的难点很快突破,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到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5.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

6.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计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计时法的。

7.创设情境要具有探索性

有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心灵深处强烈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